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分!!!求《民法》題目解答!!!!
1、小王與飯店是合同關系。小王的義務是支付飯錢。飯店的義務是提供飯菜。
2、飯店無照看小王隨身攜帶物品的義務。因為:我國《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從這一條可以看出,附隨義務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通知義務、協助義務與保密義務。
從飯店與小王之間服務合同關系來看,依據交易習慣,若非當事人有特別之約定,飯店不負責保管客戶的隨身物品。
3、小王的損失是因為自己保管不善造成的,應該由小王承擔損失。
⑵ 抵押權要在判決才能執行嗎 最高院答復
抵押權來屬於擔保物權自,實現擔保物權需要人民法院的裁定或判定後才能實現。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⑶ 求案件梳理
廣州珠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因與被中國房地產開發廣州公司、譚生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1)穗中法民二終字第1266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廣州珠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陳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吳律師。
委託代理人:羅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房地產開發廣州公司。
法定代表人:韓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譚生。
委託代理人:李生。
上訴人廣州珠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投資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中國房地產開發廣州公司(以下簡稱「中房公司」)、譚生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2010)越法民二初字第270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1996年11月22日中房公司與珠江信託公司簽訂了編號為96年珠(抵)字第81號《人民幣資金借款合同》,約定:珠江信託公司向中房公司發放抵押貸款950萬元用於資金周轉,貸款利率為9.24‰,期限一年,第一期貸款500萬元,期限從1996年11月29日至1997年11月29日,第二期貸款450萬元,期限從1996年12月10日至1997年12月10日,如遇特殊原因,以實際貸款日為准。若中房公司未按本合同約定的還款計劃歸還借款本息,也未與珠江信託公司簽訂延期還款協議,或所延期限已到仍不能歸還借款時,珠江信託公司按銀行規定加收50%的利息等。同日,雙方另簽訂《抵押合同》一份,約定:為確保96年珠(抵)字第81號主合同的履行,中房公司以其位於解放北路和東風路交匯路口的廣州交易廣場(又名中房大廈)1001房(第10層01房)、6006房、7008-7015房(共計1341.257平方米)房產作為上述借款的抵押,抵押財產作價1884萬元,抵押期限自1996年11月29日至1998年6月10日等。以上《人民幣資金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均經過廣東省公證處進行公證。1996年12月6日,中房公司將其提供抵押的房產辦理了抵押備案手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分別出具了穗押備字第6951號、6952號《抵押備案證明》,註明抵押權人為珠江信託公司,抵押房產為廣州市解放北路和東風路交匯路口中房大廈第10層01房、7008-7015房,抵押期限為1996年11月29日至1998年6月10日,上述合同簽訂後,珠江信託公司於1996年12月10日一次性向中房公司發放了貸款950萬元。1997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市分行作出穗銀復(1997)236號文件,批復同意珠江信託公司改建為廣州珠江實業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珠江財務公司),2004年12月29日,珠江財務公司經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為南方電網財務公司。1998年9月10日,因中房公司未能如期歸還全部貸款本息,珠江財務公司就上述債權和抵押權的實現向廣東省公證處申請辦理了強制執行公證,並於1998年9月14日持廣東省公證處出具的(98)粵公證經字第28276號《強制執行公證書》向廣州中院申請強制執行。後該案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由廣東省汕尾市中級人民法院負責執行。在該案執行期間,珠江財務公司與珠江投資公司及其他相關主體於2004年12月17日簽訂一份《回購協議》,珠江財務公司將其對中房公司所享有的上述債權及相應的抵押權全部轉讓予珠江投資公司。2007年8月1日,珠江投資公司與更名後的珠江財務公司即南方電網財務公司在廣東省公證處的公證下以特快專遞方式向中房公司寄送了《債權轉讓通知書》,告知以上債權轉讓事宜,中房公司於次日收取了該郵件。中房公司為借款所提供的抵押物,即位於廣州市解放北路和東風路交匯路口的廣州交易廣場10樓01房、7樓7008房-7015房,均系中房公司於1996年6月7日向廣州中僑地產有限公司(下稱中僑公司)購買的房產,雙方訂立了編號為市管契字第94015402號、94015409號《房地產預售契約》,廣州市房地產交易所對上述兩份合同進行了監證。1999年4月23日中僑公司向廣州市房地產交易所出具一份文件,證明:中房公司是上述房產的業主,房款已交齊,沒有辦理抵押、按揭,該樓盤未辦理確權手續,同意轉讓給譚生,請交易所協助辦理轉名有關手續。1999年6月14日,廣州市房地產交易所作出兩份《廣州市預售房地產轉讓監證記錄》(編號:預契字第94015402號、第94015409號),載明:中房公司是轉讓人,譚生是受讓人,房產已交付使用。譚生已經取得廣州交易廣場1001房、7008-7015房的房屋所有權,房屋所有權證號分別為:《粵房地權證穗字》第0140115975號、第0140115984號、第0140116061號、第0140115976號。珠江財務公司於2003年10月8日以中房公司為被告譚生為第三人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判決中房公司與譚生轉讓房產行為無效,將房產按7662000元的價值抵償給珠江財務公司。2004年2月20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03)穗中法民二初字第469號民事判決駁回了珠江財務公司的訴訟請求。珠江財務公司不服,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04年8月30日作出(2004)粵高法民一終字第145號民事判決,駁回珠江財務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審判決。該判決書認定:本案系珠江財務公司請求確認中房公司轉讓抵押物給譚生的行為無效而引起的糾紛。……人民法院主要圍繞珠江財務公司提出的確認中房公司轉讓抵押物給譚生的行為無效的訴訟請求進行審理。……盡管抵押人中房公司未將轉讓抵押物情況通知抵押權人珠江財務公司或將抵押情況告知受讓人譚生,但譚生作為受讓人不僅向轉讓人中房公司支付了對價,而且到廣州市房地產交易所申請辦理預售房地產轉讓監證手續,因此,中房公司與譚生之間的房產轉讓行為並未違反國家法律禁止性規定,依法應確認為有效。……至於珠江財務公司提出的其享有與中房公司簽訂的抵押合同項下的抵押權問題,可依照法律有關規定另循法律途徑解決,本案不予處理,該判決另變更案由為確認合同無效糾紛。
珠江投資公司於2007年9月13日以中房公司為被告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院受理後依職權追加南方電網財務公司、譚生為第三人,並作出如下判決:一、確認南方電網財務公司原對中房公司的貸款本金余額720萬元及其逾期還款利息的債權及對穗押備字第6951號、6952號《抵押備案證明》項下記載的抵押物廣州交易廣場1001房、7008-7015房的抵押權已依法轉讓予珠江投資公司享有。二、駁回珠江投資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譚生不服判決提起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珠江投資公司的抵押權能否對抗抵押物買受人譚生的相關權利問題,不屬該案審理的范圍,當事人可另循法律途徑解決,一審法院在判決理由中論述「抵押權人對轉讓後的抵押物仍享有直接追及權」,超出了本案的審理范圍,應予以糾正,除此以外,其他部分及判決主文均正確,應當予以維持。遂於2009年12月15日作出(2009)粵高法民二終字第121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隨後珠江投資公司向廣東省汕尾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要求追加譚生為被執行人,該院於2010年6月8日作出(2010)汕中法民二執加字第1號民事裁定,以珠江投資公司提供的證據不能推翻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兩份生效民事判決書主文內容的主要事實為由,駁回珠江投資公司要求追加譚生為被執行人的申請。珠江投資公司遂向原審法院起訴。其起訴請求:1、確認珠江投資公司享有的對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穗押備字第6951及6952號《抵押備案證明》項下記載的抵押物廣州交易廣場10層1001房及7層7008-7015房的抵押權可以繼續行使,可以對抗中房公司向譚生轉讓以上抵押物後譚生的相關權利,有權以拍賣、變賣上述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受償中房公司欠付珠江投資公司的貸款本金余額720萬元及其逾期還款利息。2、依法判決由中國房地產開發廣州公司和譚生承擔圍繞該案發生的全部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該案爭議焦點為房屋管理部門出具的《抵押備案證明》能否起到抵押登記的公示作用,根據我國擔保法及有關擔保法的司法解釋,以房地產等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該案中,中房公司將其向中僑公司購買的房產廣州市解放北路和東風路交匯路口中房大廈第10層01房、7008-7015房抵押給珠江信託公司,由於簽訂抵押合同時上述房屋尚未領取產權證,故無法辦理抵押登記手續,只能取得抵押備案證明,從譚生就上述房產向廣州市房地產交易所申請辦理預售房地產轉讓監證手續並領取相關產權證的這一買賣房屋事實,可證明《抵押備案證明》並不是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上,根本不能起到物權登記公示作用,因此該案的抵押備案證明不能認定為抵押物已經登記;同時由於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相關的判決書中均認定了譚生與中房公司之間的房產轉讓行為並未違反國家法律禁止性規定合法有效。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67條的規定,抵押物未經登記的,因轉讓有效,受讓人取得所有權,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抵押權人對抵押物也無追及權。因此珠江投資公司的訴訟請求無理,原審法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七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駁回珠江投資公司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100元,訴訟保全費5000元由珠江投資公司負擔。
判後,珠江投資公司不服原審法院的判決,遂向本院提起稱,一、支持珠江投資公司訴訟請求所需全部事實及法律判斷皆有法院判決確認。1、滿足抵押權繼續行使法定條件的「抵押物已經登記」及「抵押物轉讓未通知抵押權人」的事實,業經法院生效判決清楚確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4)粵高法民一終字第145號民事判決,對抵押合同簽訂後備案登記的事實確認於其第13頁第二自然段。具體為:「珠江投資公司與中房廣州公司於1996年11月22日簽訂了抵押合同之後,已於同年12月6日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辦理了抵押物備案手續」及,該判決第14頁確認了「抵押人中房廣州公司未將轉讓抵押物情況通知抵押權人」的事實。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9)粵高法民二終字第121號民事判決,維持了「確認電網財務公司(由珠江投資公司更名)原對中國房地產開發廣州公司的貸款本金余額720萬元及其逾期還款利息的債權及對穗押備字第6951、6952號《抵押備案證明》項下記載的抵押物廣州交易廣場1001房、7008-7015房的抵押權人已依法轉讓予原告廣州珠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即本案原告)享有」的一審判決,即確認了該案珠江投資公司享有該抵押權。2、珠江投資公司享有的抵押權可以對抗譚生受讓抵押物後的相關權利的法律判斷。首先,珠江投資公司享有的抵押權有效且在合法存續期間的法律判斷,在前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4)粵高法民一終字第145號民事判決書中已經確認抵押合同有效。該判決第13頁第二自然段中確認:「珠江投資公司與中房廣州公司於1996年11月22日簽訂了抵押合同之後,已於同年12月6日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辦理了抵押物備案手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珠江投資公司與中房廣州公司簽訂抵押合同應依法確認為有效」。第二、珠江投資公司享有的抵押權依法可以對抗抵押物受讓人譚生受讓抵押物後的相關權利,除非其代替中房廣州公司清償全部債務使抵押權消滅的法律判斷,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民二初字第330號民事判決書中已有確認,即:「根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4)粵高法民一終字第145號民事判決認定的事實,被告(即中房廣州公司)是在抵押權存續期間,既未通知抵押權人亦未告知受讓人的情況下,將上述抵押權轉讓予本案被告譚生,雖其轉讓行為已經法院生效判決確認為有效,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在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情況下,抵押權人仍可行使對抵押物的抵押權,即抵押權人對轉讓後的抵押物仍享有直接追及權,除非受讓人替代債務人清償全部債務使該抵押權消滅。」(第11頁第12行-第13頁)。該份判決的以上判斷當然具有完全的事實和法律依據,只是上訴審法院認為「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能否對抗抵押物買受人的問題」「超出了案件審理范圍」,而非否定判斷本身的正確與合法性。二、原審判決否定抵押物已經登記的事實及法律判斷錯誤。1、抵押備案不是抵押登記的判斷錯誤。依據辦理該案抵押備案時當時有效的一九九○年六月六日廣州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廣州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其第六條規定「依法生效的預售(購)房屋合同」「可以設定抵押」。其第二十五條規定:「抵押當事人必須於抵押合同公證之日起三十天(港澳台地區或境外訂立的抵押合同則在見證或認證之日起六十天)內,持抵押合同、有關批准文件及以下文件向市房地局辦理抵押登記:(一)以土地使用權作抵押的,持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土地使用證;(二)以房屋作抵押的,持房屋所有權證(或房屋共有權保持證)和土地使用證;(三)以預售(購)房屋合同作抵押的,持生效的預售(購)房屋合同申報備案,房屋竣工後,在領取房屋所有權證之日起三十天內,持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證,補辦登記。對證件、手續齊備的,市房地局應在受理之日起十五天內予以登記,並將他項權利證件發給抵押權人。」 珠江投資公司以為,一審法院「本院認為」部分認為「本案的抵押備案證明不能認定為抵押物已經登記」的認定顯屬錯誤。因為,以預售(購)房屋合同作抵押取得抵押備案證明,與以房屋所有權抵押取得抵押登記手續,同屬「抵押登記」,不存在實質區別。2、抵押備案即抵押登記,抵押物轉讓行為有效的判斷,皆已被生效判決確認,一審法院選擇性失明失聰;抵押權,登記(取得備案證明)即對抗,無可爭議。故此,珠江投資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珠江投資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譚生辯稱,一、業已生效的廣州市中院、廣東省高院、廣東省汕尾市中院的判決(裁定)並不支持珠江投資公司的請求,恰恰相反,法院判決確定譚生是涉訴房產的善意取得人,不受珠江投資公司所謂抵押權的追及,珠江投資公司的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1.(2003)穗中法民二初字第469號民事判決書明確認定,譚生是涉訴房產的善意第三人,「珠江投資公司請求判決中房廣州公司與本案第三人譚生之間的轉讓行為無效或者予以撤銷並將該轉讓的涉訴房產抵償給珠江公司,缺乏法律依據的支持,予以駁回。本案第三人的抗辯依法成立,應予支持。」【(2003)穗中法民二初字第469號民事判決書第11—12頁】(2004)粵高法民一終字第145號判決也認為,「譚生作為受讓人不僅向轉讓人中房廣州公司支付了對價,而且到廣州市房地產交易所申請辦理預售房地產轉讓監證手續,廣州房地產交易所經審查後同意中房廣州公司將房產轉讓給譚生並為其辦理了預售房地產轉讓監證手續。因此,中房廣州公司與譚生之間的房產轉讓行為並未違反國家法律禁止性規定,依法應確認為有效。……至於珠江投資公司提出的其享有與中房廣州公司簽訂的抵押合同項下的抵押權問題,可依照法律有關規定另循途徑解決,本案不予處理」。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04)粵高法民一終字第145號判決書第14—15頁】。2.廣州中院(2007)穗中法民二初字第330號民事判決書關於抵押物追及權的論述,明顯不能成立,已經被廣東省高院(2009)粵高法民二終字第121號民事判決書所明確糾正,珠江投資公司以(2007)穗中法民二初字第330號民事判決書關於抵押物追及權的論述為根據提出其上訴請求,是對(2009)粵高法民二終字第l21號民事判決書的曲解,荒唐無理。3.廣東省汕尾市中級法院(2010)汕中法民二執加字第1號執行裁定書也明確指出,「申請執行人提供的證據並不能推翻廣東高院兩份生效民事判決中主文內容的主要事實」,對珠江投資公司在該執行程序中的請求予以駁回,同時確認譚生是涉訴房產的善意取得人【(2Ol0)汕中法民二執加字第1號執行裁定書第11一l2頁】。二、《廣州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1990)第二十五條規定表明預售(購)房屋抵押備案並不是房屋抵押登記,珠江投資公司主張其對涉訴房產的抵押備案就是合法有效的抵押登記,似是而非,不能成立,不足採信。《廣州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1990)第二十五條規定,「(三)以預售(購)房屋合同作抵押的,持生效的預售(購)房屋合同申報備案,房屋竣工後,在領取房屋所有權證之日起三十天內,持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證,補辦登記」,這一規定表明預售(購)房屋抵押必須在備案的同時,在房屋竣工和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後補辦登記,因此,這一規定本身就表明預售(購)房屋抵押備案並不是房屋抵押登記。因此,珠江投資公司抵押備案即抵押登記的說法不能成立。同時,更關鍵的是,根據當時有效的建設部《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1997)第二十六條之規定,房地產抵押合同應當載明抵押期限,換言之,抵押期限對各方具有法律約束力,該案中,抵押備案證明明確載明,抵押期限自1996年11月29日至1998年6月10日,抵押雙方沒有繼續到登記機關辦理任何手續,這一事實的法律表述就是,該預售(購)房屋並沒有辦理合法的抵押登記。三、根據物權法之規定,抵押權合法登記的唯一表現形式就是「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珠江投資公司所提供的過期「抵押備案證明」未能起到向社會公示抵押權設立的作用,當然不能認定為合法的登記形式。公示公信是物權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根據物權法第6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之規定,第14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之規定,第16條「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之規定可以明確:不動產物權變動公示的方法就是依法登記,即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根據物權法第187條之規定,以不動產進行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並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也就是說,抵押權合法登記的唯一表現形式就是「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是否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就是判斷某一不動產是否有效設立抵押權的唯一標志。換言之,登記就是「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公示和公信的實際效果。該案的一個基本的法律事實就是,初始債權人珠江信託投資公司與中房廣州公司在抵押期限屆滿後並沒有繼續到登記機關辦理任何抵押物備案或登記手續,其所謂的抵押權並沒有記載於廣州市房管局的登記簿上,根據物權法第14條、16條第1款之規定,這一事實的法律後果就是珠江投資公司所謂的抵押權並沒有依法登記,其所提供的一紙過期的「抵押備案證明」不能認定為是合法的登記形式。四、根據擔保法和擔保法司法解釋之規定,珠江投資公司過期的「抵押備案證明」也不能認定為是合法有效的登記。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第1款「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之規定只能作出如下理解:即該規定只能在擔保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效力,如果抵押期限屆滿,雙方並沒有續登記,沒有向社會公示,交易第三人因相信登記部門之登記並據此進行了交易行為,則不能認定該抵押權存續,否則即違背了物權法公示公信的基本原則和保護社會交易安全和秩序的立法目的。再退一步說,即便珠江投資公司依擔保法解釋第12條第1款主張抵押權存續,但卻無權主張該抵押權能夠對抗作為善意取得人的譚生的合法所有權,而只能請求無權處分人中房廣州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根據擔保法解釋第67條之規定,「抵押權存續」與「抵押物已經登記」存在根本區別,根據該條之規定: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區分為兩種情形並產生不同法律後果,即:情形一,抵押物已經登記,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情形二,抵押物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因此給抵押權人造成損失的,由抵押人承擔賠償責任。可見,不能認定「抵押權存續」就是「抵押物已經登記」,因為「抵押權存續」包括了「抵押物已經登記」和「抵押物未經登記」兩種情形,並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結合該案事實,不能得出珠江投資公司之所謂抵押已經登記的結論,更不能產生其所謂的對抗譚生的法律效力。五、譚生的受讓行為完全符合《物權法》第106條所規定之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法律要件,是涉訴房產的善意取得人,其合法權益應當得到保護。譚生在對珠江投資公司所謂的抵押情況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善意並支付了合理價格且依法定程序,即經過房管部門審查無任何瑕疵的情況下,合法受讓穗押備字第6951號、6952號《抵押備案證明》涉案房產,並依法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證,完全符合《物權法》第106條所規定之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法律要件,是上述涉案房產的善意取得人,依法取得了涉訴房產的所有權,其合法權益理應受到保護。綜上,珠江投資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中房公司沒有到庭,亦沒有陳述答辯意見。
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另外,本院向廣州市土地與房屋管理局查詢了涉案抵押物抵押、過戶等歷史情況,在電子檔案中並未見兩涉案抵押物在20世紀90年代被查封的情況,並且該局的房地產登記簿查冊表亦未顯示該房產曾於20世紀90年代被查封。因該涉案抵押物於2010年才正式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此前的檔案未移交其掃描,工作人員最終確定答復該涉案房產並沒有被查封的記錄。
本院認為,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涉案《抵押備案證明》的抵押期限自1996年11月29日至1998年6月10日,該抵押的設定時間在前述司法解釋出台之前,而譚生於1999年6月受讓涉案抵押物,且已有生效判決認定譚生受讓行為合法有效,譚生作為涉訴房產的善意取得人,珠江投資公司所主張的抵押權不能對抗譚生的所有權。上訴人珠江投資公司的請求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處理結果並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廣州珠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⑷ 最高法院:執行程序中抵押權人如何應對抵押物上
執行程序中,來抵押權人自可以直接申請參與被執行人財產拍賣款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零八條 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⑸ 抵押權要在判決才能執行嗎最高院答復
抵押權屬於擔保物權,實現擔保物權需要人民法院的裁定或判定後才能實現。回
附:《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⑹ 急求懂法律的高手幫忙
1.你說的假設不成立,有擔保物權人和其他優先權人參與分配的,其債權優先於普通債權受償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規定:「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2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執行中已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21條、第223條的規定對被執行人的財產查封、凍結的,任何單位包括其他人民法院不得重復查封、凍結或擅自解凍」。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屋抵債以申請執行人願意承受抵債房屋為首要條件,如果只有申請人執行同意,而被執行人不願意承受抵債房屋,執行法院不得單方面決定強制以屋抵債。《關於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財產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必須保留被執行人生活所必須的住房,進而對多餘房屋(包括以高檔換低檔)進行以屋抵債,但被執行人自願抵債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六條 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
第七條 對於超過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在保障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最低生活標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後,可予以執行。
3.你舅舅可以提出執行疑義,不能執行他人財產
⑺ 民訴法224條是什麼
一、常見法律文書的種類、生效時間、執行管轄法院
關於民事調解書的執行管轄問題,民事訴訟法並未直接明確規定,僅僅是參照本編規定。實踐中關於民事調解書的執行管轄問題,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24條第一款,還是第二款,存在一定的爭議,多數參照第一款民事判決書的執行管轄規定,由一審法院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同級法院管轄。
關於公證的債權文書的執行管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辦公室關於湖北安陸市政府反映河南焦作中院「錯誤裁定」「錯誤執行」案及河南高院反映焦作中院在執行安陸市政府時遭到暴力抗法案的復函【2002】執監字第262號,專門就該類文書的執行管轄問題進行了批復。《民事訴訟法》第224條第二款、《執行工作規定》第10條均明確了管轄的規定。
二、其他執行管轄
國內仲裁案件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涉外仲裁案件當事人,經仲裁機構提交法院申請財產保全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中級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中級法院裁定並執行;
專利管理機關的處理處罰決定,由 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有權受理專利糾紛案件的中級法院執行;
部委、省級政府、海關處理處罰決定,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中級法院執行。
三、關於財產所在地的認定
被執行的財產為股權、股份的,該股權發行公司的住所地為財產所在地;
被執行的財產為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財產所在地;
被執行的財產為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權利人的住所地為財產所在地;
被執行的財產為到期債權的,被執行人的住所地為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
關於被執行財產為股權的財產所在地的認定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關於法院能否以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地為財產所在地獲得管轄權問題的復函【2010】執監字第16號,明確答復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該答復認為,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是為證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記、存管與結算服務的機構,但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存管的僅是股權憑證,不能將股權憑證所在地視為股權所在地。由於股權與其發行公司具有密切聯系,因此應當將股權的發行公司住所地認定為該類財產所在地。
四、相關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224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民訴法解釋》第462條,發生法律效力的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與其同級的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執行。
認定財產無主的判決,由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將無主財產收歸國家集體。
《仲裁法解釋》第29條,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中級法院管轄。
《關於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第2條,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財產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2、3、10、11、12、13、14、15、16、17條;
⑻ 最高法院關於查封權和抵押權誰優先
按照最高法《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抵押不影響查封。享有抵押權人有優先受償權。
⑼ 最高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第24條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第24條問題的答復》應該是指《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問題的答復》
一、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九條規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合同當事人一方在不具有解除權的情況下,向對方發出了解除通知,對方在本條規定的異議期經過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是否支持,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各地法院的審判實踐中均存在爭議。肯定的觀點主張,本條適用的前提是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應具有解除權,否則,對方提出異議的權利不受異議期的限制,本條不適用,人民法院對解除異議的訴訟請求仍應支持;否定的觀點主張,異議期限經過,異議權不再受法律保護,此時無論解除合同的一方是否具有解除權,對方當事人均無權再對合同解除提出異議,故對此種情形下的異議訴請,人民法院不應支持。以上兩種觀點,均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根本差別在於對異議權的性質、異議期限經過的後果等認識不同。對此,最高法院將在進一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以司法解釋、司法政策或典型案例等形式,明確提出相應的意見,以統一裁判尺度。
二、發出解除通知的一方自己在三個月內起訴,請求法院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屬於解除方通過提起確認之訴,對合同已經解除的法律事實進一步予以確認,而非對自己主張的合同解除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