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為什麼指責中國對知識產權
因為,猥瑣的美國人妄想面對中國壟斷和封鎖現代西方原創科技所施展的惡心活動。
眾所周知,僅僅是「知識產權」這個詞條,就是典型的漢語格式,其原本的含義是,以某種人類原始語言格式所描述下的科學文明技術的知識所形成產業的權利歸該語種描述人所有。
很顯然,當大家翻開英語字典或詞典時,無論是英式英語還是美式英語,幾乎所有的字母語言代碼只有使用漢語才能夠進行准確的描述,這些字母語言代碼不能獨立的表示事物的本質意義,而是通過漢語原創使用者的特別標記後,才具有了一定的人類語言表達意義的范疇。
那麼,做為漢語為類人所特別定製的英語的「知識產權」,則完全歸漢語語言定製的英語原始創作者中國人所擁有。
假如,以剝奪了他們的語言字母代碼的使用和應用權作為「知識產權」的懲罰,他們則會瞬間回歸到萬年以前蒙昧的原始動物時代去,這個世界就會成為中國人的樂園。
因而,當撤除了漢語語言結構因素的美國現代科技「知識產權」後,這個國家就會立即崩潰,並將完全徹底地失去人類的全部意義。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歐等西方語言的現代科技「知識產權」則完全歸漢語使用人字母語言原創人的中國人所有,因而「美國指責中國對知識產權」的指責是全無道理的流.氓無.賴行徑,可以完全不予理睬。
... ...
驢球球的,胡攪蠻纏誰不會呢~
只有中國人,才是人類語言的鼻.祖~
㈡ 美國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採用什麼手段對我國進行施壓
(1)一個是向世貿組織提出訴求,舉出證據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縱容盜版等,
(2)其二利用美國的專利,限制我國產品進入美國.
㈢ 美國在哪些方面體現知識產權法律嚴密
同世界其他國家基本一致,美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范圍也是根據智力勞動成果的不同型態和不同權益確定。
首先,先說下,美國知識產權法保護的范圍分類。
1. Copy 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版權及領接權
2. Patents. 專利。
3. Fade marks. 商標。
4. 商業秘密。
5. 其他知識產權,主要是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以上,幾點主要美國知識產權立法的基本框架。
其次,體現其嚴密性。一方面,可從美國知識產權立法來說,美國知識產權立法十分活躍,主要也是受企業團體影響、企業與政府的協調、高立法效率。另一方面,可從美國知識產權的行政和司法框架現實來說,行政方面有美國專利商標局、版權辦公室、美國貿易代表署、版權稅查庭;司法方面有聯邦和州法院體系,華盛頓的巡迴上訴法院在專利方面的案子特別突出典型。除此,美國還有一些知識產權保護的民間組織,比如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商業軟體聯盟等。
總體來說,從立法到實際操作保護,有一套完整且完善的體系。同時,建議您讀幾本有關美國知識產權法的書籍,比如李明德著美國知識產權法,那樣您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也可以自行體會其嚴密性。
㈣ 美國的知識產權申請和審查制度是怎樣的
美國專利三類:
1.發明Utility patent;
2.植物發明Plant patent;
3.外觀設計Design patent。
申請程序有臨時申請(Provisional)和正常申請(non-provisional)、繼續申請(continuing application
)、部分繼續申請(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再頒程序(Reissues)。
臨時申請Provisional:
1、為了早日獲得申請日,可以沒有權利要求,費用與正常申請相比較低。
2、可以轉變為正常申請。
3、自申請日起12月內不要求轉為正常申請,則視為放棄且不得恢復。
4、正常申請能夠要求臨時申請的優先權,反之不可。
5、只有發明才能享受臨時申請的優先權,外觀設計沒有臨時申請。
正常申請(non-provisional):
1、臨時申請可以轉變為正常申請。
2、收到第一次OA之前都可以主動修改(preliminary amendment)。
正常情況下都在18個月公開,實審從申請自動開始(排隊等候審查),一般14個月發出第一次OA,只要申請人要求不提前公開,那麼PTO不提前公開,ISSUE時再公開。
3、在涉及專利性的OA之前,可能發出其他OA,如分案等。期限為一個月。
4、
OA一般為兩次,第二次OA通常就是final OA, final
OA答復的期限一般為三個月,申請人最好在兩個月內答復,由此審查員會在3個月的答復期限內發出advisory
action,這樣申請人的下一步行動可以不超出三個月,不用支付延期費用。在advisory action中,會告訴答復「final office
action」時的修改是否接受、權利要求的狀態以及申請人答復的結果。即便「final office
action」的意見為否定的,也應及時答復。
5、在答復final OA時的修改,審查員一般不允許進入(即便是能夠克服通知書中指出的缺陷),因為審查員需重新檢索。申請人可以通過提出繼續審查(RCE)克服final OA中的缺陷。
6、對advisory action 的答復:
1) 如果申請人認為通過修改克服缺陷的可能性大,則提出繼續審查RCE;
2)如果認為通過修改克服缺陷的可能性不大,且不同意審查員的觀點,則考慮提出appeal (很少採用);
3)提出繼續申請,可以一方面獲得審查員同意的權利要求,對於不同意的繼續爭論,避免被全部駁回。
4)必要時會晤。一般是提出RCE,很少用appeal, 因花費高,時間長。
繼續申請(continuing application ):
繼續申請: 說明書不能增加新的內容,權利要求可以不相同,但是必須與母案的權利要求涉及相同的主題。
主要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申請:
a)在final rejection 後,申請人要修改權利。
b)審查員允許了部分權利要求,而駁回了部分權利要求(如范圍較寬的權利要求),申請人為了使被允許的權利要求早日獲得授權,可以在答復OA時刪除被駁回的權利要求。對於刪除的被駁回的權利要求,申請人可以提出繼續申請,同時可以修改權利要求。
部分繼續申請(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
說明書增加了新的內容,可以根據說明書中增加的新內容概括出新的權利要求。與重新提出一個新申請沒有什麼區別,保護期限從母案申請日計算。
再頒程序(Reissues):
• 糾正授權專利的錯誤和修改授權專利
• 專利權人提出
• 不容許增加新內容
• 授權後兩年不容許擴大權利要求范圍
㈤ 美國海關嚴抓知識產權侵權貨物這是真的嗎
香港DHL發布通知,近期美國海關嚴查通關貨物的知識產權問題,對仿牌、低報、假報貨物予以嚴厲打擊,屆時香港DHL也將100%開箱驗貨。
美國海關嚴抓知識產權侵權貨物,賣家勿鋌而走險
近日,有賣家透露,接物流服務商通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針對外國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之「2018 特別301 報告」,據美國總處反映,2017-2018年度美國海關共查獲上千票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的貨件。涉事貨件主要經由貨代發出,且涉事的貨代公司已被美國政府列入重點觀察名單內。如賣家有仿牌、虛假申報、低報等行為,貨件將無法清關且會產生高額罰款,同時貨件寄件人將可能被海關列入黑名單。且屆時將100%開箱驗貨,賣家勿抱僥幸心理沖貨,尤其是出口往美國的貨件。
目前已有不少賣家貨物涉及侵權,被海關扣留。一位售賣藍牙耳機的賣家說,「我現在美國還扣了一票,無LOGO,外觀不是100%侵權也會被扣」。另有一賣家表示,其售往南美的內存卡,經過CICINATI中轉也被扣,最後花了$1000請律師才取回。除此之外,有賣家透露,香港所有貨代已經開始拒收仿品耳機、化妝品。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戰略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當下的國家政策、電商環境中。另一方面對於中小企業或者賣家來說,要麼照平台規則、流程走,要麼注冊自己的專利,規避風險,鋌而走險相當於以卵擊石。
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刻不容緩,徹底解決根源問題任重道遠
伴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平台、企業通過一系列渠道走向國際市場。而在這國際化的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就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面向對知識產權要求嚴格的歐美市場,但中國賣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卻又意識薄弱,容易造成侵權,面臨巨額罰款「賺的都不夠賠的」。
據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針對外國知識產權保護情況,「2018特別301報告」中,確認了36個特別關注觀察名單和重點觀察名單的國家,其中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印度、印度尼西亞、科威特、俄羅斯、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等12個國家被列入優先觀察名單,而在此之前中國已連續第14年被列入優先觀察名單,並將繼續受到第306條的監測。
據了解,美國海關及邊防局(CBP)與中國海關總署(GACC)也曾於2017年4月和8月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聯合行動。在這些行動中,CBP和GACC都專注於阻止侵犯知識產權的貨物進入美國商業,CBP在美國邊境進行緝獲,GACC禁止向美國出口假冒產品。這兩項聯合行動共查獲了大約3500票涉及知識產權的貨件。但知識產權問題積累已久,要徹底解決任重而道遠。
㈥ 若中國不承認美國知識產權會怎麼樣
不存在什麼承認不承認之說。知識產權本身有地域性,每個jurisdiction的法律認可的知識產權回只在其域內enforceable。但是同一答技術可以進入多個國家,在多個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下得到保護。換句話說,一家美國公司的美國專利申請可以通過PCT、巴黎公約這樣的途徑進入中國、日本、歐洲、澳洲等公約成員國,轉化為該國專利,從而受到該國保護。如果該技術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得到專利保護,那你的產品哪個市場都進不了。
㈦ 美國貿易戰只針對中國,是因為知識產權問題嗎
首先中美貿易摩擦由來已久,目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美國對華反傾銷內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對我容國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最多??力度最大的國家??自1980年起,共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了100多項反傾銷措施,涉及的中國產品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紡織品??自行車等多種產品,涉及的金額呈擴大趨勢?? 2.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 關於紡織品貿易的摩擦問題,一直是困擾中美貿易的重大問題??紡織品一直是中國對美出口的重要產品,紡織業在美國已經是夕陽產業,加上中國紡織品的沖擊,近年來,美國紡織業的失業率逐年上升,美國對我輸美紡織品一直實行嚴格的配額管理制度,限制我紡織品輸美?? 3.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中美在知識產權領域屢起風波??多年來,中美之間圍繞知識產權的爭端此起彼伏??美國對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努力始終感到不滿意,多次揮舞301條款,對我國進行制裁和指責??
㈧ 有關美國知識產權保護的
在美復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制保護由來已久。1789年開始實施的《憲法》第一章第八條第八款指出,國會有權「保障著作家和發明人對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的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和實用藝術的進步」。此後,美國又先後制訂了《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互聯網法》和《軟體專利》。為了全面執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各項義務,1994年12月8日美國政府制訂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法》,對知識產權法律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