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
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进入了社回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国家政权巩答固奠定了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殖民统治
②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
1.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国家2.城乡居民储蓄增长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3.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宏观调空能力4.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5.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也大国6.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7.城镇化率从10.6%上升到45.7%,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8.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研发经费已占GDP的1.52%,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有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③ 谈谈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意义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7亿人,1.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个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到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工作.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倡新安全观,主张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指导下,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④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那些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中国用了20年的时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这20年里,中国有许多不成功的尝试,指导思想不时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
3、中国用了5年的时间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这5年里,在结束了十年动乱之后,党和政府在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同时,清算和改正“左倾”错误,调整了社会关系,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现代化建设的转移,经济发展的目标也重新回到基本民生建设上来。
4、中国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验性改革。
这10年里,中国明确了自己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飞跃,提出了从“翻两番”到“三步走”的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先富到共富的发展策略。
5、中国又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创新性改革。
这10年里,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经受住了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考验,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⑤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毛泽东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
⑥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所取得的成就
苏联:
第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第二,苏联的建设也存在严重弊端,如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等。长期执行这一政策,会带来极大弊端。
中国:
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广泛渗入国防、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科研、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与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近30年来,电子工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看下面的几组数据:
--电子工业总产值:1979年81.3亿元,1998年预计实现电子工业总产值4800亿元,19年增长了58倍,平均年递增23.9%;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978年的1.4%,上升为6.5%;
电子工业利税总额:1979年3.4亿元,1998年230亿元,19年增长66.6倍,平均年递增24.8%;
--电子产品出口:1980年电子产品出口额只有1000万美元,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预计1998年出口额可达到300亿美元(海关统计),18年增长3000倍, 1996年出口21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4%,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的支柱产品。
--电子产品结构:电子工业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三大类的比重:1980年为17:22 :61;1990年为14 :53 :33;1998年10月变化为38.8 :32.6 :28.6。投资类产品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动力,从以元器件为主,到消费者类为主,再到投资类产品为主,樗着我国电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为四化服务能力大为提高。
--主要电子产品生产与供应:据对当前生产的20种主要电子产品统计分析,1988与1980年相比,有13种是当年不能生产的新增产品,有7种继续生产的产品,年产量也分别增长了几十倍到几百倍(如彩电增长780倍)。当时进入家庭的主要是收音机,单录机、彩电都是稀罕东西,现在从彩电、冰箱到家用电脑,从VCD、高档音响和种类繁多的小家电,已成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用品。程控交换机、高档微机、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高科技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四化建设和信息化提供装备的能力,有了得大提高。
--电子工业在世界的排位:1980年,中国电子工业在规模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第 位,现在已居第 位,成为世界电子工业大国。
--电子工业的建设与技改投资:电子工业的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是从国家的投入看却是很小的,"六五"期间完基建和技改投资87.3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1.1%;"七五"期间完基建和技改投资114.29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0.7%。"八五"期间完成基建和技改投资340.1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0.5%。三个五年计划合计国家对电子工业的基建和技改投资575.69亿元,不及国家对有的产业一年乃至一个项目的投资。
⑦ 1956年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积极成果()
答案选择BCD,《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都是1956年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积极成果。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这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所有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
(7)社会主义取得的成果扩展阅读: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党曾在多方面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准备。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⑧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了哪些成果
我们终于发明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⑨ 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
一)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道路和理论指导。 (四)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五)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3亿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七)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新中国的国家形象逐步形成。八)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