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63项目到底出了什么成果
“十五”863计划取得重要成效
“十五”期间,863计划共安排课题6000余项,其中主题课题近4000项,重大专项课题2000余项,安排经费150亿元。从课题承担单位的性质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参与863计划实施的主体,承担课题数分别占38%、31%和28%,课题经费数分别占27%、30%和40%,企业参与863计划实施的力度得到大幅加强。“十五”期间,863计划围绕关键技术、创新技术和核心技术,获得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成果,造就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是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研制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实现峰值速度每秒11.2万亿次,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构建了支持资源共享的中国国家网格,表明我国在高性能计算与网格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微电子装备方面,成功研制出四台0.1微米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机样机,自主开发出8英寸、0.1微米工艺的大角度离子注入机样机,并均已成功进入了大生产线的试运行。在能源技术领域,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建造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温堆蒸汽透平循环发电进入商业化示范建设阶段,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发电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高温堆与气体透平直接循环结合的试验装置。在生物和现代农业方面,人类功能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研究继续处于国际前列,完成了10%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任务,建立了迄今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数据库及单克隆抗体库,率先在国际上独立完成籼稻9311全基因组测序和粳稻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构建了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家蚕28对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在新材料方面,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新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KBBF和深紫外谐波光全固态激光器,成功开发出了国际上最大功率的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出60英寸激光家庭影院及140英寸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巩固了我国在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在能源方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超细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关键技术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将在世界首个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工程——神华工程中使用。在资源环境方面,开发了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急需的七大系列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渤海建成我国东部第三大石油基地、新增探明储量6.3亿吨、年产能力2100万吨以上和采收率提高1.5%提供了技术支撑;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显著改善了示范区水体环境质量,为大江、大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国产高性能64位通用CPU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面向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系列ASIC芯片等IC设计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具有自主版权的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已推出第一个正式版本,永中Office和软件中间件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掌握了一批信息安全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基于国产信息安全软件的电子政务系统已成功在国务院系统运行使用。500MPa碳素钢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在国内十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得到应用,显著降低了钢铁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累计生产超级钢约34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我国研制的两台6.3米土压平衡盾构机,已先后在上海地铁工程投入使用,其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只有德国盾构机的1/2、日本盾构机的2/3,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中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基本摆脱了绝大多数控机床依赖进口的情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实用化样车,并通过整车集成配套技术研发实现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对接,逐步向产业化延伸。
三是开发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和新药。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先后育成超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21个,其中“中浙优1号”亩产达818.88公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大豆“杂交豆1号”等等,一系列农业重大新品种的问世和推广,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海水养殖动物育种育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黄海1号”对虾和“大连1号”杂交鲍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的空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半滑舌鳎全人工苗种繁育。一大批创新疫苗和药物进入临床和被批准上市,为战胜SARS、禽流感疫情,缓解艾滋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威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工作;成功研制出带分子标记的高产重组禽流感疫苗株rH5N3等一大批产品,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产品支持;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抗艾滋病新药西夫韦肽,疗效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而价格仅为其5%,是我国第—个在美国获得专利许可的生物技术类药物。
四是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人才与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五”期间,参加863计划的科技人员达到约10万多人,通过重大专项等课题的实施,形成一批产学研联盟和产业联盟。IC专项创造性的建立了七个IC设计产业化基地,为刚刚起步的中国IC设计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和流片服务,凝聚了中国大多数新兴的IC设计企业,并和香港形成了7+1互补性网络,有力的推动了我国IC设计业的快速发展。通过863计划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既具有深厚专业造诣、又能把握高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科学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他们以宽广的视野和尽责的态度在863计划的战略咨询、过程管理和监督等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在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中,共有21位专家当选为院士。
⑵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制造超级计算机、人工合成蛋白质、成功研制激光器、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等
1、超级计算机
神威蓝光,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这台名为“神威蓝光”的计算机2012年9月16日安装在山东省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神威系统每秒能进行约1千万亿次运算,很可能排在世界最快的20台计算机之列。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采用的8700片神威1600微处理器是由本国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设计、在上海制造的。
2、人工合成蛋白质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3、激光器
在激光技术方面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上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个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4、载人航天技术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5、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⑶ 哪些例子说明“勤出成果”的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1、韩愈说过“夜精于勤”。
2、秋时期的孙敬“头悬梁”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他经过不断地刻苦学习,成为了才学卓越、著名的政治家。
3、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用了长达三十年。还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竟然用了四十年。
4、马克思因勤写成资本论。
5、司马迁因勤写成史记。
6、、陈景润翻阅上千本资料获得成就。
7、德摩斯梯尼勤奋练习,变拙为巧。
8、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9、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10、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1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12、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3、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14、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15、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⑷ 有哪些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他们研究出那些成果
一、艾萨克·牛顿(1)研究领域: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2)成果: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
二、居里夫人(1)研究领域:物理学、放射化学(2)成果: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⑸ 形容成果丰硕的成语有什么急!!!
形容成果丰硕的成语: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穰穰满家、满载而归、丰功伟绩
1、硕果累累:shuò guǒ lěi lěi
解释: 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
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
2、穰穰满家:ráng ráng mǎn jiā
解释: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译文:《史记·滑稽列传》:“瓯贫穷满点燃,肮脏邪恶满车,五谷蕃成熟,满仓。”
3、五谷丰登:wǔ gǔ fēng dēng
解释: 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译文:《六韬龙韬.立将》:“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安宁。”
4、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
解释: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 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译文:第二.李礼物《焚书.又焦弱侯》:“但是汝宁林知府刚才三任,他没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5、丰功伟绩[ fēng gōng wěi jì ]
释义:伟大的功绩。
出 处:宋·包拯《天章阁对策》:“睿谋神断;丰功伟绩;历选明辟;未之前闻。”
译文:宋.包拯《天章阁回答策》:“睿策划神断;丰功伟绩;经过选拔第二开;以前没有听说过。
⑹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个:
1、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处: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2、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宋·倪思《经堂杂志》: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翻译:空手出去,装得满满地回来,邻居没有不羡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翻译:如果巡访劝勉晓喻有效果,县官就准备礼物亲自去拜访,重重的给予奖励。
反义词:
1、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颗粒无收均须照纳。”
2、一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译:颢也有所怀疑,因此让人搜查寿儿的怀抱,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颢只能自己动手。
⑺ 请问,工作中要有成效,出成绩,()成果.括号内填什么字比较好啊.
(得)成果
⑻ 勤出成果的例子
1、贝多芬不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勤奋!
2、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
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
3、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4、李嘉诚是推销员出身,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时彻悟。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当年,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李嘉诚早先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后来当推销员,依然是背着大包一天走10多个小时的路。天上从来不掉馅饼,有人说,如果掉的话那饼肯定有毒。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者,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辛酸。
5、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
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⑼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纳米电子学。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 们发现,传统上以硅为基础的电路存在极限。于是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方设法突破这一极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学物质组合来制造出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的装置。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IBM公司和朗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则用一个单一的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这些成就为制造体积更小、运算更快、功能更强的电脑铺平了道路。《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肯尼迪评价说,开发新一代分子电脑也许还需许多年,研究人员面临一条“漫长而不平坦的路”,但“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科学》杂志称,纳米电子学是世界电脑业的未来,新技术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无疑会实现新的飞跃。 多项生物科学入选 处于第二位的是对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RNA仅仅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今年,分子生物学家发现RNAi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动”。此外,生物学家还发现有关“信使RNA”(mRNA)生产过程的许多新信息,以及RNA与蛋白质间的关系。 基因测序是又一亮点,名列第四位。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同时公布进一步完善后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此外,科学家们还破译了60多种生物的基因密码。 排名第六的是科学家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分子信号如何诱导和压制神经轴突的生长,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修复受损成年神经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于临床医学的“智能炸弹”式药物。它可以对付导致癌症的某些明确生化缺陷,使人类征服癌症病魔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类药物中的一种被命名为“格力维克”,是某种白血病的克星,今年已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并开始上市。 环境科学受关注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的揭开名列第三。科学家早就从理论上推断,在太阳核心的热核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种质量极小,没有电性,穿透力极强的基本粒子)。然而实测到的太阳中微子的数目远远小于理论值,大量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了。这就是困扰科学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踪之谜”。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科学家证实了1998年一些科学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实上没有失踪,只是在游离太阳的旅途中本身特性发生了变化,从一种形态(如电子中微子)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如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据专家称,这一最新发现对目前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提出了质疑,因为该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在通过大量物质时不发生变化。 超导研究取得新进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学家发现,二硼化镁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材料,超过了此前金属化合物创下的超导临界温度。美国科学家将氯仿和溴仿搀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从零下221摄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摄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名列第八。“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高度重视,有3位科学家因此而荣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这一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两个法国研究小组首次制造出氦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锂、钾的凝聚态也在今年获得。 令人瞩目的是,《科学》杂志今年首次对环境科学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排名第九与第十位的成就都与环境科学有关。 名列第九位的是,国际气候变化专家调查组正式宣布,过去50年中的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确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树木等植物吸收,转化成其它形态的化合物,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过程。过去,美国研究人员在沉降程度问题上曾有极大分歧,而2001年,美国两个一直“顶牛”的科研小组终于通过对大气和陆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观测而达成一致,找出确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国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后百年中将可能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