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精准扶贫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五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五年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在刚刚闭幕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来自11个国际组织和50多个国家的代表,就此进行了交流并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相当于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实现了首次减少,减少了153个。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1)我国精准扶贫成果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⑵ 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精准扶贫
在各个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脱贫政策作用下,效果比较好。但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贫困问题的特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绝对贫困转向为相对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化、扶贫难度加大等。因此,如何应对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成为国家和政府扶贫工作的重心。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当前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政策,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治理贫困问题的战略重点,有其必要性。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政策内涵,对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扶贫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过去的粗放型扶贫,重点强调了扶贫工作要转向“精准”,从“大水漫灌”转为“精确滴灌”。2014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把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立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六大机制之一。因此,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政策也成为我国现阶段应对贫困问题而采取扶贫、脱贫、开发的核心。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并提升“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
⑶ 关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哪些成就 有哪些成功的历史经验的论文
1、2015年我国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
2、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内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容到的6000万人左右,总共减少1亿人。
3、整个十二五”期间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电力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基本完成。
4、现在我国采用 ——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⑷ 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就是真的吗
报告还指出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包括:金融体系遭破坏的风险仍存,部分经济体金融系统甚至进一步恶化;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之间存在失衡,创新投资虽然不少,却没能像人们期待那样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⑸ 以下关于我国脱贫攻坚成就哪一项是正确的
99万减到20119年的551万 B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国家贫困县已有601个宣布摘帽 C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
⑹ 贫困地区脱贫取得哪些成果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专生率属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这不是终点。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紧要关头,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被帮扶的困难群众,更加需要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同力协契,为实现全面小康全力冲刺。来源:人民网
⑺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哪些成就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绩是巨大的。2018年是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去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也比2017年下降了1.43个百分点,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以上减贫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快步前进,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7)我国精准扶贫成果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处理好快速脱贫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攻坚克难,针对贫困群众的各项优惠政策接连出台,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驻村工作队亲自上阵,财力物力人力全面倾斜,在这种态势下贫困群众脱贫指标很快完成。
要坚持大扶贫格局,处理好消除局部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把脱贫攻坚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纳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下通盘谋划,不能搞单打一。各地区贫困群众的基础和条件不同,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脱贫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着眼贫困群众的脱贫实际,又要照顾到边缘及其他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⑻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专点二下降到属百分之四以下。
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3-2018年我国农村减贫人数分别为1650万人、1232万人、1442万人、1240万人、1289万人、1386万人,每年减贫人数均保持在1000万以上。六年来,农村已累计减贫8239万人,年均减贫1373万人,六年累计减贫幅度达到83.2%,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其中,10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0%以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解决。
(8)我国精准扶贫成果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大力推进建档立卡、驻村帮扶、资金监管、规范退出等重点工作,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责任制度方面,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东西部协作机制等。
⑼ 分析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论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历史性成就:一、按现行标准衡量,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二、东部地区率先脱贫,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全面下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很低,处于普遍贫困状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部发达地区已率先基本实现脱贫,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也全面下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为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超过70%,对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也为全球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七成。二是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聚焦贫困地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加大投入和攻坚力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伟大意义:伟大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⑽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有哪些
1、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2、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
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
3、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
4、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
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
5、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0)我国精准扶贫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向各会员国、联合国秘书处和有关机构、中外媒体等全面介绍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其对中国和全球发展的重大意义,同各方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和实践。
与会各方热烈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认为中国巨大减贫成就令全世界瞩目,为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大贡献。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制定精准扶贫举措、关注弱势群体发展、构建伙伴关系等经验做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典范和样板,中国的成就将为全球范围内落实2030年议程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