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版權交易案例

版權交易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26 16:14:22

版權轉讓與版權許可的異同點

轉讓,是把該項版權相關權利轉讓出去,著作權的財產權下的權屬是可以進行轉專讓的,轉讓出去之後屬,就不再擁有;
許可,是權力本身還是自己的,類似於作品開白名單,權利還是歸屬於版權方,但是被許可人可以使用。
這些版權知識我是看了維權騎士的版權知識課程,主要是針對著作權法相關法條的講解,還有一些案例課程,有這方面需求的可以去維權騎士看看。

❷ 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的三種情況

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的三種情況,網路服務提供者是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播中專介服務的提供者,網屬絡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時常發生,目前我國也正在加強網路著作權的司法保護,那麼我國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的三種情況是什麼呢?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的三種情況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的三種情況如下:第一種,以紙質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對網路的侵權,即將網上作品擅自下載並發表在傳統媒體上。第二種,網路對網路的侵權,即發表在一個網站上的作品被另一個網站擅自使用。網路對網路的侵權行為更多地表現為對其他網站的信息資源著作權的侵犯,特別是有些商業站點,缺乏信息資源,未經授權大量摘抄新聞媒體的網路版信息,已引起許多網上媒體的關注;第三種,網路對傳統媒體的侵權,即未經作者許可,擅自將傳統媒體上發表的作品在網站上傳播而引發的糾紛。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的三種情況大致為以上內容,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❸ 那些圖書版權轉讓

版權轉讓即為著作權轉讓。

著作權轉讓的法律效力確定:與商標權與專利權不同專,著作權屬的轉讓,相關法律沒有強制要求進行登記後才生效,同時《中國人民共和國著作權實施條例》25條規定:與著作權人訂立專有許可使用合同、轉讓合同的,可以向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備案。以此判斷,即使著作權轉讓不經備案,也是可以的。

高航網知識產權小編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

❹ 人民法院案例選的版權

書 名: 人民法院案例選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9月
ISBN: 9787509314531
開本: 16開
定價: 20.00 元 目錄
刑事
1. 隋國田濫用職權被判無罪案
2. 張春良保外就醫期間脫離監管案
3. 孫全昌、孫惠昌被控故意傷害因超過追訴期限終止審理案
4. 劉望兵銷售假葯構成銷售偽劣產品案
5. 丁福根等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案
6. 王光合同詐騙案
7. 夏錫仁故意殺人案
8. 蔡克峰綁架案
9. 宋輝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行凶自殺案
10. 李秀伯、吳仕橋搶劫案
11. 李政、侍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案
12. 梁四海盜竊案
13. 王某職務侵佔案
14. 孔凡志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
15. 陶玉廣、彭樂軒非法持有毒品案
民事
16. 陳燃訴徐州市新佳商業有限公司強制存包侵犯人格權糾紛案
17. 李金森訴許昌市名倫電腦網路有限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18. 黃秉璋、李淦林訴中國廣東國際合作(集團)公司房屋使用糾紛案
19. 庄水龍訴呂素美返還不當得利案
20.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五星社區居民委員會第九居民小組訴陳清賢債權轉讓案
21. 連振文訴盛業虎、韋岩峰離婚後連帶償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債務未被支持案
22. 閆小朝訴宋福長、魏運中買賣合同糾紛案
23. 王亞訴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酒廠、魏和芹有獎銷售中獎後不履行兌獎義務請求支付獎品案
24. 王利亞訴盧氏縣五交化公司、楊冬粉、薛茂生承租房屋優先購買權案
25. 祁建華訴王洪玄未依約簽訂房屋買賣協議被判雙倍返還定金案
26. 北京強佑房地產開發公司訴邱淦青不按期支付購房款請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並支付違約金案
27. 劉天然與徐州久隆集團有限公司因商品房銷售請求賠償糾紛案
28. 戴雪飛訴蘇州華新國際公司房屋買賣預約合同定金糾紛案
29. 南京新宇房產開發有限公司訴馮玉梅商鋪買賣合同案
30. 北京軟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訴王宏喜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糾紛案
31. 盧水平訴中國聯通有限公司龍岩分公司電信合同案
32. 錢兵珍訴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蒙牛酒業有限公司銷售代理合同案
33. 韓林以虛擬財產被盜為由訴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娛樂服務合同糾紛案
34. 吳廣德申請宣告其子吳加洪死亡案
商事
35. 土畜產公司因原中外合作上海隆邦公司未經清算變更為內資公司,訴現有內資公司上海隆邦公司承擔原公司債務,並由出具承諾函的現有內資公司的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案
36. 張慶超、王照明訴張文虎、上海寶星機械設備修造有限公司等合夥協議糾紛案
37. 國旅公司因維修、保養後的車輛在駛回途中出險訴太平洋保險公司保險理賠案
38. 中禾公司因職員過失造成財產損失訴平安保險公司保險理賠案
39.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訴福建省龍海市電力公司、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政府擔保合同糾紛案
40. 馬來西亞kub電力公司訴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履行獨立性保函承諾案
41. 中國農業銀行三峽分行猇亭支行訴宜昌市國家稅務局二分局借款合同案
42. 廈門卓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廈門翥遠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43. 連雲港市文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訴中國農業銀行連雲港分行返還財產糾紛案
知識產權
44. 上海培羅蒙西服公司等訴上海旗槍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蘇旗槍服飾有限公司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糾紛案
45. 南京雅緻珠寶有限公司訴廣州園藝珠寶企業有限公司通用網址及商標侵權糾紛案
特別策劃:樓盤名稱糾紛
46. 洋蒲耐基特實業有限公司訴徐州市嘉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開發樓盤、住宅小區和廣告宣傳中使用與其服務商標相似的標識構成侵權糾紛案
47. 深圳市美地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訴上海龍倉置業有限公司等在開發小區門口、樓身和售樓廣告上使用與其注冊的不動產服務商標相似的圖文標識構成侵權案
48. 深圳東海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訴佛山市南海區長信房地產有限公司房地產服務商標侵權案
49. 重慶協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訴重慶天驕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商品房上使用與其在第19類可移動非金屬建築物上注冊的商品商標近似的商標構成侵權被駁回案
特別策劃編後補評:樓盤名稱與不動產服務商標的保護
海事海商
50. 福建省工藝品廈門進出口公司因其記名提單項下貨物被無單放給記名收貨人訴裕利航運有限公司等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無單放貨糾紛案
51. 程鳳英等因「冀黃漁0824」船被印度籍「愛佳」輪撞沉造成漁船全損船員全部死亡訴icl海運有限公司船舶碰撞及人身死亡損害賠償糾紛案
行政和國家賠償
52. 蔡留恩訴鄭州市森林公安分局滎陽派出所出具行政證明案
53. 高孝廉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普陀分局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案
54. 上海東兆化工有限公司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靜安分局行政處罰案
55. 馬康頤訴上海市靜安區房屋土地管理局房屋拆遷裁決案
56. 上海大食經營部訴上海市徐匯區環境保護局行政處罰案
57. 司後軍訴孟津縣送庄鎮人民政府行政賠償案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著
出 版 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開本: 大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9315057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司法案例
定價:¥20.00

❺ 知識產權法案例

1、王虎與楊臣剛於2002年7月13日所簽合同於簽訂之時合法成立並生效,其時歌曲《這樣愛你》詞曲已由楊臣剛創作完成且內容固定,該歌曲詞曲著作權亦於當時轉移,楊臣剛於簽約之後是否向王虎實際交付該歌曲的詞曲手稿或楊臣剛實際交付的詞曲手稿是否為其本人所書寫,均無礙於王虎於2002年7月13日受讓取得該歌曲詞曲的著作財產權。王虎於2002年7月13日前即已實際知曉歌曲《這樣愛你》的詞曲,王虎於受讓取得該歌曲詞曲的著作財產權之時已行使該權利。至2003年3月1日王虎與楊臣剛簽訂第二份著作權轉讓合同之時,楊臣剛已非歌曲《這樣愛你》詞曲的著作財產權人,而王虎作為真正權利人與楊臣剛對其著作財產權內容時行詳細約定,並授予楊臣剛較之2002年7月13日合同更大范圍的演出權等,系王虎自由處分其受讓取得的著作財產權之行為,該合同亦合法有效,其中關於權利種類、轉讓價金、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等約定如與2002年7月13日為准。王虎於2003年4月20日將其歌曲《這樣愛你》詞曲享有的權益全部無償轉讓給太格印象公司,應屬合法有效,太格印象公司由此成為歌曲《這樣愛你》詞曲的著作權財產權人。
2、楊臣剛於2002年11月6日與田傳均簽訂著作轉讓合同時已不再是歌曲《這樣愛你》詞曲的著作財產權人,該轉讓行為應屬無權處分。而該歌曲詞曲的著作財產權人太格印象公司未對該無權處分行為予以追認,楊臣剛亦已無法在與田傳均簽訂合同之後再行取得處分權,故田傳均無法據此合同受讓該歌曲詞曲著作權。楊臣剛於2004年10月10日與廣東飛樂簽訂的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情形亦是如此,其後廣東飛樂公司與田傳均簽訂合同亦無法補正其權利瑕疵。我國現行著作權法並無關於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對於作為無形財產的著作權來講,現並無與之相關的適當公示方法及相應的公信力,在著作權曾數次轉讓情況下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可能發生諸多第三人均享有著作權之沖突,從而導致無法保障真正權利人的利益,亦無法保護交易安全,故田傳均不能取得歌曲《這樣愛你》的詞曲著作權,廣東飛樂公司亦不能取得該歌曲詞曲的許可使用權

❻ 優質短視頻版權賣多少錢案例(30min~60min)

你好,版權交易價格一般都是雙方協商解決的。

❼ 求:關於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的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的。謝謝~

Kuro被訴停止侵權—大陸首例P2P侵權案
【案例背景】
P2P可以說是繼萬維網之後互聯網的最偉大的革命,今天幾乎每個網民都在用此種方式,自由從網上下載數字音樂和電影。而據統計,通過P2P系統交換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盜版,難怪它引起了不少國家,特別是美國的企業、政府和版權組織的極度恐慌。2005年10月,上海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北京飛行網音樂軟體開發有限公司(Kuro在內地的分公司)告上法庭,認為自己錄音製作者權受到侵犯。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此案。這是我國大陸地區首例P2P侵權糾紛案。
【案例簡介】
步升表示,飛行網所開發的Kuro軟體所提供的59首歌曲錄音製作者權歸步升所有,Kuro在使用時並未獲得授權向公眾傳播。 步升要求法院判令北京飛行網音樂軟體開發有限公司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庭上,步升公司代理律師戎朝認為用戶只要安裝kuro軟體,每月花20元錢注冊成為會員,就可以到該網站上無限量地下載別人擁有版權的最新流行歌曲,被告公司自稱有230萬用戶,他們從2001年開始對用戶收費,這樣算下來,他們目前的收益已經達到29.44億元,但是這些歌曲真正的版權擁有者卻渾然不知此事,更說不上有什麼收益。59首歌曲的錄音製作權均歸原告所有,飛行網利用其中央處理器幫助用戶侵權,並積極宣傳、誘導用戶侵權,其行為嚴重侵犯了步升公司的合法權益,並給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故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38萬元的民事責任。
戎朝說取證時,我們邀請公證員在場監督,然後使用Kuro軟體並進行現場注冊,手機付費。在公證員的注視下,他們操作了Kuro的所有功能,使用了搜索、下載等功能。
但是,飛行網的代理律師黃曉還是對於歌曲下載過程的證據保全公證書的真實性提出質疑。他認為,公證是由戎朝在其辦公室電腦中進行上網操作,這存在一種假上網的可能,「公證書中表明其後所附光碟是根據該公證書所列的操作步驟製作完成的,但我們根據公證書中列明的操作步驟來操作,並不能得到其所刻光碟的內容。」
戎朝則認為,進行用戶注冊需要飛行網的中央伺服器配合,手機付費需要移動來扣費,付費完成後才能正常使用,一環扣一環,「難道說北京移動公司和公證員都參與造假不成?」
2005年9月,我國台灣曾裁定Kuro服務商涉嫌侵權,判定服務商受到三年監禁,並處罰款。此外,在2005年9月16日,步升曾在MP3侵權網路訟案中獲得勝訴。
在國際上,也有P2P服務相關訟案,2005年6月,美國高院曾裁定P2P服務商必須為網上盜版活動負責,之後一些著名的P2P音樂網站先後關閉;2005年9月,澳洲法院也判定P2P服務商Kazaa涉嫌侵權,令其對軟體作出修改。
1996年,台灣人陳國華和陳國雄兄弟創立了付費下載音樂網站Kuro,透過「點對點傳輸技術」(P2P),會員可以在網站上互相分享、下載音樂,目前,Kuro的歌曲累積到五十萬首。今年9月,台灣一家法院判決kuro的服務侵犯知識產權,創始人陳國華和陳國雄兄弟每人被判三年監禁,外加300萬新台幣的罰款,他們的父親,即Kuro的總裁也被判兩年監禁。此外,一名用戶因向Kuro提供有版權的音樂和電影文件也被判監禁四個月。
2006年9月,kuro網站開閉,在其網站上有一個聲明:
Kuro作為成功運營多年的華語數字音樂網站,於2006年9月15日在台灣正式與國際唱片協會IFPI和解,同時取得了國內或者國際唱片知名業者的授權。這意味著Kuro已經徹底解決了數字音樂的版權困擾,將以全新的面貌為會員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案例分析】
1.什麼是P2P?
P2P是 「peer-to-peer」 的縮寫,peer 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一般把P2P直接理解為「點對點」,它讓用戶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進行文件共享與交換。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 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 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
2.侵權原因分析
事實上,業界關注的案件焦點不在於Kuro本身,而是其背後的P2P技術。因為,一旦Kuro被判侵權,那麼所有利用P2P技術提供的服務都可能面臨侵權之訴。
一方面,P2P只是網路文件的一種傳輸方式,服務商並不將作品上載到自己的伺服器,供公眾下載,而是在網民通過指令查找到其他網民的文件後,直接從其他網民的電腦中獲取的。它像其他網路下載工具如網路螞蟻、網際快車、迅雷、BT等一樣,僅起到使互聯網用戶下載網上內容更便捷的作用。
另一方面,依靠收取軟體使用費而提供不合法音樂文件下載便捷的做法,無論如何都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疇。
第一種侵權行為是復制、移動音樂文件。只要網民按照Kuro的使用說明,將音樂文件放置到軟體默認或指定目錄下為Kuro識別、上傳目錄、同人共享,就是一種侵權行為。
第二種可能侵權的行為是傳輸音樂文件給他人。Kuro網路提供的是一個擁有龐大用戶群的音樂共享平台,其230萬會員之中,相互認識的幾乎沒有。將音樂文件傳輸給陌生人,使其省去本應付出的購買正版光碟的費用,也構成了一種商業使用。
第三種可能侵權的行為就是下載他人共享之音樂文件。由於Kuro是收費軟體,網民付費使用軟體,這種下載就是商業使用。音樂文件之合法取得必須通過合法購買,通過非法來源取得音樂文件,當然屬於侵權行為。
基於上述理由,飛行網是侵權音樂文件在Kuro通過P2P形式進行網路傳播行為的組織者和最終獲利者,理應承擔侵權責任。
得到的啟示P2P技術需要承擔社會責任,通過聯盟的體制來規范,盡力避免其成為全世界群起攻擊的公害。
「P2P是一個強大的新技術,使得在互聯網上共享信息變得更加非常容易。而掌握這樣一項技術本身就是對社會承擔了一份新的責任。任何一個沒有制約的,大家都可以不負責任的東西,最後都會成為社會的公害,以至於全世界都群起而攻之。既然要推廣應用P2P,那首先必須讓其為中國的社會承認,然後能夠在世界上有我們的立足之地。」
要讓P2P得到社會的承認並不容易,P2P聯盟至少有三個方面挑戰。
(1)共享的內容,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
(2)共享的內容,不能夠公然地侵犯法定的知識產權;
(3)P2P非常耗費帶寬資源,寬頻網產業鏈需要一個新的利益分配方式。
世紀互聯雷紫東表示認同,稱保證信息的合法版權,在P2P的推廣應用中,必須擺在首要位置。
要解決版權的問題,並非一點辦法也沒有。方法之一是,原始的服務內容通過中央控制系統進行統一發布,當然前提是中央系統能有很好的版權意識。

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訴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案
【案例背景】
在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對於具有高科技性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的認定具有特殊性,也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對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行為的認定,實際是指對發生爭議的某一計算機程序與比照物(權利明確的正版計算機程序)的對比和鑒別。
軟體作品區別於一般文字或美術等作品的特異性,實踐中常常表現為計算機程序的不唯一性。即兩個運行結果酷似的計算機程序,或者兩個計算機軟體的源代碼程序不相似或不完全相似,前者不一定構成侵權,而後者不一定不構成侵權。文字作品是否構成抄襲的鑒別,雖然也用對比法,但計算機程序侵權的鑒別和對比則具有不同的情況。
【案例簡介】1.原被告
原告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被告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聘公司)、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一案,法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英才公司的委託代理人劉道臣、劉鈞,被告集聘公司、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的共同委託代理人韓培紅以及被告唐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法院判決
(1)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犯涉案十一個軟體著作權的涉案行為;
(2)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就涉案侵權行為在《中國計算機報》上刊登向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賠禮道歉的聲明(內容須經法院核准,逾期不履行,法院將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登載本判決內容,所需費用由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擔);
(3)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賠償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濟損失一萬一千元;賠償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因本案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九千元;
(4)駁回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460.5元,由英才華網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負擔4184.5元(已交納),由集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擔6276元(於本判決生效後7日內交納)。
【案例分析】集聘科技有限公司敗訴的原因分析:
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是原告英才公司主張權利的涉案軟體是否屬於我國著作權法及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所保護的作品,被告集聘公司、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是否侵犯了英才公司所主張的涉案軟體的著作權及是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問題。
1.關於原告英才公司主張權利的涉案軟體是否屬於我國相關法律所保護的作品問題。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及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計算機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對相關程序及文檔所享有的著作權應當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原告英才公司作為該公司網站後台管理系統中11個涉案軟體的獨立開發者,其對涉案軟體所享有的著作權應當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雖然其中的「validate.js」和「common.js」軟體屬於實現一般校驗功能的軟體,但對相關信息進行校驗的方式並非唯一的表達方式,被告提出上述軟體屬於通用軟體,不具有獨創性,不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的抗辯主張,依據不足,法院對此沒有採納;雖然被告集聘公司提出原告無權就經過IIS解析後的9個涉案軟體代碼主張相應的著作權,但原告主張涉案軟體程序系由開發人員獨立創作完成的,並未經過所謂的解析過程,且原告伺服器上的上述9個涉案軟體源程序與該公司網站上使用的相關軟體源程序除文字字體、書寫格式存在區別外,其內容基本相同,因此被告集聘公司的上述抗辯主張缺乏依據,法院也不予採信。
2.關於被告集聘公司、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是否侵犯了英才公司涉案軟體的著作權,是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問題。
(1)根據本案已查明的事實,被告集聘公司網站所使用的相關「validate.js」和「common.js」軟體源程序與原告主張權利的涉案軟體相同,而被告集聘公司的有關員工可以接觸到原告涉案軟體的源程序,被告集聘公司亦未提供證據證明上述軟體系其自行開發完成的,因此,被告集聘公司未經許可在其網站經營中使用上述兩軟體的行為侵犯了原告英才公司對上述軟體所享有的著作權。
(2)關於被告集聘公司網站所使用的涉案其他9個軟體源程序與原告英才公司的源程序是否同一問題。根據本案現有證據,被告集聘公司的有關員工可以接觸到原告涉案軟體的源程序,而自被告集聘公司網站下載的上述9個軟體的源程序與原告的相關軟體源程序基本相同,被告集聘公司對此亦予以認可。雖然被告集聘公司主張其網站上使用的涉案軟體源程序是經過IIS解析後生成的代碼,解析前的源程序系該公司自行開發的,與原告的相關源程序並不相同,但其未能說明其解析後的源程序與原告的相關源程序基本相同的合理理由,也未能說明解析導致解析前後的源程序存在多處差異的理由,因此被告集聘公司的上述主張缺乏依據,法院不予採納。故被告集聘公司在其網站經營中使用上述9個涉案軟體的行為侵犯了原告對上述軟體所享有的著作權。
(3)關於被告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是否侵犯了原告英才公司對涉案軟體所享有的著作權,是否應對被告集聘公司的涉案行為承擔連帶責任問題。根據本案現有證據,被告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曾在原告英才公司任職,後被告唐桉和靳麗娟到被告集聘公司工作,但唐桉和靳麗娟作為被告集聘公司的員工,其涉案行為屬於職務行為,應由其所在單位集聘公司承擔相應的行為後果;且原告英才公司並未提供證據證明被告郭紹波和牛文芳為被告集聘公司的員工,亦未提供證據證明郭紹波和牛文芳實施了涉案侵權行為,故原告關於被告唐桉、郭紹波、靳麗娟、牛文芳與集聘公司共同侵犯了原告對涉案軟體所享有的著作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得到的啟示:1.主觀上杜絕侵權意識,認清侵權後果的嚴重性
本案中集聘公司的行為存在主觀故意,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將其他人開發的程序(系統)的源代碼拿來只作些許變動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不管是出於何種動機,都不要心存僥幸,以為能從這種侵權行為中得到長久的利益。事實表明,侵權行為一經發現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並給自己和他人帶來諸多的麻煩。
2.如何保護自己的軟體免受侵權
計算機軟體的所有權人應該在軟體開發出來後及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保護和避免發生糾紛:
(1)軟體著作權登記
通過登記機構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產品。
在發生軟體著作權爭議時,《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主張軟體權利的有力武器,同時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保護的前提。
在進行軟體版權貿易時,《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作為權利證明,有利於交易的順利完成。同時,國家權威部門的認證將使您的軟體作品價值倍增。
《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您軟體編程水平的客觀反映,國家權威部門對您編程能力的認可將使您在求職應聘時更加自信。
(2)採取措施保護軟體技術秘密
軟體所有者可以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對自己的軟體進行保護,具體措施有注冊序列號、試用期時間限制、功能限制以及注冊文件限制等等。
(3)許可使用
在軟體轉讓給其組織或者個人使用時要簽訂較嚴密的合同。
1.主觀上杜絕侵權意識,認清侵權後果的嚴重性
本案中集聘公司的行為存在主觀故意,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將其他人開發的程序(系統)的源代碼拿來只作些許變動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不管是出於何種動機,都不要心存僥幸,以為能從這種侵權行為中得到長久的利益。事實表明,侵權行為一經發現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並給自己和他人帶來諸多的麻煩。
2.如何保護自己的軟體免受侵權
計算機軟體的所有權人應該在軟體開發出來後及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保護和避免發生糾紛:
(1)軟體著作權登記
通過登記機構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產品。
在發生軟體著作權爭議時,《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主張軟體權利的有力武器,同時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保護的前提。
在進行軟體版權貿易時,《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作為權利證明,有利於交易的順利完成。同時,國家權威部門的認證將使您的軟體作品價值倍增。
《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您軟體編程水平的客觀反映,國家權威部門對您編程能力的認可將使您在求職應聘時更加自信。
(2)採取措施保護軟體技術秘密
軟體所有者可以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對自己的軟體進行保護,具體措施有注冊序列號、試用期時間限制、功能限制以及注冊文件限制等等。
(3)許可使用
在軟體轉讓給其組織或者個人使用時要簽訂較嚴密的合同。

❽ 《神探狄仁傑》第一部劇本著作權確權糾紛案

一、案例概述:
代理律師:李志勇、楊柳
委託人:原告——東陽榮煊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審理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級:一、二審
裁判結果:支持原告訴訟請求。

二、關鍵詞及理論問題:
受委託創作作品的著作歸屬

三、案例背景資料:
2002年5月10日,太原電視台電視劇藝術中心第七創作室(簡稱第七創作室)與錢某簽署了一份《協議書》。該協議主要內容有:錢某為第七工作室創作以唐代人物狄仁傑斷案為題材的25集電視連續劇劇本《武則於四大奇案》(暫定名),劇本著作權歸第七創作室所有。
2011年10月,太原電視台出具證明陳述:第七創作室系張文玲掛靠太原電視台電視劇藝術中心成立的創作機構,該機構資金完全由張文玲個人投入,一切責任也由張文玲個人承擔。
2002年12月11日,第七創作室與C公司簽訂《劇本版權轉讓協議書》,約定劇本《武則天四大奇案》全部版權(包括著作權、改編權、拍攝權以及開發製作其他任何衍生產品的版權)歸C公司所有。2006年12月5日,C公司與東陽榮煊公司簽訂《劇本版權轉讓協議書》,約定劇本《武則天四大奇案》全部版權(包括著作權、改編權、拍攝權以及開發製作其他任何衍生產品的版權)歸東陽榮煊公司所有。
2011年1月27日,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部《劇名變更證明》,證明《武則天四大奇案》為原文藝中心影視部參與監制、使用中央電視台影視部製作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曾用名。
2004年,中央電視台影視部、某傳媒股份有限公司、C公司聯合拍攝完成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並在全國范圍內公開上映。

四、爭議焦點及法律問題:
1.劇本轉讓合同對劇本確權案件的影響
2.委託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歸屬
3.經常居住地的確認

五、我方代理意見:
律師點評:本案實際涉及以下幾個法律問題;
1.受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歸屬
《著作權法》第17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第七創作室與錢某簽署的《協議書》中明確約定,劇本版權歸第七創作室所有。
第七創作室與C公司簽署《劇本版權轉讓協議書》,C公司又與原告簽署《劇本版權轉讓協議書》,上述轉讓協議均合法有效,因此原告是電視劇劇本《武則天四大奇案》的著作權人。該劇在發行放映階段,由於市場營銷的需要改名為《神探狄仁傑》,即《神探狄仁傑》(第一部)。
鑒於《神探狄仁傑》(第一部)良好的播出效果,2004年及2006年,原告分別合法受讓了與《神探狄仁傑》(第一部)之人物及故事情節均具備連續性的作品即《神探狄仁傑》(第二部)及《神探狄仁傑》(第三部)劇本的著作權,成為《神探狄仁傑》(第二部)及《神探狄仁傑》(第三部)劇本的合法著作權人。
2.案件管轄權
根據錢某提供的無錫影視基地出具的證明材料,只能表明其在該基地從事過電視拍攝工作,沒有具體的、相對穩定的居住處所,不能證明其在該處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由於電視劇拍攝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短期性和和流動性,很難確定錢某一直在此處工作居住。

六、法院判決
【(2011)朝民初字第16570號】確認劇本《神探狄仁傑》(第一部)的著作權歸東陽榮煊影視公司所有。
錢某不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原審法院認定事實基本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執行律師——李志勇



❾ 中國那些電影劇本版權是在網站上交易成功的是在哪個網站交易的

電影交易就是電影版權交易,如果你是個人你把你的電影發到優酷什麼的看的人多了。就有人買你的版權。做成電影。如果你在公司版權也是歸公司所有。公司可以授權給迅雷等一起賺錢。在發表前一定要申請版權保護自己。

閱讀全文

與版權交易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