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争息成果

争息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24 05:05:28

1.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是什么意思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
意思是是成大事的人,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在乎眼前的利益。

2.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个:

1、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处: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2、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宋·倪思《经堂杂志》: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翻译:空手出去,装得满满地回来,邻居没有不羡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翻译:如果巡访劝勉晓喻有效果,县官就准备礼物亲自去拜访,重重的给予奖励。

(2)争息成果扩展阅读

反义词:

1、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颗粒无收均须照纳。”

2、一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译:颢也有所怀疑,因此让人搜查寿儿的怀抱,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颢只能自己动手。

3. 形容成果丰硕的成语有什么急!!!

形容成果丰硕的成语: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穰穰满家、满载而归、丰功伟绩
1、硕果累累:shuò guǒ lěi lěi
解释: 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
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
2、穰穰满家:ráng ráng mǎn jiā
解释: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译文:《史记·滑稽列传》:“瓯贫穷满点燃,肮脏邪恶满车,五谷蕃成熟,满仓。”
3、五谷丰登:wǔ gǔ fēng dēng
解释: 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译文:《六韬龙韬.立将》:“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安宁。”
4、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
解释: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 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译文:第二.李礼物《焚书.又焦弱侯》:“但是汝宁林知府刚才三任,他没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5、丰功伟绩[ fēng gōng wěi jì ]
释义:伟大的功绩。
出 处:宋·包拯《天章阁对策》:“睿谋神断;丰功伟绩;历选明辟;未之前闻。”
译文:宋.包拯《天章阁回答策》:“睿策划神断;丰功伟绩;经过选拔第二开;以前没有听说过。

4. 曾国藩的主要成就

1865年,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加太子太傅,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他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古人避祸方式种种,却少见有借助家书以自表心迹的先例,曾氏刊行家书,以示无隐,韬光养晦,洁身自保,而且可以减轻朝臣的猜忌,确是一招高妙的修身处世之道。此外,作为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濡染的人物,曾国藩更看重身后的名誉。而刊刻家书,流传后世,是另一种更大的表明心迹,是一种大智慧。《曾国藩家书》自刊发后便风靡不衰。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等十大类。曾国藩的家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谈到了官场、僚属、朋友、邻里之间的种种关系,还说明了为学、读书、作文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这些信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人应当怎样修身、做人、处世。其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活泼,随想而至,挥洒自如,没有虚伪和造作,真切感人,于平淡中孕育真知良知,凝聚的人生思考,修身齐家处世的精辟见解,足以反映他高超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更足够后人鉴赏。
读曾国藩的家书,可以发现这位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已经大红大紫的钦差大臣,竟有“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计”这样的自我告诫,透露出曾氏的精明和清醒,蕴涵着他对“狡兔死,走狗烹”的警觉。他教诲子侄“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这些话也十分耐人寻味。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30年。除了思想渐趋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读书时一样,始终以读书人自居,这决定了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成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对为学、作文、历史等等的认识,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学习,按现在的话说,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他科举出身,却深得教育大义,因此他在家书中对自己官场得失谈得较少,而始终牵挂在心的是子弟的学习。同时,他官学并举、胸怀大略,时时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谦逊、做事勤劳;对弟弟、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功夫力透纸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曾国藩关于修身养性有很多真知灼见,包括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独、谨言、有恒、勤俭、谦虚等内容,其目的在于:始于修身,终于济世。曾国藩认为做人之道关键在于“敬恕”二字,所谓“敬”,一要做到无论在多少人面前,无论在大、小人面前都不能傲慢,这叫泰而不骄;二是衣冠整齐、态度俨然会使人望而生畏,这叫威而不猛。“恕”字要做到完美的境地,待人仁厚有礼,终身谨慎小心。如果行为得不到别人的赞许,就应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曾国藩一生孜孜于克己之学,师从理学大师唐镜海后,更是自律甚严。曾国藩一贯重视道德修养,总结了修养为八德: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曾国藩还主张自修求强,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进而战胜自我。通过自修而完善,是君子所珍惜和追求的境界。自古以来,多少钟鸣鼎食之家相继败落,都是因为子孙骄奢淫逸所致。曾国藩出将入相,最担心的就是子孙长处于富贵乡里,习惯过一种寄生虫似的生活,渐渐蜕化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随时随地言传身教,苦口婆心地训导诸弟诸子诸侄克勤克俭,不可懒惰奢靡。
作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曾国藩的官位不可谓不高,权势不可谓不重。他位列三公,封侯拜相,是晚清时期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掌握着一支训练有素的湘军,一时权倾朝野,威震大江南北。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没有踌躇满志、趾高气扬、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而是居高思危,谨小慎微;在飞黄腾达之时,官运亨通之际,时时想着退路,处处考虑到罢官。这就是他的处世哲学之一。在“朕即国家”、尔虞我诈的封建时代,他深知权高震主将会给自身带来的危害,所以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之后,立即向朝廷提出了解除自己职务的请求,表现了不居大位、不享大名的思想,认识到享名太盛必多缺憾。但是他得知满族御史参劾他力求解职是恃功骄惰时,就马上乖乖赴任,表现出灵活圆滑的处世态度。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他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对待家人,曾国藩则提出了一般平民所应遵循的处世原则,要求他们严格奉行,谨慎恪守,不能有丝毫懈怠。不以势利对待亲友,不以盛衰对待故旧,也不因恩怨疏远他们,是曾国藩在处理亲友关系上提出的处世之道。即使对一些他不满意的人,和一些已经产生了嫌隙隔阂的人,也不因一个人而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关系。对待一般人,曾国藩提出了平等待人的主张,居乡要全守乡间旧样子,不能掺半点官宦习气;对待长辈要力尽孝心、恭谨钦敬;做晚辈要有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国藩在家书中大力倡导;对待儿孙辈他强调不要太娇惯,认为“爱之反以害之”。
在“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封建时代,曾国藩步步高升,得以善终,完全凭仗他高明的处世之道。曾国藩一世都生活在官场中、军旅里,他的处世之道当然是一个封建官僚,尤其是一个高级官员在复杂的世事中总结出来的。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5. 《息争》文言文翻译

息争》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语言,有的长于文学。粗俗的有樊迟,狂妄的有曾点。孔子的老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已有子桑伯子。仲弓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赞许他办事不烦琐,等到仲弓怀疑子桑伯子力事太简单,然后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话正确。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至于孟子,却发表他的见解说:“如今天下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朱、黑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能够用道理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当时的人因此认为孟子喜欢辩论。虽然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便从此开始了。唐代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学者的称赞。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阳程颐和四川苏轼的学派之争,有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差别。洛派的门徒,以排斥苏轼为本事,赞同朱熹学说的人,以诋毁陆九渊为能耐。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从前曾参理解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亲身力行进入;子贡也“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却认为是从博学广识而得到。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子贡是正确的,曾参是错误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们中间进行区别,他的学说本来可以对这些兼容并包啊。所以痛恨杨朱、墨翟,是因为他们目中无父母无君上;排斥佛教和道教,也是因为他们抛弃君臣关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没有兄弟夫妇,用这样的人生方式来追求他们的清净和不生不灭。假如他们不至于此,我又为什么偏偏要诋毁他们呢?强盗来了,开箱子掏口袋抢东西,逼我们扛着戈矛追击他们(意即抵抗他们);穿着我们一样的衣服,读我们一样的书,(这样的人)我必定尊敬他们,对他们亲爱都来不及。如今却同室操戈,在门内争斗,这不是可以停止吗?不曾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这种态度不能够用来评论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同,稍有长短大小的差别,就骂别个不是人,难道不是错误的吗?居高临下,便不至于发生争论,因为他不能够与我较量,至于才力相当,唯恐自己不能取胜,于是辩论就纷纷发生。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超出自己的大道,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胸怀宽广有余,对于事物就能无所不包,这就是孔子伟大而排斥异已的原因吧。

6.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时”,成就大事业的人,理智为先,凡事着版眼于未来,从大局和权整体的角度去考虑,不会在一时一事上过分计较。这句话和“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异曲同工。

7. 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首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982年 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通车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9年至2008年 神一至神七(载人,无人,出仓)先后成功发射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
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6年沈阳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在西昌发射“嫦娥一号(CE-1)”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
同年9月6日至9月16日 残奥会在北京开幕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10年5月—11月 上海世博会开幕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0年11月1日0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里是我国今年连续发送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0年11月12日—27日 广州亚运会开幕
2010年12月12日—19日 广州亚残疾人运动会开幕

2010年国家统计局7月 宣布,201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2840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钱 计算同比增加11.1%。按现在的汇率,按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6.7:1 计算,我国上半年GDP大约为25797亿美元。

8. 盖-吕萨克的成就

盖-吕萨克1805年研究空气的成分。在一次实验中他证实:水可以用氧气和氢气按体积1∶2的比例制取。1808年他证明,体积的一定比例关系不仅在参加反应的气体中存在,而且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也存在。1809年12月31日盖-吕萨克发表了他发现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在化学原子分子学说的发展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他1802年发现了气体热膨胀定律。1813年为碘命名。1815年发现氰,并弄清它作为一个有机基团的性质。1827年提出建造硫酸废气吸收塔,直至1842年才被应用,称为盖-吕萨克塔。
在他生活的时代,炼金术的教条还对化学起巨大影响,盖-吕萨克以勇敢无畏的科学精神,奋力探索,使人们摆脱了许多错误看法,推动了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盖-吕萨克首先发现了气体化合体积定律,又发明了碱金属钾、钠等的新制备方法,继而发现了硼、碘等新元素,在化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盖-吕萨克的杰出成就,法国成了当时最大的科学中心。 而盖-吕萨克在化学上的贡献,首先在气体化学方面,他发现了气体化合体积定律。他的工作始于对空气组成的研究。他为了考察不同高度的空气组成是否一样,冒险乘坐气球升入高空进行观察与实验。1804年8月2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炎热的天气,不见一丝微风。他和自己的好友、法国化学家比奥用浸有树脂的密织绸布做成一个巨大的气球,里面充进氢气。膨胀的气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盖-吕萨克与比奥坐进了气球下面悬挂的圆形吊篮里。气球徐徐上升,他们挥手同欢呼的送行者们告别。贝托雷教授亲临现场,随着大家呼喊着:“一路平安”。他们在缓慢上升的气球吊篮里,忙着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不断测量着地磁强度。紧张的工作使他们顾不上由于高空反应带来的头昏、耳痛等身体的 不适。冻得浑身发抖,仍顽强地坚持这次考察活动,终于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但是,盖-吕萨克对首次探险的收获并不满足。一个半月以后,他单身进行了第二次升空探索。
而盖-吕萨克却创造了当时世界上乘气球升空的最高记录。两次探测的结果表明,在所到的高空领域,地磁强度是恒定不变的;所采集的空气样品,经分析证明,空气的成分基本上相同,但在不同高度的空气中,含氧的比例是不一样的。1808年发表了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盖-吕萨克气体反应体积比定律,这对以后化学发展影响很大。此时他被选人法国研究院。他还发现了硼,还有其他多种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总是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祖国荣誉联系在一起。 1813年法国两位化学家在海草灰里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但在尚未分离出来时无意地把原料都给了戴维,盖-吕萨克知道后十分激动地说:“不可原谅的错误!空前严重的错误!居然倾其所有,拱手送给了外国人。戴维会发现这种元素,并把研究成果公之于世。这样,发现新元素的光荣就会属于英国,而不属于法国了。”于是他和两位化学家一起立即动手,从头做起,昼夜不停,终于与戴维同时确证了新元素──碘,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在气体的实验中,盖-吕萨克发现,氧与氢化合时,氧气的体积差不多,总是氢气体积的一半。于是,他想到这简单的体积关系,可能同物质的原子结构有关。据此,他进而想到,其它气体在化合反应中可能都具有类似情况。但当时由于他的导师布里松教授的逝世,他不得不暂时中断了实验工作,返回巴黎。1806年,在法国科学院的庆祝大会上,盖-吕萨克当选为该院正式院士。其后,他继续自己对气体化学反应的研究。他往容器里充满等体积的氮和氧,然后让混和物通过电火花。于是就产生了新的气体一氧化氮。
他发现: 一体积的氧和一体积的氮,经化合得到了两体积的一氧化氮。 进一步研究许多不同气体间的化学反应,使他注意到,在所有参加反应的气体体积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之间,总是存在着简单的比例关系。由此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基本化学定律——气体化合体积定律,这个定律的发现,本来是从气体化学反应的角度,对道尔顿的原子论做了有力的证明,受到了化学界不少专家的重视。但唯独道尔顿本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一成果。他认为这会导致原子的破裂,从而违背他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基本思想。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开始了。虽然,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的分子概念,有助于统一这一矛盾,然而化学家们普遍受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支配, 致使分子论的观点被冷落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860年分子论被普遍接受后,随着这场争论的平息,盖-吕萨克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正确解释。 发明制备碱金属的新方法,是盖-吕萨克在无机化学中的又一贡献。当盖-吕萨克埋头于气体化学研究之际,英国化学家戴维以电解法制得了金属钾和钠,而震动了整个科学界。碱金属钾和钠像石蜡一样柔软,轻得能漂浮于水面之上,在常温下能与水发生激烈反应,产生火焰。消息传到巴黎,拿破仑就命令盖-吕萨克及其密友泰纳,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钾和钠,提供给他们电力很强的电池。
工作开始后,他俩发现,以电解法制得的新金属量很少。有没有别的简便方法呢?他们就此转入了新制备方法的摸索工作。他们抛开了电池,而把铁屑分别同苛性钾(KOH)和苛性钠(NaOH)混合起来,放在一个密封的弯曲玻璃管内加热。结果,在高温下熔化的苛性碱与红热的铁屑起化学反应,生成了金属钾和钠。这种方法既简单又经济,而且可以制出大量的钾和钠。然而,这种方法却有较大的危险性。在实验中曾几次发生爆炸事故,差点夺去了这两位科学家的生命,盖·吕萨克曾被炸伤,卧床40多天。但他们还是坚持用新方法制得的钾和钠进行实验,研究它们的各种性质与实际用途。他们测得钾的比重为0.874 (现代值:0℃时为0.859),比戴维测的(0,6左右)更精确。他们的工作立即受到戴维本人的赞赏,新方法也很快被推广。 两位化学家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
“既然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让实验事实说话吧。”贝托雷对普鲁斯特说。
“应该如此”。普鲁斯特回答。
贝托雷回到他的实验室,看见他的助手盖·吕萨克正疲倦地坐在椅子上。
“怎么样,我让你实验的结果出来了吗?”贝托雷亲切地问。
“出来了。”盖-吕萨克抖擞精神站了起来。
“拿给我看!”
“但是,老师,”盖-吕萨克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是您错了”。
“哦?”贝托雷皱起了眉头,接过实验报告,看了起来,脸上显出深深地失望。
但是,对于大科学家来说,真理比自尊心更可贵,贝托雷看完盖-吕萨克反复实验做出的报告后,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站起来,用手拍拍这位助手的肩膀,说道:“我为您感到自豪,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没有理由让您当助手,哪怕是给最伟大的科学家当助手,您的眼睛能发现真理,能洞察人们所不知的奥秘,而这一点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作到的。您应该独立地进行工作,从今天起,您可以进行您认为必要的任何实验。如果您愿意的话,请留在我的实验室里工作吧,如果有一天,我能自称是像您这样的研究家的导师的话,将十分高兴。祝您幸福,盖-吕萨克。”
贝托雷走了,他连自己的失败也忘了,因为他非常高兴地看到: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化学家!法国将为有这样一位骄子而自豪! 1804年8月2日,天气晴朗而炎热,万里无云,没有一丝微风。人们往巨大的气球里填充着氢气,用树脂浸过的密织绸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为了研究大气现象和地磁现象的有关问题,盖-吕萨克和他的好友,另一位科学家比奥决定要升到高空去采集样品了。
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几个小时后,气球离开了地面,平稳地上升。
盖-吕萨克和比奥坐在圆形吊篮里。“一路平安!”贝托雷教授高声地为他们送行。
“祝你们成功!”另一位教授布里松也跟着大声祝贺。但很快,他的声音被聚集在一起的教授、科学工作者和大学生们的欢呼声淹没了。
这真是罕见的场面,气球越升越高,孩子们高声欢叫着。
送行的人群逐渐消失在他们下面无边无际的深渊中。“咱们开始工作吧,”比奥说道。
“我正在观察磁针的偏差。”
“我们升起多高了?”
“距海平面5800米。”
“我觉得耳朵很疼,头晕。”
高空反应使比奥的状况越来越不好,最后,他们勉强采集了一些空气样品,不得不着陆了。
这两位勇敢的研究家忘我升空的消息引起了极强烈的反应,到处都在谈论着这两位航行家,当人们第一次飞行的谈论还没有平息时,盖-吕萨克就已决定再次进行升空试验了。
一个半月以后,他单身进行了第二次升空探索。为了减轻负荷,提高升空高度,他尽量轻装。当气球升至7016米时,他毅然把坐着的椅子等随身物件仍了下来,使气球继续上升。 正在田间劳作的人们看到天上纷纷落下许多东西,还以为是出现了妖怪呢。
盖-吕萨克创造了当时世界上乘气球升空的最高记录。两次探测的空气样品证明,在高空领域,地磁强度是恒定不变的,空气的成分也基本相同,只有氧气的含量随着高度而减少。 英国人戴维用电流成功地分解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制得了两种新的金属。它们像蜡一样柔软,并能漂浮在水面,与水发生激烈反应,冒出火焰。
法国科学院为此授予戴维一枚勋章。同时也给本国的科学家提出任务:提炼出这两种金属,任务最终交给了盖-吕萨克和另一位年轻科学家泰纳。在工业学校下面腾出两大间房,制作了大功率的电池组,一切就绪,盖-吕萨克和泰纳开始工作了。
泰纳从炉子上拿下坩埚,熔化的苛性钾在坩埚里闪闪发光,泰纳小心地把溶液倒入安有电极的容器里,盖-吕萨克点着灯,然后接上电源,电极周围立刻出现很多小的气泡。这表明反应开始了。
“我觉得,分离钾进行得很慢。”泰纳一面观察着反应过程,一面说道。
“需要算出来一个小时能析出多少钾,然后算出生产率是多少。”盖-吕萨克答道。
“数量不会大的。”
“这种方法看来不行。这样制得钾会比金子还要贵一倍!”
“应该探索出一个花费较少的方法。”
“是不是改用化学上常用的盐类?”盖-吕萨克若有所思。
他们改用了另一种方法,把带铁屑的苛性钾和苛性钠放进封闭容器里加热,这种方法比以前好多了,可以制备出大量的金属钾和金属钠。但是,这个方法很危险,有几次发生了猛烈爆炸,这两位科学家差点因此丧命。
虽然如此,这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并未停止工作,他们陆续制备了大量的钾和钠,可以随便用来进行各项实验了。
“钾是化学反应能力特别强的元素,它能从化合物中置换出许多元素,能不能利用钾提取硼酸中所含有的元素呢?”盖-吕萨克对泰纳说。
“这个建议很高明。”泰纳高兴地说道,“如果把硼酸加热必定得到氧化物,但是,目前谁也不能把含在氧化物里的那个元素提取出来。”
他们决定试一试。
他们把硼酸加热,得到了硼酸的晶体,把晶体研碎之后,放入瓷坩埚中。再从矿物油(钾必须贮存在矿物油中)中取出一块钾,仔细撩净,然后用刀子切成极小的块,也放入瓷坩埚中。把盖子盖紧,就开始加热。激烈的反应开始了,淡黄绿色的火苗呼呼地从坩埚和坩埚盖之间的缝隙中冒出来,几分钟后,坩埚和坩埚盖被烧得通红。
反应结束后,盖·吕萨克小心地揭下坩埚盖,坩埚里满是深褐色的粉末。他们开始对这种粉末进行分析,几个星期后,他们确定它是一种新的物质——一种新元素。他们把它叫做硼。 1809年,盖-吕萨克同时被任命为工业学校化学教授和索尔蓬纳的物理学教授,但是,他仍然和泰纳一起搞实验工作,他们决定测定金属钾中氢和钾的数量比,以及金属钠中氢和钠的数量比。
因为,在当时,这两种金属都被认为是氢的化合物,原因是这两个金属在酸中溶解时均能放出氢气。
他们的实验是这样的,将纯净的氧气充满圆柱形的筒里,然后拿一块称过重量的钾或钠放进去,再点燃氧气。当氧气烧完后,由于金属中氢和氧的作用,将会生成水,把水干燥以后,收集起来,就能测出水的数量,进而测出氢的含量。但是奇怪,实验做完了。居然一滴水也没有。
“真是不可思议,难道是我们错了?”
他们又重复了一次实验,结果依然没有生成水。
“也许整套装置没很好地吹净?”
又换了一套装置,一次,两次……十次实验做完了,结果仍然一样。
“那就只好看看生成的氧化物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吧。”
对氧化物的分析表明:其中也不含有一点水份。
这个观察结果成为以后许多重大的新发现的起点,那种关于金属的错误认识被抛弃了。钾和钠的原形被揭示出来了,新的认识也由此建立。 1811年,法国人库特瓦在从海草灰中制取钾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新物质,库特瓦成功地分离出这种物质,并把它交给化学家克莱曼和德索尔母进行研究,但这位化学家没有发表任何研究成果,就把这种新物质交给了英国化学家戴维。
盖-吕萨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着急,他对克莱曼说:“你们太轻率了,法国人可以研究出这种新物质,可你们把它交给了一个英国人,这回戴维将会发现这个新元素,为他的祖国挣得荣誉。”
为了为自己的祖国争光,盖-吕萨克决心要和戴维比赛一下,他从库特瓦那里取回了偶尔留下的一点那种新物质,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
几天以后,盖-吕萨克成功地得到了这种纯净的元素。一些小小的鳞片般的东西,像金属一样闪闪发亮,加热时它们很快便蒸发,沉甸甸的深紫色的蒸气充满了烧瓶。
“我们把这种元素叫做碘吧。”盖-吕萨克自豪地看着这些紫色的精灵,碘(iode)的意思是紫罗兰。
不久,戴维的研究报告也发表了,他们的竞争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盖-吕萨克也实现了为国争光的宏愿。 盖-吕萨克在化学和物理学各个领域里富有成果的工作,受到欧洲科学的公认,1829年他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生产硫酸的工厂主向盖-吕萨克提出了请求。为了把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在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中加入二氧化氮,就会生成三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用水把三氧化硫吸收后,剩余的气体通过高大的烟囱排到大气中去,但是,当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在一起时,其中的一氧化氮立即就转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棕褐色气体,这种棕褐色烟雾从烟囱里冒出,不仅毒害着周围的生物,而且也毒害着工厂里的工作人员,硫酸工厂附近的植物全部被毒死。这些硫酸厂就像在荒漠上的一座座凶险恶毒的火山,永不停息地升腾着毒性的烟团。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盖-吕萨克投入了紧急的研究之中。他查明,氮的几种氧化物能镕解在硫酸里,他将这种溶液叫做含硝硫酸,它是没毒的。
“不要让这种废气从烟囱中排出,”盖-吕萨克对厂主解释道:“应当设法化废为利。为此,要建造一座吸收塔,塔高10—15米,塔内有耐酸的材料作衬里,废气从塔的底部进入,将硫酸从塔的上部喷淋下来,当氮的氧化物遇到硫酸时便和它化合,成为含硝硫酸,含硝硫酸向下流去,可以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而排向大气的就只有无毒的气体。”
1840年,盖-吕萨克的想法在实践中被采用,在生产硫酸的工厂里出现了吸收塔,这种塔至今仍然被称作“盖-吕萨克塔”。
长期的繁忙和危险的工作,潮湿的实验室使他身患严重的关节炎,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但他顽强地同病魔斗争,坚持研究工作,1850年5月9日,这位著名的化学家在巴黎逝世。

9. 终身争一息,没事学三思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

人的一生争的是一份出息,平常时刻多次思考,三思而后行。
辽阔的大海任凭鱼儿翔游腾跃,寥廓的苍天任凭鸟儿自由飞翔。

阅读全文

与争息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