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许成祥的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5.1 科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
1、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30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7):震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33):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77):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时变应力监测方法与地震灾变机理研究,排名第二。
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059):钢管混凝土结构住宅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6、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06-K1-41):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13617411):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项目主要参与人。
8、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A006):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
5.2 科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
1、高层建筑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2、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湖北省巴东县太矶头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4、老住宅功能提高改造成套技术研究-结构试验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5.3 教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
1、湖北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鄂教科规[1997]0076):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参与人。
2、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
3、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参与人。
4、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材体系研究,项目参与人。
5、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外向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参与人。
6、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参与人。2009年
7、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206):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0年
8、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长江大学土建类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102年
5.4 教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
1、建筑工程专业本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 国家级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5.5 论著及论文(含教材编写)
1、教材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04年8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1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6月
工程结构,科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2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
2、科研论文(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1)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理论分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3
(2)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开裂荷载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8-9
(3)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二次受力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6-8
(4) 许成祥,吴军民.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35-37
(5) 许成祥,夏心红. 多层轻钢结构房屋设计探讨,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3), P66-68
(6)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 P88-91
(7) 许成祥,张建设. 基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安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2),P36-39
(8)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考虑二次受力碳纤维布加固短柱的抗震试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7),P27-30
(9) Xu Chengxiang.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beam-column joint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TP收录, IDS 号: BV54N), Science Press
(10) 许成祥,熊英,卢海林.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静载试验研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3), P101-102
(11)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2002,35(4),P92-96
(12)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 . Grey correlation index analysis of bearing capacity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mpression members.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orts. ISBN 7-03-013765-5. 2004.8: P279 283(ISTP~收录, IDS 号: BAZ72)
(13) 许成祥,张建设 . Dynamic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project network schele.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IV). Science press. ISBN 7-03-014386-8. 2004.10: P1922 1926~
(14) 许成祥,陈松,徐登鸿 . Huge oil and gas tanks structural damage and health monitoring. Third China-Japan-US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nd four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ISBN. 2004.10: P1 -5
(15) 许成祥.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1(1): 84~ 86
(17)许成祥,徐礼华.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脚延性试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18) Cheng-Xiang Xu,Li-Hua Xu and Jun-Ning Hua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Loading Transfer Mechanism of Joints i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1922-1926
(19)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等.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6,39(3):68-72
(20)Cheng-Xiang Xu and Shu-Yong Geng. Taijitou No. 1 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 and Its Effects Analysi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2213-2218
(21) 许成祥,彭少民. 采用分离模量分析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29(专辑II): 28-33
(22) C.X.Xu and D.H.X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ude oil tank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7(ISTP检索,IDS 号 :BHT08). P1449 -1456
(23)许成祥,徐登鸿. 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原油储罐损伤识别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
(24) Xu Chengx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 Structure.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8年.Science Press. 705-709(ISTP检索,IDS 号: BIU29)
(25)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P116-119. 2008年.科学出版社.
(26)许成祥,曾磊. 基于结滑移理论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 混凝土.2008,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7) Chengxiang Xu, Changan Zhu and Shuzhen Xu.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Reponese on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Model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ISTP检索) . P311-316
(28) 许成祥, 贾善坡. 储罐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修正及参数辨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29) 许成祥,朱长安,许淑珍. 设置钢筋加劲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增刊2),2010,30(suppl 2):231-236
(30) 许成祥,马进军.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 2010,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31)许成祥,陈建权.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0,43(增刊):200-205.ISSN 1000-131X/CN 11-2120/TU(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20110713656949)
(32)Cheng-xiang Xu, Jian-Quan Chen, Shu-Zhen Xu. Analysis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thin-wa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with steel bar stiffeners . Proceeding of th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ience Press . 2010, P498~520。ISBN 978-7-03-029530-9/TU.878
(33)许成祥. 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与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7(3):126-130. ISSN 1673-1409/CN 42-1741/N
(34) Chengxiang Xu, Zanjun W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s of T- shaped concrete - 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join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68-373 (2012) pp 38-41
(35) 许成祥,李雪平.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选型与设计.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9(1):139-141.
(36) 许成祥,万波,张继承,马进军.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节点抗体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12,42(3):80-83.
(37) 许成祥,吴赞军,曾磊,张继承,马进军.T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8):58-65.
(38) 许成祥,刘晓强,杜国锋,张继承. 十字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34(8):118-122.
(39) Chengxiang Xu, Xiaoqiang Liu, Jicheng Zhang. Expeimental Rea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apatial jionts in a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FST Crisscrpss Section Columns and Steel Baems. Proceeding of th Twel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Press . 2012, P370-375.
(40)许成祥,贾善坡,涂金钊,杜国锋. 基于工作应变模态的管道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48(6):1031-1037
(41)许成祥,徐晶金. 震后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现状及展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10(13) 117-118
3、教学研究论文
(1) 许成祥,马成松,刘昌明. 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建材院校教育研究论丛(第二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5.
(2) 许成祥.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新论,南海出版公司.1998.12. P72-74.
(3) 许成祥,卢海林,李继祥.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00,64(3),P73-74
(4) 许成祥,刘昌明,马成松. 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两创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增刊)
(5) 许成祥, 李继祥,马成松. 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
(6) 许成祥.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
(7) Xu Chengxiang ,Pu Zhongbiao.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cation Theory ang Practice.
ISSN:1609-2902
(8) 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设计.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4(2),P66-67
(9) 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8. P116-119.
(10) 许成祥,曾磊,刘昌明. 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9-12
(11) 许成祥,曾磊,彭从文.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建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增刊),66-69,ISSN1008-7192
㈡ 赖钟雄的科研成果
在业务上,长期教学科研双肩挑。在教学上,多年来一直从事园艺、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已培养出站博士后,毕业博士生、硕士生130多名。在科研上,长期致力于园艺植物的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研究。近10多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香蕉)专项资金、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首批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等各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和参编专著、教材6部。
㈢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论文奖有用吗
在国营单位或学校里还是有用的,如晋升职称和评级,在找工作时也有用,可以作为能力证明。但在私企里用途不大,私企讲究的是你的真本事,没有真本事啥都白搭。
㈣ 王鹏的主要学术成果
序号 论文(著作)名称 出版及发表年月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名次
1 无机化学题库与题解 1995年5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21-1338-6/O·48)全书411千字,本人编写约40千字。 副主编
2 基础化学实验技术 1995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046-2062-9)
全书278千字,本人编写约20千字。 参编
3 硅藻土比表面的研究 1991年10月第27卷第4期 南京大学学报(ISSN0465-7926)
本文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被前苏联科学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第二作者
4 水玻璃的老化及其化学改性研究 1992年12月第11卷第6期 硅酸盐通报(ISSN1001-1625)
本文于1994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92年在全国师专无机化学年会上获论文一等奖。 第一作者
5 水玻璃的存贮和组分变化 1993年3月第9卷第1期 无机化学学报(ISSN1001-4861)
本文于1994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第一作者
6 硅藻土表面酸性质的研究 1996年12月第12卷第4期 无机化学学报(ISSN1001-4861)本文于199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第三作者
7 谈谈实验考核 1996年3月第14卷第1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
8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996年6月第14卷第2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
9 元素化学教学初探 1996年9月第14卷第3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
10 重视发挥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996年12月第1期 高师教育研究 独立完成
11 电镀Zn-Ni合金的研究 1996年12月第14卷第4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
12 三聚磷酸铝包核防锈颜料的研制 1997年第5期 无机盐工业(ISSN1006-4990)
本文于199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并于1999年9月获盐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97~99年度盐城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第一作者
13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SiO2)与己二腈气固相常压加氢的研究 1997年12月第15卷第4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
14 用微电泳法研究硅藻土的表面性质 1998年3月第4卷第1期 无机化学学报(ISSN1001-4861) 第二作者
15 对叔丁基杯[8]芳烃与钕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998年6月第16卷第2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
16 钐对Ni-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1998年12月第16卷第4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作者
17 钐对Ni-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1999年1月第20卷第1(ISSN1004-0277)期 稀土 第一作者
18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SiO2)与己二腈气固相常压加氢的研究 1999年2月第38卷第1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文于2000年获学校奖励) 第一作者
19 苯在地方硅藻土上的吸附等温线 1999年6月第17卷第2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英文)
20 用杯芳烃萃取铜 1999年9月第17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英文)
21 聚丙烯塑料化学镀铜的探讨 2000年3月第18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
22 铜的彩色电镀 2000年9月第18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
23 聚丙烯塑料化学镀铜的探讨 2001年12月第4卷第4期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作者
24 元素周期表的美学价值初探 2001年9月第19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
25 元素周期表的美学价值初探 2003年4月第18卷第2期 《大学化学》 第一作者
26 浅谈硅文化 2002年3月第20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研究) 第一作者
27 化学美学初探 2002年6月第20卷第2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研究) 独立完成
28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iourea complexes of antimony and bismuth triiodide Vol.86(2006)3.775-781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第二作者,SCI收录
29 碱式碳酸铜实验室验室制法的研究 2007年6月第25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作者
30 《无机化学实验》 2009年5月 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5-05841-7)全书392千字,本人参编8个实验,约50千字。 参编
31 钢铁表面常温磷化工艺研究 2009年6月 第27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省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10月结项 第一作者
32 普及大学化学教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009年10月 北京 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论文集 独立完成
㈤ 黄立文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主要从事了航运安全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估、航海仿真与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等研究工作,在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东部海域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研究”、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预测预警系统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军工项目10多项;主持了“长洲水利枢纽工程通航安全技术论证研究”、“天津港4#锚地通航环境和锚泊安全评估研究”、“万向石油储运舟山岙山油库码头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研究”、“鑫亚东浪咀20万吨级修船基地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研究”、“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大型顶推船队下水安全过桥实船试验及通航条件评估研究”“长江水上交通安全指标体系研究”、“长江三峡过闸船舶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煤代油配套原料码头改造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中山市桥梁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舟山辖区溢油监测综合信息系统研究”和“桥巩水电站工程通航安全技术论证”等30项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成功研制了“船用防避台风决策系统”、“溢油模拟信息系统”、“环境动力预报系统”、“中国南方致洪暴雨预测预警系统”、“中国海海-气-浪耦合模式系统”以及“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等,多项成果在企事业单位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气象局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青岛海洋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甲)、舟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10篇。指导并培养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生30多人。指导论文在2003-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并获得“华为奖”。
㈥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有什么作用
辽宁省科协属于民间组织,他与教育厅,科技厅不同。我在们单位评职时什么用都没有。
㈦ 司林胜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1、EDI效益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鉴定;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3、转型时期河南省粮食流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第二,2000年结项;
4、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河南省面向21世纪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鉴定;
5、工商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教育研究,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6、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1998年鉴定;
7、河南省非国有粮食企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结项;
8、商品流通企业商誉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9、粮食商贸及储备调拨EDI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科技攻关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10、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问题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05年结项;
11、面向电子商务的流程型企业信息化选型理论与方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研;
12、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 1、企业e化转型的“能力陷阱”,经济管理,2004.15;(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编);
2、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取向,江汉论坛,2001.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贸易经济”1998.1全文转载);
3、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7.5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学”1998.1全文转载);
4、论大中型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控制,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8.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商业企业管理”1998.11全文转载);
5、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的整合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5;
6、企业信息化非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估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7、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2002.5;
8、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9、企业绿色营销系统构建与绩效评价,系统工程,2003.8;
10、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建议,企业活力,2002.10;
11、基于PIP的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系统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12、Systemically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Green Marketing,46TH (2002)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Shanghai,2002,8;
13、The Integration Goal,Mode And For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Traditional Enterprises,The 2nd Sino-America Advanced E-Commerce Workshop,2004,6;
14、Preliminary Research on Green Manufacture Evaluation System(被ISTP收录)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1.8.
15.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Net Marketing Performance(被ISTP收录), Orient academic forum special:306-312,2004
16、《绿色营销基本范畴分析》,《江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5
17、《依托国有粮食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粮食经济》,1998.11;
18、《创新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工厂管理》(核心期刊),1999.4;
19、《商品流通企业商誉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9.2;
20、《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产权的出售和拍卖工作》,《市场经济导报》,1994.6;
21、《香港基金市场管理模式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1995.5;
2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决策模式》,《决策探索》,1995.7;
23、《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跟踪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7;
24、《健全机制,化解阻力,整体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经济》,1999.12。
25、绿色产品竞争的博弈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cn11-4688/T
26、《我国推广应用EDI技术的基础条件分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0.2;
27、《我国EDI技术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计算机世界》1999.8;
28、《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EDI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年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5、面向商务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8鉴定;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绿色营销绩效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 魏明侠、司林胜著
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9 主编, 排名第一;
3、电子商务概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排名第三;
4、WTO与河南粮食(河南省“十五”规划图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8 排名第五;
5.《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总主编;
6、电子商务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排名第五。
7、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主编;
8、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主编;.
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5,主编。 1.1998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
2.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2003年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
4.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05年获得“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资助。
㈧ 施进发的学术成果
1987年于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1990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学习至出站。先后参与承担了原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十几项研究课题。曾经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郑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园丁奖。200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015年2月6日上午,首届“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颁证仪式在郑州举行,施进发教授获此殊荣并参加颁证仪式 。
基金资助期间,针对大型零部件曲面外形的非接触测量这一较重大的问题,在其原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激光聚焦对中、光电图像信息转换、伺服随动和软件插补等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近似法线方向即准法线方向跟踪扫描的非接触测量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单像出结果、双像需随动的随动测量规则,探讨了测量头与被测量表面保持等距离的原理与技术;提出了集成创新的从三个方面克服测量盲区的方法;还研究了克服激光表面反射导致测量误差的实用涂层及后处理办法等,对于不宜接触的大型零部件或部位的形廓测量技术和工程实践有较重要的创新价值。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被EI收录4篇,ISTP收录1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8项,成果鉴定3项。
1、近三年申请者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2005KYCX001,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2005.10-2008.10,20万+20万(配套),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结项;
(2)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8ZG5500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8.10.01~2010.09.30,8万,主持,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研;
(3)横向课题,20091207,激光测距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研制,2009-2010,80万,主持,中航工业光电研究所,在研;
(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11052200,基于GIS的铁路水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2006.01-2007.12,2万,参加,河南省科技厅,结项;
(5)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2007460024,基于Web的网络化分散制造电子服务(e-Service)平台的开发与应用,2007.1-2008.12,1万,参加,河南省教育厅,结项。
2、近三年主要论文、论著及科技成果目录
A.近三年主要论文(06年以来):
(1)Jinfa Shi,Jianhui Sun. OVERVIEW ON INNOVATION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IN VEHICLE CAE,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puter Technology (ICECT 2009):457-460 EI索引
(2)Jinfa Shi,Hejun Jao,Jianhui Sun.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r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strial Engineering(2008):2146-2153 ISTP索引
(3)施进发,李济顺,焦合军,李晓东.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化制造安全检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06):93-96
(4)施进发,李济顺,焦合军.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中小企业协同设计系统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12):43-46
(5)Shi Jinfa, Jiao Hejun. Research of Security Detection for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based on Optimiz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s and Cybernetics(IHMSC 2009):32-35,Hangzhou,China
(6)孙建辉,施进发,谢金法,赵炎水.浅谈车辆工程CAE中拓扑优化技术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08):7-11
(7)焦合军, 施进发, 李济顺. 网络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 价值工程 , 2007,(09):101-103
(8)Shi Jinfa, Zhou Yuhui. Study on the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the vehicle body hul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2006):1590-1593
(9)焦合军, 施进发, 李济顺. 网络化制造资源状态估计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加权支持向量机(WSVM)[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2008,(02):78-80
(10)施进发. 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 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3):111-115
(11)施进发. 加强本科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5):148-151
(12)胡中艳,宗思生,施进发.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PROGRAM ABOUT ALGORITHM OF BEZIER CURVE’S CONTROL POINTS. Proceedings of the 38r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Instrial Engineering(2008):ISTP索引
(13)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and Jinfa Shi.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Mechanics of Ductile Ir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324-325, 2006, pp. 327-350 EI、ISTP-收录
(14)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and Jinfa Shi.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 Fe-B-C Allo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AMR), 2008, Vol. 33-37, pp459-462 EI、ISTP收录
(15)孙建华,张霖,施进发,严金波. RPW法在混合装配线工序同期化的应用,工业工程,2008,(01): 101-103,108
(16)于永玲, 宗思生, 施进发. 基于MRPII思想的库存管理系统及高架库接口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6,(20):118-120
(17)Jiang Zhi-qiang, Feng Xi-lan, Shi Jin-fa, Zong Xue-wen. Web Service-Based Study on BPM Integrated Application for Aero-Manufacturing.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Valume: 3842/2006, pp.1049-1052. (SCI-BDV63收录,EI-2006279982372收录,ISTP-BDV63收录)
(18)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Jinfa Shi. A CR-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PCM Model based on PFSC for Aeronautical Subcontract Pro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 2008), December 18-19, 2008, Wuhan, China. EI、ISTP收录
(19)Xilan Feng, Zhiqiang Jiang, Jinfa Shi and Xuewen Zong. Windows DNA-based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ulti-Symposium on Computer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IMSCCS 2006), 20-24 June 2006,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pp.372-377. (EI-20065110322815收录,ISTP-BEV98收录)
(20)孙建华, 胡中艳, 严金波, 施进发. 基于多品种混合流水线的平衡设计方法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 2007,(07):4-6
B.出版著作:
(1)施进发,游理华,梁锡昌编著.机械模块学[M].重庆出版社. ISBN 7-5366-3586-9,1997
(2)蒋志强,施进发,王金凤等编著.先进制造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ISBN 7-03-016945-X,2006
(3)施进发,孙建华,胡仁喜等编著.Dreamweaver CS4入门一与提高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26473-6,2009
(4)葛瑞锦主编,刘文等编写,施进发参编. 生产管理实用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 7-80134-520-7,1999
C.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横向课题HX200410),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
(2)零部件外形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02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
(3)基于GIS的铁路供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
(4)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第2完成人;
(5)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攻关0224310017),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 ,第2完成人;
(6)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基金98I55003),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
(7)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第1完成人。
D.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有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5项(清单略)。
E.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1)符寒光,蒋志强,施进发.一种低裂纹型高速钢轧辊及其离心铸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40761号),专利号:ZL 200610041705.3,专利申请日:2006年1月19日,授权公告日:2007年8月15日。【公开号:CN 1803339,公开日期:2006-7-19】
(2)蒋志强,符寒光,施进发.一种高速线材轧机导入钢坯用导卫辊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79220号),专利号:ZL 200610042770.8,申请日:2006年4月15日,授权公告日:2007年12月14日。【公开号:CN 1847439,公开日期:2006-10-18】
(3)符寒光,蒋志强,施进发.一种用于耐磨钢铁材料的中间合金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426083号),专利号:ZL 200610104502.4,申请日:2006年9月5日,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3日。【公开号:CN 1916215,公开日期:2007-02-21】
(4)蒋志强,符寒光,冯锡兰,宗学文,施进发,李明伟,张轶.一种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474791号),专利号:ZL 200710018126.1,申请日:2007年6月26日,授权公告日:2009年3月4日。【公开号:CN 101078090,公开日期:2007-11-28】
(5)唐朝伟,梁锡昌,施进发. 激光扫描曲面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第166270号),专利号:ZL 93 2 38983.x,专利申请日:1993年7月9日
F.省科技厅鉴定成果:
(1)“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
(2)“改进型铸造高速钢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 (省攻关062425000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
(3)“基于GIS的郑州水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6;
(4)“基于MRPⅡ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
(5)“零部件外形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021),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
(6)“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攻关0224310017),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
(7)“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 (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
(8)“机载高清晰度显示器模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省攻关042425004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
(9)“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98I55003),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2;
(10)“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 (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998。
3、主要学术成绩、创新性贡献和推广应用情况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河南省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EI收录13篇、ISTP收录9篇);出版著作4部;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0项;主持过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和横向开发项目等12项。
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区别于传统制造技术,提出了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制造资源的理论和技术。
“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是为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实用型生产管理系统。04年4月份该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验收,在当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并于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相互间集成技术的基础。
“基于GIS的郑州水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为郑州铁路分局郑州水电段研究开发的基于GIS的应用系统。该项目06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并于0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为郑州铁路分局面向“数字铁路”工程迫切需要所开展的应用研究课题。该项目07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现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研究三维数字信息集成技术奠定了必要基础。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探索了网络化制造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以非资产重组方式组合成的虚拟网络联盟的组织生产模式;探索通过网络合作将资产投资趋于最低而竞争优势趋于最大的方略。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总统框架的基础。
“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该项目是为河南省南阳市信用合作联社研究开发的实用性横向课题。1998年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应的网络版软件Credit Cooperation Bank System(信用合作银行系统,简称CCBS2.0)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异构数据库接口的技术基础。
以上这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分别在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014中心(空空道弹研究院)和郑州博誉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每家企业都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项目立足服务科学与工程,基于现代制造服务理论,研究产品设计、作业管理、定置管理信息化服务的集成架构、理论,从图形信息、工程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共享的角度构建服务集成模型,探讨定置管理服务的优化算法,研发论证集成原型。
项目研究目标
(1)揭示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方法,提出现代制造定置信息化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
(2)基于GIS原理,从产品设计信息化、定置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集成的角度,提出信息化服务集成模型、技术、服务驱动和优化算法,充实信息化服务集成理论基础;
(3)通过信息化服务集成系统的原型开发,验证完善集成模型、算法及相关理论。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集成研究。对服务科学与工程、现代制造服务业、共性服务共享技术及服务集成已有成果进行调研。以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为对象,分析信息化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探讨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领域。
(2)现代制造定置信息化服务集成理论框架的提出,主要在对现代制造产品设计信息化、现代制造管理信息化服务、GIS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品设计信息化、定置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者之间信息化服务的关联、共性部分,基于GIS原理,提出实现服务集成的理论框架。
(3)服务集成建模。抽象规范统一定置环境、物等为定置几何模型,设计定置信息模型,设计图形信息归档结构,参照GIS信息模型,构造定置空间、关联关系信息模型;从产品设计获取产品各组成部分特征及结构信息构建产品特征、信息模型和产品结构关系模型,获取作业计划中产品与设备关系信息构建作业计划模型和设备、产品关系模型;构建信息存储模型。
(4)服务集成驱动。探讨信息检索开发方法,规范信息检索功能,构建信息检索共性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设计图形显示开发方法,构建动态显示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
(5)优化方法。探讨物料轨迹节点设备重合度模型,提出设备的空间、时间重合度网格及网格参数指标;提出物料轨迹节点设备搜索算法,统计网格节点指标值,采用阀值法,提出优化路径算法,探讨其有限解;以空间、关联关系为权重指标,提出优化定置求解算法,探讨利用辅助设计平台优化有限解。
(6)人机工程的应用。探讨人机工程在信息服务集成建模、原型开发中的应用,提出在优化方法设计中人机工程的应用方法。
(7)集成原型开发验证。针对合作单位进行应用研究,实地调研、分析,开发集成系统原型,测试论证原型的有效性,给出所研究的理论、方法的例证。
㈨ 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能够奖多少钱
宁夏大学特色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也是西北地区重点学科,培养模式十分特别,采取“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式,招生时与信息和计算科学一起按数学与信息科学的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打破专业界限试行“滚动制”教学,为三、四年级实行“分流培养”奠定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多年来还承担着师范生培养任务,因此就业前景一直较好。
草业科学:
是首批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优势明显,力量雄厚。近年来,该学科完成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各厅级部门委托项目以及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18篇优秀论文奖 。
应用化学:
不仅是自治区的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科目,以就业率高著称。在南京扬子石化、宁夏化工厂、启元药业、宁夏煤业集团、宁夏有色金属研究院、万胜生物化工等十余家高新企业建立了理工科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形势好,连续三年就业率位居宁夏大学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