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知識產權與法律基礎考什麼呢
知識產權主要是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法律基礎主要是法理學、民刑法等,以及訴訟法。
② 蘇州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生考試初試的考試內容
只是學科代碼,知識產權法考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655專業基礎課內
④847知識產權法學容(方向10)
復試:10方向民商法(筆試)。
2、綜合(面試)
655專業基礎課含法理學、憲法、民法、刑法。
③ 湖北省襄陽站遠程教育國際專利申請PCT基礎知識和知識產權法律基礎(大學版)12月考試
這個考試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一培訓,你還是把每道題目在網路里搜一下吧,基本都能搜到
④ 知識產權法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書名:知識產權法--21世紀高等院校對法學系列基礎教材.必修課 ISBN:730004732
頁數:458
出版日期:2003-7-1
版次:1
開本:16開
包裝:平
簡介:序言
本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組織編寫的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必修課教材之一。教材基本上按照教育部所確定的法學專業核心課程基本要求編寫,同時又考慮到知識產權法的發展,適當增加了一些內容,比如,關於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保護、域名保護等知識產權問題。全書共分為6編24章,闡述了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保護對象、知識產權制度的歷史發展和作用。同時編著者分別闡述了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其他知識產權的基本理論和各項具體制度,對各項專門的知識產權法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范疇、法律原則、法律關系、法律事實、法律責任及權利救濟等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講述;最後介紹了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國際公約原則、內容及發展變化。教材在編寫的內容上採用知識產權法學的通說理論,力求達到概念簡明准確,體系合理嚴謹,知識要點新穎全面,理論聯系實際;對知識產權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對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直至2002年10月以前的最新修改內容作了全面反映。
在編寫體例上本書包括「提要」、「重點問題」、正文論述、「法律應用」、「課後復習」5個部分。每章開頭設置「提要」,是對本章所闡述的問題的精練概述,是教學大綱中所要求掌握的最主要的問題,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點。「重點問題」是該章教學的重點問題。,正文論述是對各章節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具體講述。「法律應用」則是針對在知識產權法律應用、管理和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它與正文闡述密切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課後復習」則以問題形式點出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途徑。編者認為,教師在使用本教材教學時可以按照上述體例給學生以入門指導,明確教學重點,講授基本原理和知識,訓練學生在法律實踐中引用法律知識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以課後復習題檢查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應當注意由於教材力求簡明和篇幅所限對有關問題的理論深化闡述往往不夠,加之法律實踐情況復雜,對有關疑難問題概括也難以全面。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課時適當增加有關知識,以充實教學內容。學生在使用本教材時可按照上述體例預習、聽講、討論、復習。在學習中力求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同時要根據教材給出的閱讀書目,擴大知識面,加深對重點、疑難問題的理解,使所學知識不局限於本教材。
本教材第一編知識產權概述(第一章)、第二編著作權法中的第二、三、四、五章和第四編商標法中各章的「法律應用」部分由西北政法學院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韓松教授編寫;第三編專利法(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由西安交通大學法律系主任、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馬治國教授編寫;第四編商標法(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章)由鄭州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連峰副教授編寫;第五編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其他知識產權(第二千二、二十三章)由煙台大學知識產權法教研室宋紅松副教授編寫;第六編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第二十四章)、第二編著作權法中的第六、七、八、九章由西北政法學院知識產權法教研室李艷講師編寫。
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近幾年出版的有關教材和論著,並將其作為參考書目列於書後,特向有關作者致以謝意!由於編寫者水平有限,書中的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
韓松
2003年4月於西北政法學院
⑤ 知識產權法試題~作業遇到困難求各路帥哥美女幫助一下~~
內容提要: 本文以禽流感疫情引發的人們對「達菲」專利的關注、爭議為切入點,引出了在專利制度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矛盾沖突問題。同時以相應的法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專利制度的發展特點,從理論層面分析了利益關系的內涵、種類以及在專利制度中的具體表現。在此基礎上,重點對利益沖突的解決機制進行了探討:建議以「利益平衡」作為解決沖突的基本原則,以「權利-限制」作為解決沖突的基本方式。最後針對目前全球關注的禽流感疫情,從法律角度闡述了公共健康危機的解決機制。
一、問題的提出
2005年,媒體有關禽流感的報道牽動著人們的心:目前世界上已有越南、泰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禽流感,其中越南、土耳其等國出現了人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內蒙古、遼寧、湖南等11個省區發生多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出現3例死亡病例[i].隨著亞洲禽流感疫情迅速擴散,世界衛生組織發出了警告:禽流感絕對不僅是家禽的災難,如果禽流感發生變種,人與禽流感病毒結合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則將是全人類的劫難:有可能導致數以百萬人死亡[ii].
隨著禽流感的疫情還在不斷蔓延。面對因禽流感可能引發的大范圍的傳染病危機,人們自然而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禽流感的預防和治療上,然而據有關資料顯示,這方面的信息也不容樂觀:據有關媒體報道,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常規抗流感葯物「達菲」,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對H5N1型流感病毒的抑制療效,為對付禽流感在人群中的爆發,一些國家加緊儲備「達菲」,但由於該葯的產能不足,「達菲」的供應已經出現了短缺的現象。由於對該項葯物羅氏公司已獲得了直至2016年的專利權,人們紛紛把矛盾的焦點聚集在專利上:有人指出「如果禽流感疫情大規模爆發,相關的葯品專利法律法規應該『靠邊站』」,也有人呼籲羅氏公司放棄專利權,公開「達菲」的配方,允許更多的廠家生產製造該項葯物[iii]……
面對有可能在全球爆發的禽流感疫情,面對各國對「達菲」的需求和廠家供應的短缺,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擺在人們的面前:即在社會公眾對專利產品的需求與專利權人對專利產品的專有權之間出現了明顯的矛盾,專利權人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發生了沖突。從目前的情況看,禽流感只在世界局部地區出現,如果將來禽流感在全球爆發乃至擴及到人類,國際、國內社會應當做出如何的應對?從法律角度講,面對因此引發的專利權人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沖突,法律應當做出如何的制度安排?是採取「讓相關的葯品專利法律法規『靠邊站』的做法」?還是在法律的框架內事先對專利產品的使用、分配和利益分享做出合理的安排?與此相關的問題是本文探討的重點,也是目前國際、國內社會面對的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二、從基本理論的層面分析:利益關系的內涵、種類及表現(一)相關的基本理論
所謂「公共利益」是指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形式上或實質上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而「個人利益」是單個社會成員所具有的各種利益,包括自身的特殊利益和所分享的公共利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對立統一關系[iv]:兩者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對立沖突性,「每個社會成員總是反對從自己的個人利益中分離出公共利益,總是希望能從公共利益中多分得一份利益…… 」[v]
從法學基本理論的角度看,利益關系主要涉及三類,即公共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以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反映了各種法律制度的實質,形成了相應立法的基礎。
(二)從專利制度的角度分析:利益沖突的特點和主要表現
就專利法律制度而言,從其產生、發展的過程看,同樣面臨著利益關系的沖突問題,鑒於專利制度本身的特點,與其他法律制度相比,專利制度所面臨的利益沖突具有以下的特點:
1、利益沖突伴隨專利制度產生,並始終存在於專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
從專利制度建立發展的歷史角度分析,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矛盾沖突不是一個新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平衡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是伴隨專利制度產生、發展的一個永恆的命題。
從1623年英國專利制度建立,專利制度的發展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此期間專利制度有了很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建立起專利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170個[vi].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是,專利權人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始終存在,從專利制度最初在英國建立時「利與弊」的爭議,到十九世紀中葉西歐關於專利制度「存與廢」的大論戰;從瑞士1869年通過決議廢除專利法,到瑞士專利法1849-1887長達30多年公民投票否決艱難出台的歷程[vii],都無不圍繞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展開。面對利益的沖突,各國法律在制度的設計、法律的具體規定方面不得不做出必要的選擇和整合,以發揮專利制度應有的作用,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2、與其他法律制度相比,專利制度中的利益沖突具有集中性和突出性的特點
就法學理論所涉及的三種利益關系而言,在專利制度中,利益沖突主要集中於第三種關系即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這一特點與專利制度建立的目的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建立專利制度是為了保護發明創造人的壟斷利益,以起到鼓勵發明創造的作用,在這樣的前提下,法律需要給予專利權人以更多的權益,最大限度的維護專利權人對發明創造的壟斷力;另一方面,對國家和社會而言,建立專利制度是為了促進國家整體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降低」專利權人壟斷力,用法律的手段盡快推廣和應用那些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有積極作用的發明創造。很顯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即顯現出來,具體表現為:(1) 在技術內容的壟斷方面:專利權人總希望盡可能少的將自己的發明創造的內容公布出去;而從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的角度考慮,公眾總希望更加多的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希望通過專利權人公開的內容,很方便的製造專利產品和使用專利方法;(2) 在獲得專利的客體范圍方面,專利申請人往往希望能夠將更多的發明創造納入到可授權的客體范圍內,以擴大自己獲權的可能性;而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看,國家應當對專利客體做出一定的限制,將那些違反國家法律、妨礙社會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排除在專利授權范圍之外;
(3) 從獲權專利的實施情況看,為了保證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權利人往往希望法律賦予其更加廣泛的權利內容和更全面的保護,以保證在專利實施問題上的「絕對壟斷性」;而從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角度考慮,為了避免專利權人濫用權利,避免其運用禁止性規定阻止有利於國家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發明創造的推廣實施,需要在法律制度的設計上做出限制性的規定,以降低專利權人的壟斷力;
(4) 從國際社會來看,由於社會與歷史等原因的綜合作用,導致國與國之間在科學技術、經濟發展、專利保護方面的差異,在維護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問題上,國與國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技術有優勢的發達國家往往強調對專利權人壟斷利益的保護,也希望其在國外的專利獲得同樣的待遇;而經濟技術比較落後的國家,在專利保護方面,傾向於對公共利益的維護,建立低保護水平和比較寬松的專利保護體系,這種保護差異,隨著知識產權國際化的發展,有越來越突出的趨勢。
除了上面所述的內容以外,矛盾的沖突還表現在專利的時間性、地域性等多個方面。在專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矛盾沖突不可避免,面對這些問題,立法需要作出選擇和整合,並根據相關的法學理論和社會現實在法律上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三、利益沖突的解決機制
(一)解決機制的理論基礎:利益平衡原則
從已有的法學研究成果看,在解決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矛盾沖突的問題上,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觀點:(1)個人利益中心論。主張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法律應以保障個人利益為立法的出發點。(2)公共利益中心論。在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這一矛盾體中,認為公共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於支配地位:個人利益應當服從公共利益,贊成格老秀斯提出的「國家為了公共利益,比財產主人更有權支配私人財產」[viii]的觀點。 (3)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平衡論。法律是利益關系的調節器,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通過法律的整合,在權利人和社會公共利益之間進行協調和平衡。
就專利制度而言,筆者贊同第三種觀點。主要理由在於:(1)從專利制度的發展歷史看,無論早期的專利法還是現代各國的專利法、相關的國際條約,無不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即如何盡可能的利用法律手段平衡發明創造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如何做出協調知識創造者的壟斷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關系的制度設計。在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利益的協調與平衡,已經成為專利立法的核心。(2)符合專利制度建立的目的:專利立法是以「鼓勵發明創造,有利於技術轉移和應用,促進社會科技發展」為基本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一方面需要對專利權人的權利做出明確規定,起到「鼓勵發明創造」的作用;另一方面為了「有利於技術轉移和應用,促進科技發展」需要對專利權人的權利做出適當的限制。即在法律制度的設計上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
⑥ 2010年福建電大本科的《知識產權法》形考答案
《知識產權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20分)
1、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因創造、使用智力成果而產生的,以及早確認、保護和形式治理成果所有人的知識產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商品裝潢:是指在商品或其包裝、容器以及其他附著物上所進行的裝飾。
3、商品商標:指使用於商品之上的商標,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分為製造商標和銷售商標。
4、證明商標:也稱保證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服務具有檢測和監督能力組織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務上,用以證明該商品或服務的原產地、原料、製造方法、質量、精確度或其他特定品質的商品商標或服務商標。
5、注冊商標:經國家商標主管機關核准注冊的商標。
二、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請按你的理解給知識產權概念下個定義。
答:知識產權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給予自己所擁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的總和,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閥線圈、發明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權。知識產權是一個隨著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展和深化的概念
2、請試述知識產權的法律性質。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是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這就是知識產權的法律性質。
3、請試述知識產權的范圍。
知識產權的范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的知識產權范圍,為兩個主要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所界定。
第一:1967年簽訂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指出,知識產權應包括下列權利:1關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權利;2關於表演藝術家的表演、錄音和廣播的權利;3關於人類在一切領域內的發明的權利;4關於科學發現享有的權利;5關於工業品外觀設計的權利;6 關於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商號及其他商業標記的權利;7關於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權利;8其他一切來自工業、科學及文學、藝術領域的智力創作活動所產生的權利。
第二: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規定的范圍,包括:1版權與鄰接權2商標權3地理標志權4工業品外觀設計觀5專利權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7未公開的信息專有權,主要是商業秘密權.
目前基本上國際上都是以這兩個協議所界定的范圍為知識產權的范圍。
狹義的知識產權,指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即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卓越人社區
o4.你認為知識產權法有哪些作用(最少四條)。
答:(1)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調動了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為智力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法律機制,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為國際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則,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4)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為現代民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隊對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建設法治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三、案例(40分)
某公司新生產一種環保型純天然礦泉水。經試銷顧客反響很好,銷售業績不斷上升,為防止他人假冒並樹立市場形象,取得信譽,公司決定申請商標注冊。公司想起名注冊商標為「神怡」,但又怕別人利用法律侵害其商標權益,如何注冊也不清楚。如果你作為商標代理人將提出哪些建議,並提供注冊咨詢服務。
要求:寫一篇咨詢意見書(包括怎樣注冊、程序是什麼、如何防止權益被侵害、可採取哪些方案。)
根據我國商標法及相關法規,我作為商標代理人,謹對貴公司申請「神怡」牌礦泉水注冊商標一事,出具咨詢意見如下:
一、 怎樣申請注冊商標及申請程序。
我國商標法規定,我國國內申請人可以通過兩種渠道辦理商標注冊,一是由申請人委託商標代理機構代為辦理注冊商標申請事宜,二是由申請人直接辦理。貴公司可以選擇其中之一進行辦理。若選擇委託辦理,貴公司首先應當注意選擇具有商標代理資質的商標代理機構就代理事項與之協商一致,簽訂委託代理合同,出具授權委託書,並向該機構交納代理費以及貴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等有效證件的復印件。若選擇直接辦理,則應持企業介紹信、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有關申請文件,直接到商標局辦理注冊商標申請手續。無論採用哪種渠道,都必須填寫統一的《商標注冊申請書》報商標局,並提交商標圖樣及申請人身份證講的復印件。商標局在收到商標注冊申請之後,將依法對該申請進行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經審查,對符合規定的,予以初步審定並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無異議者,予以核准注冊。對不符合規定的,予以駁回。申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駁回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商標復審委員會申請復審。對復審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審結果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 關於防止貴公司合法權益受損害的措施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貴公司一旦獲得「神怡」牌礦泉水注冊商標後,應採取哪些措施予以保護的問題。關於商標保護,我國法律規定主要有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兩種方式。行政保護是指商標管理機關通過行政程序依法查處商標侵權行為來保護商標專用權。貴公司一旦發現自己擁有的注冊商標權益受到損害,如市場上出現假冒產品,就應當及時向商標管理機關報告,並積極搜集相關證據,配合商標管理機關打擊任何人對貴公司注冊商標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司法保護是指司法機關通過司法程序依法審理商標侵權案件,制裁商標侵權人,打擊假冒注冊商標犯罪來對商標專用權予以保護。如有必要,貴公司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保護。此外,貴公司也應加強注冊商標自我保護,包括通過學習增強商標保護意識,配備商標管理人員,採取各種預防措施,發生侵權事件後及時請求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等。
╳╳商標事務所
商標代理人:╳╳╳
年 月 日
《知識產權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2參考答案
王某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於1990年4月1日向中國專利局受理處有幾名為「保溫鞋」的實用新型申請文件,郵戳日為1990年4分月1日,中國專利局受理處收到該申請文件的日期為1990年4月6日。李某在北京於1990年4月2日向中國專利局額受理處直接遞交一份與王某同樣的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文件,也名為「保溫鞋」的實新型專利申請。
問:如何處理?為什麼?
答:本題的考點是依法判斷王某與李某誰是該項專利的最先申請人,該項專利的申請權應當歸誰所有。
我國《專利法》規定,兩個以上主題相同的發明創造分別向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的,實行先申請原則。即誰是最先申請人,誰就是請求權人。確定的方法是,以申請日作為申請時間先後的判斷標准,以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受到專利申請文件之日為申請日,但是申請文件是郵寄的,以寄出的郵戳日為申請日。在本題中,王某是以郵寄方式申請的,郵戳日是1990年4月1日,因此他的申請日依法應確定為1990年4月1日。而李某是以直接遞交方式申請的,遞交時間是1990年4月2日,申請日為1990年4月2日。由此可見,王某是該項專利的最先申請人,因此國家專利局應確定該項專利的申請權歸王某所有。
《知識產權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3參考答案
案例答案要點:
關於故宮博物館國務院和某出版社糾紛的案例,考核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寫以原告的代理人身份寫一篇代理意見和以被告的律師身份寫一篇答辯意見。本題無標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予以發揮即可
代理意見參考要點:我受某某律師事物所委託,擔任原告故宮博物館的代理人,現根據《民法通則》和《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以事實為基礎,以法律為准繩,發表以下代理意見:
1、故宮博物館將900多套珍貴文物進行攝影、測量,編寫文字形成作品並經過「兩家出版社」出版,從而享有該作品的著作權。理由:(1)被告非法使用的原告790張圖片是經過原告故宮博物館對文物進行攝影、編寫文字而成,原告對每一張圖片享有攝影作品的著作權。(2)原告對900多張圖片配以文字,予以整理編輯,擁有對900套圖片文字匯編而成的匯編作品即出版物的著作權。
2、出版社侵犯了故宮博物館的著作權,構成了權利的侵犯,應當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理由:(1)出版社未經原告許可,擅自使用其圖片,不僅是一種剽竊抄襲的侵權行為,而且是一種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原告作品的侵權行為。結合教材283頁內容。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使用權,不屬於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的情形。結合教材314-316內容(2)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擅自匯編790張圖片,侵犯了原告的復制權和演繹權中的匯編權。結合教材288頁內容論述。(3)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作品完整權,原告擅自使用790張圖片,編寫《宋清瓷器圖錄》一書,是對包含900張圖片的原告出版作品的篡改。結合教材281頁內容(4)被告侵犯了原告取得報酬權。原告向社會出租圖片資料版權費400遠,加工製作費400元,被告擅自使用圖片,造成原告經濟損失
3、根據《著作權法》等法規的規定,被告應當立即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原告的作品系珍貴文物,因此被告應按每張800遠乘2予以賠償,應賠償共計元。
答辯參考要點:我接受某某律師事務所,作為被告出版社的辯護人,就故宮博物館訴出版社侵犯著作權一案,答辯如下:
1、出版人未侵犯故宮的著作權,不付賠償責任,原告的理由有漏洞。(請對以上原告代理意見從四個方面進行反駁,闡述了個人理由,接合教材有關內容根據自己理解論述)。
2、該書有作者,出版社只是出版了他人的作品,出版社沒有侵權圖書的著作權。作者非法使用原告圖片790張,是作者天津某教授具有侵犯原告著作權行為,應為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不應由出版社承擔。原告應起訴作者的侵權行為
3、故宮博物館享有該作品的著作權,但原告故宮博物館提出的按每張800元乘2方式予以賠償,沒有法律依據,賠償額顯然跟我國法律規定相違背。作為被告的辯護人認為這種賠償方式是不應該成立的。就賠償問題來說,這個價格不應該這樣計算,相關法律法規並沒有規定翻兩倍的演算法,對於賠償損失范圍,《著作權法》規定,以被害人的實際損失為限。
《知識產權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4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知識產權: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給予自己所擁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的總和,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閥線圈、發明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權。知識產權是一個隨著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展和深化的概念
2、商標權:根據我國商標法的有關規定,商標權也可稱為商標專用權是指商標注冊人對其注冊商標所享有的權利。
3、專利權:是發明基於發明創造,通過申請專利的方法,公開自己發明創造的技術內容,經審查程序而取得的專有有權,是發明人在一定期限內對其發明享有的獨占權。
4、著作權:也稱版權,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
5、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行為人採取不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違反合同約定擅自允許他人使 用別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
二、填空:1、國家知識產權局 2、自願注冊強制注冊 3、商標國際注冊逐一國家注冊 4、個案認定被動認定 5、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 6、形狀圖案色彩 7、責任視為作者 8、同意報酬同意報酬 9、一種直接
三、選擇 1、AB 2、B 3、BCD 4、ABD 5、ABC 6、AD 7、D 8、ABCD
四、簡答
1、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具備的條件
(1)申請注冊的商標必須具備構成要素;(2)申請注冊的商標應具備顯著性;(3)申請注冊的商標不得使用法律所禁止使用的標志。(4)申請注冊的商標不得與他人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已經注冊或者初步審定商標相同或者近似。(5)申請注冊的商標不得與被撤銷或者注銷未滿一年的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
2、授予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實質條件
我國專利法第22條也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1)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2)中國專利法第22條第3款規定:「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3)實用性包括實踐性、再現性和有益性.
3、著作權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權利
答: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著作人身權主要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四項人身權利。
發表權:是作者決定是否將作品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是作者在自己創作的作品和復製件上標記姓名的權利。
修改權:是指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是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論述無標准答案,結合自己學習體會作答,以下僅供參考。
1、原因:考慮:(1)經濟因素:如剽竊他人新技術能夠減少開發成本,不用支付他人新技術的許可使用費,從而降低產品的成本,獲得巨大的利益。如可以使自己的產品提高技術含量,使老產品更新換代,迅速佔領國內國際市場,贏得巨大的商機與經濟利益。(2)精神因素:通過剽竊他人新技術,搶先進行專利申請,成為專利權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只要大家從「追名逐利」 上分析原因即可)
2、重要性:(1)保護發明創造推動技術創新,調動人們從事專利開發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促進新技術的推廣使用,促使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3)促進新技術的公開和傳播,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4)為外國投資提供保障,促進國際交流;(5)為智力成果的完成人的權益提供保證
3、保護措施:(1)自我保護(2)司法保護:行政救濟和司法救濟(予以展開即可)
⑦ 求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及復習資料。
知識產權專業(方向)推薦書目
一、推薦原則
本書目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三個層次來推薦學習書目。其推薦原則分別如下:
本科生:在基本掌握民法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完成對知識產權的入門學習,在側重於實務運用。
碩士生: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學習知識產權的基本制度,在掌握知識產權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再依個人詫異為實務運用、理論研究兩個方向的深入發展作實質、方法上的准備。
博士生:側重於方法論的學習、四位方式的開拓與知識產權理論研究。
二、推薦書目
(一)本科生:
1、鄧曉芒、趙林著:《西方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2、趙敦華著:《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沈宗靈著:《現代西方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張玉敏主編:《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李開國、張玉敏主編《中國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修訂第三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澤鑒著:《民法概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王澤鑒著:《法律思維玉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鄭成思著:《知識產權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劉春田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4、郭禾主編:《知識產權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5、薛虹著:《網路時代的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沈仁干、鍾穎科著:《著作權法概論(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7、李明德、許超著:《著作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黃暉著:《商標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湯宗舜著:《專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孔祥俊:《商業秘密保護法原理》,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知識產權局條法司著:《信專利法詳解》,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年版。
22、董保霖著:《商標法律詳解》,中國工商戶辦社2004年版。
23、程永順編:《知識產權四法十二條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24、孔祥俊著:《WTO知識產權協定及其國內適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6、 [奧地利]博登浩森著《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指南》,湯宗舜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7、《保護文學禾藝術作陪伯爾尼公約(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劉波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8、《羅馬公約和錄音只怕公約指南》,劉波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9、羅東川、馬來客主編:《知識產權名案評析》,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版。
30、靳學軍、宋魚水主編:《知識的力量:北京市海濱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十年案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1、譚筱清主編:《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論與判解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2許海峰主編:《知識產權訴訟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33、許海峰主編:《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實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二) 碩士生:
1、[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馬元德譯,上午印書館1976年版。
2、[英]艾耶爾著:《二十世紀哲學》,李步樓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3、[愛爾蘭]J•M•凱利著:西方法律思想簡史,王笑紅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德]阿圖爾•考夫曼、溫弗里德•哈斯默爾主編:《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鄭永流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英]韋恩•莫里森:《法理學-從古希臘到後現代》,李桂林等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法]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張雁深譯,上午印書館1963年版。
7、[英]洛克著:《政府論》,葉啟芳等譯,上午印書館1964年版。
8、[法]盧梭著:《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上午印書館2003年修訂第三版。
9、[美]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賀衛方、高鴻鈞等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上午印書館1959年版。
11、何勤華:《西方法學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2、[葡]葉士朋:《歐洲法學史導論》,呂平義、蘇健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潘漢典、米健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艾倫•沃森:《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李靜冰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5、德卡爾•拉倫茨著:《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6、黃茂榮著:《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意彼得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8、周:《羅馬法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19、王澤鑒:「民法叢書》系列(《民法總則》、《民法物權1、2》、《債法原理1、2、3》)及《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1-8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張玉敏著:《走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寫:《知識產權縱橫談》,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
22、鄭成思著:《知識產權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3、鄭成思著:《知識產權法新世紀的若干研究重點》,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馮曉青等著:《知識產權法熱點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吳漢東等著:《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6、吳漢東等著:《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古祖雪著:《國際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29、德利亞•利普希克著:《著作權與鄰接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0年中譯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30、韋之著:《著作權法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1、吳漢東等著:《西方諸國著作權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2、曾陳明汝著:《商標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3、黃暉著:《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尹新天著:《專利權的保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35、張曉都著:《專利實質條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6、魏衍亮著:《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37、程永順主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實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8、李琛著《知識產權片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9、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張玉敏主編:《中國歐盟知識產權法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張耕著:《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3、張廣良著:《知識產權侵權民事救濟》,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沈仁干主編:《數字技術與著作權觀念、規范與實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編:《知識產權經典判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
三、博士生:
1、[德]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羅達仁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2、[美]科斯等著:《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新1版。
3、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4、[挪威]斯坦因•U•拉爾森主編:《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英]丹皮爾著:《科學史及其宗教和哲學的關系》,李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7、[法]巴特著:《符號學原理》,王東亮等譯,三聯書店1999年版。
8、[英]霍克斯著:《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瞿鐵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9、吳增基等主編:《現代社會學》(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新1版。
11、費孝通著:《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約翰•香德、彼得•斯坦《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王獻平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鄧正來等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吳玉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弗里德曼著:《法律制度――從社會科學角度觀察》,李瓊英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尼爾•麥考密克、奧塔•魏因貝格爾著:《制度法論》,周潔謙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17、[日]川島武宜著:《現代化與法》,王志安等譯,中國政法大學1994年版。
18、[美]波斯納著:《法律的經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
19、[美]波斯納著:《法律與文學》李國慶譯,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版。
20、[美]波斯納著:《法理學問題》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蘇力著:《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霍姆斯著:《普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勞森、拉登著:《財產法》(第二版),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24、[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規范•人格體•社會》,馮軍譯,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本傑明•卡多佐著:《司法過程性質的分析》,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26、[美]羅斯科•龐德:《法律史解釋》,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7、[意]朱塞佩•格羅索:《羅馬法史》,黃風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8、[德]弗朗茨•維亞克爾著:《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發展魏觀察重點》,陳愛娥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
29、謝銘洋著:《指揮財產權之基礎理論》,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30、[美]勞倫斯•萊斯格著:《思想的未來》,李旭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1、[美]勞倫斯•萊斯格著:《代碼》,李旭等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羅伯特•P•墨傑斯等著:《新技術時代的知識產權法》,齊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3、[澳]彼得•達沃豪斯、約翰•布雷斯韋特著:《信息封建主義》,劉雪濤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威廉•M•蘭德斯、理查德•A•波斯納著:《知識產權法的經濟結構》,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李揚等著:《知識產權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6、金海軍著:《知識產權私權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立法資料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雨峰著:《槍口下的法律-中國版權史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趙元果編著:《中國專利法的孕育與誕生》,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年版。
39、左旭初著:《中國商標法律史(近現代部分)》,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40、李明德著:《美國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響著:《美國版權法:原則、俺案例及材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雷炳德著:《著作權法》,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3、[英]薩莉•斯皮爾伯利著:《媒體法》,周文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太平著:《知識產權法法律原則、理論基礎與具體構造》,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李琛著:《論知識產權法的體系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6、吳漢東等著:《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7、曹新明著:《中國知識產權法典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8、劉茂林著:《知識產權的經濟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9、[日]富田徹男著:《市場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50、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米勒、戴維斯著:《知識產權法:專利、商標和著作權》(第三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2、Brad Sherman and Lionel Bently: 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e British Experience, 1760-191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3、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4、Ronan Deazley: On the Origin of the Right to Copy, Hart Publishing, 2004.
55、John Feather: Publishing, Piracy and Politics-An Historical Study of Copyright In Britai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1994.
56、Assafa Endesh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for Non-Instrial Countries,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7、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Four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td,2003.
58、Robert M.Sherwoo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1990.
59、Gillian Davies: Copyrigh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Published jointly by 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 VCH Publishiners Inc.,1994.
附:
1. 《知識產文叢》系列,鄭成思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 《中國知識產權評論》系列,劉春田主編,商務印書館。
3. 《北大知識產權評論》系列,鄭勝利主編,法律出版社。
4. 《網路法律評論》系列,張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5. 《知識產權研究》系列,唐廣良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6. 《知識產權法研究》系列,王立民、黃武雙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⑧ 法律基礎試題
1.甲為一富商,生前立有四份遺囑,依次順序為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公證遺囑和口頭遺囑。上述遺囑均符合形式要件,但遺囑內容相互矛盾。應依照哪份遺囑繼承?( C )
A.代書遺囑
B.錄音遺囑
C.公證遺囑
D.口頭遺囑
解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為准,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遺囑為准。」這里明確規定了公證遺囑最具有法律效力。
2.李某因故意殺人罪而被判處死刑,執行完畢後,李父悲痛欲絕加上舊病復發而亡。李有妻甲、子乙、兄丙、弟丁。李父的遺產應由( B )。
A.甲、乙、丙、丁繼承
B.乙、丙、丁繼承
C.丙、丁繼承
D.丁繼承
解答:丙,丁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李子乙代位繼承李父的遺產
3.下列幾項應當准予結婚的是(D )。
A.某女與其表哥 (近親)
B.某男20周歲,某女22周歲 (未達年齡)
C.某男與其妻已分居,某女離異(重婚)
D.某男35周歲,未婚;某女32周歲,喪偶;二人無血緣關系
解答:無效婚姻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到年齡的
2.重大疾病的,不適合結婚的
3.重婚的
4.近親的。(直系或三代以內旁系)
4.下列選項中,哪些屬於無效婚姻?(ABD )
A 僅差兩天即達法定婚齡而登記形成的婚姻
B 表兄妹之間的婚姻
C 為取得巨額財產而與他人形成的婚姻
D 一審判決離婚,在上訴期內與他人結婚形成的婚姻
5.王某與趙某2000年5月結婚,2001年7月,王某出版了一本小說,獲得20萬元的收入,趙某繼承了其母親的一處房產。2002年2月,趙某在一處車禍中受重傷,獲得12萬元賠償金。在趙某受傷後,許多親朋好友來探望,共收禮2萬多元。對此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ABC)
A 王某出版小說所得的收入歸夫妻共有(知識產權收入)
B 趙某繼承的房產歸夫妻共有(正常繼承應該屬於雙方共同財產,但遺囑繼承中寫明只歸個人所有的例外,此選項未說明這個情況,不敢確定,姑且按正常的繼承來處理,當選)
C 趙某獲得的12萬賠償金歸趙某個人所有(身體損害賠償)
D 趙某接受的禮品歸趙某個人所有
解答:夫妻共同財產認定標准:
1.工資,獎金
2.經營,受益
3.知識產權收益
4.繼承或贈與的財產
夫妻個人財產認定標准
1.婚前財產
2.身體損害獲得的賠償
3.繼承和贈與中說明專屬於一方的財產
4.個人附屬物品
6.陳某1988年從部隊轉業,半年後與李某結婚,結婚時李某購置了一套傢具。1994年陳某創作長篇小說《軍人》。1999年李某得知1986年陳某的姑媽去世遺留陳某一套私房,一直由陳某的父母居住。根據以上情況,陳、李二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哪些?( BC)
A.陳某的轉業費(一方婚前財產)
B.李某所購置的傢具(婚後的收益)
C.出版小說《軍人》所得的稿費(知識產權的收益)
D.陳某姑媽遺留的房屋(一方婚前財產)
7.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認定夫妻感情已經破裂(ABCD )
A、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B、實施家庭暴力的
C、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D、有吸毒惡習屢教不改的
解答:上面的四個選項就是認定夫妻關系破裂的四條標准
⑨ 貴州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基礎知識試卷A的答案
貴州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基礎知識試卷A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