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來案例源分析比較詳細http://www.148-law.com/patent/case24.htm
②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一個案例
先從排除法的角度來說:作者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回作財產權,其中,改編權答便是作者著作財產權的一種,第三人若想改編作品,須經作者的同意並支付報酬,否則便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因此,電視台肯定侵犯了作者的改編權和支付報酬權,排除B和C,改編權屬於著作權的一種,侵犯了改編權當然就侵犯了著作權,因此排除B,所以選A。
為什麼沒有侵犯作者的發表權呢?發表是指將作品以印刷出版或其他形式大量的向不特定的人公布,該電視台雖然將該作品改編成題為《乾柴烈火》的情景喜劇已具備向不特定的人群公布這項條件,但是電視台發表的只是經過改編後的作品,並不是原作品的形式,因此沒有侵犯作者對其作品的發表權。
③ 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權益。著作權是著作人所享有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還有一些人沒有經過允許就使用,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那麼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呢?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④ 著作權的侵權案例
2人制售游戲外掛半年,非法經營額逾18萬元,因侵犯著作權獲刑。
⑤ 侵權案例分析
1) 劉某訴王某,基於勞務關系,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提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內糾紛之訴。
2) 劉某訴張某,基於侵容權。
3) 張某與王某的關系,如果屬於承攬關系,那麼最終的賠償可能轉嫁給張某,如果屬於勞務關系,可能最終的賠償轉嫁給王某。
4) 張某與王某之間的帳如何算,是難點,可能連帶,可能需要二次訴訟,具體要看站在誰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
⑥ 2017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發布!
2017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發布!2017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2017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 4月26日,2018中國網路版權保護大會在京召開。會上,國家版權局聯合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布2017年度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段玉萍發布案件。2017年,按照國務院關於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和全國掃黃打非工作總體部署,各地區版權執法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版權執法監管力度,查處了一批侵權盜版大要案件。為集中展示版權執法相關部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的工作成果,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國家版權局聯合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選定了2017年度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涵蓋侵犯網路文學、影視、音樂、游戲作品著作權案件,通過網路平台制售盜版製品案件,以及傳統制售盜版圖書案等案件類型。2017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1.北京優閱盈創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2017年4月,根據愛思唯爾等5家境外權利人投訴線索,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北京優閱盈創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其運營的優閱外文數字圖書館系統向大學圖書館提供侵權文字作品3萬篇,違法經營額17.76萬元。2017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40萬元的行政處罰。點評:版權行政執法部門從嚴查處該案,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了數字圖書館版權秩序,彰顯了我國政府嚴厲打擊侵權盜版、保護中外著作權人合法權益、依法嚴格版權保護的鮮明態度和堅定立場。2.上海智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2016年12月,根據國家版權局移轉案件線索,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上海智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自2014年11月起,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將45篇證券研究報告上傳到其租用的伺服器,通過其運營的匯智贏家網網站和匯智贏家APP向公眾提供,並收取費用,涉案金額累計28萬余元。2017年3月1日,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其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點評:該案是國內首起侵犯金融資訊類文字作品著作權的行政處罰案件。該案件的查處在行業內取得較大反響,多家同類網站主動停止類似侵權活動,保護了金融資訊類作品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⑦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分析
1、李復某說法不合法。根制據《著作權法》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故李某抗辯理由不成立。 2、李某侵犯張某著作權。適用於《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剽竊他人作品的」侵權情形(李某未經張某許可,原封未動照搬其作品,用於商業活動)。 3、李某的商標專用權有效期為2002年2月10日至2012年2月09日止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勝訴); 商標被撤銷、不保留申請記錄,不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敗訴,商標被商評委撤銷)。
⑧ 關於著作權的案例
不侵抄權。
1.繪畫,書法,雕塑等美術作品的原件所有權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作品原件的購買人可以對美術作品欣賞,展覽或再出售,但不得從事修改復制等侵犯作品版權的行為。證明了所有者的權利
2.修改權是指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的權利。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公之於眾後會直接影響社會公眾對作者人格的尊重,修改一般是指對作品內容的修改。本案中畫的內容為國畫,而且作者是覺得筆峰不夠,怕影響自己的聲譽,並不會給自己的人格造成影響,在內容確定的情況下並不影響作者的人格。再著張某對該作品有所有權,展覽權並不違法,也沒有實際上侵犯作者的張某的修改權,所以本人意見不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