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滥用科技成果

滥用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02 16:37:28

Ⅰ 哪些科技成果被错误利用至少五个

加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意识增强社责任防范科研滥用效 提高科技工回作者业务能力道德修养规答范科技工作者行科技工作项重要内容 保障我科技术事业健康发展重要保障科技员抱负知识同家 类发展需求结合起才社众需要科技工作

Ⅱ 高科技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科技--双刃剑
当然,那些从科学知识转化出来的技术成果中,纯粹只能作恶的太少。绝大部分既可以为社会造福,也可以危害社会,伤人害命。所以,“双刃剑”才是它们最准确的比喻。

利用科学发明称霸世界,是“双刃剑”的一个例子。最早描写科学狂人的是凡尔纳。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写了一个隐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罗比尔。他发明了水陆空三栖航行器,以此为称霸的手段。不过,凡尔纳是个忠厚长者,写坏人总是写不到位。这位“世界主宰罗比尔”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尔斯的《隐身人》中,格里芬隐身后狂性大发,自称“隐身人一世”。不过,他连一个英国偏僻的村庄都没有统治得了,就被村民们当成怪物围捕致死了。

在《大独裁者》中,前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科学狂人形象。德国心理学家施蒂纳长期研究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终于发明了用脑电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维的设备。他离开科学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门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对手,甚至可以制造股市风波供其获利。最后,当施蒂纳的阴谋被识破后,居然使用这一武器和几个国家的军队对抗,让进攻的军队魂不附体,四散奔逃。只是被苏联同行用同等武器袭击,施蒂纳的阴谋才告失败。而苏联科学家则将控制他人思维的仪器改造成造福人类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协调集体劳动,甚至可以让一个乐队不再有指挥。

赵南元曾经说过: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制造的灾难和浩劫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学狂人却只出现在好莱坞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时期,科幻作家笔下利用科学作恶的人,不再是那些动不动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疯子。这些恶人要通过手头的新技术,实现一些较具体,影响范围较小,但更为现实的目标。

罗宾·科克以“医学恐怖小说”见长。《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题材医学恐怖小说。死亡激素本是人体固有的一种激素,和生长激素一样由脑垂体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后才出现。医学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鲑鱼的启发,这种鲑鱼在产卵后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终从鲑鱼头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诱发剂。注射到生物体内,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释放。

海耶斯供职于一家大型会员制保健中心。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这个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终生保健治疗。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们都有烟酒恶习,但进入保健中心前体验表明,他们的身体情况还很正常。瘁死时,他们的心血管都极度衰老。这个死亡名单里最终包括了海耶斯自己。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医生杰逊的怀疑。他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发现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将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诱发剂暗地里施给这些人,让他们早点死亡,以免等这些人衰老以后,被迫大量提供免费药品。

在小说结尾处,几个书中人物就死亡激素问题,直接讨论起科技的善与恶,要不要设置法律来约束科学家,使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发明创造。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时,对科学的善恶问题有自觉的认识。

十九世纪末,摩天大楼在美国诞生,很快便成为科技和财富相结合的象征。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入了摩天大楼竞赛,高层建筑竖起的速度,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恐怕不过分。而摩天大楼带来的高成本负担和灾难隐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说《摩天大楼失火记》便以此为题材。

小说问世时,世界第一高楼是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作者在故事中虚构了新的世界第一楼,就座落在西尔斯大厦对面,以致于小说最后,抢救队可以在西尔斯大厦和“世界第一楼”之间架起钢索救人。这座世界第一楼的老板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导致电路负载过大,在开业典礼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楼特有的“烟囱效应”使暗火逐层向上,直到顶楼。在那里,数百位达官贵人正在举行庆祝仪式。由于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们发现大火,已经无法扑灭了。

作品对于摩天楼火灾隐患的担忧是通过消防大队长的口说出的。火灾发生后,消防大队长来到现场,遇到建筑师,质问后者道:你们明知现在消防技术对七层以上的火灾无能为力,为什么还要建造这么高的楼?而在结尾处,他讲了一段更为恐怖的话:今天还不错,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后,类似的火灾将会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到那时,你们才知道应该建什么样的楼!电影拍摄于八十年代,十几年以后,这段恐怖预言落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上。911袭击中,五角大楼的伤亡就远远小于世界贸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层建筑来“助威”,911袭击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难。

这部小说后来改编成大腕云集的电影,颇有影响。只不过小说结尾处,包括州长在内的许多人没有逃出火海。电影则加了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尾:抢救人员炸开了楼顶的水箱,浇灭了大火。不过那并不是现实。对于911事件中那样的熊熊烈焰来说,屋顶水塔里的水真可谓杯水车薪。

1972年,人类跨过了转基因技术的门坎,地点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它释放了一种几乎无限的可能性:按照人类的需求,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混合起来,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基因技术一出世,立刻就被运用到农业科技中,创造了大量新物种。它们在提供高产农作物的同时,也制造了针对转基因作物接受与抵制的大风波。不久前一次武汉农民捣毁转基因实验田的风波说明,这场抵制风潮现在已经吹到国内。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转基因作物为素材的。

在这篇小说里,美国MSD生物公司投资二十亿美元,研制成功“魔王品系”麦种。它高产、抗病,品质优良。为了防止农民将收获的麦子留种,MSD公司在魔王麦的基因中混入了导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这样,第二代麦种如果没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别溶剂来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将无法生长。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这本无可厚非。MSD公司一名低级职员负责将它推销到中国陕西地区。第一年收成极好,第二年,一些农民偷偷留种,结果导致大片麦田失收。虽然MSD公司曾经作过大量预防性研究,但这种自杀基因还是因为某些特别病毒的搬运功能,扩散到其它麦种上。黑色的死亡小麦瘟疫般地传播开了。

在关于粮食的“坏科学”作品里,《永生粮》也是很有趣的一例。别利亚耶夫笔下的科学家布罗依尔不仅没有恶意,甚至连MSD公司那样的商业目的都没有。他培养出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得养分,自身不断膨胀,并且可以直接食用,成为“永生粮”。然而,这种“永生粮”不仅没有解决饥饿问题,反而导致农民破产,加重了经济危机。最后,夏天来临,适宜的温度又使“永生粮”飞速滋生,覆盖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为人造灾难。

网络技术自从七十年代出现以来,以井喷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在笔者认识的人中间,凡是上过网的,没有一个会选择从此不再接触网络。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网络也使许多人上瘾,成为它的俘虏。如今,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问题。而据笔者的观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经有着大量的网瘾患者,只不过他们独立负责,不象青少年那样,有监护人去向社会舆论反映这个问题。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网瘾现象普遍存在的未来世界。在这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时代中,上网成瘾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需要强制戒断。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样,出现了司法体系内的戒网监狱。小说令人怵目惊心地描写了网络成瘾后的反应:昼夜颠倒,无法从业,难以与人交流,着魔般地到处寻找上网工具,甚至用监狱暴动来反抗强制性戒瘾。更由于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从一个网瘾患者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极好地表现了网络瘾的危害。小说中描写的严重生理反应,在如今某些网络成瘾者身上多少已经存在了。

作者还设想了未来社会强制戒断网瘾的具体措施:首先要使成瘾者基本脱离网络,这是强制性的,有法律作后盾。当然,为了使他们的精神不至崩溃,会在监视下有限制地上网。然后强迫成瘾者参加大运动量活动。一个长年坐在电脑前的人,身体情况相当恶化。另外,强制成瘾者读纸印的书,逐渐摆脱对电脑的依赖。

1928年,一次实验室中的偶然现象,加上英国医学家弗莱明有准备的头脑,帮助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如今,抗生素已经成为医生们惯用的武器。然而,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医疗问题。长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写的便是这一题材。虽然作者王晋康在科幻圈里早已很有名气,但他能为科幻圈以外的公众所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小说,因为它涉及了当今科技前沿的一个棘手问题。

小说以中东为背景,描写了某军事狂人对邻国发动细菌战的故事。与此平行的一条线索,则是皇甫家族对“平衡医学”的研究。作为一个小说中虚构的元素,平衡医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这个元素,讲述了他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关注。通过医学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这样写道:“耐药菌株如洪水一样发展,连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这种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疗败血症的青霉素用量已由几万单位加大到几千万单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问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页。

作者甚至虚构了一个肾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这是一个高干家属。正是由于她的地位,能够大量使用新药,好药,才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落入到抗生素滥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长长的病历记录,描写她怎么样一步步“小病大养”,最终被药物包围的可怕结局。

小说结尾处,不断与抗生素竞赛的变异病原体集体大暴发,形成了遍布世界的瘟疫。

Ⅲ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有多种方式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进而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构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 (一)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研究降低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 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明确商业秘密和侵权行为界定,研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探索建立诉前保护制度。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打破对侵权行为的地方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 (二)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 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空间。 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纠正地方政府不当补贴或利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探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三)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 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多种渠道增加审评资源,优化流程,缩短周期,支持委托生产等新的组织模式发展。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 改进互联网、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四)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 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将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导向。 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并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质量和安全指标及相关标准,形成统一权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标准执行的过程监管。强化环保、质检、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 (五)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运用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促使企业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竞争,向依靠创新、实施差别化竞争转变。 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完善市场化的工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劳动力成本变化与经济提质增效相适应。 三、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六)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 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 国家科技规划要聚焦战略需求,重点部署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研究,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 (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 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 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力度。 (八)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 统筹研究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Ⅳ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
加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回感,是防范科研答成果滥用的有效方法。
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规范科技工作者行为,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人员只有把个人抱负和知识同国家和人类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才是社会和大众需要的科技工作者。

要严格履行技术合同的有关约定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应用的效益。加大惩处力度,是避免成果滥用的法律手段。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严重违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在准确把握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严厉鞭笞。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得对他人恶意诬告、中伤诽谤,不得侵犯当事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违背科技作者行为准则的不良行为,可以向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科技管理机构进行投诉

Ⅳ 科学研究中有哪些科研不端行为和不当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国际科技界将严重违反基本的科学诚信的行为称为科研不版端行为(misconct in science,或称scientific
misconct),这种行为与科权研违规行为、科研越轨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
从国内外情况看,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
第二,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
第三,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观点的分歧。

科研不当行为:科研不当行为(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
,QRP)是指,虽然违反科学的目的、精神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没有直接触犯明确规定的研究活动的道德底线的行为。科研不端/不当行为有时也成为学术不端/不当行为。

Ⅵ 杨小军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编《行政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年版。
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陕西旅游出版杜1999年版。
主编《行政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编《行政强制与行政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编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独著《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独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独著《重大行政案件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独著《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1期。
“试析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差异”,《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关于检察机关参加行政诉讼的探讨”,《法学与实践》1988年第2期。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转。
“内外行政法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关于建立与完善行政法学分论体系的思考”,《法律科学》1994年增刊。
“行政诉讼补证问题探析”,《当代法学》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诉讼上的授权与委托”,《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行政处罚量化理论探析”,《法律科学》1998年增刊。
“政府机关推行合同管理应当遵守的若干法律规则”,《经济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制度与理论”,《人文杂志》1998年增刊。
“关于仲裁与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经济改革》1998年仲裁专刊。
“论行政合同的特征、法律性质”,《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措施的区别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东吴法学》1998年号,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验的民主与理性的宪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认定行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与规则”,《求是学刊》2000年第4期。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怠于履行行政义务及其赔偿责任”,《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资格错别“辨析”应该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程序违法撤销与重作行政行为的限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该文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转载。
“怠于履行职责的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5月号
“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的发展与检讨”,《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
“中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律》2005年12号。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会议纪要’与行政诉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影响与利害关系”,《法治论丛》2006年第4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载于《和谐社会建设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契约与依法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国刑事赔偿范围辨析”,《人民检察》2007年第18期。
“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政府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从兰州牛肉拉面最高限价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2期。
“国家赔偿制度革新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载于《宪法与行政法治演讲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行政立法”,载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绝签字致孕妇胎儿双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从法律视角看服务型政府”,《法治论丛》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账本’的法律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
“试论行政作为请求权”,《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问责的性质与构成要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独著。
“论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若干法律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创新体制机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载于《政府法制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作用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园绑架案引发的‘公开’讨论”,《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0日。
参编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2章,行政赔偿,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费券的法律问题”,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3月10日。
“扩大住房公积金用途的法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4月23日。
“重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教育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2号。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9号,2009年11月11日。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潜伏’性缺陷”,《海峡法学》2010年第1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契约与依法行政”,《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契约与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赔偿法修改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官员问责从风暴走向常态 2009年被问责官员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规范执法裁量权的制度建设”,《学习时报》2010年5月3日。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载于《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调处的问题与建义”,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84号,2010年10月28日。

Ⅶ 试分析在社会上经常发生非法剽窃他人新技术的原因,并论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应采用的保护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
由于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也日益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主体、客体和内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因素。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知识产权法确认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集体、法人、合伙等,从国际交往来看既有内国人又有外国人。外国人在内国以及内国人在外国享有知识产权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知识产权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国际条约。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三个特点:1、专有性,专有性亦称独占性或垄断性。2、时间性,它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国法律而取得的某一专有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动性。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在国内外流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特别是19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及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各种报纸、杂志、国际学术会议、学者访问、国际博览会、电视、广播、图书资料、卫星技术、计算机的国际互联网等的出现,使得在一个国家取得的某一知识产权很容易就会传播到外国。这种知识产权的流动性与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别是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严格地域性对其很不利。因为,一方面他们想把自己拥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专利产品、商标商品、文艺作品输送到国外,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又惟恐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国家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以至被无偿使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希望在本国取得的这些权利,同样也能够得到有关外国的法律保护。这样,就出现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各国通过国内法对涉外知识产权给予保护外,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还签订和制定了许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目前,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一)、《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巴黎公约》并没有给缔约国提供一套统一适用的专利法和商标法,它仅仅为缔约国规定了相互保护工业产权的几项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1、国民待遇原则。缔约国必须把它依法给予本国国民在工业产权方面的保护,也同样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2、优先权原则。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首先在某个成员国提出申请,自该项申请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发明、实用新型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为6个月),以同一内容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应以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以后提出申请的日期,在优先权限内,即使有任何第三者就相同的内容提出申请,专有权仍授予缔约国的申请人。3、强制许可原则。每一个成员国有权采取立法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核准强制许可证,以防止专利权人可能对专利权的滥用,例如,专利权不实施或不充分实施专利。但强制许可只能在专利权人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或者自批准专利权之日满3年(取其中较长者)未实施专利时才能采取此措施。4、独立性原则。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所获得的专利权彼此无关。(二)、《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合作条约》解决了专利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简称《马德里协定》)它是对《巴黎公约》中关于商标国际保护的补充。(四)、《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条约》简称《伯尔尼条约》基本原则:1、双国籍的国民待遇原则2、自动保护原则3、最低限度保护原则4、独立保护原则。(五)、《世界版权公约》,主要原则有:1、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2、有条件的自动保护原则3、独立保护原则4、最低限度保护原则。(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2、最惠国待遇原则3、权利用尽原则。

Ⅷ 违纪违犯罪分子能否参加科学技术奖评审

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让他参与评奖的,社会影响不好。

Ⅸ 用矛盾观谈谈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科学技术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为什么会成为“双刃剑”呢?一般来说,主要基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科学技术的正负作用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包括三大基本理论和五大范畴,分别从运动和联系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其次,科学技术的相对真理性决定了其负作用不可消除。所谓的科学技术,理论上不可能是严格建构好了的、绝对证实的绝对真理,它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经过有限次实践检验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与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相一致的知识体系,具有真理性质的相对真理。

阅读全文

与滥用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