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權法調整的是人和物之間的關系。 這句話錯在哪
物權法調整物的歸屬和利用的民事關系
不是人和物,只是物的歸屬和利用
《物權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2. 物權法的調整對象包括民事主體對物的什麼關系
物權法第二條規定了調整對象。調整對象是因物的歸屬產生的民事關系 以及因物的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3. 虛擬財產屬不屬於物權法調整的物
搜一下:虛擬財產屬不屬於物權法調整的物
4. 物權法中的「物」指的是什麼
5. 虛擬財產屬不屬於物權法調整的物
公安司法機關已經承認了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性,屬於個人財產的一部分。
虛擬財產是指狹義的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它包括網路游戲、電子郵件、網路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品。包括長時間虛擬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這點是不能轉換到現實生活中的虛擬財產以及狹義的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它包括網路游戲、電子郵件、網路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品。但由於目前網路游戲的盛行,虛擬財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網路游戲空間存在的財物,包括游戲賬號的等級,游戲貨幣、游戲人物擁有的各種裝備等等,這些虛擬財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現實中的財產。
6. 物權法調整的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什麼
一是確定物的歸屬原則來調整物的歸屬關系,二是確定對物進行利用的規則來調整因物的利用而產生的相互關系
但一定要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
7. 物權的變動
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國物權變動立法原則上采債權形式主義模式,例外采意思主義模式。
1、意思主義就叫債權意思主義,以法國、日本民法典為代表。
即物權的設定與轉移僅僅因當事人的債權意思表示而發生效力。這表示,只要買賣合同成立生效,即使標的物沒有交付或變更登記,價金也未交付,標的物的所有權已於此時由出賣人轉移給買受人。或者說,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僅以買賣合同為依據,既不需要另有物權行為,也不需要以交付或登記為所有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故稱意思主義。
如:甲2月1日與乙簽訂了一份電視買賣合同。乙2月2日給甲價金,2月3日甲將電視交付給乙。那麼其實,電視所有權的轉移發生在2月1日。
非經登記或者交付的物權不動,不得對抗第三人。換言之,登記和交付是對抗要件。
設上例,2月2日,甲背著乙將電視對丙設立了質押權,那麼該質押有效,丙可以對抗所有權人乙。
我國意思主義立法體現在地役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都在合同生效時設立,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而言,人民政府登記造冊只是對該權利的確認而已。
2、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又分兩種,債權形式主義和物權形式主義。
(1)物權形式主義以德國民法典為代表。
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除了買賣合同外,還需要當事人就轉移標的物所有權達成的物權合同再加上登記或者交付,始能轉移所有權。
(2)債權形式主義,又稱意思主義與登記或交付的結合。以奧地利,瑞士,韓國為代表。
物權變動,只需要在債權的意思之外再加上登記或者交付即可,不需要另有物權的合意,故無物權行為的獨立性,物權的變動效力受其原因行為債權行為如買賣合同的影響,故也不存在物權行為的無因性。
我國債權形式主義立法體現在:
有效債權行為+登記=不動產物權變動
有效債權行為+交付=動產物權變動
有效債權行為+交付=重要交通工具物權變動+登記>第三人
打字真辛苦~這些問題以後可以看一下物權變動的理論書籍
8. 《物權法》的調整范圍包括哪些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解釋」本條是關於物權法調整范圍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規定了物權法規范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物的歸屬是指物的所有人是誰,確定物的歸屬即是確定在民事上財產權屬於誰,這是對物進行利用的前提。物權法調整物的歸屬關系,就要確定物的歸屬原則,這是物權法的重要內容。所有權人對其所有物無論自己使用還是交他人使用,都是對物的利用。
物的利用是對物擁有所有權的目的所在。物權法調整因物的利用而產生的相互關系,要確定對物進行利用的規則,這也是物權法的重要內容。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都適用物權法。需要明確的是,物權法並不一般性地調整所有的物的歸屬和利用的關系,物權法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系,也就是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民事關系」。
按照法律部門的劃分,物權法屬於民法,調整橫向的社會關系;經濟社會管理活動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縱向關系,也涉及財產的歸屬和利用問題,但此類關系主要是由行政法、經濟法調整,不屬於物權法調整的范圍。 把物業管理師加入收藏夾!
物權法規范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定著物;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比如汽車、電視機。
不動產和動產是物權法上對物的分類,之所以進行這樣的分類,主要是便於根據不動產和動產各自的特點分別予以規范。物權法上的物通常講是有體物或者有形物,指物理上的物,包括固體、液體、氣體、電等。所謂「有體物」或者「有形物」主要是與精神產品相對而言的,著作、商標、專利等是精神產品,是無體物或者無形物,精神產品不是物權法規范的對象,主要由專門法律如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調整。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並非所有的有體物或者有形物都是物權法規范的對象,能夠作為物權法規范對象的還必須是人力所能控制並有利用價值的物,人力無法控制且無法利用的物不是物權法規范的對象。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原來無法控制且無法利用的物也可以控制和利用了,也就納入了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物權法規范的物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精神產品不屬於物權法的調整范圍,但在有些情況下,物權法也涉及這些精神產品。這主要是指,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作為擔保物權的標的。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可以出質作為權利質權。
在這種情況下,權利也成為了物權的客體。因此,本條第二款中規定,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規定。
物權是一種財產權,是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由於物權是直接支配物的權利,因而物權又稱為「絕對權」;物權的權利人享有物權,任何其他人都不得非法干預,物權的義務人是物權的權利人以外的任何其他的人,因此物權又稱為「對世權」。
在權利性質上,物權與債權不同。債權的權利義務限於當事人之間,如合同的權利義務限於訂立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債權是債權人要求債務人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不能要求與其債權債務關系無關的人作為或者不作為。正因為如此,債權被稱為「對人權」、「相對權」。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所有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己的物享有全面支配的權利。用益物權是指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比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擔保物權是指為了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立的物權,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法有權就擔保物的價值優先受償,比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
此外,還有兩個有關的問題需要說明:
1。「物權」與「財產權」、「財產所有權」的聯系與區別。本法的名稱是「物權法」。有人認為「物權」不容易懂,「財產權」容易懂,建議法名改為「財產權法」,或者改為「財產所有權法」。這里要說明的是,財產權比物權內涵廣,不僅包括物權,還包括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
債權主要是由合同法規范的,知識產權主要是由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規范的,繼承權主要是由繼承法規范的。同時,「財產所有權」一詞僅從所有權方面講又比「物權」內涵窄,物權不僅包括所有權,還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後兩種權利也是相對獨立的物權。因此,本法的名稱不宜稱作「財產權法」或者「財產所有權法」,還是採用「物權法」比較准確。
2。關於物權主體。本條第三款和第一條將物權的主體表述為「權利人」。對於如何表述物權的主體,在立法過程中有不同意見,有的建議規定為「自然人、法人」;有的建議規定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的建議規定為「國家、集體和私人」;有的建議規定為「國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9. 虛擬物品,如游戲裝備等,屬於物權法所調整的物嗎
您好。虛擬物品不是民法意義上的物,不受物權法保護。玩家對網路游戲中回物品的支配權主要看雙方合答同約定及網游服務條款。如果網游服務條款中沒有規定,您可以據此向法院起訴,要求取消綁定允許自由交易。四二三律師團隊為您做答,滿意請按贊。
10. 佔有脫離物的物權變動可以對抗善意取得第三人的例外情形有哪些
不適用善意取得的情況很多啊,比如說下列動產均不適用善意取得: (1) 盜竊的贓物; (2) 拾得物、漂迴流物、失散的飼養動答物; (3) 埋藏物、隱藏物; (4) 有產權登記對抗效力的動產,如汽車。此外,與不動產分離之前的不動產出產物、非以無記名有價證劵表示的債權、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依法被查封的財產均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遺失物和盜贓物等原則上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第三人從出賣同類物品的公共市場買得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