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實際佔有人與物權權證取得人

實際佔有人與物權權證取得人

發布時間:2021-07-27 08:32:35

A. 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這里的取得是指取得所有權,還是只是取得

原始取得。

所有權是權利人對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回收益和處分的權答利,包括在自己的財產上設立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的權利。用益物權則是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的權利,即對他人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因此用益物權被作為他物權,以相對於所有權的自物權。

(1)實際佔有人與物權權證取得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不動產標的物的交付與所有權變動的登記行為同時進行的,此時交付行為與所有權轉移同時發生,標的物孳息的歸屬一般不存爭議,交付(所有權轉移)前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所有權轉移)後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變價後對所得價金的處理也帶有強制性,我國法律規定,委託拍賣、組織變賣被執行人財產所發生的實際費用,從所得價款中優先扣除。所得價款超出執行標的數額和執行費用的部分,應當退還給被執行人。

B. 為什麼佔有人能主張返還原物而物權人不行

當佔有人是包含佔有權能的物權人時才擁有返還原物請求權,有的物權不包含佔有權能,比如說抵押權,所以就不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是包含佔有權能的物權人,比如所有權人,用益物權人,質權人,就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

C. 物權法254條如果佔有人不是所有權人,所有權人可否要求返還原物

當然可以了。
正常情況下,如果說自己的物品被他人佔有了,那麼可以要求返還,當然前提是其他人的佔有,沒有合法的理由。
如果其他人的佔有有合法的理由,比如說抵押質押等等,那麼是不可以要求返還的。

D. 物權法第34條無權佔有人是否要實際控制不動產或者動產

物權法第34條規定的無權佔有人是要實際控制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人。
佔有指佔有人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實際控制。佔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如根據租賃合同在租期內佔有對方交付的租賃物。佔有人也可能是無權佔有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如借他人的物品,過期不還。佔有人不知道自己是無權佔有的,為善意佔有;明知自己屬於無權佔有的,為惡意佔有。
佔有的含義、構成要件及佔有性質是佔有制度理論研究的起始問題。佔有首先是經驗性的實證概念,表達了對物事實上的控制支配狀態。而構成佔有,需要有特定的具有權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的主體、有作為有體物的客體以及體素和心素要件。心素是必要的,一種非嚴格的意識到自己正控制和支配物的意思足以構成心素。佔有在不同狀態和規定下的性質不同,因而顯得十分復雜。在民法佔有制度下探討時,作為主要學說之一的權利說並不適宜用來說明佔有的性質,佔有應作為一種法律事實來理解。

E. 民訴中的返還原物權利人必須是物權所有人嗎

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享有返還原物請求回權的權答利人為物權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主體應為失去佔有的所有權人、他物權人及其他依法享有權利的人。至於佔有人,無論其是否為有權佔有,均應依據佔有請求權行使權利,而不能依返還原物請求權行使權利。
(2)須有他人無權佔有動產或不動產的事實。無權佔有,指沒有法律根據、沒有合法原因的佔有。一般包括兩種情形:其一,佔有人從佔有之始就沒有法律根據,如佔有人佔有的物是他人的盜竊物。其二,佔有之始本來有法律根據,但是後來該根據消滅,如租賃他人的物,已經超過約定的期限而不返還。
(3)相對人須為現在的無權佔有人。所謂現在佔有該物之人,是指現在仍事實上管領其物但無正當權源的人。曾經佔有該物但現在沒有事實上管領其物之人,即使所有人的佔有關系因其人的行為而喪失,所有人也僅僅在此項行為具備侵權行為要件時,向該人請求損害賠償,而不能對其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F. 民法問題物權的取得

第一題題目不明確,承租人將其租賃的電腦 怎麼向不知情的第三人?我這里推定為,承租人將其租賃的電腦賣給不知情的第三人。
根據《物權法》第106條,動產所有權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有五:
①須為佔有委託物。即無權處分人基於所有權人的意思取得佔有。如租賃物、保管物、借用物、運輸物、承攬物、試用買賣物、質物。
須注意:下列動產不善用善意取得:(a)佔有脫離物。指非基於真正權利人的意思而喪失佔有的物。包括贓物、遺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隱藏物、失散的動物。(b)貨幣。貨幣屬於特殊動產,佔有貨幣即取得所有權,沒有無權處分的問題。(c)禁止流通物。如毒品、武器、淫穢書刊,國家不允許私人取得所有權,自不適用善意取得。
②動產的佔有人實施無權處分。故佔有人與第三人間的買賣合同(互易合同)效力待定。
③第三人為善意。即不知屬於無權處分。
④第三人以合理的價格受讓。同樣,僅須約定,無須實際支付合理價格。
⑤完成交付。
須注意:佔有改定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果。只能採用現實交付、簡易交付與指示交付的方式。

所以第一種情況合同有效,即使追認也不能抗拒第三人善意取得。第二種情況,合同有效,追認也會發生善意取得。所以都會取得。
希望能幫助到您~

G. 佔有權和物權的區別

佔有復權是指佔有某物或某財產制的權利,即在事實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財產的權利。佔有權是所有權最重要的權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權的基礎,也是實現資產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前提。在通常情況下,資產一般為所有人佔有,即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一;但在特定條件下,佔有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為非所有人享有的獨立的權利。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H. 實際控制人和出資人能確定所有權嗎

1.我國的有關立法精神認同實際出資人為合法車輛所有權人。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交通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所規定不屬於法律、行政法規的范疇,而是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均為基本法律,依我國《立法法》第五章之規定,上位法的效力高於下位法的效力,故《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效力。《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均為基本法律,依我國《立法法》第五章之規定,上位法的效力高於下位法的效力,故《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效力。所以,在機動車交易雙方當事人無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可以認定機動車輛買賣合同有效,所有權自交付時起轉移,一旦交付,出賣人已非機動車輛的所有人,只是名義車主(因未辦理過戶登記),不享有相應的權

2.機動車輛所有權人與名義車主的概念。《民法通則》第71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可見所有權是完全物權、獨占權、絕對權、對世權。出賣人將車輛交付後,其已基本上喪失了對車輛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其行使對車輛的所有權存在瑕疵,幾乎是不能,名義車主實際上已無法控制車輛並從中受益。而買受人實際對車輛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是車輛的直接控制人和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主體。一旦他人對車輛造成損害或侵害的第三人,本著民法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實際車主有權主張權利或承擔責任。

I. 當進行物權讓與時,讓與人繼承佔有標的物······

B。
簡易交付是在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受讓人已經佔有標的物
佔有改定是在標的物所回有權答轉移時,交付人繼續佔有標的物
指示交付是在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交付人指示佔有人(第三人)向受讓人交付已經佔有標的物
現實交付是在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交付人向受讓人交付標的物。

閱讀全文

與實際佔有人與物權權證取得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