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速讀雜志發表文章能在知網查詢嗎
給你個方法
先在知網查該雜志的文章,看看有沒有
有就可以
2. 《速讀》雜志是國家級期刊還是省級期刊
應該是省級!
3. 求《速讀》CN42-184/1郵發代碼 38-14 2016.8中旬刊 文章電子版
這是個雜志,練習速讀能力更便捷的方式可以使用諸如精英特的速讀記憶工具來也是一樣的。比看書要方便得多。
4. 發錶速讀期刊誰有雜志編輯信息,可以分享一下嘛
《速讀》萬方數據、龍源期刊庫收錄,目前是2020年1月刊期,發表可以聯系論文一點通
5. 用過《JS全腦速讀記憶》這本書的朋友,請問:這本書怎麼樣啊
以我的親身經驗,學這個沒什麼用!浪費時間,多閱讀是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但是達到幾千、上萬肯定是騙人的 有這個時間不如把知識點多整理整理、理解理解 夢想讓自己飛起來是人人都有的但是那是不現實的
除了這個還有什麼63速記、理科王等等都是…… 以下是摘自網上的文章:(你也可以自己搜搜看 也可以到網路相關貼吧里看看網友的反映 不過那裡面有很多廣告)
一:
戳穿JS速讀班的神話
日前,北京街頭出現了名為JS全腦速讀培訓班的廣告,說只要經
其55學時的培訓,便能在「保持較高理解記憶率」的前提下,每分鍾
閱讀漢字1萬字以上。據該培訓中心人員介紹,這種記憶法平均每分鍾
閱讀22600字以上,理解能力可達60%-70%。不過,因為學生太多,
接受訓練後學員每分鍾能讀多少字,中心沒法核實,只是學員自己
「上報」,或由中心估測。
北京師范大學一位教授表示,要大腦搜索並將意義聯系起來,讀
一個字最少需約1/6秒,所以1秒鍾大約只能讀6個字左右。不管你采
用哪種閱讀法,人的視野不可能掃描那麼寬。而JS全腦速讀的「最高
境界」是每分鍾15萬字以上,這意味著每秒要記住2500個字,每分鍾
翻240頁。看來翻書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眼睛和大腦的活動頻率了。如此
荒唐的語言很多人居然相信了。
11月16日,工商局執法隊對該中心進行了檢查。經調查,「JS」
中心根本沒有進行函授教學的主體資格和師資力量,其印製的大部分
培訓教材,已被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認定為非法出版物。目前其主要負
責人已被執法部門立案調查。
(《深圳商報》12.4阿德文)
二:
暗訪「JS」全腦能力訓練中心
--------------------------------------------------------------------------------
撰文/張永強 攝影/林暉
「我的閱讀速讀竟達1.5萬字/分鍾」。「1本14萬字的書,我僅用10分鍾就讀完了。而班長更讓我震驚:他竟用幾分鍾就看完了這本書,而且幾乎可以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只要參加55學時的『JS超級全腦課程訓練』,便可達到一視就理解,一視就記憶」的神奇效果。」
這是記者從7月號《讀者》雜志上看到的一則廣告。該廣告不僅信誓旦旦,而且頗為「崇高」:「多年來,『JS』訓練全心致力於提高民族素質的偉大事業,並在人類的學習和工作能力開發方面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
據了解,自去年4月份以來,類似的廣告還連篇累牘出現在《青年文摘》、《世界博覽》、《青年科學》、《女友》、《演講與口才》等雜志上。
這是天方夜譚式的神話還是一項奇妙無比的發明?
初探「JS」總部根據廣告上提供的地址,記者不久前來到了位於北京西單橫二條華恆大廈的「JS總部全腦能力訓練中心。」
在一間掛著「北京市青年能力開發培訓中心」牌子的辦公室里,一位口齒伶俐的小姐接待了記者。她說,「青年中心」就是『JS』總部,完全是一家子。她十分嫻熟地介紹說,「這種訓練適用於小學5年級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閱讀和理解能力的社會各界人士。」
接著,她給了記者一本印刷精美的「JS全腦訓練課程答學友問」,上面介紹說,「全腦訓練不是天方夜譚,不是特異功能,而是一種被十餘萬人驗證的真實的技能和技巧。對各種外國文字同樣有效。」這本小冊子里還不厭其煩地列舉了30多篇「學友懇讀」之類的東西,讓人讀罷瞠目結舌:
據西安某大學22歲的盧毅軍說:「三個月中,我閱讀速度達4萬字/分鍾,理解率達到了60-70%。」新疆石河子電視大學的賈棟則提供了一個自己的「特地驗證」:「《復活》字數42.3萬,共612頁。我平均21150字/分鍾,理解率70%,又用近20分鍾時間寫故事整體性的內容簡表。」信末,他還說自己在高興之際,用擅抖的手執筆給您寫信,希望能與您分享這份愉悅。」
談話之間,辦公室里人來人往,一派忙碌的景象。有幾名來京參加全腦訓練面授班的學生在交費,每期6天350元。
記者問接待小姐可不可以給示範一下速讀記憶的神奇效果?小姐說:「我們平時太忙,沒時間學。示範要找老師。」
「裡屋那幾位老師會嗎?」
小姐說她們也不會。可記者側耳一聽,裡屋的一個人正在解答咨詢,她告訴電話另一端看來學習效果不太理想的外地學員:「姿勢要坐正,呼吸速度要平穩」等等,儼然十分精通此道的樣子。
記者交了220元錢,買了兩套書:《「JS」速記訓練》和《「JS」技能訓練》,這些「教材」基本上都沒有書號、定價和出版、印刷單位,有的只印有「晉圖書准印證90字xx號」、「獨家研製,盜版必究」和「內部資料、免費交流」等字樣,有的則什麼也沒印上。
「反正都是胡打分」
8月19日晚,在東城區圖書館,北京中易電子公司工程師夏鳴蟋回憶了去年6月他作為「JS」中心組織的第一屆面授班學員接受「培訓」的過程。他說:「情況簡直糟透了,全班學生沒有一個會速讀,還鬧得不歡而散。」據他說,當時根據一本著者之一為王學賢的教材,由「JS」工作人員張惠萍老師等人來授課。可是幾天下來,同學們感到沒什麼效果。其中一名學員李厚臣還聯合大家寫了一封集體簽名的「抗議書」。
李厚臣說:「上了幾天課,發現『JS』的老師都不懂速讀,問了一些問題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後來聽說教材的編寫人王學賢老師在東城辦班,於是我們便跑到那裡重學。」
記者找到了最近一期暑期培訓班的幾名學生,他們氣憤地講述了各自的被騙經歷。
杭州大學心理系的黃海濤說,在培訓第一天就有同學要求表演速讀。一名叫徐進的老師說「我們從不表演」,後又表示「第二天再說」。可是第二天根本沒有再提此事。周四下午是培訓的最後一天,幾名同學又提起此事,被徐老師再次拒絕,理由是「如果表演十次,九次成功,一次失敗,那麼『JS』的信譽就毀了。」
後來在同學們的強烈要求下,『JS』的工作人員才答應周六在豐盛胡同上課地點組織表演一次。雖然當時很多外地的學生已經離京,但仍有十幾位學生和家長如期趕往指定地點,可是卻驚奇地發現培訓班早已搬得無影無蹤。這時有的家長說「JS」像**功一樣在騙人。大家一起找到「JS」總部,最後警察來了才暫時平息了事端。
迫於無奈,當日下午,「JS」總部找來一個據說是最近一次「全腦速讀記憶技能競賽」冠軍的女孩董小姐,說此人測試成績為1萬1千字/分鍾,記憶率60%以上。於是同學們選了一篇1200字左右的短文《豐田英二的少年時代》,給這個女孩15秒的時間閱讀,然後問了她3個簡單的問題,結果這位「冠軍」一個也沒答對。
記者還采訪這個班裡測試成績達1萬字的另一位學生。他自稱是「一位來自山西太原的受騙者」。他是這樣解釋自己驚人的成績的:「其實閱讀材料發下來後看是看完了,但根本沒記住多少,於是自己瞎編,自己打上成績1萬字/分鍾,沒想到老師也就這么肯定了。」這個男孩十分懊惱地說:「其實我是真想來學點東西,可什麼也沒學會。而我本想達到每分鍾讀10萬字才回家的。」
據這些「JS」的學員反映,測試成績都是學生們在每次測試後自己打上的,如果偏低老師就反復動員「給自己一點信心吧!」或者直接給改成高分。所以這個班到結業時成績都達到6000字/分鍾左右,理解率60%以上。黃海濤同學說,「反正都是胡打分,皆大歡喜。」
認為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黃海濤同學向「JS」總部所在地的東長安街派出所報了案,要求返還自己的學費、路費及一切損失,然而時至今日沒有得到賠償。
據了解,許多外地學員都有類似的遭遇。
王學賢怎麼說在東城區圖書館,記者采訪了全腦速讀教材的主要編寫者之一王學賢老師。
1997年10月1日,王學賢帶著自己編寫的《漢語速讀教材》來北京謀求發展時,和《中國青年報》函授部簽了一份面向全國進行函授的協議。1998年元月的一天,「JS青年能力訓練」培訓中心負責人李健書多次找王學賢聯系合作。該中心以「心理素質訓練」為培訓的主要內容,號稱有10年發展歷史,全國學員30萬。李健書提議要把王學賢還未正式出版的速讀教材收錄到自己計劃編的一套「21世紀青年叢書」里去。王學賢當時強調,自己和中國青年報函授部的協議還未期滿,如果再和「JS」合作不妥。李健書承諾:「協議簽了以後,我絕不公開在媒體上打廣告,只從「JS」多年來的函授學員中挖掘生源。」這樣,兩人簽訂了一份《教材編寫協議》,由王學賢將自己的速讀教材的版權轉讓給李健書,而李健書則支付給王稿酬1.2萬元。
意想不到的是,李健書取得了版權後,於當年4月份就在《讀者》雜志上刊登了面向全國函授的廣告,並且事後也未向王學賢作任何解釋。王學賢有一種被出賣了的感覺,他氣憤地說:「本來我答應李健書給他做一些函授輔導,比如授課和回信答復學員疑難等。後來看到他竟然違反約定公開作廣告,只好中止了合作。」
最後,王學賢送給記者一套他編寫的速讀教材,強調說:「速讀記憶不能超過讀者本人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的范圍。」
專家學者看「JS」
正常人的閱讀速度應該是多少?經過「JS」方法的訓練能否每分鍾閱讀數萬字而且記憶力達到60%至70%?為此,記者近日訪問了部分專家學者。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孟慶茂先生說,心理學中的實驗心理學、閱讀心理學、記憶心理學等都為快速閱讀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年,每分鍾閱讀1萬多字是不可能的。
他指出,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訓練,人的視野也不可能掃描那麼寬,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加工記憶那麼多字。
這位多年從事心理研究的教授介紹了北師大心理系名為「直接速讀」的實驗。實驗表明,用不同數量的字母遞次組成詞表,閱讀由2個字母組成的100個單詞表平均需時約26秒,閱讀由6個字母組成的100個單詞表需時約為29秒,閱讀由8個字母組成的100個單詞表需時約34秒。這說明人在1秒鍾的時間內最多隻能讀34個字。依此計算,1分鍾60秒最多隻能讀1800字左右。然而這還只限於讀最簡單的字。我們在正常閱讀過程中要比這個復雜得多,因為人在閱讀中還有個理解的過程。有實驗表明,讀完1個字後經過大腦的思索和理解需要160多毫秒,1秒鍾大概只能認識理解6個字左右,而1分鍾頂多隻能讀360個字左右。這應該是人類閱讀的一個極限。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李強先生指出,「JS」中心在廣告中列舉了大量經學習其教材而能一分鍾讀上萬字的神奇例子,沒有建立在統計學抽樣調查的基礎上,難以令人信服。「JS」廣告中以個案舉例的做法是錯誤的,用這種錯誤方法作出的廣告所宣傳的當然也只能是愚昧虛假的東西。
中國科技館王其暉先生更直接了當地說,揭穿偽科學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實驗,而檢驗「JS」真相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上一本書,讓自稱精通這種速讀記憶方法的人現場演示幾次,就很容易說明問題。
看書還是燒書?
新聞界今年8月披露了「JS」全腦速讀記憶法的有關情況後,引起有關執法部門的重視。8月17日上午,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會同當地工商機關對「JS」總部進行了突查,將「JS」中心庫房中堆積如山的近萬冊培訓教材當時暫扣封存,責令「JS」工作人員在查處過程中不得擅自動用庫房及辦公場所中的一切設備。
在「JS」總部辦公室里堆放著許多包裹完畢的即將寄出的教材、磁帶和數千封信函。執法人員檢查了這些信函,發現來信者絕大多數是在校學生和軍人。來信遍布全國各地,可是卻沒有發現一封如「JS」廣告上所說的有神奇效果的心得體會。倒有不少學員抱怨學不會、學不懂,或是追問匯款已經幾個月了為什麼卻還遲遲不見書的蹤影之類的話。此外,還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質疑信件,比如遼寧的一名警察在信中寫道:「廣告說一個叫韓波的人考了753分,難道你們不知道高考總分只有750分嗎?廣告上說有人能以每分鍾1.5萬字的速度看書,這有誰能相信,他是在看書還是在燒書?……」
執法人員問這么多信函怎麼個讀法。一名「JS」女工作人員回答:「信那麼多,哪能看得過來呀!」執法人員又問:「連這些信都看不過來那你怎麼教別人速讀?」這時「JS」的工作人員們啞口無言了。
在檢查過程中,「JS」總部里十幾部電話響個不停,多是一些外地學員來催問郵寄資料以及咨詢全腦速讀的情況。不用問,解答這些虔誠學員的任務都落到上述連來信都讀不過來的「JS」工作人員肩上了。
「JS」賺了多少錢在「JS」總部發現的兩份1999年度《學員登記表》上,記者對「JS」培訓的規模有了大概的印象。全腦普及培訓截止8月15日的編號已達691號,每人教材費69元。全腦強化培訓截止8月14日已達3046號,每人教材費93元。粗略估計一下,只教材費一項該「中心」的銷售額便高達33萬余元。
這還不包括「JS」中心每周一次、每次收費350元的面授強化班的收入。自去年6月份辦第一期面授班至今年8月,該中心共舉辦了50多期。每次以召收100名學員計,至今「JS」的面授培訓收入已達200萬元左右。
而據在現場發現的一張報紙上刊載,「JS」中心法人代表胡紹祥答記者問時說:「該中心已有10年的發展歷史,參加培訓的人數已超過30萬人。」如果這些情況屬實,那麼「JS」近年來的培訓收入更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在幾個小時的檢查過程中,「JS」中心的實際負責人張惠萍始終沒有露面。直到中午12點左右,一位名叫傅再貞的女工作人員匆忙趕來。她自稱退休後協助張惠萍的教學工作的。
執法人員向傅再貞詢問張惠萍的下落。她回答,張現在正在西單附近的某處主持一個「首屆全腦速讀技能邀請賽」,還請了公證人員參加。直到這時,這位「傅老師」還振振有辭地說『這次邀請賽中有報名者稱可以達到每分鍾閱讀8萬字,如果進入狀態還能讀得更多呢!
再次暗訪卻赫然發現……8月20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市場管理處處長底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JS」中心培訓教材中的大部分已經被確定為非法出版物。執法部門已對其承印單位通州區某印刷廠進行檢查,當場查封了正在印刷、包裝中的非法印刷的教材近1萬冊。
8月30日,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市場執法大隊大隊長曹中生表示,「JS」中心所進行的活動實際上是一項變相的非法經營活動,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暴利。
查處「JS」中心的工作正在深入進行,然而,9月15日下午,記者再次對「JS」總部進行暗訪時卻赫然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
一位負責接待的小姐說:
「教材要10月初才能到。因為前一段時間我們的書在教學中顯得不太完美,因此需要重新改個版。至於下次面授的時間也要到10月底才能定,教室具體安排在哪兒我還不清楚,反正就在西單商場附近吧!」
6. 哪本速讀的書好
《十倍速影像閱讀法》
書和雜志是靈感的藏寶箱,賜予我們最鍾愛的寶石.
書和雜志是資訊的寶庫.即使是電視節目的製作人也會閱讀印刷媒體,作為企劃的參考.如果你的工作是動腦筋想創意,當然更無法避免閱讀這件事.
印刷媒體是巨量資訊被編輯整理的成果,以容易吸收,一目瞭然的型態與我們見面,可說是一等一的FAQ(常見問題)集錦.尤其圖書是作者傾注心血與知識的產物,可說是效率極高的情報來源.而且與報章雜志與一晃即逝的電視影像不同,沒有播放時間的限制,再忙我們都可擁有它.
然而盡管如此,書報雜志的數量還是太多了.在日本,一天約發行兩百種新書,雜志有四千五百種,我們不可能全部都看過,即使心有餘也力不足.如果我們的工作需要經常想點子,那麼如何將大量的印刷資訊變成我們的知識,加以吸收運用,便是一大課題.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影像閱讀法"(photo readinig)此一考具來解決."影像閱讀法"結合了專業的速讀方法,由日本的營銷學者神田昌典所導入.速讀的方法有許多種,不過據個人經驗,我認為此種方法最容易.
對速讀有興趣的人,還可以詳閱《十倍速影像閱讀法》這本書,書中的兩大要點為:改變讀書的定義和活用右腦思考.
然而對於喜歡閱讀的我而言,"改變讀書的定義"這一項,卻帶來莫大的沖擊.作者認為一本書對你有意義的部分只有4%至11%,因此所謂讀書,就是找到那必要的部分進而變成自己的知識.如果你是為了追求事業成功,而向書本求取知識,那麼掌握這一點不就足夠了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番道理,所以才能快速閱讀.因為工作不得不閱讀的書,或是因有點興趣而閱讀的書,確實只要照這個說法去做就可以了.換句話說,有些書沒有必要從頭讀到尾,只要挑對自己重要的,必要的資訊閱讀即可.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頗為乏味,但是甚至可以將它運用到文藝小說類上.當然影像閱讀法的重點不是在掌握多少百分比的內容,而是要概要性地,迅速地,確實掌握作者的主張和觀點.
至於活用右腦,乍聽之下好像很傳統,其實就是運用影像閱讀法, 將書扉打開的兩頁文字,以"圖像"的方法讀取.閱讀時,如果是文章就會輸人左腦,將兩頁文字當成圖像,輸入專司圖像的右腦,這就是此一方法最大的特色.如此一來,一頁只需要一秒鍾,以本書為例,只要四分多鍾就處理完了 但一開始我們就必須清楚地設定,自己希望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 我想問作者的問題為何
利用影像閱讀法所獲取出來的資料並不急著整理,先擱置一個晚上後,再將昨晚找出的,對於自己是重要的資訊,快速瀏覽尋找,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進行.做過影像閱讀法的資料先暫時擱置,等一段時間後再繼續進行,是此方法的特徵之一.
影像閱讀法對我特別有用的是,一遍一遍不斷地將全書瀏覽而過.因為過去看書,常常從頭到尾只看一遍,整本書看完後幾乎什麼都不記得了,現在一次又一次地翻閱,找到自認有價值情報的機率提高了.
自然而然運用這種方法閱讀,甚至能讓自己記得某些話出現在某一本書里,效果驚人,因此我要在此特別強調要瀏覽很多次的重要性.
利用這種方式,閱讀一百本以上的書也毫無問題.喜歡書的人可能會認為非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不可,但是影像閱讀法以全頁圖像讀取的方式將書先看過兩遍,即使是本無聊的書,這樣做也充滿了成就感.
以尋找對自己有用的情報的態度面對一本書,乍看之下似乎是一種很自以為是的閱讀方法,但是這么做確實能將你所看到的東西變成知識,你只要親身一試便能明白.
速讀法的方法琳琅滿目,甚至還有教人如何運用眼球的轉動等等方式,在此,我介紹的是最簡易進行的一種,也是目前對我而言最重要的考具之一.
摘自《思考的利器》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作者加藤昌治,1994年進入日本頂尖的廣告公司博報堂,現在該公司企業傳播局任職.他的工作職責是改善信息環境,提高客戶的商品價值,並從營銷及管理兩方面來制定信息戰略及企劃.每日從事各種與咨詢信息有關的工作,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創意,策劃的實踐經驗.
7. 《速讀》雜志社社內編輯有哪些
先看名著簡介,了解大體內容 看是否有興趣繼續閱讀,如果有興趣的話再拿出原著細細品味。沒有興趣的話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8. 《速讀》是屬省級刊物嗎
省級文學類刊物 【中州期刊聯盟】
9. 在速讀雜志發表文章對評職稱是否有效
可以的,一般單位對刊物要求不多,只要有國內國際刊號即可(刊物需要有你發文的相關版塊,速讀的欄目好像包括學術探索、教學研究、學科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交流、理論研究)。速讀這家價格比較便宜,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