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可分为哪几个因素
成功的三个因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商鞅变法简介: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简介: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② 举例说明从古至今,有什么名人是因为坚持梦想而成功的
一、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
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二、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三、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四、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五、司马迁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
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③ 关于成功的名人事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④ 名人成功背后的故事
http://..com/q?word=%C3%FB%C8%CB%B3%C9%B9%A6%B1%B3%BA%F3%B5%C4%B9%CA%CA%C2&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名人成功背后的故事 好多好多!
⑤ 辽宁省音乐协会的主要成果
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在40多年的工作中,组织创作、理论研讨,学术交流、演出、评奖等一系列专业音乐和社会音乐活动,其中一些作品的问世及很多音乐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1、 音乐创作方面
辽宁省音乐家创作了大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许多作品在国内以及国际比赛中都曾获过奖,其中主要作品有:大型管弦乐《渔家组曲》、《蹦蹦组曲》;器乐曲《春天来了》;交响诗《二小放牛郎》、《海之歌》;室内乐《远古风情》、《第一二胡协奏曲》;交响组曲《篝火》;小提琴协奏曲《海滨音诗》;钢琴曲《三首前奏曲》;声乐协奏曲《海燕》;歌剧《草原风火》、《阿诗玛》、《情人》、《归去来》、《海蓬花》、《苍原》、《沧海》、《羽娘》;舞剧《王贵与李香香》、《珍珠湖》、《极地回声》、《二泉映月》、《白鹿额娘》;舞蹈系列剧《月芽五更》、《雷锋组歌》;歌曲《东风压倒西风》、《拉骆驼的黑小伙》、《哈瓦那的孩子》、《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星歌》、《打靶归来》、《爱社歌》、《黑孩子赛琳娜》、《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迎宾曲》、《我们美丽的祖国》、《我爱家乡山和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共产党好,共产党亲》、《长江之歌》、《十五的月亮》、《木鱼石传说》、《有一支歌》、《星星月亮太阳》、《向着太阳走》、《相思月亮》、《情是一首歌》、《云月依依》、《过河》、《你别走》、《哪吒闹海》、《在清脆的山谷里》、《小雨点的歌》、《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红领巾向着太阳走》、《请不要说》、《南方的父母北方的爹娘》、《不得了》、《爱从这里起航》、《青春赛场》、《光荣啊,当的忠诚卫士——纪检监察之歌》、《边境上我感觉祖国》、《和谐花园》等。
2、 音乐理论、评论及书籍方面
辽宁省音乐家协会自成立以来,组织了各种音乐理论研讨会、采风活动、歌曲、歌词作品的研讨和座谈等,有些研讨会规模很大,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音乐理论建设和繁荣歌曲创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如举办了四届“沈阳音乐周”(前三届东北三省联合举办)、“全省轻音乐观摩演出会和学术讨论会”、“全国轻音乐座谈会”、“全国中青年音乐理论家座谈会”、“全国中青年音乐理论家座谈会”、“全国歌曲创作研讨会”、“东北三省器乐音乐创作理论研讨会”、“沈阳国际音乐节”、“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辽宁省校园新歌征集评选活动”、 “踏准时代节拍,繁荣人民音乐——辽宁音乐工作座谈会”、“‘辽剧’(辽南戏)新剧目展演和学术研讨会”、“2002辽宁音乐创作理论研讨会”、“辽宁省民族器乐创作理论研讨会”、“劫夫歌曲创作之路座谈会”、“丁鸣80诞辰从艺65周年座谈会”、“王霭林音乐文集并从艺58年研讨会”、“李延忠作品创作研讨会”、“韩振作品音乐会暨作品研讨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歌曲创作采风笔会”等。
由协会会员编著并出版的各种音乐书籍近百部,如:专集《劫夫歌曲选》、《辽宁民歌选》、《音乐的独白与对话》、《新时期音乐论文选》、《建国30年辽宁歌曲选》、《近现代音乐研究》、《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歌曲集和优秀论文集》、《辽宁优秀文艺丛书音乐卷》两卷,其中一卷为歌曲分卷,一卷为理论评论分卷、《辽宁省志——辽宁社会科学志——音乐理论志》;刊物《音乐生活》、不定期的《会刊》、《乐语》、《歌诗潮》;文集《纪念安波文集》、《劫夫纪念文集》;教材《和声实用教程》、《视唱与听写》、《歌曲分析与旋律写作》、《20世纪和声中的个性写作风格与共性思维基础》、《二人转音乐概论》、《满族萨满乐器研究》;还有不少作品在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中获奖,如长篇传记《红色音乐家——劫夫》在“第四届辽宁报告文学奖“中获一等奖,《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在“全国首届曹禺戏曲文学奖、评论奖”中获评论奖、论文《满族萨满乐器的形制及文化意义》获全国首届中青年音乐论文评奖一等奖、《古筝教程》获国家较为颁发的优秀教科书二等奖、《钢琴的即兴伴奏教程》获国家较为颁发的优秀教科书“中青年奖”等。
3、 音乐表演方面
在音乐表演方面,辽宁省不少音乐表演人才在国内国际获奖,如辽宁歌剧院张岩生获国际声乐歌剧比赛一等奖及歌剧《黑桃皇后》汤姆斯伯爵角色的第一名;沈阳音乐学院吴艳彧获得第26届“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和“托巴斯·阿尔凯特”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宋波获国际声乐比赛国内选拔赛第一名;佟敏在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获声乐表演金奖第一名;辽宁省音协主办的辽宁音乐“金钟奖”设立了声乐、器乐表演奖,为辽宁音乐界表演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曾获此奖的有车英、刘辉、毕成、吴彦彧、张岩生、赵劲松、何月、陈丽君、张静、姜淑珍、朱晓红、化春玉、王辉、张书彬、黄华桥、沈德鹏、文佳良、刘刚、赵夺良、张红、于彤等人。
辽宁歌剧院组织创作和演出的歌剧《苍原》获国家“文华”大奖及全部10个单项奖,在全国文艺界一起强烈反响,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并入选第二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前进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歌剧《羽娘》获第三届中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唯一剧目大奖、7个单项最佳奖、4个优秀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文华剧目奖;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创作并演出的舞剧《二泉映月》、《白鹿额娘》在舞蹈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白鹿额娘》在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作品奖;歌剧《沧海》获第九届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近期由本会会员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各种专业赛事中获一等奖的近40人次,如王文俊获“鼓浪屿钢琴艺术节全国少年钢琴比赛”专业一组二等奖;周韵清在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获青年专业组第二名,这是多年来辽宁省在全国同级别的钢琴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闫玉璋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琵琶比赛中获演奏二等奖,是我省在全国琵琶比赛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4、 社会活动方面
协会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音乐会和演出活动,如举办了“劫夫作品音乐会”、“首届沈阳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展”、“加拿大温哥华钢琴演奏组”、“德国吉他二重奏组”、“李民铎钢琴大师班”等讲学演出活动等。
协会还参与组织了国际、国内大型的音乐比赛。其中有:“省直机关首届青年歌手大赛”、“辽宁省首届少年儿童才艺大赛”、“首届全国青少年演艺人才大赛辽宁赛区选拔赛”、“首届全国青少年中提琴比赛”、“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辽宁省暨沈阳市大学生歌咏大会”、“全国声乐、器乐、舞蹈大赛辽宁地区选拔赛”、“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活动辽宁地区选拔赛”、多次手风琴、吉他电子琴大赛等。
四、 近期主要活动
1、2006年7月,辽宁省音协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第七届主席团和理事会;10月在大连召开第七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商榷各专业委员会分工情况、审批马头琴学会成立事宜、研究07年音协建立50周年有关事宜、审批中国音协和辽宁音协会员、大连市部分音乐作品展播等。
2、2005年以来,协会组织或参与组织了多次比赛,协助中国音协等部门进行各种评奖活动,如完成第二届辽宁音乐“金钟奖”创作类、器乐类、声乐类的评奖工作;完成第二届“校园新歌”歌曲征集颁奖晚会及协助省文联完成“辽宁文艺之星·小艺术家”评选颁奖活动;推荐的省直机关工委公务员合唱团、铁西区女教师合唱团进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合唱比赛半决赛,其中省直机关工委公务员合唱团获银奖;组织“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活动辽宁地区选拔赛;完成反腐倡廉歌曲评选和演唱活动,报送参赛歌曲3首及推荐5位评委,其中一首获三等奖;完成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辽宁地区声乐选拔任务;与省妇联共同承办省少儿声乐比赛;组织选手赴京参加“2006北京手风琴艺术节”全国手风琴大赛,并获金奖;完成“雅马哈杯”全国电子琴考级优秀奖考生展演辽宁考区的选拔任务,并组织优秀考生进京参加比赛,其中一人获金奖;完成中国音协组织的少儿歌曲作品征集及评选报送工作;报送“五个一工程”优秀音乐作品等。
3、协会重视音乐理论方面的建设,组织了多次研讨会、专题讲座和采风活动,并出版刊物及书籍,如出版3期会刊《乐语》;与沈阳音乐学院联合出版《劫夫纪念文集》,并在“劫夫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首发;与沈阳音乐学院共同主办“丁鸣80诞辰从艺65周年座谈会”;举办“李延忠作品创作研讨会”;举办“俄罗斯巴扬演奏家里普斯、谢苗诺夫、斯卡里亚廖夫的演奏风格分析”专题讲座;结合中国音协在全国开展的少儿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协会组织了“2006年少儿歌曲采风创作笔会”活动,组织部分词曲作者深入新宾农村采风等。
4、协会还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如吴丽君独唱音乐会;与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赵夺良胡琴独奏音乐会;举办李宏伟独唱音乐会;与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歌剧院联合举办“劫夫作品音乐会”;在大连举办李建军少儿歌曲作品音乐会;举办纪念莫扎特室内音乐会等。
5、协会完成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同时进行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重新登记、换证及数据库录入工作,预计06年年末完成。
6、音乐考级工作稳步开展,顺利完成了暑期及冬季的考级任务,并组织开展与考级相关的各专业的短期集中培训工作,如第一届古筝教师培训班;首届二胡考级教材辅导教师培训班;电子琴新教材(第四套)师资培训班等。
⑥ 勤出成果的例子
1、贝多芬不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勤奋!
2、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
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
3、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4、李嘉诚是推销员出身,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时彻悟。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当年,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李嘉诚早先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后来当推销员,依然是背着大包一天走10多个小时的路。天上从来不掉馅饼,有人说,如果掉的话那饼肯定有毒。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者,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辛酸。
5、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
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⑦ 成功的人物!!
邓亚萍。邓亚萍属于后者。前著名乒乓国手邓亚萍的运动员经历相当
坎坷。邓的乒乓技术很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生理缺陷,使她不被人看
好,就是她的个头太矮。一般认为,个头矮的乒乓运动员不会有太好
的前途。然而,为了颠覆这个传统理论,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
是像跑步这样的基础性训练,还是技术性训练,邓都比一般运动员付
出了多得多的努力。在媒体的话筒前,她坦言:“现在不要对我说跑
步,运动员时期我跑了太多的步,以至于现在都有点厌恶跑步了”。
(大意如此)。
邓没有因为自己个头矮,不被人看好,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相反,在
信念的支撑下,她努力付出,最终获得成功,取得了一个乒乓运动员
所能够取得的所有赛事的冠军。个人认为正是楼主所需要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