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研究成果目录

研究成果目录

发布时间:2020-12-22 12:30:14

1. 武树臣的研究成果目录

〔著作类〕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苏维埃行政法总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书写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点校),中国稀见法律典籍集成乙编二册,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台湾汉光书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鸟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学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国法律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国法律样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月。
〔论文类〕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5期。
“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探索”,《法学》(上海),1985年5期。
“耶律楚材与元初封建法制建设”,《法学论文集》(北大),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6月。
“运用判例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论判例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地位”,《法学》(上海),1986年6月。
“孔子与铸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从判例法时代到成文法时代——对春秋末期法制变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学》,1987年3月。
“《易经》与我古代民法”,《法学》(上海),1987年4期。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探索”,《自修大学》,1987年5期。
“应当重视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学》(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礼治的盛衰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学》,1987年7期。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制”(上下),《中国法学》,1987年4-5期。
“中国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讲座(连载),自修大学
绪言“一个萌芽中的法学分支——法律文化学”,1987年8期。
第一题“法律文化理论”,1987年9-10期。
第二题“中国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题“神治·任意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题“礼治·判例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题“法治·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题“礼法合治·混合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与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线索”,1988年9期。
第九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规律”,1988年10期。
第十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题“中国法律文化的现状与未来”,1988年12期。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批判”,《烟台大学报》,1988年2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学习与探索》,1988年4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法制建设”,《政法丛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国法观念的萌动、萎缩与觉醒”,《比较法研究》,1988年4期。
“晋国文化:法治思潮的发祥地与输出港”,《晋阳学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1期。
“关于法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丛刊》,1989年2期。
“让历史预言未来——论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与宏观样式”,《法学研究》,1989年2期。
“历史没有捷径——论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总体落伍与局部早熟”,《青年学者》,1989年2期。
“生命固应重,人格犹宜尊——近代法观念的一大变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风貌”,《北大法学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与我国法制建设”,《法律科学》,1990年1期。
“中国法律实践的历史足迹”,《中国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国法系的特征及其价值”,《人民日报》,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国成文法探源”,《政法论丛》,1990年4期。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传说时代的社会状况与法的起源”。
“中国成文法的起源”,《学习与探索》,1990年6期。
“从以刑统例到以罪统刑”,《文史知识》,1991年2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构成及其对实践的影响”,《法学研究》,1991年2期。
“名辩思潮与成文法的诞生”,《中国法学》,1991年4期。
“亲亲与尊尊——孔子的直与封建法制”,《文史知识》,1991年7期。
“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文史知识》,1991年11期。
“从荒阅到质要——中国古代奴隶制法一瞥”,《文史知识》,1992年1期。
“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中外法学》,1992年1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成因”,《学习与探索》,1992年2期。
“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点”,《中外法学》,1992年6期。
“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论纲”,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与法律》,1993年2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笔谈)”,《中外法学》,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视与对策”,《法学史》,1993年3期。
“直文化与隐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基因”,《学习与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与汉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学》,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学》,1994年1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基础”,《法律科学》,1994年2期。
“夫与父孰亲——先秦伦理观的一次裂变”,《文史知识》,1994年3期。
“中国法律样式的反思与重构”,《学习与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中外法学》,1995年2期。
“走向东方,走向混合法——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视传统,开创未来——《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座谈会纪要”,《法学研究》,1995年3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遗产”,《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3期。
“判例意识与判例价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律文化建设”,《学习与探索》,1995年5期。
“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中外法学》,1996年2期。
“大力扩充以法治国的法”,《法律科学》,1996年3期。
“二千年来之法,荀法也——荀子与中国封建法律文化”,《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现代中国的法律样式”,《中国研究》,1996年7月号。
“中国法律样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国古代的法学、吏学、律学和谳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5期。
“横的法与纵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冲突与终结”,《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秋季号。
“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1期。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
“沦语五十以学易当为卒以学易说”,《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号。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中外法学》,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论”,《法学研究》,1998年2期。
“春秋决狱:儒家经义与判例法”,《判例与研究》,1998年2期。
“再论横的法:对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
“论世界三大法律样式”,《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两个转变,三个课题——关于中国法史研究的几点想法”,《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启动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中外法学》,1998年5期。
“劲士精神与成文法传统”,《法律科学》,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实践”,《法律史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性”,《人民日报》,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论”,《判例与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论”,《法律史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铸造灰色之法”,《法学研究》,2000年l期。
“《左传》与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论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学研究》,2001年2期。
“怀念恩师张国华先生”,《法律史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书》与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与比较法律文化研究”,《比较法在中国》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识的觉醒与判例机制的诞生”,《判例与研究》,2003年1期。
“三辟”与“参辟”,《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说‘象刑’”,《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五辞’辨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有教无类’新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古往今来说‘无讼’”,《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刑讯的产生、原因及其禁绝”,《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云梦秦简对法史研究的价值”,《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纵横”,《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法律传统与欧洲法治精神”,《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法观念的启蒙”,《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历史决定论’的是与非”,《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传统及其对实践的影响”,《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法史研究要注意五个相结合”,《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时代呼唤活的法律”,《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法官认证方式实务调查分析与对策”,《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自省自砺努力提高两个素质”,《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倡导三种精神提高队伍素质”,《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学历、能力及其他”,《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开创首都法制建设一盘棋的新格局”,《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与国际规约”《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日文论文〕
“中国の法文化”,《比较法学》,25卷1号(1992年3月)。
“中国法律文化の总体精神と宏观样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国の传统的法文化の社会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渊源を寻ねへ”,《法政理论》29卷3号(1997年2月)。
“中国法百年の样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

2. 张世超的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秦简文字编》专著 作者1 (日)中文出版社 1990年12月
《金文形义通解》专著 作者1 (日)中文出版社 1996年3月
《语文学科研究动向》编著 撰第一章“汉字学研究动向”东北师大出版 2001年8月
《殷墟甲骨字迹研究》专著 独撰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2年12月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序 独撰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2005.12.1
《周代金文词汇研究》专著 独撰吉林文史出版社待刊
论文目录:
“往往”略说 《教学研究》 1981年第2期
释“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5年第3期
说“从” 《松辽学刊》 1985年第4期
睡虎地秦简校注简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5年第4期
秦汉标点述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6年第1期
古文字义近形旁通用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 1986年第2期
“通钱”解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6年第4期
“头会箕赋”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8年第2期
释“坐” “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8年第3期
释“铜”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9年第2期
秦简中的“同居”与有关法律 《东北师大学报》 1989年第3期
词义的时代性与古书辨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0年第1期
汉语言书面形态学初探 《语言文学集》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1年9月
释“卧” 《文史知识》 1991年第3期
也释“有如” 《古汉语研究》 1991年第3期
“”“橐驼”考 《江汉考古》 1992年第2期
释“ ”《殷都学刊》 1992年第3期
论“是”“之”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研究》 1994年第3期
史密簋“ ”字说《考古与文物》 1995年第4期
金文考释二题 《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吉林大学出版
社1996年9月
语言文字研究的新视角 《中文》 1998年第6期
从评高考作文试卷说起 《长春日报》 1998年8月11日第7版
战国秦汉时期用字现象举隅 《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贮”“贾”考辨《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组卜辞中几个问题引发的思考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 中华书局 2000年7月
“悲壮”考源 《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宾组大字骨版刻辞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4期
卜辞句末语气词的再探索 《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商代的卜日和祭日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 中华书局 2002年7月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文字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 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专辑
2002年10月
《吴子》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6期
罗振玉﹑王国维传略《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语言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
吴王光剑铭与中国古代的武德《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
集》2003.12.1
孙吴兵法与战国时期的著书风气《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
词源与字源《民俗典籍文学研究》 第二辑 2005.1
古代汉语学科综述张世超、付亚庶 《语言文学论集》P:501 2005.9.1

3. 徐良的学术成就与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1、《禅与唐诗的审美意味》(8000字)——《唐都学刊》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目录索引。2、《论新时期陕北题材小说的文化走向》《延安文学》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1期目录索引。3、《喜剧与喜剧美学研究的新拓展》(10000字)——《文艺界》1993年第4期。4、《论奥尼尔悲剧的美学精神》(16400字)——《齐鲁艺苑》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93年第11期全文转载。5、《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的新拓展》(12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6、《中国当代美学的新拓展》(7500字)——《延安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7、《论中国戏剧艺术的审美心理定势》(7500字)——《青岛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转载。8、《现代西方美学的心理释义学倾向》(18000字)——《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12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4年第11期目录索引。9、《论李大钊的美学思想》(12000字)——《东方论坛》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8期目录索引。《哲学动态》1994年第11期索引介绍。10、《论中国戏剧的美学特征》(5000字)——《当代戏剧》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曲》1989年第6期全文转载。11、《论苏轼的美学思想》(5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89年第6期目录索引。《哲学动态》1989年第5期目录索引。12、《没劲:电影<本命年>所揭示的现代城市文明病》(4500字)——《电影评介》1990年第6期。13、《论新时期小说的黄土文化意象》(10000字)——《小说评论》1990年第4期。14、《论“信天游”的美学精神》(10000字)——《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15、《元美学: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6000字)——《青年思想家》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1年第6期目录索引。16、《二十一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转折》(8000字)——《齐鲁学刊》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1年第6期目录索引。17、《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文化性探析》(5000字)——《青岛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第8期目录索引。18、《论信天游的文化精神》(14000字)——《西北民俗》1991年1-2期合刊。19、《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本体思想》(14000字)——《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20、《现代西方小说美学的转折与形成》(12000字)——《艺术界》1991年第4期。21、《现代西方美学的重构与确认:在维特斯坦和海德格尔之间》(14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7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2年第6期索引介绍。22、《审美情感论》(10000字)——《人文杂志》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6期目录索引。《哲学动态》1992年第7期索引介绍。23、《论海德格尔的元美学思想》(12000字)——《青年思想家》1992年第2期。24、《试论建立竞争学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青岛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25、《论喜剧审美文化》(10000字)——《延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1992年国内重要学术成果辑要》湖北大学编。《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6期全文转载。26、《论叔本华的音乐美学思想》(12000字)——《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27、《现代科学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18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3年第9期全文转载。28、《现代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18000字)——《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8期索引。29、《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12000字)——《齐鲁学刊》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5期索引介绍。30、《海德格尔与西方美学的后现代主义走向》(18000字)——《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现代西方美学语言释义学的重构和确认》(8000字)——《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6期索引介绍。32、《评苏联喜剧电影的审美意义》(4500字)——《社会论坛》1994年第4期。33、《现代西方戏剧美学的转折和形成》(30000字)——《齐鲁艺苑》1994年第3、4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戏剧与戏曲研究》1995年第4期全文转载。34、《反法西斯文学与战后文学思想的驱动》(7500字)——《青大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8期全文转载。35、《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7500字)——《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9期全文转载。36、《二十世纪英国文学》(15000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4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37、《尼采与现代西方音乐美学的重构与确认》(18000字)——《交响》1994年第3、4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6年第2期目录索引。38、《中国当代喜剧美学的新拓展》(15000字)——《齐鲁艺苑》1996年第1、2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6年第6期目录索引。39、《和谐与崇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研究》(12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7年第7期目录索引。40、《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12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41、《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比较研究》(16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42、《红太阳音乐现象:90年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对应与嬗变》(12000字)——《青年思想家》1998年第3期。43、《关于企业美学的思考》(6000字)——论文集《山东企业文化建设》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44、《中国美学的哲学关怀和人文阐释》—— 《东方论坛》2006年1期。45、《中国当代商业文学的理念确认和实践探索》—— 2005年第6期,《湖南商学院学报》。46、《和谐:青岛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追求》—— 2005/11/10 , 2005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47、《和谐青岛:建议与分析对策》—— 《展望论坛》2007年1期。48、《构建和谐青岛的思路与建议》—— 2006/07 ,2006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49、《青岛:发展品牌优势建设国际知名特色城市》—— 2005/11/10 ,2005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0、《最出色奥帆赛及其对青岛市总体影响研究》——2004/01/01,《青岛发展研究报告集》山东人民出版社。51、《自然卓越、山水和谐——论青岛城市精神》 2004/07/01 《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2、《百年历史传承——论青啤文化》—— 2004/0101,《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3、《企业文化与青岛经济的驱动发展》 —— 2003/09/02 ,《青岛日报》。54、《青岛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2007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5、《关于企业美学的思考》 —— 2004/01/01 ,《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56、《审美追求与21世纪中国企业的驱动发展》(7500字)——《齐鲁企业文化》1999年第3期57、《论美好企业与企业美学》 —— 2003年第3期 ,《美好企业》。58、《美学学科的新崛起与再拓展——企业美学的困惑与前景》—— 2004年第1期 ,《美好企业》。59、《社会责任:当代企业的使命》—— 2006年第10期,《中外企业文化》。60、《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011年第1期,《企业文化论坛》。61、《企业的国际化转型与跨文化服务》—— 2011年第3期,《企业文化论坛》。62、《服务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与企业美学的发展》——2011年第6期,《企业文化论坛》。63、《美学教育的变革与突破》——《汉语言教学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年1月版 。64、《美学教学的实践转换与多元推进》 ——《青岛大学高教研究》,2005年3期。65、《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 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6、《大地的新生、时代的脉动----论梁衡的新闻实践与成就》----《新闻写作》1996年12月。67、《书香榆林”的文化阐释》,2009年9月6日《榆林日报》
(二)、学术著作:1、《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喜剧美学概论》,香港新时代出版社1997年版。3、《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4、《企业美学纲要》,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企业服务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月版。6、《张瑞敏的时代》,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10年版。
(三)报告文学:1、《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岛葡萄酒厂大追记》(67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7月26日。2、《热血男儿胶东情——记莱阳市市东实业总公司》(65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10月28日。3、《日出之村——石老人》(6200字)——《行为科学报》1993年6月28日。4、《一代采金人——记平度金矿矿长、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展洪美》(72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12月28日。5、《天柱云峰展宏图—青岛华磊实业有限公司纪实》(69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12月22日。6、《天柱云峰展宏图——青岛华磊实业有限公司纪实》(6900字)——《行为科学报》1993年1月22日。7、《万丈高楼平地起——记青岛平度水泥厂厂长、优秀青年企业家李永清》(72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7月15日。8、《走向未来的开拓者——记青岛铁路机车车辆厂厂长于仲富》(66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8月16日。9、《傲立潮头风满帆——青岛第四纺织机械厂现代管理纪实》(645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6月27日。10、《新潮:正从海平线上走来——记青岛印染厂科学研究所掀起的新技术趋势》(57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8月15日。11、《磅礴人生看未来——记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总经理高敦宏》(63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8月25日。12、《中国电冰箱工业的巨人——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82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8月1日。该文被《新华文摘》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13、《海尔服务:改变我们经营方向的时代趋势》(86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9月26日。该文被《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14、《敢叫日月换新天——记青岛市振业房地产公司》(5000字)——《行为科学研究》1995年第3期。15、《建设监理:敢为百年树信誉——记青岛市华厦建设监理公司》(5000字)——《行为科学研究》1995年第3期。16、《身在山区,情系教育——记清涧县县长高治民》(3200字)——《教育界》1992年第1期。17、《新世纪地平线上的青岛高科园》(75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7年第4期。18、《朗讯:中国现代科技通讯工业的一颗新星》(76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7年第5期。19、《海尔空调:中国空调机市场的领头雁》(70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7年第6期。20、《海尔梅洛尼:朝阳中腾飞的一只虎》(70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9年第5期。21、《中国当代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张瑞敏》(9000字)——《中华儿女》1997年第3期。22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青岛发展战略》——《行为科学报》1996年10月1日。23、《精神文明建设——齐鲁儿女最风流》——《行为科学报》1996年12月10日。24、《沙子口:历史的见证,时代的丰碑》——《行为科学报》1998年3月10日。25、《中国商业企业的思路与出路——北方国贸大厦改革纪实》——《行为科学报》1998年6月12日26、《改革奋进:铸就国税新篇章——青岛市市北区国税局发展纪实》——《行为科学报》1996年8月23日。27、《大地的新生、时代的脉动》--------《新闻写作》1996年12月。28、《评〈青岛日报〉环渤海经济圈系列报道》(3000字)——1998年5月30日

4.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怎么制作

学术论文写作中如何自动生成目录
论文不同于平常我们所看的散文,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很多论文在投稿之前作者都会生成一个目录,方便审稿人员和读者对文章的了解和查看方便。本文总结了学术论文撰写的时候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利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并动态更新,这里介绍一种很方便的方法——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
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
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
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点“确定”,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很方便吧?
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

5. 徐国祥的主要课题成果目录

[1]统计指数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5月-2006年12月,课题组组长;
[2]上海人才国际化目标、指标体系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2005年7月-2005年12月,课题组组长;
[3]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项目,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4]社会保障体系统计方法研究,上海统计局项目,2005年6月-2005年9月,课题组组长;
[5]现代服务业统计界定研究,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2002年5月-2004年4月,课题组组长;
[6]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2年5月-2004年1月,课题组组长;
[7]浦东新区人才现状、需求与开发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项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课题组组长;
[8]上海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及产业技术人员抽样调查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2003年11月-2004年3月,课题组组长;
[9]营业部佣金定价研究,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项目,2003年6月-2004年2月,课题组组长;
[10]张江高科技园区人才规划,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项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课题组组长;
[11]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年度考核方案设计研究,上海市科协委员会项目,2003年11月-2004年5月,课题组组长;
[12]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全国普查办公室项目,2002年9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3]我国股票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6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4]我国指数期货合约模式的定量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1年4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5]上海市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市静安区政府项目,2003年5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6]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组长;
[17]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财政部资助项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组长;
[18]股票定价模型研究,企业集团项目,2001年3月-2001年8月,课题组长;
[19]指数产品创新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项目,2001年1月-2001年6月,课题组长;
[20]人才指数编制及相关系统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2000年9月-2001年4月,课题组长;
[21]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的实证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项目,1999年11月-2000年12月,课题组长;
[22]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999年12月,课题组长;
[23]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统计局项目,1998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组长;
[24]面向21世纪的统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教育部项目,1998年12月,课题组长;
[25]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1949-19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7年,负责统计思想史部分;
[26]上海证券指数系列编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1997年,课题组长;
[27]体制转轨时期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年,课题组长;
[28]上市公司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项目,1996年,课题组长;
[29]期货交易中保证金和涨跌停板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研究,上海证券期货研究中心资助项目,1996年,课题组长;
[30]上海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和监控体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6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1]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经济功能的统计测定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项目,1995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2]股价指数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项目,1995年,课题组长;
[33]人事宏观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分课题),国家人事部资助项目,1995年,课题组长。

6. 黄芳的科研成果目录

专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译著
《国际刑事法院导论》(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一)关于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
1、《论国际刑法中的引渡问题》,载《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6期。
4、《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研究导论》,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5、《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载《法学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逃犯协定概览》(合作),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7、《香港与外国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研析》(合作),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8、《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9、《如何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合作),载《检察日报》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律研讨会综述》(合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学年会论文:《论打击恐怖犯罪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合作),载《法学》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15、《国际刑事法院相关问题探索》(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11日,法制时代B1。
16、《在积极探索中走向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的基础理论问题》,载《国际区际刑法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论文摘要:《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载《中国刑事法学》(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探讨》,载《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载《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国现行引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简论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征》,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惩治恐怖犯罪与人权保障问题》(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载(台湾)《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关于加强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协调与衔接的建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4年8月9日;另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7、《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制日报》,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关于破解期权腐败司法难题的对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编国际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香港特区的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较法学》“俄罗斯法”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学》“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中组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学习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诈骗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经济法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税收征管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认定与处罚》,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适用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译文
《论希腊妇女的犯罪》(俄文),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6期。
专业审校
《引渡与国际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败期权的司法难题
爱尔兰访学见闻
评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投反对票的五点理由
赵燕案审理的法律启示
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
关于加强中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协调与衔接的建议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乡印象
思 父 亲
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惩治恐怖犯罪与依法保障人权
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导论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外国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7. 张德胜的成果目录

(一)科研课题
1.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与新闻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863ss05126),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优秀等次。
2.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兼论“环珠江口体育带的构建”》(项目号:03BTY019)之子课题《小康社会中的大众体育与体育传媒》(2006)。
3.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小康社会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子课题《休闲体育的未来发展》(2007)
4.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足球审美系统研究》(1996-1998)。
5.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媒体与球迷的互动状况研究》(1999-2001)。
6.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师专系列选修课程建设研究》(1997-1999)。
7.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21世纪的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2001-2002)。
8.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完成广东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第三批项目课题《<体育摄影>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广东省教育厅,2004-2006)。 9.主持完成广州体育学院2002年度立项院管教学课题《体育新闻专业多元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10.主持完成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度立项院管教学课题《中国登高文化研究》。
11.主持完成广州体育学院2004年度立项院管教学课题《体院大学语文同步训练及题库减少研究》。
12.主持研究广州体育学院2004年度院管教学项目《体育新闻业务量化积分计分标准研究》(2004-2006)。
13.主持完成广州体育学院院管重点项目《当前我国体育报纸编辑工作现状、工作规范和操作制度研究》(批准号:03ZD015).
14.主持研究广州体育学院院管一般项目《手机体育传播的性质、方式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编号:06YB15)
15.主持广州体育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广州亚运背景下珠三角体育传媒发展与我院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关系研究》(2006-2007)。
16.主持研究123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科研资助项目《论体育观赏作为体育休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006-2007)
17.主持研究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一般项目《体育新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BKYBJG20060261)
18.主持研究广州体育学院2007年院管重点课题《我院学生考研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7YGZDI01)。
(二)学术著作、教材
1.《体育媒体通论》,专著,独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2.《大学语文》,教材,主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3.《迷球时代:中国媒体与球迷互动状况研究》,专著:独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出版。国内数十家媒体发表评介文章,《桂林晚报》转载了其中部分内容。
4.《足球美学引论》,独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专辑出版。
5.《足球潮》,专著,独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出版。
6.《生死两茫茫:足球世界和中国足球》,专著,与施俊合著,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7.《教师演讲学》,编著,第一副主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光明日报(1993.10.21)、中国教育报(1993.7.21)、文摘报(1994.2.27)均发表了评介文章。
8.《讼师狡智》,传奇故事集,独撰,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出版。
9.《休闲体育概论》,编著,参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体育观赏概论》,合著,人民体育出版社即出。
(三)论文与评论
1.体育新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肖沛雄、张德胜.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从F1报道看纸媒三强的核心竞争力.独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从六方会谈报道看南方日报国际新闻特色.于淼、张德胜,青年记者,2005年第3期.
4.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第一作者.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05年第3期
5.体育报纸新闻标题数字化现象探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论体育解说的逻辑层次.第二作者.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足球与宗教的审美思辨.第一作者.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卷1997年第6期全文转载.文章入选香港IEEC和香港文汇报社主编《世界华人重大科技与学术成果公报》.?
8.足球的基本形态及其价值属性.第一作者.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第14卷第3期.
9.学分制是培养体育师资的有效途径.第一作者.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第2期.此文获湖北省教委、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四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三等奖.
10.试论经济欠发达地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方式.第一作者.体育科学,1998年第18卷第3期.
11.足球,一种审美的生命游戏.独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2.论足球活动中人与人冲突的性质.独撰.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第2期.《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8版)收录.
13.球迷狂热的共时态因素.独撰.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第5期.
14.足球,当代市民的狂欢节.独撰.读书,1998年第10期.社会学核心刊物《社会》全文转载(1999.1),《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999.2).《羊城晚报》摘要转发并点评(题为《最真的野性美》),1998.11.7.
15.现代人以足球代审美.独撰.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体育文化月刊》全文转载,1999,(1).
16.论球星崇拜的性质.独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上海《社会》全文转载(1999.8).
17.论足球艺术的悲剧精神.独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
18.足球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潜在冲突.独撰.咸宁师专学报,1997.(2);体育文化月刊全文转载,1997,(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摘目,1997,(7).
19.足球是一种生活方式.东方文化,2000年第4期。
20.足球非理性三人谈.第三作者.广州:东方文化,2000年第4期.
21.足球与宗教:面对瞬间的一刻.独撰.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第2期.
22.自然美欣赏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模式.独撰.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3.球场建筑的艺术审视.第一作者.咸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24.简论球场建筑的形式美.独撰.北京:体育科学,1999增刊.
25.论足球艺术的审美属性.独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6).《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997,(2).
26.论足球文化的扩散方式.论文.第一作者.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6);足球报理论版,1996.11.7.《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997,(2).
27.足球现场直播的解说艺术.独撰.广州:南方电视月刊,1998,(10).《湖北电视月刊》全文转载,1998,(11)、(12).《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8年版)收录.
28.关于职业球员对待身体态度的哲学思考.第一作者.青海师专学报,1998,(4).?
29.论足球运动的狂放性氛围.独撰.青海师专学报,1995,(3).
30.足球同宗教的联系与区别浅论.独撰.咸宁师专学报,1996,(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摘目,1997,(2).
31.看球与看戏的审美心态剖析.独撰.咸宁师专学报,1994,(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摘目,1995,(3).本文原文1994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杯”学术节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
32.球星发饰的美学思考.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9,(6).
33.球衣号码的三大功能.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9,(5).
34.足球是什么.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9,(3).
35.足球与战争.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8,(12).
36.说说队长.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8,(11).
37.足球与海.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7,(7).
38.闲话足球报道.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7,(8).
39.闲话点球.论文.独撰.太原:体育文化月刊,1998,(10).?
40.师专特色学分制探讨.论文.第六作者.湖北高教,1997,(1).此文获湖北省教委、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四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二等奖.省教委重点教研项目.
41.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实行委托实习制.论文.独撰.荆州师专学报,1990,(1).
42.分级分类评估在我校的运用与实践.论文.独撰.咸宁师专学报,1991,(4).
43.师专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独撰.湖北高教,1997,(4).
44.自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独撰.湖北招生考试,1998,(9).
45.美狄亚与窦娥.独撰.咸宁师专学报,1990,(4).
46.论性与文艺的关系.独撰.咸宁师专学报,1994,(4).
47.贫困的北京人.报告文学.独撰.北京:窗口,1994,(1);中国信息报(1994.1.19)、北京青年报(1994.4.11)分别转载.
48.殉情与崇拜.独撰.体育博览,2003年第1期.
49.从巴克利亲吻驴臀说起.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2期.
50.现场的魔力.独撰.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3期.
51.职业联盟、球员工会与政治文明.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3期.
52.球员工会百年回眸.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3期.
53.“八字”秘诀定国奥.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4期.
54.体育:仪式化的战争.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5期.
55.中国人的登高癖.独撰.体育博览,2003第8期.
56.公益性赛马可否开禁?体育博览,2003第9期.
57.风光抑或可怜的随队翻译.体育博览,2003第9期.
58.改造我们的加油方式.体育博览,2003第10期.
59.武术能进奥运会吗? 体育博览,2003第11期.
60.媒体更应反思.独撰.体育参考,2002年世界杯总结专刊.
61.网球“价值观”.体育博览,2003第12期.
62.揭开“博彩”的面纱.赛马,试刊号(2004.1).
63.只有政治文明才能救中国足球.体育博览,2004第11期.
64.体育新闻教育课程:简约而不简单.中华新闻报,2004年10月25日第4版(新闻教育版).体育师友全文转载,2004第12期.
65.试论用武术取代课间广播体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二作者.体育师友,2004年第1期.
66.报纸赛事报道“三段论”研究.独撰.新闻界,2006年第6期
67.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创新.第一作者.新闻界,2007年第1期
68.体育博客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作者.新闻界,2007年第4期
69.党报体育新闻报道的现实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独撰.当代传播,2007年第2期
70.休闲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研究.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07年第4期
71.新华社体育新闻写作与报道特征研究.第二作者.新闻知识,2007年第1期
72.体育与媒体的三种关系模式. 第一作者.新闻知识,2007年第5期
(四)报纸专栏文章
1998年足球世界杯赛期间,应邀在新华社《世界杯快报》、湖北《咸宁日报》上开辟“德胜侃球”专栏;2002年足球世界杯赛期间,应邀在广州《足球》报、珠海《珠江晚报》上开辟“一方评论”专栏。迄今为止,先后在《中国体育报》、《足球》报、《世界杯快报》、《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桂林晚报》、《武汉晚报》、《咸宁日报》等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

8. 怎么把课题研究成果目录清单制成光盘啊

把你按要求整理好的结题电子版材料,加上目录清单,用Nero等刻录工具,刻到光盘上即可!

9.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成果集锦的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活动剪影
第二部分研究论文
第三部分研究方案
第四部分研究报告
第五部分教案荟萃
第六部分组织架构

阅读全文

与研究成果目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