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成果资料应包括哪些
施工复组织设计一制般包括五项基本内容:
(一)工程概况
工程的基本情况,工程性质和作用,主要说明工程类型、使用功能、建设目的、建成后的地位和作用;
(二)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施工安排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工艺;
(三)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控制性网络计划。工期采用四级网络计划控制,一级为总进度,二级为三个月滚动计划,三级为月进度计划,四级为周进度计划。
(四)施工平面图
根据场区情况设计绘制施工平面平置图,大体包括各类起重机械的数量,位置及其开行路线;搅拌站、材料堆放仓库和加工场的位置,运输道路的位置,行政、办公、文化活动等设施的位置,水电管网的位置等内容。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安全、施工环境和施工效率,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
⑵ 张劲泉的科研成果
曾参与 “公路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方法研究”、“虎门大桥成套技术研究” 、“桥梁检测与试验设备” “公路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方法” “虎门悬索桥钢箱梁架设与拼接程序研究”、“虎门悬索桥竣工验收试验与评价”等项目。
曾主持“虎门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监控技术研究”、“虎门悬索桥钢箱梁架设与拼接程序研究”、“虎门悬索桥竣工验收试验与评价” “公路桥梁承载力检测评定规程”、“公路旧桥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公路桥梁质量检测、试验评定与加固维修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完成近百座公路桥梁的质量检测、试验评定与加固维修。参与 “虎门大桥工程”系列丛书的编写 。
重要科研成果有: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方法、虎门悬索桥施工监测与控制、大跨悬索桥竣工验收试验方法、桥梁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技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桥梁耐久性关键技术等。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交通部重大专项“桥梁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旧桥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十余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⑶ 中国古代桥梁的艺术成就
中国的四大古桥是广东的广济桥(湘子桥)、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的洛阳桥。
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它气势宏伟,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初露云端的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在拱的样式上,李春采用了扁弧形,但如果在37米宽的河面上也采用半圆拱的话,拱顶将高达近20米,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十分不便。李春创造性地改用平拱样式,把桥造成扁弧形,使石拱高度降到7.23米,拱高和跨度的比例大约是1∶5。这样,桥面坡度平缓,便于车马行人往来,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快,以及增加桥身强度和稳定性等优点。
泉州洛阳桥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沓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形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据蔡襄撰写的《万安桥记》记载,这座桥“垒址于渊,酾[shī师]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宽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糜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由此可见,洛阳桥已具有较大规模,对于沟通泉州港口至福州和京城的官道,乃至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座桥已经历代多次修缮重建。现存的洛阳桥是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重建的桥的北端筑有桥堤,桥由堤接出有40孔,通过江中小岛后,继续南展有七孔,接入桥南端桥堤全桥共有47孔,长为540米。若把两端桥堤计算在内,则桥全长为834米。桥每孔有花岗石梁七根,每根梁高约50厘米,宽约60厘米,长约11米。桥面两旁护以石栏,有石柱500根,石栏长度与桥长相同。但栏板、石柱今已不全。桥墩砌体相当庞大,两端砌成尖形,以分水势。此外还有石狮28只,石亭七座,石塔九座。1932年在原每个桥墩上又添建一个矮墩,在其上置钢筋混凝土板以通行汽车。但原石梁仍在原处未动。
北京芦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13公里、丰台区宛平县城西门外,跨永定河之上,它是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的历史。在金代,卢沟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时亦是军事要地。该桥曾于元、明两代重新修缮,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因洪水泛滥,冲毁此桥。桥的东北边的十二丈重新修筑,即今东边算起的第一、第二两孔是重修的,其余各孔则是金代的原始建筑。桥全长212.2米,宽9.3米,计入两端桥堍总长约266.5米。全桥共有11个桥孔,各孔的跨径和高度均不相等。采用两边桥孔小、依次向中央逐渐增大的韵律设计建筑法,形成了优美的桥型。早在金代,此桥就被列为“京师八景”之一。
潮州湘子桥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门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⑷ 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什么意思
就是说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要想在实际中应用,必须在设计中考虑。设计起到推广的作用,
⑸ 桥梁设计的预期成果
1.1 桥梁所在地域人文特色
所要设计桥梁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属于苏南经回济水平较发达地答区。宜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陶都,江南水城”之美誉。此外,该地区盛产竹子,并有很多名胜古迹。 1.2 桥梁场地信息
本项目位于宜兴市市中心东氿湖畔,跨越东氿湖,该地区位于宜兴市规划的东氿新城内,属于繁华地带。该桥是连接东氿湖两岸的重要工程,能够带动周围商业区域间的发展,也为来往市民提供方便。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当地地理信息,可知该桥大体位置
⑹ 关于桥梁施工的工作内容和实习收获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根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学计划,0724091/2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1~2周安排道路施工实习。该实习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加深对道路、桥梁工程实际情况的认识,掌握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为今后进行的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2、实习要求 (1)实习地点要求
实习地点的选择是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顺利开展实习工作的前提。因此学生必须把这项工作当做大事来做。
①按实习大纲要求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和实习项目。
②选择实习项目时应注意工程进度的情况,尽可能地选择在工程进度处于路基开挖、路基压实、路面摊铺压实等,尽可能地选择在工程进度处于施工的高峰期。
③选择的工程项目必须是一个大、中型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可选用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或城市主干道)。
④其余学生由教师组织在平顶山路桥工地集中实习。 (2)其他要求
实习成果报告是学生对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综合反映了学生在实习中掌握生产实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及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归纳、创新的能力,也是综合评定实习的主要依据。实习成果报告由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专题调研报告等组成,撰写整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实习日志
从实习的第一天开始直到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天为止,逐日记录,不得间断、后补。实习第一篇日志必须详细记录实习动员会的内容及接受安全教育(包括学校及工地的安全教育)的情况。
记录见闻和劳动情况,出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摘抄必要技术资料,生产会议记录及施工关键部位建筑结构的处理方法,工程质量要求等其它记
河南城建学院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与要求
—3—
录。
重点记录自己每天亲手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做的,过程要详细,内容要丰富、做到图文并茂(除文字外,还须有必要的插图或表格)。
应注明日期、气象、字迹工整、文字简炼、条目分明、图表清楚(不得徒手画),不能记成流水帐,要区别于生活日记。
不得抄袭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日志和无内容实习日志(如:今天下雨,停工) 实习日志为原始资料,不得重新抄写。
②实习总结报告(不得少于3000字,可以附相关照片)
实习总结报告是全面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收获体会的综合,学生应认真思考,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主要内容,深刻而精炼地描述生产实习的成果,报告内容与要求如下:
介绍工程概况、施工现场平面图绘制; 说明现场采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技术、工艺。 说明施工现场的主要安全及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着重说明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河南城建学院实习报告 实习工程概况
—4—
二、实习工程概况
湛南路(光明路至西苑小区北门段)位于湛河南岸,为平顶山市的次干道道路,该工程的起点位于光明路的湛南路口。全长0.933公里,道路横断面形式为6米人行道+12米车行道+6米人行道。光明路口至西苑小区北门段路中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为加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将两侧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全部挖除,并挖除破损严重的水泥混凝土板块。挖出后回填25cm5%水泥稳定碎石补强,并与原混凝土路面齐平。对车行道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用铣刨机进行1~2cm厚的铣刨拉毛。用优质玻纤聚酯防裂布粘贴板缝,并统一进行洒布改性沥青粘层油和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本次改造对原有人行道砖统一更换,同时完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西苑小区北门至凌云路增设雨水管道。人行道路缘石全线统一更换,整体抬高更新:愿有100*15*25cm路侧石更换为100*15*35cm路侧石,对沿线雨水口,检查井进行维修重建。 本工程由平顶山市政工程公司承建,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2月25日,总工期为90天。
⑺ 桥梁工程的院士及主要成就
茅以升同志,字唐臣,江苏镇江人,生于年1月。1916 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1917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获硕士学位;1919年获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至1949年,曾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教授、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其间,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 (挂此职到1949年),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1949年至1952年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茅以升同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8年起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87年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
茅以升同志是中外知名的科学家、成就卓著的桥梁专家。1 919年,他在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他因此获得了母校康乃尔大学的“斐蒂士”研究奖章。 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该桥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增强了国人在桥梁建设方面的自信心,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和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茅以升同志担任由20多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主持这个委员会,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为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1959年,在首都10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同志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周恩来总理指定由茅以升同志审定设计方案并签字,承担保证人民大会堂安全的责任。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他的尊重和信任。1978年,茅以升同志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作了总结。他主持铁道技术研究所和铁道科学研究院长达30年之久。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的办院方针,多次主持研究制定铁路科学研究发展规划,明确为铁路运输服务的科研重点,努力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该院发展成为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由于茅以升同志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他荣誉奖章,1947年他被公推为中国工程会会长,他还曾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他任上海市科联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名誉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 953年起被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从1958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6年改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茅以升同志在桥梁工程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早在195 6年,他就成为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个人会员,1979年获美国卡利基—梅隆大学“卓越校友”奖章,1982年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84年被选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
茅以升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1920年他从美国归来后,即投身于教育事业,直到1952年,前前后后在教育界服务20余年。做过5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早在19 26年,茅以升就指出中国的教育“既保留了封建的灵魂,又袭用了欧美的躯壳”,主张改革。他提出了工科教学要理论联系实践, “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先后发表了很多论述改革和发展我国工程教育的论文,如《教育的解放》、《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方针与方法》等。在教学方法上,他注重启发,反对灌输,在自己的实践中摒弃了那种授受式的教学法,将学生由受体改为主体。他把中国古代的“教学相长”和西方教学思想的精华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深得学生好评。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赞茅以升的教学法“的确是个崭新的教学上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先例”。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就建议开办函授大学,加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茅以升同志积极倡导科普教育,他把科普看作中国通向现代化的桥梁,主张科研和科普相应发展,他写了大量科学性强、文字生动的科普文章,如《桥话》、《中国石拱桥》等。还主编了《自然科学小丛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普作家。他曾任中国科普协会副主席,为组织和促进中国的科普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
⑻ 桥梁检测的成果包括那些
桥梁在线安全监测内容 (1)几何线形监测和施工测量,包括:拱肋线形专监测、主梁属线形监测、主梁挠度监测、轴线偏移测量、拱座变位测量 . (2)拱肋应力应变监测 (3)钢箱梁应力、应变观测 (4)系杆锚固端应力集中位置应力应变监测 (5)系杆索力监测 (6)温度监测,包括:控制截面温度值和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值. (7)材料参数测试等 (8)施工过程稳定性的监测 随着我国公桥梁事业的发展,桥梁越来越多,同时既有的许多桥梁亦逐渐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有关专家认为桥梁 使用超过25年以上则进入老化期,据统计,我国桥梁总数的40%已经属于此范畴,均属“老龄”桥梁.而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其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桥梁管理者对桥梁的养护已日益重视.为了适应公路运输载重量不断发展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桥梁,使之能继续安全地为公路运输服务,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必 须对桥梁进行鉴定. 随着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桥梁,接踵而来的桥梁施工事故也频频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⑼ 道路桥梁工程业绩成果怎么写
...可能各省的不一样,我们江西省是:大专毕业7年后,助工取得5年,就可以评中级职称,要参加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要有论文发表,要有工程业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