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特許經營權使用權

特許經營權使用權

發布時間:2021-07-26 16:20:17

⑴ 特許經營權和許可證(license)什麼關系

一幟連鎖為您解答:
一、特許經營與許可證經營的概念特許經營(franchise)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許可證(license)是某種非所有人都有權涉及受限制的行為或事件,相關權利機構授予其相關權利的書面證明。許可證經營是法律規定的某些行業必
須經過許可,而由主管部門辦理的許可經營的證明。特許經營是許可證貿易的一種變體,特許權轉讓方將整個經營系統或服務系統轉讓給獨立的經營者,後者則支付一定金額的特許費(franchisefee)。二、許可經營與特許經營的比較分析許可證和特許經營兩者既有各自的缺點和優點,又有相互區別的地方。在深入了解了特許經營和許可證經營的優缺點以後,對於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在什麼情況下用特許經營?什麼情況下用許可證經營?就成為困擾他們的難題。對於有一定投資實業夢想,自己有足夠的資金,但又沒有特別明確創業目標的,但是能夠負擔特許加盟費的投資者來說,特許經營是非常值得嘗試的一條投資道
路。對於已經獲得成功贏利的特許人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吸收眾多的加盟者來擴大自己公司的地理廣度和知名度,從加盟者處收取不菲的加盟費用,通過提供標准化的管理經營模式來擴大生產,實現更大規模的銷售鏈,降低成本和財務風險,實現
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對於加盟者來說,你
掏一筆錢,就能把別人經過長時間積累摸索的成功經營模式買過來,可以說是事半
功倍的事情。
特許經營是一種經營權利,許可證經
營是一種經營憑證。區別於特許人與加盟者的母分公司關系,許可證的許可證人和被授權者是一種合作關系,當被授權者需要在某一無形資產領域比如專利、商標、專有技術方面不必耗費大量投資即可從中獲利時,就可以利用許可證經營,與許可證人簽訂許可證合同。許可證人通過出售自己無形資產的使用權來獲得利益。三、對許可經營和特許經營的發展建議

⑵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與特許權費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我國個人收入調節稅的一項應稅收入。即指單位和個人因提供或轉讓各種專利權、專有技術、版權、商標權等給他人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費,可以理解為特許經營某種商品或服務收取的費用,例如奧運特許商品,收取特許權費,特許經營商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奧組委支付特許權費。

2、特點不同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特許權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用以為自己服務謀取利益,只有當特許權所有者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並在支付一定使用費後,才能使用。

特許權費:比例一般為商品零售價的5-15%。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收入;屬於提供初始及後續服務的特許權費,在提供服務時確認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

1、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所有權,二是轉讓使用權。在財務上,無論是轉讓其所有權,還是轉讓其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均應作為企業的銷售收入處理。

2、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於特許權已經轉讓,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2)特許經營權使用權擴展閱讀:

1、會計規定

會計准則規定使用費收入應按有關合同協議規定的收費時間和方法確認。不同的使用費收入,收費時間和收費方法不同,有一次性收回一筆固定金額的情況,如一次收取若干年的場地使用費。

在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等額收回的情況,如合同規定在使用期內每期收取一筆固定的金額;還有分期不等額收回的情況,如合同規定按資產使用每期銷售額的百分比收取使用費等。

如果合同、協議規定使用費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後續服務的,應視同該項資產的銷售一次性完成,一次性確認收入;如果提供後續服務的,應在合同、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

如果合同規定分期支付使用費的,應按照合同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合同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2、稅法規定

《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人的實現。這也是權責發生制的例外情形。

⑶ 特許經營權與獨家經營權的區別

特許經營在我國分為政府特許經營和商業特許經營。一般的特許經營指的是商業特許經營,是一種商業模式。特許經營權是指受許人有償獲得的,經過特許人以合同的形式許可的包括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使用權、收益權和部分處置權。而許可證一般指的是行政部門頒發的某一方面的許可證書。第一種是商業活動中的權利,第二種是一種行政許可證明。

⑷ 加氣站 特許經營權 土地使用權

因該是先有特許經營權,這個是省里頒發的,這個你拿到了土地使用權就不難了,2個證都是要通過你當地城建部門或發改委辦的,

⑸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征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對於專利權,許多國家只將提供他人使用。取得的所得,列入特許權使用費,而將轉讓專利權所得列為資本利得稅的征稅對象。我國沒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故將個人提供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所得,都列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個人提供或轉讓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或技術秘密、技術訣竅取得的所得,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所謂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價款是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免徵營業稅;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除貨物以外的部分免徵營業稅,貨物(樣品、樣機、設備等),則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可對其包括這些母本等樣品價值的全部收入免徵營業稅,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的,應當徵收增值稅。、

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營業稅後,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五、每次收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一個納稅義務人,可能不僅擁有一項特許權利,每一項特許權的使用權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確為每一項使用權的每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⑹ 特許經營權能否作為出資

特許經營權不能作為出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但是,股東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

(6)特許經營權使用權擴展閱讀:

特許經營又叫特許經營權,通常有兩種形式:

一是由政府機構授權,准許特定企業使用公共財產,或在一定地區享有經營某種特許業務的權利,如准許航空公司在政府規定的航線上,利用國有的機場設施,經營客貨運業務;

二是一家企業有期限地或永久地授予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專利權、專有技術等專有權利,按照合同規定,在特許者統一的業務模式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相應費用。



⑺ 特許經營權是什麼

特許經營權(Franchising)是指由權利當局授予個人或法人實體的一項特權。國際特許經營協會(International Franchise Association)認為版:特權許經營是特許人和受許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對受許人經營中的經營訣竅和培訓的領域,特許人提供或有義務保持持續的興趣;受許人的經營是在由特許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一個共同標記、經營模式和過程之下進行的,並且受許人從自己的資源中對其業務進行投資。

⑻ 什麼是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權的利弊是什麼

特許經復營是特許經營權制擁有者以合同約定的形式,允許被特許經營者有償使用其名稱、商標、專有技術、產品及運作管理經驗等從事經營活動的商業經營模式。

利:能夠在實行集中控制的同時保持較小的規模,既可賺取合理利潤,又不涉及高資本風險,更不必兼顧加盟商的日常瑣事。

弊:對消費者來說,加盟商的頻繁變更給他們帶來的是疑惑,造成了特許人、現任加盟商和以往加盟商的之間的責任不清,相互推脫責任。

(8)特許經營權使用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第五條特許經營的基本形式包括:直接特許--即特許者將特許經營權直接授予特許經營申請者。獲得特許經營權的被特許者按照特許經營合同設立特許網點,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再行轉讓特許權。

分特許(區域特許)--即由特許者將在指定區域內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者,該被特許者可將特許經營權再授予其他申請者,也可由在該地區開設特許網點,從事經營活動。

被特許者要知道想要獲得何種特許權。從規定可知被特許者獲得區域特許可以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但特許者一般不輕易授予此種權利,除非被特許者有足夠的令人信服的資金實力和市場挖掘潛力。

⑼ 如何決定是購買一個特許使用權經營企業還是開創自己的獨立企業

特許經營權是指抄商業企業通過政府授權或契約的方式獲得的,在特定條件下從事特殊商品或服務的經營、或是利用授權人的知識產權及經營模式等無形財產從事經營的權利。比如煙草特許經營。換言之,特許經營權是特許企業將自己所擁有的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和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等,通過合同轉讓給被特許者使用,並收取相應費用的一種權利。所以,如果是「專利使用權」,也可以認為屬於「特許經營權」的范疇,不能作為出資。但是如果是「專利權」本身,這是專利權人享有的一項知識產權,此時所有權人可以將其作為出資的。

閱讀全文

與特許經營權使用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