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学科研成果和医学专利有什么区别
科研成果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专利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
② 医学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
基因工程
③ 谭家驹的医学研究及成就
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在食道癌、肺癌以及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疾患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胸腔疾病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乳腺癌有较深入的研究,参加世界性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协作组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参与国家863、973项目各1项,主持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项,获专利9项。主编(副主编)《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医院的法律风险》、《实用微创外科手册》、《农肥、污水与食管癌》、《SARS冠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搜索引擎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等专著。
谭家驹(1841—1917)
字雪庵,四川旌阳人,优贡生。长于诗文,书风取意
石涛,久居金陵。所画多淡远超旷,于花卉功力尤
深。最喜画梅,系出于王冕,笔墨能繁能简,风格浓
艳简淡皆能为之。于江南画界极富声望,晚归故乡,
富收藏。
④ 我们国家研究的医学成果有哪些
【摘要】: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据中华医学会提供的信息,“八五”期间,国专家属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具体有:1.开创中国癌症防治之路——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①食管癌的现场可疑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研究;②食管癌癌前病变及其阻断的研究;③食管癌高危人...
【关键词】: 科技攻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戊型肝炎 高血压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急性心肌梗塞 对比研究 食管癌 生物心脏瓣膜 诊断试剂
⑤ 举例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成就
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仪器不断改进,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诊断技术的发展。W.C.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 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
最初用于观察骨骼状态,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 X射线造影。此后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有: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脏导管术(1929)和脑电图(1929)。
50年代后期,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除人工脏器外,尚研究人工关节、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应用于临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于眼科。
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是一个由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某一时代特定生产力的先进性质要通过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先进性质反映出来。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知识型"标志着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提高。
其次,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在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即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当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使得生产力向越来越广的先进领域发展。
(5)医学研究成果扩展阅读
科学技术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⑥ 2019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给中国患者带来了什么
北京时间10月7日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三位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因为“探索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变化“获取”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发现将今后,将探索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包括肿瘤、代谢、炎症性肠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威廉·凯林提出,氧气是生命的基础,毫无疑问,许多疾病都是由缺氧引起的这时,我想到了贫血、心脏病和中风,以及实体瘤。因此,当我们知道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药物,可以激活或切断这个分子途径。威廉·凯林还举了一个例子,一种新批准的贫血药物使人们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氧气来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我们希望这种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疾病的原因也是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给相应的组织和器官。
⑦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针对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顽固性病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著名性病学家霍华德·研究出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HHMI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湿疣、疱疹病毒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而“HHMI细胞因子免疫疗法” 就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亚太国际联盟湿疣疱疹医学研究院成立联合科研机构根据这一发现的科研成果。
该疗法于2005年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正式将其纳入合法的医学治疗项目之一,并应用推广于医疗临床。这一最新治疗湿疣、疱疹技术经过大量临床应用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被国际卫生医学组织《世界医学疑难杂症重大突破》收录,极大的推动了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治疗的进程,获得众多世界卫生组织知名医学专家团的认可和推崇。
“HHMI细胞因子免疫疗法”的治疗原理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中文全称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Natural Killer Cells细胞简称NK细胞,又名自然杀伤细胞,是属淋巴细胞谱系的一类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其无须预先接触抗原即可杀伤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对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对抗病毒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有着极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活化后的HHMI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及直接杀伤靶细胞。
“HHMI细胞因子免疫疗法”四大突破
突破一:颠覆传统方法治标不治本的局面
传统方法大多只能在大剂量抗毒后,暂时控制症状,却不能彻底根除。究其原因是这些传统药物只从单一的表面治疗入手,而真正根除湿疣、疱疹要从肌体免疫抗毒入手,做到治病要除“根”。采用“HHMI细胞因子免疫疗法”使活化后的HHMI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及直接杀伤靶细胞,清除湿疣、疱疹病毒。
突破二:解决湿疣、疱疹复发的难题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最大的难题就是迁延难治,反复发作。而“HHMI疗法” 利用体内刺激和体外诱导的双向协同作用直击发病组织,使体内的HHMI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彻底杀灭和清除体内的高活性及残存的病毒细胞。同时在光动力技术指导下利用靶向药物改善免疫基因功能,产生免疫抗体,解决湿疣、疱疹复发难题。
突破三:解决传统治疗的无保障
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基本控制,而且还容易复发,长期治疗费很高也无任何保障,而“HHMI细胞因子免疫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即可控制病情,并免复发,自该技术临床应用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真正颠覆了传统治疗无保障的局面。
突破四:解决传统治疗机理不明确
创新突破机理明确,通过体内刺激和体外诱导的双向协同作用,使体内的HHMI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直接提高病人本身之抗病毒能力,达到抗病毒、治病毒双重目标的一种医疗新技术。同时产生免疫抗体,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毒的入侵。
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一、科研实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围绕病毒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动物学等学科进行,并始终将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以及诊断治疗制剂的研发作为重点,使科研形成了基础、应用、开发并驾齐驱的格局。
50年来,生物所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00余项,并与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及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相应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50年来,生物所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5项,院校及市级科研成果37项,遗传学一项成果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共申请专利23项,获专利授权11项;建所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00篇,SCI收录50余篇。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50年来,生物所的发展无不与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人才辈出息息相关。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长期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形成了由学位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组成的综合人才培养方式。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了结构和学科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了以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博士、硕士等中青年科技人员为基础的创新人才队伍,涵盖过个相关学科,为生物所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二、国家一类新药——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
2015年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了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的生产注册申请。 1月15日下午,几十位中央媒体的记者在科技部机关D段四层报告厅,参加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
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在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GATES)的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自主研发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以下简称“S-IPV”)已正式获得新药证书和GMP认证,标志着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疫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通过采用现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毒株(Sabin株),经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收获病毒,结合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制备而成。国外仅有个别企业使用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其产品被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其中一家企业的产品作为二类疫苗在我国上市,但数量有限、价格较高。为确保我国向WHO做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承诺得到兑现,预计今后每年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接种需求量将达数千万剂。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此次获批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成功实现了我国疫苗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更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技术的垄断,对我国乃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S-IPV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的垄断。它的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这种疫苗将被逐步纳入中国计划免疫程序中使用。世卫组织近日也提出将中国生产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引入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中。
三、国家一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2008年开始EV71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卫生计生委将其纳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予以支持。在对EV71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机理的研究基础上,从病毒分离着手,全面研究了EV71在人二倍体细胞上的适应传代以及免疫原性、安全性及遗传学特性。在国内外尚无同类疫苗研发上市的情况下,该产品突破了疫苗二倍体细胞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可规模化生产的工艺体系以及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体系,为生产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产品奠定基础。通过上万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3%,提示上市后可对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具有明显作用和良好的临床获益。
该疫苗的问世,对于有效降低我国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护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⑨ 生物医学工程跟哪些研究成果有关
最新科技成果展示
法国发明“仿子宫”育婴箱 有望很快投放市场
新华网巴黎3月24日电(记者卢苏燕)为了给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创造一个更适合生长的环境,法国马赛北医院发明了一种“仿子宫”育婴箱,它有望很快被投放到市场中。 据此间媒体24日报道,马赛北医院的专家日前向新闻界介绍这项新发明时说,胎儿在母体中是蜷缩着的,但一出生,通常就被放在床上平躺。这使新生儿头部大幅度后倾而且四肢分开,造成身体上的不适,而且这也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 专家介绍说,他们发明的“仿子宫”育婴箱是为出生4个月内的新生儿设计的。它分两部分,上部稍窄,下部较宽。这种独特的设计可避免新生儿吐奶以及由于平躺造成的后脑扁平和肩膀等部位的变形。此外,这种育婴箱还有利于新生儿的身体活动和视觉发育。
据介绍,法国每年有约5.5万名早产儿。早产儿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不妥不但容易使早产儿夭折,还容易给早产儿的日后发育带来问题。 美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英国研制出世界首台微型智能内耳钻孔机 新华网伦敦3月31日电(记者葛秋芳)世界上首台微型智能钻孔机最近在英国伯明翰研制成功,可用于耳蜗(内耳的听觉感受器)移植手术。
据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阿尔法伽利略”科学新闻网站日前报道,这种微型智能钻孔机由英国阿斯顿大学的彼得•布雷特研制,不需要编程或由人通过计算机操控,而是真正的智能型机器。它能在内耳的准确位置钻出直径不到1毫米的孔,以便移植的耳蜗能够嵌入。在钻孔时,它能察觉到其尖端接近内耳软骨组织,可避免钻破内耳膜。
这种钻孔机已由阿斯顿大学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大卫•普鲁普斯在需要进行耳蜗移植的3名病人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都获得了成功。 专家认为,这种精确的钻孔方法不但有望提高接受耳蜗移植患者的听力,而且其用于其他外科手术的潜力巨大。
⑩ 医学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内究、综合分析容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让会要求.经济价值高,(3)科研成果必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