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國資委32號令知識產權

國資委32號令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21-07-26 12:51:07

① 國有控股企業是絕對控股還是相對控股

國有控股企業是指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占較高比例,並且由國家實際控制的企業。包括絕對控股企業和相對控股企業。
1、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大於50%(含50%)的企業,包含未經改制的國有企業。
2、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不足50%,但相對高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份,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② 32號令非公開協議方式 原股東增資 需要同比例嗎

016年7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聯合公布了經國務院同意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32號令」),旨在規范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行為,加強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32號令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特別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提供了具體操作依據。本人作為從事國資國企改革法律服務的律師,對32號令的亮點和突破解讀。

一、企業增資、資產轉讓也明確進場交易了!

32號令發布之前,企業產權轉讓進場交易有明確規定,企業增資是否進場交易存在不同看法,資產轉讓是否進場交易,地方國資委也規定不一,有點甚至沒有規定。32號令對此進行了明確和統一,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行為包括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企業資產轉讓。與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企業產權轉讓進場交易」相比,32號令要求進場交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且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資產轉讓原則上也應進場交易。

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的范圍如何把握?

32號令規定,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包括:政府部門、機構、事業單位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公司),以及上述單位、企業直接或間接合計持股為100%的國有全資企業;前述所列單位、企業單獨或共同出資,合計擁有產(股)權比例超過50%,且其中之一為最大股東的企業;前述所列企業對外出資,擁有股權比例超過50%的各級子企業;政府部門、機構、事業單位、單一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直接或間接持股比例未超過50%,但為第一大股東,並且通過股東協議、公司章程、董事會決議或者其他協議安排能夠對其實際支配的企業。

三、產權交易要按章行事!

◆企業產權轉讓如何批准?
32號令規定,國資監管機構負責審核國家出資企業的產權轉讓事項。其中,因產權轉讓致使國家不再擁有所出資企業控股權的,須由國資監管機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國家出資企業應當制定其子企業產權轉讓管理制度,確定審批管理許可權。其中,對主業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子企業的產權轉讓,須由國家出資企業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
對於轉讓方為多家國有股東共同持股的企業的情形,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國有股東負責履行相關批准程序;對於各國有股東持股比例相同的情形,由相關股東協商後確定其中一家股東負責履行相關批准程序。

◆啥是產權轉讓的信息預披露和正式披露制度?
32號令規定,轉讓方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工作進度安排,採取信息預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產權交易機構網站分階段對外披露產權轉讓信息,公開徵集受讓方。其中正式披露信息時間不得少於20個工作日。
因產權轉讓導致轉讓標的企業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的,轉讓方應當在轉讓行為獲批後10個工作日內,通過產權交易機構進行信息預披露,時間不得少於20個工作日。

◆設置受讓條件不得任性,受讓條件問題也終有解決辦法咯!
32號令規定試圖改變產權交易中隨意設定受讓條件的亂象,要求產權轉讓原則上不得針對受讓方設置資格條件,確需設置的,不得有明確指向性或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所設資格條件相關內容應當在信息披露前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國資監管機構在5個工作日內未反饋意見的視為同意。
產權交易機構負責意向受讓方的登記工作,對意向受讓方是否符合受讓條件提出意見並反饋轉讓方。產權交易機構與轉讓方意見不一致的,由轉讓行為批准單位決定意向受讓方是否符合受讓條件。

◆分期支付產權轉讓價款是有代價滴!
32號令要求,交易價款原則上應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付清。金額較大、一次付清確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分期付款方式。採用分期付款方式的,首期付款不得低於總價款的30%,並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支付;其餘款項應當提供轉讓方認可的合法有效擔保,並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期間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過1年。

◆32號令喊你公告產權交易結果!
32號令要求,產權交易合同生效後,產權交易機構應當將交易結果通過交易機構網站對外公告,公告內容包括交易標的名稱、轉讓標的評估結果、轉讓底價、交易價格,公告期不少於5個工作日。

◆非公開協議轉讓產權是有限制滴!
產權轉讓以公開進行為原則,非公開協議轉讓為例外。32號令進一步明確限定產權非公開協議轉讓的情形,主要包括涉及主業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企業的重組整合,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企業產權需要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之間轉讓的,經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同一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各級控股企業或實際控制企業之間因實施內部重組整合進行產權轉讓的,經該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不得低於經核准或備案的評估結果。

四、哪些情況適合企業非公開協議增資呀?

32號令除對企業增資的批准、審計評估、信息披露、投資方遴選、交易結果公示以及經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可以採取的非公開協議方式增資的情形等作出了與產權轉讓相同或類似規定外,對企業自行決策的非公開增資情形進行了限定,即國家出資企業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實際控制的其他子企業參與增資,企業債權轉為股權,企業原股東增資三種情形,經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方式進行增資。

五、企業資產轉讓仍得按章行事!

◆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批,批,批!
企業一定金額以上的生產設備、房產、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資產對外轉讓,應當按照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履行相應決策程序後,在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涉及國家出資企業內部或特定行業的資產轉讓,確需在國有及國有控股、國有實際控制企業之間非公開轉讓的,由轉讓方逐級報國家出資企業審核批准。
國家出資企業負責制定本企業不同類型資產轉讓行為的內部管理制度,並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

◆資產轉讓底價和轉讓信息公告期確定,得注意啥?
轉讓底價高於100萬元、低於1000萬元的資產轉讓項目,信息公告期應不少於10個工作日;轉讓底價高於1000萬元的資產轉讓項目,信息公告期應不少於20個工作日。

◆資產受讓條件和價款支付要求,忒嚴了吧!
除國家法律法規或相關規定另有要求的外,資產轉讓不得對受讓方設置資格條件。資產轉讓價款原則上一次性付清。

六、交易機構的活不好乾了!

產權交易除要滿足規定的條件以及接受國資監管機構的監督考核外,省級以上國資監管機構應當在全國范圍選擇開展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並對外公布名單。交易機構將很難全部承接其所在地區的產權交易業務,競爭態勢加劇。活不好乾了!

七、專業事還得交給專業人辦,法律意見書仍是必需滴!

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採取非公開協議方式的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行為時,再次要求提交產權轉讓、增資行為的法律意見書。企業資產轉讓的具體工作流程參照32號令關於企業產權轉讓的規定執行。

③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暫行規定的規定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保障中央企業利益不受侵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中央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中央企業採取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
第三條 中央企業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中屬於國家秘密范圍的,必須依法按照國家秘密進行保護。
第四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中涉及知識產權內容的,按國家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
第五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實行依法規范、企業負責、預防為主、突出重點、便利工作、保障安全的方針。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實行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
第七條 各中央企業保密委員會是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工作機構,負責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落實上級保密機構、部門的工作要求,研究決定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相關事項。
各中央企業保密辦公室作為本企業保密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負責依法組織開展商業秘密保護教育培訓、保密檢查、保密技術防護和泄密事件查處等工作。
第八條 中央企業保密辦公室應當配備專職保密工作人員,負責商業秘密保護管理。
第九條 中央企業科技、法律、知識產權等業務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職責范圍內商業秘密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商業秘密的確定
第十條 中央企業依法確定本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主要包括:戰略規劃、管理方法、商業模式、改制上市、並購重組、產權交易、財務信息、投融資決策、產購銷策略、資源儲備、客戶信息、招投標事項等經營信息;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技術訣竅等技術信息。
第十一條 因國家秘密范圍調整,中央企業商業秘密需要變更為國家秘密的,必須依法定程序將其確定為國家秘密。
第十二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及其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由產生該事項的業務部門擬定,主管領導審批,保密辦公室備案。
第十三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根據泄露會使企業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害的程度,確定為核心商業秘密、普通商業秘密兩級,密級標注統一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第十四條 中央企業自行設定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可以預見時限的以年、月、日計,不可以預見時限的應當定為「長期」或者「公布前」。
第十五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和保密期限一經確定,應當在秘密載體上作出明顯標志。標志由權屬(單位規范簡稱或者標識等)、密級、保密期限三部分組成。
第十六條 中央企業根據工作需要嚴格確定商業秘密知悉范圍。知悉范圍應當限定到具體崗位和人員,並按照涉密程度實行分類管理。
第十七條 商業秘密需變更密級、保密期限、知悉范圍或者在保密期限內解密的,由業務部門擬定,主管領導審批,保密辦公室備案。保密期限已滿或者已公開的,自行解密。
第十八條 商業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變更後,應當在原標明位置的附近作出新標志,原標志以明顯方式廢除。保密期限內解密的,應當以能夠明顯識別的方式標明「解密」的字樣。
第四章 保護措施
第十九條 中央企業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應當含有保密條款。
中央企業與涉密人員簽訂的保密協議中,應當明確保密內容和范圍、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協議期限、違約責任。
中央企業應當根據涉密程度等與核心涉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協議中應當包含經濟補償條款。
第二十條 中央企業因工作需要向各級國家機關,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提供商業秘密資料,應當以適當方式向其明示保密義務。所提供涉密資料,由業務部門擬定,主管領導審批,保密辦公室備案。
第二十一條 中央企業涉及商業秘密的咨詢、談判、技術評審、成果鑒定、合作開發、技術轉讓、合資入股、外部審計、盡職調查、清產核資等活動,應當與相關方簽訂保密協議。
第二十二條 中央企業在涉及境內外發行證券、上市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過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商業秘密保密審查程序,規定相關部門、機構、人員的保密義務。
第二十三條 加強中央企業重點工程、重要談判、重大項目的商業秘密保護,建立保密工作先期進入機制,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應當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四條 對涉密崗位較多、涉密等級較高的部門(部位)及區域,應當確定為商業秘密保護要害部門(部位)或者涉密區域,加強防範與管理。
第二十五條 中央企業應當對商業秘密載體的製作、收發、傳遞、使用、保存、銷毀等過程實施控制,確保秘密載體安全。
第二十六條 中央企業應當加強涉及商業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通訊及辦公自動化等信息設施、設備的保密管理,保障商業秘密信息安全。
第二十七條 中央企業應當將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納入風險管理,制定泄密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增強風險防範能力。發現商業秘密載體被盜、遺失、失控等事件,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發生泄密事件要及時查處並報告國務院國資委保密委員會。
第二十八條 中央企業應當對侵犯本單位商業秘密的行為,依法主張權利,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第二十九條 中央企業應當保證用於商業秘密保密教育、培訓、檢查、獎勵及保密設施、設備購置等工作的經費。
第五章 獎勵與懲處
第三十條 中央企業在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中,對成績顯著或作出突出貢獻的部門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一條 中央企業發生商業秘密泄密事件,由本企業保密委員會負責組織有關部門認定責任,相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第三十二條 中央企業員工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商業秘密,情節較重或者給企業造成較大損失的,應當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中央企業應當結合企業實際,依據本規定製定本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實施辦法或者工作細則。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④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涉及哪幾個管理環節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由行政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提供公共服務、促進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現狀。根據2012年部門決算數據,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14.77萬億元,扣除負債後凈資產總額9.60萬億元,行政事業單位凈資產約佔全部國有凈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從資產構成看,流動資產佔43.30%,固定資產佔47.60%,對外投資佔1.93%,無形資產佔0.54%,其他資產佔6.63%(見圖6.2)。

圖6.2 2012年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值)構成
(2)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2006年,財政部出台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第36號,以下簡稱「兩個部令」),明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各部門(單位)管理職責,全面規范了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環節的管理,構建了從資產配置、使用到處置全過程的有效監管體系,標志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根據兩個部令確定的有關原則,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台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資產核實、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央垂直管理系統行政單位資產管理、境外資產管理和國有資產使用、處置、收入等相關配套管理辦法。同時,各地財政部門根據兩個部令規定,積極加強制度建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3)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按照目前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框架,在縱向上分為中央、省、地(市)、縣、鄉五級管理,在橫向上有「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三個層次的管理。
兩個部令明確規定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財政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三個管理主體在資產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和許可權為:各級財政部門是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政府職能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綜合管理;主管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對本單位佔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
目前,「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佔有、使用」的管理體制,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已進一步建立。目前,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均已明確了由財政部門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其中32個成立了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絕大部分中央部門也成立了資產管理機構,或明確了負責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
(4)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資產配置、資產使用、資產處置及其他相關工作。一是資產配置。是指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等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的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序,通過購置或者調劑等方式為行政事業單位配備資產的行為。行政事業單位購置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的資產,依法實施政府采購。為了規范和加強資產預算管理工作,財政部印發了《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央行政單位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行〔2010〕293號)、《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傢具購置費預算標准(試行)》(財行〔2011〕78號)、《政府機關辦公通用軟體資產配置標准(試行)》(財行〔2013〕98號),規范中央部門資產預算編制工作,完善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傢具購置費等預算標准,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二是資產使用。包括資產自用、對外投資和出租、出借等。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國有資產使用管理制度,規范使用行為,做好使用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國有資產使用中的不當損失和浪費。行政單位不得用國有資產對外擔保,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佔有、使用的國有資產舉辦經濟實體。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收入,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收入,要納入單位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三是資產處置。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的轉移及核銷。包括各類國有資產的無償調撥(劃轉)、對外捐贈、出售、出讓、轉讓、置換、報損報廢、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四是其他基礎性工作。主要包括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資產核實、產權登記、資產評估等配套基礎性工作,與資產配置、使用、處置三個基本環節構成了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的內容體系。五是審批流程。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審批手續(見圖6.3)。

圖6.3 審批流程簡圖
(5)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專項管理工作。一是公務用車管理。財政部印發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預算決算管理辦法》(財行[2011]9號)和《黨政機關執法執勤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財行[2011]180號),並會同中央主管部門制定了各分系統執法執勤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對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預算決算提出管理要求,對黨政機關執法執勤用車配備范圍、編制管理、配備標准、配置使用和監督檢查等內容進行了規定。二是軟體資產管理。為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體工作,財政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政府機關軟體資產管理的通知》(財行[2011]7號)、《政府機關辦公通用軟體配置標准(試行)》(財行〔2013〕98號),重點在正版軟體預算管理、資產管理、采購管理和軟體配置標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規范和加強了政府機關軟體資產管理工作,促進了知識產權保護。

⑤ 32號文指的原股東增資是否指原股東同比例增資

16年7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聯合公布了經國務院同意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32號令」),旨在規范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行為,加強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32號令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特別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提供了具體操作依據。本人作為從事國資國企改革法律服務的律師,對32號令的亮點和突破解讀。

一、企業增資、資產轉讓也明確進場交易了!

32號令發布之前,企業產權轉讓進場交易有明確規定,企業增資是否進場交易存在不同看法,資產轉讓是否進場交易,地方國資委也規定不一,有點甚至沒有規定。32號令對此進行了明確和統一,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行為包括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企業資產轉讓。與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企業產權轉讓進場交易」相比,32號令要求進場交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且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資產轉讓原則上也應進場交易。

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的范圍如何把握?

32號令規定,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包括:政府部門、機構、事業單位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公司),以及上述單位、企業直接或間接合計持股為100%的國有全資企業;前述所列單位、企業單獨或共同出資,合計擁有產(股)權比例超過50%,且其中之一為最大股東的企業;前述所列企業對外出資,擁有股權比例超過50%的各級子企業;政府部門、機構、事業單位、單一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直接或間接持股比例未超過50%,但為第一大股東,並且通過股東協議、公司章程、董事會決議或者其他協議安排能夠對其實際支配的企業。

三、產權交易要按章行事!

◆企業產權轉讓如何批准?
32號令規定,國資監管機構負責審核國家出資企業的產權轉讓事項。其中,因產權轉讓致使國家不再擁有所出資企業控股權的,須由國資監管機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國家出資企業應當制定其子企業產權轉讓管理制度,確定審批管理許可權。其中,對主業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子企業的產權轉讓,須由國家出資企業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
對於轉讓方為多家國有股東共同持股的企業的情形,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國有股東負責履行相關批准程序;對於各國有股東持股比例相同的情形,由相關股東協商後確定其中一家股東負責履行相關批准程序。

◆啥是產權轉讓的信息預披露和正式披露制度?
32號令規定,轉讓方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工作進度安排,採取信息預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產權交易機構網站分階段對外披露產權轉讓信息,公開徵集受讓方。其中正式披露信息時間不得少於20個工作日。
因產權轉讓導致轉讓標的企業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的,轉讓方應當在轉讓行為獲批後10個工作日內,通過產權交易機構進行信息預披露,時間不得少於20個工作日。

◆設置受讓條件不得任性,受讓條件問題也終有解決辦法咯!
32號令規定試圖改變產權交易中隨意設定受讓條件的亂象,要求產權轉讓原則上不得針對受讓方設置資格條件,確需設置的,不得有明確指向性或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所設資格條件相關內容應當在信息披露前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國資監管機構在5個工作日內未反饋意見的視為同意。
產權交易機構負責意向受讓方的登記工作,對意向受讓方是否符合受讓條件提出意見並反饋轉讓方。產權交易機構與轉讓方意見不一致的,由轉讓行為批准單位決定意向受讓方是否符合受讓條件。

◆分期支付產權轉讓價款是有代價滴!
32號令要求,交易價款原則上應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付清。金額較大、一次付清確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分期付款方式。採用分期付款方式的,首期付款不得低於總價款的30%,並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支付;其餘款項應當提供轉讓方認可的合法有效擔保,並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期間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過1年。

◆32號令喊你公告產權交易結果!
32號令要求,產權交易合同生效後,產權交易機構應當將交易結果通過交易機構網站對外公告,公告內容包括交易標的名稱、轉讓標的評估結果、轉讓底價、交易價格,公告期不少於5個工作日。

◆非公開協議轉讓產權是有限制滴!
產權轉讓以公開進行為原則,非公開協議轉讓為例外。32號令進一步明確限定產權非公開協議轉讓的情形,主要包括涉及主業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企業的重組整合,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企業產權需要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之間轉讓的,經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同一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各級控股企業或實際控制企業之間因實施內部重組整合進行產權轉讓的,經該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不得低於經核准或備案的評估結果。

四、哪些情況適合企業非公開協議增資呀?

32號令除對企業增資的批准、審計評估、信息披露、投資方遴選、交易結果公示以及經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可以採取的非公開協議方式增資的情形等作出了與產權轉讓相同或類似規定外,對企業自行決策的非公開增資情形進行了限定,即國家出資企業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實際控制的其他子企業參與增資,企業債權轉為股權,企業原股東增資三種情形,經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方式進行增資。

五、企業資產轉讓仍得按章行事!

◆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批,批,批!
企業一定金額以上的生產設備、房產、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資產對外轉讓,應當按照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履行相應決策程序後,在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涉及國家出資企業內部或特定行業的資產轉讓,確需在國有及國有控股、國有實際控制企業之間非公開轉讓的,由轉讓方逐級報國家出資企業審核批准。
國家出資企業負責制定本企業不同類型資產轉讓行為的內部管理制度,並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

◆資產轉讓底價和轉讓信息公告期確定,得注意啥?
轉讓底價高於100萬元、低於1000萬元的資產轉讓項目,信息公告期應不少於10個工作日;轉讓底價高於1000萬元的資產轉讓項目,信息公告期應不少於20個工作日。

◆資產受讓條件和價款支付要求,忒嚴了吧!
除國家法律法規或相關規定另有要求的外,資產轉讓不得對受讓方設置資格條件。資產轉讓價款原則上一次性付清。

六、交易機構的活不好乾了!

產權交易除要滿足規定的條件以及接受國資監管機構的監督考核外,省級以上國資監管機構應當在全國范圍選擇開展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並對外公布名單。交易機構將很難全部承接其所在地區的產權交易業務,競爭態勢加劇。活不好乾了!

七、專業事還得交給專業人辦,法律意見書仍是必需滴!

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採取非公開協議方式的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行為時,再次要求提交產權轉讓、增資行為的法律意見書。企業資產轉讓的具體工作流程參照32號令關於企業產權轉讓的規定執行。

⑥ 再問受舍老師 集團投資成立子公司或聯營成立公司之行為是否也歸屬產權轉讓的范疇。因產權轉讓

集團投資成立子公司或與其他企業法人聯營成立公司之行為,屬於國有資本的投資行為,不是國有產權轉讓。

誠如你所說,產權轉讓包括一切財產權利的轉讓,包含了股權、物權、知識產權和其他財產權利在內。但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如何理解「轉讓」一詞的含義。國資委和財政部3號令明確規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持有國有資本的企業將所持有的企業國有產權有償轉讓給境內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活動,是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這里的關鍵是,企業國有產權在不同的平等民事主體(境內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了流動。

從法律上講,轉讓,本質上是轉移和讓渡;產權轉讓,是財產權在不同所有人間的流轉和讓與。判斷產權轉讓與否的標准,不是財產權有沒有發生流轉,而是其所有人有沒有變更。比如,甲公司將其所持有的乙公司股權全部轉讓給丙公司,這個過程就是乙公司股權在甲公司和丙公司之間的流轉,但這只是一個形式。其實質是,交易合法完成後,丙公司的股東會發生變更,由原來的甲公司依法變成了丙公司,換言之,乙公司的股權是轉讓標的,其所有者因產權轉讓行為而由甲變成了丙。可見,產權轉讓應當具有幾個要素:轉讓標的——擬轉讓的產權;轉讓主體——轉讓方與受讓方;產權流轉——所有權發生變更。(也有人會主張,將產權所有人讓渡財產權利後獲得相應的對價作為其要素之一,這里不討論。)

從這一點出發來回答你的問題,如果甲公司以其現金資本對外投資,設立一個全資子公司,或者同他人聯營,共同設立一個獨立的子公司,這種行為中發生了資金流轉,即從甲公司流轉到了新設的子公司,似乎具有了產權轉讓的幾個要素:標的——現金資本、財產流轉——由甲公司轉到新設子公司。但是在這個行為中,轉讓主體並不符合產權轉讓的條件。甲公司可以認定為是轉讓一方,但受讓方在財產流轉時並不存在——這個新設的子公司是在甲公司現金資本到達後才成立的,而不是作為平等主體在受讓這筆現金,仍不能將其界定為產權轉讓,其實質是甲公司以現金資本形成了新設公司的股權,成為了新設公司的股東,其現金資本轉換成了在新設公司中的「所有者權益」,法律形態上發生了變化,因而只能算是一種投資行為。

如果這個子公司(乙)已經設立,甲公司再將這筆現金資本注入子公司(乙),以購買其新增的注冊資本和其對應的股份,這算不算產權轉讓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對子公司(乙)而言,在這種活動中,其新增的股權發生了流轉,但並不是從乙公司轉讓給甲公司的,在這種流轉行為發生前,並沒有新增注冊資本和對應股份的存在,這仍然與上述投資行為實質相同。

那麼,如果這個子公司(乙)已經設立,甲公司再將這筆現金資本注入子公司(乙),以購買另一股東丙原來持有的乙公司的股份(設30%),這是投資還是產權轉讓呢?答案是:對甲公司而言,既是投資也是產權轉讓(只不過是「受讓」而不是「讓出」);對丙公司而言,是產權轉讓(「讓出」),同時也是融資(獲得了現金資本)。

⑦ 聯合產交所備案的增資合同與實際簽署的增資合同不一致怎麼處理

016年7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聯合公布了經國務院同意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法》(以下簡稱「32號令」),旨在規范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行為,加強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32號令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特別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提供了具體操作依據。本人作為從事國資國企改革法律服務的律師,對32號令的亮點和突破解讀。一、企業增資、資產轉讓也明確進場交易了!32號令發布之前,企業產權轉讓進場交易有明確規定,企業增資是否進場交易存在不同看法,資產轉讓是否進場交易,地方國資委也規定不一,有點甚至沒有規定。32號令對此進行了明確和統一,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行為包括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企業資產轉讓。與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法》規定的「企業產權轉讓進場交易」相比,32號令要求進場交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且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資產轉讓原則上也應進場交易。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的范圍如何把握?32號令規定,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包括:政府部門、機構、事業單位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公司),以及上述單位、企業直接或間接合計持股為100%的國有全資企業;前述所列單位、企業單獨或共同出資,合計擁有產(股)權比例超過50%,且其中之一為最大股東的企業;前述所列企業對外出資,擁有股權比例超過50%的各級子企業;政府部門、機構、事業單位、單一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直接或間接持股比例未超過50%,但為第一大股東,並且通過股東協議、公司章程、董事會決議或者其他協議安排能夠對其實際支配的企業。三、產權交易要按章行事!◆企業產權轉讓如何批准?32號令規定,國資監管機構負責審核國家出資企業的產權轉讓事項。其中,因產權轉讓致使國家不再擁有所出資企業控股權的,須由國資監管機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國家出資企業應當制定其子企業產權轉讓管理制度,確定審批管理許可權。其中,對主業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子企業的產權轉讓,須由國家出資企業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對於轉讓方為多家國有股東共同持股的企業的情形,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國有股東負責履行相關批准程序;對於各國有股東持股比例相同的情形,由相關股東協商後確定其中一家股東負責履行相關批准程序。◆啥是產權轉讓的信息預披露和正式披露制度?32號令規定,轉讓方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工作進度安排,採取信息預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產權交易機構網站分階段對外披露產權轉讓信息,公開徵集受讓方。其中正式披露信息時間不得少於20個工作日。因產權轉讓導致轉讓標的企業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的,轉讓方應當在轉讓行為獲批後10個工作日內,通過產權交易機構進行信息預披露,時間不得少於20個工作日。◆設置受讓條件不得任性,受讓條件問題也終有解決法咯!32號令規定試圖改變產權交易中隨意設定受讓條件的亂象,要求產權轉讓原則上不得針對受讓方設置資格條件,確需設置的,不得有明確指向性或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所設資格條件相關內容應當在信息披露前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國資監管機構在5個工作日內未反饋意見的視為同意。產權交易機構負責意向受讓方的登記工作,對意向受讓方是否符合受讓條件提出意見並反饋轉讓方。產權交易機構與轉讓方意見不一致的,由轉讓行為批准單位決定意向受讓方是否符合受讓條件。◆分期支付產權轉讓價款是有代價滴!32號令要求,交易價款原則上應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付清。金額較大、一次付清確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分期付款方式。採用分期付款方式的,首期付款不得低於總價款的30%,並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支付;其餘款項應當提供轉讓方認可的合法有效擔保,並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期間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過1年。◆32號令喊你公告產權交易結果!32號令要求,產權交易合同生效後,產權交易機構應當將交易結果通過交易機構網站對外公告,公告內容包括交易標的名稱、轉讓標的評估結果、轉讓底價、交易價格,公告期不少於5個工作日。◆非公開協議轉讓產權是有限制滴!產權轉讓以公開進行為原則,非公開協議轉讓為例外。32號令進一步明確限定產權非公開協議轉讓的情形,主要包括涉及主業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企業的重組整合,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企業產權需要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之間轉讓的,經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同一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各級控股企業或實際控制企業之間因實施內部重組整合進行產權轉讓的,經該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不得低於經核准或備案的評估結果。四、哪些情況適合企業非公開協議增資呀?32號令除對企業增資的批准、審計評估、信息披露、投資方遴選、交易結果公示以及經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可以採取的非公開協議方式增資的情形等作出了與產權轉讓相同或類似規定外,對企業自行決策的非公開增資情形進行了限定,即國家出資企業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實際控制的其他子企業參與增資,企業債權轉為股權,企業原股東增資三種情形,經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可以採取非公開協議方式進行增資。五、企業資產轉讓仍得按章行事!◆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批,批,批!企業一定金額以上的生產設備、房產、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資產對外轉讓,應當按照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履行相應決策程序後,在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涉及國家出資企業內部或特定行業的資產轉讓,確需在國有及國有控股、國有實際控制企業之間非公開轉讓的,由轉讓方逐級報國家出資企業審核批准。國家出資企業負責制定本企業不同類型資產轉讓行為的內部管理制度,並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資產轉讓底價和轉讓信息公告期確定,得注意啥?轉讓底價高於100萬元、低於1000萬元的資產轉讓項目,信息公告期應不少於10個工作日;轉讓底價高於1000萬元的資產轉讓項目,信息公告期應不少於20個工作日。◆資產受讓條件和價款支付要求,忒嚴了吧!除國家法律法規或相關規定另有要求的外,資產轉讓不得對受讓方設置資格條件。資產轉讓價款原則上一次性付清。六、交易機構的活不好乾了!產權交易除要滿足規定的條件以及接受國資監管機構的監督考核外,省級以上國資監管機構應當在全國范圍選擇開展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並對外公布名單。交易機構將很難全部承接其所在地區的產權交易業務,競爭態勢加劇。活不好乾了!七、專業事還得交給專業人,法律意見書仍是必需滴!國資監管機構批准、國家出資企業審議決策採取非公開協議方式的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行為時,再次要求提交產權轉讓、增資行為的法律意見書。企業資產轉讓的具體工作流程參照32號令關於企業產權轉讓的規定執行。

⑧ 知識產權貫標認證意義、條件、好處和流程【專注魚】

意義:規范企業各項知識產權活動,確保企業在原料及設備采購、產品製造與加工、產品研發與技術改進、技術合作與轉讓、市場營銷與參展、技術與產品進出口貿易等各個生產經營環節中所有涉及知識產權因素的各類活動都處於受控狀態,形成企業持續穩定的系統化、規范化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條件:企業擁有知識產權,原則上至少有一件專利。
好處:需要查詢當地科技政策,各地補貼不一,有0,有50萬的,沒有統一標准。
流程:構建體系,運行,認證。

閱讀全文

與國資委32號令知識產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