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是指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所取得的增值额。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所取得的增值额。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减除《条例》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即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经济收益。扣除项目按《条例》及《细则》规定有下列几项: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包括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具体为: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为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为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按规定补交的出让金;以转让方式得到土地使用权的,为支付的地价款。
(2)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设施配套费、开发间接费用。这些成本允许按实际发生额扣除。
(3)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根据新会计制度规定,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费用直接计入当年损益,不按房地产项目进行归集或分摊。为了便于计算操作,《细则》规定,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及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5%以内予以扣除。凡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利息不单独扣除,三项费用的扣除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及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以内计算扣除。
(4)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是指在转让已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时,由政府批准设立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后的价值,并由当地税务机关参考评估机构的评估而确认的价格。
(5)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这是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因转让房地产交纳的教育费附加,也可视同税金予以扣除。
(6)加计扣除。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
B. 请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能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归集完毕后,在分配时它的分配对象应有哪些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能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归集完毕后,分配时它的分配对象是你开发的房屋(住房、商用房等)。如果你开发的项目是分期完成的,应该按建筑面积或土地面积摊销。
C. 御剑情缘在组队中怎么把对象转让给其他人
只能转移队长。
把队员给别的队是不行的
只能让他自己退
然后加另一个
D. 无形资产作为转让对象评估的前提是()
应该选抄 C、能获得垄断袭收益 资产评估书上说的是无形资产能够让占有方获得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的获得是因为无形资产占有方有独占权、专有权,别的人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不能使用,也可以叫垄断权(垄断收益)
E. 如何找到合适的房屋转让对象
广告出去。。。,,,。
F. 企业转让自有房屋应如何缴税
企业之间房地产转让的,代征的税费如下:
A营业税:收取对象为专转让方,税率为5%
B城市建设维护税:以营属业税为计算基数,收取对象为转让方,税率为7%
C教育费附加: 以营业税为计算基数,收取对象为转让方(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除外),税率为3%
D印花税:转让方0.05%,受让方0.05%
E契税:收取对象为受让方,税率为3.0%
F土地增值税:收取对象为转让方,税率为30%~60%
G登记费:收取对象为受让方, 申请人为单位的,按每证80元收取
H房地产交易服务费:收取对象为转让方和受让方,房地产交易服务费各按3元/平方米收取
I《房地产证》贴花:收取对象为受让方,按5元/本收取。
税费相关情况以具体办理时为准。
G. 房产营业税政策解析房地产营业税征收对象有哪些
房地产业,是指转让境内土地使用权和销售境内不动产的业务。转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销售不动产,是指不动产产权人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包括:销售建筑物或构筑物、销售其他土地附着物;不动产所占土地的使用权随同不动产一并转让的行为,比照为销售不动产。
下列行为也属于房地产业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有偿转让建筑物的有限产权或使用权的行为;
2、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行为;
3、以提供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与提供资金的他人(以下简称出资方)共同立项建造不动产,并与出资方按一定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取得收入或取得分得的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4、以提供资金的方式,与提供土地使用权的他人(以下简称出地方)共同立项建造不动产,并与出地方按一定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取得收入或取得、分得不动产所占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5、投资者在办理不动产建设立项后,又接受他人投资参与不动产建设,并与他人共同分配不动产的行为;
6、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投资者在工程完工前,将自身全部的权利、义务有偿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7、接受他人委托代建不动产,但以自己的名义办理工程项目立项,不动产建成后将不动产交给委托方的行为;
8、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集资建房名义将不动产所有权转让给出资人的行为;
9、土地使用者之间相互交换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10、不动产产权人之间相互交换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11、土地使用者和不动产产权人之间相互交换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12、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而以其他房屋偿还给(或安置)被拆迁单位和个人的行为;
13、虽尚未接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或不动产过户手续,但实际已将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转让给他人,并向对方收取了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
14、以投资入股名义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的所有权,但未与接受投资方共同承担投资风险,而收取固定收入或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成的行为;
15、以不动产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投资,取得接受投资方的股权后,又将该项股权转让的行为。
H. 公司股权转让对象有什么要求吗
一般情况下来受让股权的主体自资格没有特别要求。但是如果受让方是外国的企业或个人,需要考虑公司从事的行业是否属于国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禁止或者限制性行业,如果是的,则不能作为受让方。港澳台的企业或个人参照此处理。还有如军工、石油等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业,需要特殊审批或者只能由国家经营。
I. 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的对象有哪些不同
转让是通过市场方式按等价补偿的原则将土地的使用权让度给他人,划拨则是通行政手段无偿把土地使用权让度给企事业单位。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土地使用权的让度,不涉及所有权。不同点是,转让的方式不同;转让的对象不同;补偿的方式和数额不同。转让是通过市场等价交换得到足额补偿的,划拨则是再交换时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得到适度补偿的。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土地经济效益,表现为一定年期内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为表现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以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为基础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实际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划拨土地就是国家无偿将土地划拨给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用以建造获得规划局批准的建筑(可以是厂房,也可以是住宅或铺面)。划拨土地没有土地权证,只有房屋权证,原则上划拨土地是不能交易的,因为国家随时都可以收回土地用于其他政府需要。
J.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对象,无偿转让的情形有哪些
债务人与第三人约定以合理对价转让财产,但债权人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时,第三人未向债务人支付对价或未付清对价,是否属于法条规定的“无偿转让”或“以不合理低价转让”的情形?首先,《合同法》第七十四条针对的是债务人“无偿转让”和“以不合理低价转让”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形,不能片面理解为限制债务人的一切市场交易行为,故不能禁止债权人以合理对价转让财产。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既应包括有体物,也应包括无形的债权,当其以合理对价与第三人签订转让协议,第三人尚未支付对价时,因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支付合理对价的请求权,其责任财产并不会减少,且债权人通过诉讼保全的途径仍可获得权利救济。其次,从《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文义内容来看,未将支付对价与否作为判断债务人是“无偿转让” 还是“ 以不合理低价转让”的标准,从保护善意第三方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该条款不宜作扩大理解和随意解释。因此,不应以第三人是否支付对价作为债务人是“无偿转让”还是“以不合理低价转让”的判断标准,而应以债务人与第三人的具体约定为判断标准。本案中,如果李某与其父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价款合理,符合市场行情,当张某提出债权人撤销权之诉时,李某之父虽尚未支付对价,但这种“未支付对价”系合同履行的问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无偿转让”,不应仅以此为由撤销李某与其父的房产转让行为。退一步讲,假如债务人以合理对价转让财产时,第三人主观上非善意,债务人与第三人存在恶意串通,那么也属于债权人撤销权纠纷之外的问题,债权人可通过提起确认之诉请求法院确认债务人与第三人转让财产的协议无效来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