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8年连云港招商成果2018连云港有什么招商成果吗
连云港有新建的农贸市场招商吗
②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③ 净网2018各地取得哪些成果
为切实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今年以来,“扫黄打非”部门加大网上“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净网2018”行动。据统计,1至4月,各地共处置淫 秽 色 情等有害信息175万余条,取 缔、关闭淫 秽 色 情网站2.2万余个,查办淫 秽色 情信息案件390余起。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同志强调,尽管当前淫 秽色情信息传播势头总体上得到了有力遏制,但在社交群组、网络直播、应用商店、云盘及微视频网站等领域仍易发频发,危害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坚决制止、严厉打击。深化开展网上“扫黄打非”,以查办案件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专项整治问题多发领域。对发现的淫 秽色 情信息,不仅要及时清理,还要毫不手软、动真碰硬地查处触碰“红 线”、越过“底线”的企业或个人,持续推动网络空间清朗。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④ 2018历害了我的国最重要的十大成就
1、经济全面稳健增长
2、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3、国民素质全面得升
4、除台湾外基本统一
5、军事实力世界一流
6、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7、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9、科研跻身世界一流
10、中国成为体育强国
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二、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州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六、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
七、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八、高铁总里程达两万公里
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中国不仅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高铁的安全运输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这艘船一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
⑤ 2018-2019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来功发射】自
【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
【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
【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
【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1亿多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行动正在继续】
【1300万人在城镇找到了工作】
【580万套棚户区住房开工】
【很多港澳台居民拿到了居住证】
【香港进入了全国高铁网】
【“南仁东星”】
【林俊德和张超】
【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
【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
【主场外交发出中国声音】
【出访五大洲
⑥ 2018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一、“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
2018年5月21日点28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
按照计划,“鹊桥”将在今年年底等到前来月球背面执行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届时,“鹊桥”将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为地球和月球搭建一条跨越40多万公里的通信“桥梁”。
二、高分六号卫星升空:
2018年6月2日12点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分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高分六号是国家高分辨率重大专项规划卫星,牵头主用户是农业农村部,卫星入轨后与高分一号组网运行,将服务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行业应用。
三、风云二号H星升空:
2018年6月5日21点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这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气象服务。
四、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五、发射高分十一号卫星:
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将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网路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⑦ 简述以下2018年度最高科技奖的人物及成果
1月8日,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源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过八旬的王泽山,一生专注于研究火炸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
⑧ 2018年中国取得哪些成就
1、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开通
这座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使得三地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构成“1小时生活圈”。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大桥开通2个月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旅客超过290万人次。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人数稳步增长,香港居民占比近30%,澳门居民数量也有大幅跃升。
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这个超级工程拥有“六个最”: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它的通车,标志着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19颗卫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将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等基本服务。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北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北斗三号工程启动于2009年,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此前,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首次发射;2018年3月底,完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星座部署。
3、2.9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有了新突破
2018年底前一周,10条高铁新线密集开通,新增高铁运营里程约2500公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9万公里。
这10条新线分别是: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新民至通辽高铁、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南平至龙岩铁路、怀化至衡阳铁路、铜仁至玉屏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等。
新线的投入让部分城市间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比如,哈尔滨至牡丹江间全程压缩3小时,通辽至沈阳间全程压缩2小时21分,北京南至青岛间全程压缩58分钟。
4、1.2万列——中欧班列通达15个国家49个城市
日前召开的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传出消息称,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2万列。仅2018年1月~11月,开行就达5611列,同比增长72%。全年开行数量有望突破6000列,提前两年实现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年开行5000列”目标。
5、140米——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试航成功
2018年6月12日,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天鲲号”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它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实现了该船型关键技术的突破。
与以往的挖泥船相比,“天鲲号”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之处。比如,它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有了这个“大脑”,便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等。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自动定位,开始挖泥作业。
⑨ 2018年祖国建设新成就有哪些
今年上半年新涌现的“中国骄傲”,不仅鼓舞着国人的创新之魂,也赢得版了来自全世界的喝权彩——
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
海军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它不仅是我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还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更重要的是,它是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且综合性达到了世界同类舰艇先进水平。
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6月16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一颗来自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赫然出现,格外吸引眼球。
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宣布成果: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从百公里级提高到千公里级,并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两个地面站间建立量子纠缠。
⑩ 10项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其中智慧车联网项目获得()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荣获国际爱迪生大奖。
爱迪生奖始于1922年,由美国爱迪生电气协会(EEI)负责评选,用于表彰电力工业领域中在引领、创新、贡献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电力公司,被公认为是业界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