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建設用地使用權多久設立

建設用地使用權多久設立

發布時間:2021-07-27 12:49:09

① 國家嚴格限制以什麼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

劃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五條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第一百三十六條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

第一百三十七條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出讓或者劃撥等方式。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採取劃撥方式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



(1)建設用地使用權多久設立擴展閱讀

建設用地使用權雖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為目的,但其主要內容在於使用國家所有的土地。因此,上述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的有無與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存續無關。也就是說,有了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後,固然可以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

沒有地上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的存在,也無妨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即使地上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滅失,建設用地使用權也不消滅,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仍有依原來的使用目的而使用土地的權利。

② 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什麼要求

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版法規權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 ,不得損害已經設立的用益物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四十六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不得損害已經設立的用益物權。

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2)建設用地使用權多久設立擴展閱讀:

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是指登記機構將土地的權屬、用途、面積等基本情況登記在登記簿上,並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頒發使用權證書。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經登記設立。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建設用地使用權適用登記生效的原則。

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根據目前的規定當事人不需要簽訂合同,而是通過「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的形式,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給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但是,劃撥土地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③ 國家嚴禁以什麼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地役權。國家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

④ 根據《物權法》,建設用地使用權自什麼之日起設立

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建設用地使用權自登記時設立。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⑤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和期限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
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第十三條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協議;
(二)招標;
(三)拍賣。
依照前款規定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具體程序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⑥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我國《物權法》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規定了兩種,即出讓和劃專撥。出讓是指國有屬土地的出讓方通過一定的形式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給特定的使用者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設立方式。出讓是有償取得使用權的方式,國家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國有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建設用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劃撥是無償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方式,因此法律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如我國《物權法》第137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出讓或者劃撥等方式。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採取劃撥方式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

⑦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否應該設立在集體所有土地之上

集體+國有
一個籠統的定義
集體建設用地,又被稱為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

一段法理依據
出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7版修正案)

雖然本次修正刪除了現行法的第四十三條和第六十三條,但其基本思路是為了明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採取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等方式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因此,可以理解為對原有法條的深化或延續。
按照原土地管理法43條的表述,「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其中,前款所述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用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因此,可以反向理解我們通常所述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按法條理解即包含「鄉鎮企業建設用地(經營性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用地,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宅基地)」三大類。

簡明扼要的三分法
出處: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GB50137-2011)

涉及H12-H14,即鎮、鄉、村莊建設用地三大類。

細化的劃分方式
出處: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准(GBT21010-2007)

集體建設用地屬於三大類中的建設用地,涉及12個一級類中的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以及57個二級類中的農村宅基地等多個分項。

規劃視角的動態劃分
出處:村莊規劃用地分類指南(2014版)

以村莊為單元,包含V1-V9,附下

補充:區分國有和集體土地性質
集體土地只要村委會同意,可以自行流轉。
國有土地的流轉要經過國土局備案,變更登記。

(1)集體土地
所有者:由農村村民構成的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在此類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建造的建築物等,為集體土地附著物。
使用方式:分為兩種,他用與國有土地類似,即將使用權轉讓、出租,獲取收益;自用方面則與國有土地不同,除了可以生產工作自用外,還可以進行生活、經營自用,如作為宅基地分配給成員、建設集體住宅、娛樂設施、經營設施等。
收益渠道:集體土地收益渠道則更加寬廣,既有使用權他用的轉讓、出租收益,又有自用土地及其附著物經營收益。
(2)國有土地
所有者: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體公民
使用方式:一是他用,即通過使用權出讓或劃撥,用於經濟發展或社會發展;一是生產工作自用,用於建造辦公場所、公益設施等。目前,自用的國有土地不能用於生活、經營用途,如建造住宅、酒店等。
收益方式:由於政府自用的國有土地不能用於經營,故國有土地的收益主要來自出讓使用權獲得的出讓費。

閱讀全文

與建設用地使用權多久設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