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国外交”,另一个是“中国专特色”。属
“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要体现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气度和作为,要有大的国际担当,要负起大的国际责任,要做出大的国际贡献,包括主持公道、伸。
⑵ 2O15年外交部招录公务员名单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首批面试名单已经公布,广大考生可以直接点击下载:
点击下载: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http://hn.offcn.com/html/2015/01/43715.html
2015国考面试名单(湖南省职位汇总)
2015年国考湖南省地区面试最低入围分数线汇总
中公教育温馨提示:
达到原报考职位的最低合格分数线和拟调剂职位的最低合格分数线,但是没有进入首批面试名单的考生可以参与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报考。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调剂报名入口http://hn.offcn.com/html/2015/01/43715.html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调剂报名时间2015年1月12日8:00至1月14日18:00期间,报考人员填报申请调剂的相关信息。
非网上报名的报考人员参加调剂时,请直接与拟申请调剂的招录机关联系,在2015年1月14日18:00前提交书面材料供招录机关审核。
⑶ 外交部工会2015出书情况
《博弈圣经》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外交的本质: 外交不是交易,外交不是科学,外交的博弈结果是徘徊在双方第三空地里的教训。
⑷ 2015中国外交,一个重点,俩条主线分别指什么,详细
2015中国外交“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令人期待
2015-03-10 10:56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释放着感染世界的力量,中国的“朋友圈”自然越来越大,好朋友、好伙伴越来越多。中国已同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用结伴但不结盟的全新实践诠释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
“一个重点、两条主线”,这是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就是这个重点,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共同发展的理念,锁定合作共赢的目标,“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做好和平与发展这两篇大文章就是两条主线。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世界将共同感受中国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发展峰会和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制定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15后发展议程和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安排——世界将共同感受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和平发展的新路,开创了人类的历史。各国合作共赢的新路,正在中国同世界的互动之中向前铺展开来。这就是中国外交的故事,饱含“为国家担当、为世界尽责”的动人故事,展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⑸ 求一篇关于2015年中国的外交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⑹ 2015年我国外交部部长网易表示中国在当代国际秩序中扮演哪些角色
关于我国外交部部长网易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到网上查找一下的
⑺ 求一篇以2015年中国的外交为题目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⑻ 2015年中国外交新气象"新"在哪里
三大新气象
1、主场外交:两场盛会展示新角色
北京APEC会议与上海亚信会议相互呼专应,集属中展现了中国正担负起的新角色——前者是在亚太乃至全球的经贸引领地位,后者是在亚洲安全事务方面的积极作为。
2、特色外交:大国外交新起点
中国要培育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追求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作出了五个“不会改变”的战略判断。这个新起点也可以视为中国开启了外交新常态。
3、进取外交:不避分歧凝聚新共识
中国守信重义,不避矛盾分歧,塑造互利共赢格局的大国外交,中国外交新常态下的2015年,旧问题或将继续存在,新问题可能随时出现,但一两朵云彩遮不住中国外交的晴空,中国外交将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⑼ 回顾中国外交2015年取得的十大成就有哪些
参考http://www.kunlunce.cn/ssjj/guojipinglun/2015-12-29/17034.html
⑽ 对2015年全球大事的见解
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积极有为,取得瞩目成就:全方位外交不断拓展,既有大国关系良性互动,也有周边外交精耕细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多边外交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积极参与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多边活动,主客场外交协同呼应;提出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广获赞誉,“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合作倡议开花结果,参与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成效卓著。
4月25日,尼泊尔中部地区发生8.1级强烈地震。地震在尼泊尔境内造成约9000人死亡、2.2万多人受伤,全国受灾民众达800万,约占尼泊尔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地震还导致尼泊尔大量基础设施和文化古迹损毁,其中包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尼泊尔重要经济支柱旅游业受到重创。灾害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施以援手,帮助尼泊尔灾区开展救援和重建工作。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经过近两年谈判,达成解决伊核问题的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放弃部分核计划,西方则逐步解除对伊经济和金融制裁。10月18日,协议开始生效。12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结束对伊朗是否秘密研发过核武器等问题长达12年的调查,为有关方解除对伊制裁消除了不确定性,协议将进入执行阶段。尽管达成全面协议,但伊朗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改善关系之路仍然漫长。
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新干涉主义使包括西亚、北非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战乱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量难民出逃。联合国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涌入欧洲的难民已超过百万,其中绝大多数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并已有近3700人因渡船沉没葬身海底。欧盟预计,难民潮仍将持续,到2016年年底,涌入欧洲的难民将突破300万。这场二战以来欧洲经历的最大难民潮已开始冲击欧洲原有的安全、社会、文化和经济秩序及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