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成果集怎么做哦
小学生成果集怎么做哦?
小学生成果集
1.物质科学(MS):研究物质基本结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及其变化,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如:物质的状态及变化,力的作用和运动,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守恒等。
2.生命科学(LS):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包括生命的起源、进化、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等。如: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多样性(动物和植物),生命的主要特征(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人体和健康等。
3.地球与空间科学(ES):研究地球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和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和生命活动等自然现象与变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矿物学、空间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等。如:地球与太阳系,自然资源与资源再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保护等。
4.技术与设计(TD):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方法(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实现,是科学实践的重要方面。包括土木、机械、航空、化学、交通运输、环境、电子、电气、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领域的综合设计与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行为与社会科学(SO):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和动物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教育学、动物行为学、人种学、语言学、城市问题等。
❷ 给读书成果集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记忆旅行的印记
❸ 给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成果集取个好听的书名,4到8个字,突出活动课程特点和成果集主题。
海纳百川
❹ 作文素材积累课题成果形式有哪些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研究方案
一、 课题名称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二、 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学生每当作文时总会唉声叹气。尽管他们用牙咬着笔杆,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也还是写不出几行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因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才能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提出本课题,希望通过探索、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 研究意义
在小学阶段,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为初中、高中打基础的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最为丰富,是培养良好习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的作文热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四、 研究目标
1、 背诵目标
背诵古今优美诗文45篇;
背诵名言警句60句;
背诵现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中优美语段12段。
2、 观察目标
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掌握一些观察方法;
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3、读书目标
随身携带一本书,枕边摆放一本书;
常去书店去买书,见缝插针来读书;
常与同学来谈书,常与朋友交换书;
常与父母互讲书,常向老师来求书。
4、写作目标
(1)内容:以反映师生、社会生活内容为主。
(2)形式:写好一篇文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对生活的反映:能选择生活素材并组织材料,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初步体现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对人品精华的品悟,对人情意蕴的感受和对人世沧桑的体会。
五、研究内容
1.关于作文素材积累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直接积累素材的能力;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间接积累素材的能力;
3.探讨教师如何组织活动,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调动写作兴趣和动机,形成良好的积累素材的习惯,促使学生由“无事可写”向“有事可写”转变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作文教学的渗透性、生成性的探索与研究。
六、研究方法
见“行动研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前期测试报告;
2.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作文素材积累的成功经验;
3.进行相关活动的收集与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8月~2008年8月)。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作文素材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接受终审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阶段汇报、中期汇报和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随笔、个案研究、案例分析、论文。
3、学生作文集。
4、学生其他成果展示。
❺ 求一个《初中优秀作文成果集》的标题,要文艺一点
菡萏及笄落芳华
❻ 求一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材料
一、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1、什么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生在完成了某个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后,为了使研究的成果形成文字,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写的反映研究目标、过程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和获得新感想的书面报告。
由于研究和撰写的主体是小学生,研究的目标设定不一定很明确,研究的过程是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人们从未发现的规律,但对学生来说可能可能是新的发现。撰写的书面报告观点很稚嫩,文字很平白,不一定是严密紧奏的,是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是体验感悟到真实想法,得到的结论是学生现阶段认识的一个真实水平。
2、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的作用
(1)、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撰写研究报告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收集到的材料,研究中发现的规律,得到的体验和认识只有总结出来,形成书面报告才有价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要不断回顾讨论、提升,用“写”来完成研究性学的“收尾”阶段任务。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意识,提高善于听取合作学习者意见的能力。
(2)、撰写研究报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的素质
学生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逼”教师去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和结果,也“逼”着教师去读书。学生的研究“逼”教师去钻研,这种压力是教学相长的压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动力。
(3)、撰写研究报告是学生共享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研究报告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特别研究过程学生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学生自己对材料分析和总结,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让同学共享,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3、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特点
(1)、科学性
一般的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的主观偏见,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出科学合乎实际的结论。但学生经验少,研究取得的材料不全面,分析概括的能力有限,所写的报告中得到的结论受限制,只能是学生现有认识水平上的结论。但切不能主观想象。
(2)、具体性
学生选择研究内容往往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领域选题。研究的问题是学生关注,或有兴趣的,往往是很具体的,切入口很小的问题,得到的结论也是针对具对问题。缺少高度概括和专业性。
(3)、创造性
创造性是研究报告的生命,学生研究报告的创造性很难有新意、有深度,只能是孩子带着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这个创造性体现孩子的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所没有的。是经过亲身实践活动得出的。
二、撰写研究报告具体指导
1、指导撰写研究报告的原则
(1)、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原则
指导撰写研究报告集体指导是必要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要形成一个反映学习结果的报告需要教师的指导。集体指导主要讲清楚共性的要求,如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研究报告各部分撰写的要求等。每个小组或每个学生占有的材料不一样,研究的主题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有很大的差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
(2)、讲评与修改相结合的原则
大部分同学完成了研究报告初稿后,教师要进行讲评。选择存在典型问题的报告进行阅读讲评。让师生共同讨论并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进行交流修改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修改。修改后的内容有什么优点。
(3)、欣赏与共享相结合的原则
完成了研究报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欣赏同伴研究报告的优点,并向同学提问,让参加研究的成员进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共享同学的研究成果,
2、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方法
这是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引文阶段的指导。这一阶段的指导涉及基本格式,内容结构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的研究报告切入点小,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收集的材料杂乱。一定要为学生进行写作共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定体则无,大体则有”。基本格式大同小异,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也称题目或文题,即研究报告的名称。它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画龙点睛”作用,故称研究报告的眉目。指导学生在学标题名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题文相符。标题开门见山点出研究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简单明了。标题字数要少,不宜超过20个字。使人一目了然,不产生岐义。
③富有童趣。学生用儿童独有的角度看问题,用自己方式进行研究,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指导时切忌用成人眼光审视,扼杀童趣。
(2)摘要
摘要是研究报告内容的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单交代。成人报告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之间,学生以人200字左右为宜。摘要让读者特别是小读者决定要不要读报告的关键,要让读者获得研究报告的主要信息,要用清晰的文字表达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指导学生写摘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利用研究报告的提纲写成摘要。二是等研究报告写好了最后写摘要。
(3)、研究的背景
一般研究报告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是开头部分。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往往是一个具体的主体,随着进行研究学习,有时又产生一个的新的主题。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认识层面的问题,研究假设在动态变化,所以学生研究报告所叙述的背景一般为主题的产生,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研究的方法和主要过程。
(4)、正文
研究报告的正文是学生用文字,数据,图片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研究的收获,研究过程、研究的体验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详细指导学生写好正文部分。学生研究是研究选题的角度、研究的进程和研究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差别,指导不能一刀切。共性的要集体指导,如研究的结果必须实事求是,收集的材料客观真实写作研究报告要层次分明。表达准确,吸引小读者等。对个性的方面要个别指导。学生有什么问题讲什么问题。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研究和撰写报告中所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一般按照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列于研究报告的后面。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提供学生阅读、参考的文献,让学生了解自己研究的主题,别人是怎样研究的,得到什么结论,这是一个很好学习提高的过程。指导学生在研究报告后面列出参考文献。让学生树立研究的正确态度,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不要引用未经出版的资料和网上资料。资料引一定写清楚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时间等。
3、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
撰写研究报告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学生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研究中每个成员的观点不一定一致,收集到的材料一般较为具体零乱,再加上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撰写研究报告困难比成人大得多,教师在指导撰写过程中注意几点:
① 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和真实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如果学生选题是指导教师不熟悉的的学科领域,要请有关学科教师作科学性指导,切忌科学性错误出现。真实性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由定指的学生记录,不能为自己的观点任意删减数据或材料。对原始材料要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共识,得出的结论要是学生共同研究的真实看法。
②论文撰写切忌“成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师、家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制订研究方案,教师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活动还要要直接带领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后要给予指导和修改,但不能越疽代疱,替学生下结论,宁可让研究报告观点稚嫩一点,语言童趣一点,收获成果小一点。切不能出现“成人化”的报告。
③论文篇幅不宜过长
成人的研究报告论文字数与学术价值不成正比的,何况学生。一般小学毕业生作文要求在800字到1000字之间。只要学生做到行文流畅,不说空话、大话。用朴素的语言写出研究的成果和结论。也可以用收集到的数据、照片、标本来说明阐述。字数在1500字左右为宜。
三、成果表现形式的指导
1、 成果表现的意义
“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有效指导的一个方面。学生参与了活动,经历活动的过程,获得了亲身体验,总结了研究的成果。成果表现正是满足了研究和与人分享的欲望,又使研究成果进行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目的。
2、 成果表现形式。
(1)、成果表现形式的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纷繁多样,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成果表现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不同的类型。根据表现的状态可分静态表现和动态的表现;根据展示面向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根据展示作用可分为外显展示和内化展示;根据展示的时间可分为过程性展示和结果性展示;根据展示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班级展示和年级展示等;同一主题也可进行不同侧面的展示等。
(2)四个内容领域的展示常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根据不同主题的不同形式的展示,即内容决定形式。教师要根据需要达成目的来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综合实践内容的四个指定领域常用形式具体如下:
①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现形式一般用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答辩、课件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等。
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一般表现形式有调查报告、倡议书、告居民书、宣传画、板报、手抄报、专刊、日记(周记)汇编、直观图表、照片、录像……情境再现(小组表演)等。
③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可以融入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这个内容的常用展示形式有:作品展览、实物模型、方案评比、过程演示、说明书、职业体验、感想报告会、种养植成果展示等。
④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在以上三种学习中,成果表现也是融合在一起。
3、 成果表现的注意点
①成果表现不宜过多。学生学习任务较多,小学有八个学科学习任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现不宜过多,特别是大规目的专题展示一个学年1—2次为宜。太多会牵制学生很多的精力,加重学习负担。
②成果表现要与实际相符合
活动成果表现根据学生的实践水平相符合,如三年级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受写作水平的限制。同样也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如农村学校就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课件展示,它受学校电子投影设备的缺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
③成果表现让全体学生参与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现成果,其实是在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共享学习成果是一件快乐的事!有的同学确因能力,或条件的限制,不能获得成果,指导他如何学习他人的成果,也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全体同学参与,成果表现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成果展示要有评价
把成果展示这一环节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成果表现的积极性,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开展。
❼ 以往工作成果搜集与整理
2.1.2.1 目的
统计以往工作区水文地质勘探与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与完成的工作量,为科学布置本次补充调查与勘探工作服务。
2.1.2.2 基本要求
(1) 1955 年以来的调查区相关资料的统计。
(2) 要细化统计内容,明确以往工作区完成的各类工作量。
(3) 要在成果内容内描述报告份数、页数及附图张数和比例尺等。
(4) 统计工作要力求全面、准确,并应包括地质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做的工作。
2.1.2.3 内容
(1) 项目名称: 原项目的名称。
(2) 项目编号、项目来源及工作性质: 按任务书有关内容填写。
(3) 工作范围: 包括工作区的地理坐标和工作区内的各级行政区,行政区应具体到县一级。
(4) 项目类别: 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其他。
(5) 项目下达单位、承担单位及起止时间: 按实际填写。
(6) 地质测绘: 包括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的面积、工作比例尺及实测剖面条数和实测剖面位置。
(7)遥感解译:包括遥感解译面积、比例尺,成果解译图及说明书等。
(8)物探:各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电测井法、磁法、重力法、浅层地震、甚低频或声频大地电场、放射性法等),完成的勘探剖面条数及各类物探解译推断成果图件。
(9)化探:化探样品数量及分析项目数,化探成果图件。
(10)钻探:各类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勘探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等)数量、总进尺及样品数目。
(11)抽水试验:各类抽水试验类型(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试验、干扰井群抽水试验、大型群孔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混合抽水试验、分段抽水试验等)、数量。
(12)动态观测:地下水水位观测水点、水质观测水点及开采量观测水点个数。
(13)水质分析:水质简分析、水质全分析的样品数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物分析样品数量。
(14)同位素:同位素分析样品数量及主要分析项目。
(15)其他工作:压水试验、钻孔注水试验、试坑渗水试验、连通试验、示踪试验等。
(16)成果主要包括:各种综合性调查报告、研究成果、图件以及其内容简述。
(17)成果提交使用情况(包括其社会经济效益)。
填写附表68。
❽ 语文成果集名字
星沙拾锦
星星沙,一个美丽的传说。两个人分别化成星星和雨水结合在一起,幻化成了一颗颗极小极小亮晶晶的星星,分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星沙象征散集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