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园中班拼音成果汇报方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2、感受分享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认真安静的倾听故事,学说情境中的话。
活动难点:
能感受分享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❷ 成果的拼音是什么
成果拼音:
[chéng guǒ]
来自网络汉语|报错
成果_网络汉语
[释义] 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❸ 成果的拼音怎么写
成果的拼音怎么写
成果的拼音:chéng guǒ
希望能帮上你,不懂可以追问。
❹ 生音成就计划是什么东西
声音成就计划是一种声乐美声学习音乐的一种计划的一个规模。它也是代表声音的一种技术,一个培训班吧。
❺ 形容取得了丰富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1、华结实
【拼音】: kāi huā jié shí
【解释】: 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2、开华结果
【拼音】: kāi huā jié guǒ
【解释】: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出处】: 《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❻ 中世纪音乐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欧洲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尽管处于教会对异教文化的仇视下,但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随着各种行业的行会组织的出现,世俗音乐也得到了发展,成为中世纪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与宗教音乐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下,推动了中世纪音乐的发展。
中世纪的婚礼音乐早在10世纪就已出现了流浪艺人,他们或一人,或成班结队,到处流浪,靠卖艺为生,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他们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但教会却将其排斥在社会之外,纵容人们迫害他们,死后也不准在教会坟地埋葬流浪艺人。随着城市文化的兴起,这些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教会内容的流浪艺人的音乐戏剧诗歌活动,却得到市民阶层的支持。许多作品都是揭露僧侣神甫的贪婪,赞扬“小人物”的机智、聪明、高尚的品德和实际的才干。
中世纪教皇与世俗统治者联合组织军队,用以镇压各国人民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异端”运动。1096~1291年发起了著名的“十字军”(因军服上印有红十字而得名)东征,骑士文化得以盛行。骑士是这些镇压战争中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中世纪统治阶级中的最低阶层。骑士文化的价值观是荣誉和忠诚,甚至爱情也要服从这个准则。在骑士文学中,常可演唱,从而形成游吟诗人的艺术。游吟诗人发源于法国南部,后发展到北部。特别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成为游吟诗人的汇集地,至今留存有400多游吟诗人所做的2600多首歌曲,故又称之为“普罗旺斯艺术”。较晚出现的北部的游吟诗人,也留存有约4000首诗歌和1400首歌曲。两者均使用方言演唱,前者为奥可语,后者为奥依语。游吟诗人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一般为骑士,亦有贵族、国王,间或有一些出色的艺术家加盟。他们填词、作曲,然后交由流浪艺人们去演唱,但也有自做词曲并演唱的。内容大多为爱情题材,也采用战争、宗教或世俗生活题材的。它所抒发的爱情却带有神秘和崇高的色彩,被教会视为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颂扬的对象。它的音乐乐句清晰,又因歌词采用游吟诗体,故具有诗韵的节奏,调式虽采用教会调式,但却运用了变化音,而近似于近代的大小调。
汉斯·萨克斯(1494~1576)德国鞋匠、诗人、最早的纽伦堡的名歌手随着诺尔曼人对英国的征服,法兰西文化对英格兰的渗入,游吟诗人也来到英国,影响了世俗音乐的发展。12世纪中叶,在德国兴起了恋诗歌手(大都为封建贵族骑士阶层的人物)。至14~16世纪德国又出现以市民行会为依托的名歌手,可以说是贵族恋诗歌手的继续。名歌手是由城市的商人和手工艺者组成,组织者为手工艺者行会,成员依严格规则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艺徒、学友、歌手、诗人、名家等级别,这往往是在经常举行的比赛后获得的。后在瓦格纳的著名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曾对名歌手做了生动的描述。名歌手到17世纪就已衰落,其学校——乌尔姆学校——也于1839年解散,最后传人死于1876年。
13世纪上半叶,在热爱诗歌的弗里德利克二世的统治下,大批法国游吟诗人来到意大利,从而在普罗旺斯艺术的启迪下,意大利音乐的抒情传统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与罗马教会音乐截然不同的民族世俗文化。西方复调艺术的第一高峰——古艺术(1150~1300)
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中开始出现了多声部的宗教歌曲。最初是两个声部的,形成平行的八、四、五度,间或也有三、二度的,其气氛是肃穆的。9世纪时即已出现,被称作“奥尔加农”。因其过于呆板,于是就将第二个声部采用与第一个固定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曲调反向进行的复调技法,称“迪斯康特”(意为反向固定调)。进而,将第二个声部白行创作,又将声部增至三或四个,曲调和节奏也复杂和丰富起来了,即为“康都克特”。甚至,有的已经将圣咏固定调置于低声部,更突出了迪斯康特声部。巴黎就是这种多声部音乐的中心。
占艺术是后来的新艺术音乐家们对12世纪后半叶至1300年的法国音乐的称谓,以与他们所提倡的新艺术相区别。就在这一时期,以巴黎圣母院的僧侣音乐家雷翁南(活动于1150~1175午间)、贝罗坦(约1183~1238)为代表的音乐家,采用迪斯康特与康都克特手法创作了许多多声部复调音乐作品。故又称迪斯康特派,或巴黎圣母院乐派。
雷翁南是作曲家,曾任巴黎圣母院唱诗班的指挥,贝罗坦是他的继任。后者以创作经文歌著称。贝罗坦所创作的经文歌(是一种大约于13世纪兴起于法国的无伴奏合唱曲,是世俗化了的宗教音乐体裁)往往是四声部的,突出了横向音响的独立性,各声部歌词不同,甚至文种也不同,多为生活风俗性的,将格里高利圣咏与民间音乐融合在一起,增加了世俗的因素。贝罗坦的这种经文歌的出现,导致了早期全部采用拉丁文的经文歌的消失。后期经文歌则更进一步不再采用圣咏的固定调了,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到宗教音乐之中,是中世纪音乐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❼ 成果的读音是什么
成果的拼音
[chéng guǒ]
[释义] 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❽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个:
1、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处: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2、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宋·倪思《经堂杂志》: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翻译:空手出去,装得满满地回来,邻居没有不羡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翻译:如果巡访劝勉晓喻有效果,县官就准备礼物亲自去拜访,重重的给予奖励。
反义词:
1、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颗粒无收均须照纳。”
2、一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译:颢也有所怀疑,因此让人搜查寿儿的怀抱,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颢只能自己动手。
❾ 余音的成果发表
2008年5月3日,应邀在大连北大校友会举办的庆祝北大110周年华诞暨大连地区校友联谊会上,发表了题为《孙家鼐的七大历史性贡献》的演讲,近百名北大学子到会参与交流;
2008年7月3日,约7000字的长篇学术论文《戊戌变法“三大谜团”新解》整版发表在《社会科学报》上。7月9日的《中国剪报》,7月10日的《文摘》(光明日报社主办)等予以转摘;
2008年7月8日,《合肥晚报》整版发表了约4000字的历史故事《孙家鼐与陈独秀一段鲜为人知的师生情》;
2008年第八期,《辽河》杂志发表《孙家鼐巧撵赛金花》;
2008年8月29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发表《孙家鼐:创建京师大学堂立头功》;
2008年9月26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书摘《孙家鼐:京师大学堂创办人》,等等。
2008年10月11、12日,余音应邀参加了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联合在京举办的“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戊戌变法夭折与“三大错位”》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