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肖永平的荣誉奖项
1.1995年6月 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0年6月 获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
3.2001年6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2001年12月 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03年2月 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2006年9月 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
7.2006年10月 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8.2006年12月 获第一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9.2007年12月 获第一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10.2008年11月 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1.2009年5月 获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2.2009年4月 入选第二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13.2009年8月 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科研成果类)
14.2009年9月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15.2009年10月 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6.2010年3月 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② 钱端升的学术影响
钱端升教授率先运用“法律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研究聚焦于对各国宪法的研究,开启了我国比较政治研究的先河。法律形式主义政治学“又称国家主义政治学,它的基本含义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研究国家主要是研究国家制度,而国家制度在形式上又是宪法条文的集合,所以归根结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宪法条文,比较政治也就是比较宪法。
在此意义上,人们也将这种政治学称为法律形式主义政治学。较之传统的思辨政治学,这种法律形式主义研究方法的进步意义在于:政治学终于把目光从概念中的事物转向了现实中的事物,政治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以政治科学方法为主导的新阶段,当法律形式主义政治学发展至高峰之时,一些政治学家又开始呼吁:政治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研究国家的法律形式,即宪法条文。它应该向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学习,运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动态的政治事实和政治行为。于是,在早期行为主义的推动之下,政治学科学化的倾向进一步加强。
建构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其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政治学应该成为一门科学、具有经验性。政治学距成为经验科学的理想甚远,只要有更多的专门研究机构,只要有更多的人学习研究政治学,长此以往,政治学当不难成为科学,而在学术中占一位置也。钱端升先生分析了政治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此外,历史学为政治学研究之工具,心理学有助于分析政治行为之心理基础,均不可忽视。钱端升完整地定义道:政治学乃是研究国内外政治活动、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体制)、国际关系、兼而纵论时势的一门科学。钱端升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具体化,构建了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第一层面包括政府、政事(即政治活动及原动力)、国际关系三大块。这应该算是中国政治学者最早提出的研究框架,也是最早的将政治学理论体系化的努力。
钱先生列举了政治学的三种用途:一是可作为知识研究,二是当作一种研究方法,三是实用,即谋政治之改良。可见,钱端升一生都把政治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奋力推动中国政治进步和制度的昌明。 钱端升毕生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并以学人身份积极介入政治,介入社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1925年提出租界的领事裁判权与国际公法之基于“主权属土”说背道而驰,列强在华之领事裁判权非如过去近东回教国所赋予耶教国之出于自愿,纯系鸦片战争后列强所强加;有关租界条约所订的“按法审理”的“法”之系“程序法”而非“实体法”,领事裁判“僭越超过条约之所许”,理应废除,废除可取“先礼后兵”的办法(《治外法权问题》)。
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在1934年就黄郛代表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交涉一事,提出“中日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交涉于我国不利(《论华北大势——兼送黄郛委员长南行》)。对立宪运动,提出“行政没有一定手续,而人民常遭压迫,那无论政体怎样规定,政治总不会怎样高明,令法律迁就事实易,令事实遵循法律难”,“有法而不能实行,不被人所遵守,则离法治更远,不如无法”(1929年《评立宪运动与宪章修正案》)。解放初,对国家工业化的途径,提出“为求工业化而过分奖励私营工商业,则有流于资本主义之危险。过分强调国营事业,则因国家财力薄弱之故,必将有延缓生产的危险”(1950年《统一战线·人民政府·共同纲领》)。 为纪念钱端升对中国法学研究作出的贡献,中国政法大学倡议以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教授名义设立“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设立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是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繁荣法学研究的一项善举,以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教授的名义命名该奖具有公信力,也表明了中国法学界在政治上的成熟。
针对目前学术界存在的违反学术规范问题,委员们强调了评奖程序公正对于学术评价的重要意义。为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与会委员形成决议:为保证评奖结果的公正性,奖励委员会委员一律不申报评奖,并将该决议写入奖励办法。首届奖励委员会主任由著名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王家福担任,副主任为著名法学家曾宪义、张文显、徐显明、江平。委员包括吴汉东、李林、黄进、龙宗智、何勤华、王利明、陈兴良、朱勇、张明楷、张保生、姜明安、樊崇义、崔永东等著名法学教授。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将面向高校教师、法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及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工作者。
③ 2.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要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颁奖大会开幕
④ 重庆大学法学院有哪些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平台强大,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丰硕。
建有国家“985”工版程研究基地1个、权“西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制研究中心”“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校级科研基地(中心)4个,院级科研平台(中心)13个。牵头成立“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调研成果《中国大数据交易合规性调查报告》获评“2017CTTI来源智库精品成果”。
承担国家级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含马工程)项目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横向课题2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CSSCI以上论文1000余篇,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5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钱端升法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
⑤ 张守文的荣誉奖励
1995年,获美国GE 经济学奖。1996年,获《法学研究》100期优秀论文奖;北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年,获《中外法学》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奖;被北京市法学会评为“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获司法部首届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一 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2003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评为中国当代法学名家。2006年,获司法部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及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9年,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⑥ 何家弘的荣誉奖励
《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荣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
“证据法学”课程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立项项目(2009)
《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获得荣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2008)
《刑讯逼供行为的养成和矫正》一文获北京市法学会2008年度优秀成果奖(2008)
《证据法学》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6)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标兵(2005)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
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
北京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999)
⑦ 于志刚的人物成就
获得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司法部法学研究成果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等奖励,主讲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法学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网络刑法原理》、《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论犯罪的价值》、《刑罚消灭制度研究》等个人专著12部,合著多部,翻译了近20个国家的刑法典,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
是中国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成员等。
2010年11月,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⑧ 漆多俊的研究学术活动
1、1981年编写《经济法学讲义》,共计20万字,打印稿。
2、1984年12月完成《国民经济的法律调整》书稿,1986年3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4编23章,42万8千字。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经济法学个人独著之一。是“国家调节说”(“三三理论”)的发端。
3、1993年4月个人独著《经济法基础理论》(第1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等期刊书评称该书为“经济法学理论奠基之作”。
4、1996年4月上述《经济法基础理论》修订版出版。
5、2000年1月《经济法基础理论》第3版出版。
6、2008年6月《经济法基础理论》第4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7、2001年12月《经济法基础理论》(第3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销量突破10万册。
8、2007年1月《经济法基础理论》(第3版)被评为“第一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为全国唯一获此奖的经济法学成果)。
9、1996年10月在武汉发起、主办全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研讨会。
10、1998年创办和主编我国第一套经济法集刊《经济法论丛》,1999年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第1卷。截至2008年9月先后共出版了15卷。
11、2007年漆多俊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论丛》,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评选确定为CSSCI来源集刊。这是我国迄今以“经济法”命名的期刊、集刊中第一和唯一的一部进入CSSCI的连续出版物。
12、1999年开始至2008年召开以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为主的经济法博士论坛,每年一届,已经连续十届。
13、2005年创办漆多俊经济法网站。
14、2005年8月漆多俊主编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学》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评为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15、2007年11月漆多俊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经济法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6、2003年列入全国引用率最高的法学家前50名(全国经济法学者共3名)。
17、2005年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18、1996年10月受湖北省法学会委托,负责湖北省经济法专业委员会筹办和组建工作,并担任成立后的经济法研究会会长,至今。
19、2004年担任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至今。
20、2002年担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至今。
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荣誉奖励
我院蝉联教育部学科评估法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一
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荣获“2009年度首都维护消费者权益突出贡献奖”
我院荣获全校2009年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乔鹏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我院6个项目入选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我院朱景文等15位教师荣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
我院“法律经济学”等四门课程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立项项目
我院十二位离休教职工获学校党委颁发的入党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
我院在首届“京城四校法学院羽毛球友谊赛”中折桂
我院“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程”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王利明教授等申报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程》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我院胡大路同学在2009届“毕业十星”评选中获“文艺之星”荣誉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我院教职工受表彰
我院王轶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喜获佳绩
我院2006级刘文杰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荣誉称号
证据学教研室多位师生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载誉而归
王利明教授《物权法研究(修订版)》(上下卷)入选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入选书目
证据学教研室多位师生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载誉而归
黎建飞教授获北京市教育工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举行会议 曾宪义连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劲松连任委员
我院奥运志愿者在“我说奥运”征文比赛中喜获佳绩
我院王利明教授当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我院党委副书记郑晓辉等荣获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二届“李宁杯”首都法学教授羽毛球赛举行,我院老师获得优异成绩
学校2008年度国防生工作总结会召开 我院多名国防生受到表彰
王利明同志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潘文军副教授当选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专业委员会常委
我校表彰200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其指导教师 我院两名博士研究生获奖
我院邓晓明等十名同学获得2008年度蒋震奖学金
我院团委书记郑小敏被评为“2007-2008年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
我院李艳芳教授当选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主任委员(副会长)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举行会议 曾宪义连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劲松连任委员
我院2007级本科宿舍荣获我校宿舍风采大赛“最佳精神风貌奖”
我院同学在学校第二十三届“一二·九”合唱节中荣获最佳组织奖
我院王利明教授获准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
我院王轶教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基金资助奖励
我院董安生教授、刘俊海教授、杨东副教授分别当选为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我院多位教授荣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我院范愉教授荣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我院多位教师成果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我院同学在校第十届“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创佳绩
我院多位教授荣获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刘俊海教授当选为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我院代表队获得第六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第三名
中国法学会向我院发来感谢函致谢我院师生
我院代表队获得第六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第三名
我院朱莉、冯琳获基德奖学金 石佳友、郑爱青老师出席颁奖典礼
中国法学会向我校发来感谢函致谢我院教授
我院羽毛球队获得人大羽毛球团体八强邀请赛冠军
我院三名同学被评选为“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优秀学生”
我院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金奖”
《国际商事仲裁法》课程荣获教育部和财政部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我院徐孟洲教授当选为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朱大旗教授当选为研究会常务理事
我院2006届毕业生竺效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我院五位2008级本科新生获评“八三法学助学金”
我院章耿源同学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奥运村运行团队收费卡业务口致信感谢人民大学志愿者
海淀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致信感谢我院志愿者
朱景文教授主编《法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学校保卫处致信感谢我院学生
奥组委新闻宣传部致信表扬我院两名志愿者
我院刘宝坤等十名同学获得2007年度蒋震奖学金
我院朱景文教授、谢望原教授、李琛副教授分别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黎建飞教授获北京市教育工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我院朱景文教授 谢望原教授 李琛副教授分别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我院民商法教研室荣获北京市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我院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先进集体”称号
王利明院长当选“2007年度法制新闻人物”
王利明院长当选“2007年十大年度法治人物”
我院许崇德教授、张希坡教授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力评价报告”公布 我院王利明教授、高铭暄教授位列法学学科前十
法学院团委荣获北京市2006年“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我院学科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增至四个 法学学科获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我院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荣誉称号
我院王利明教授、林嘉教授著述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
王利明院长当选2006中国十大教育英才
刘俊海教授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范愉教授、朱景文教授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曾宪义教授主编的《法律科学文库》荣获国家级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杨建顺教授、韩玉胜教授分别荣获“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和“2001-2005年北京市教育系统…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王利明教授主编)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一…
锦光教授、韩大元教授主编,刘飞宇副教授参编的《中国宪法发展报告》(1982-2002)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
我院15名教师荣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
韩大元教授获得“2006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王利明教授的专著《民法总则研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曾宪义教授等主持的《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王利明教授等主持的《民法精品课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我院2005年度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誉称号
我院获2005年度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排名全国法学学科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获国家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我院获1998年度先进党总支荣誉称号
我院获2001年度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我院获2003年度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曾宪义等五位教授荣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奖
高铭暄等五位教授荣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奖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高铭暄教授主编的《刑法学原理》三卷本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等奖
张希坡教授主编的《中国革命法制史》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等奖
《中国审案例要览》荣获“1983-1993年优秀法学著作一等奖”第一名
《中国审案例要览》荣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⑩ 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哪个好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好,因为西南政法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一、师资力量:
1、西南政法大学: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中国政法大学:学校拥有教师968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导师201人、硕士生导师613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25%。截至2016年12月底,学校有5位终身教授。
二、教学建设:
1、西南政法大学: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2、中国政法大学: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科研成果:
1、西南政法大学: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97项,其中,2017年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居重庆市高校榜首。
2、中国政法大学: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116篇,出版学术著作242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得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