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写主要业绩及科研参政议政成果
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夜间治癌效果更佳 2007年10月20日 来源:健康久久 我国一家免疫专科医院将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癌细胞的“生物钟”,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健品商城,低价限时抢购进行中!)这家医疗机构是黑龙江省首家按照外资模式建立的医疗机构。 据院长介绍,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同细胞的增殖时间不一样,如骨髓细胞多在白天增 殖,而癌细胞多在夜间增殖。根据这一规律,他们对卵巢癌做了时间疗法的统计,白天投药组五年存活率为零,而夜间投药组的五年存活率却为78%,这就使该院确定了个性化投药的新型治疗方案。
㈡ 关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
一、参评成果的时间范围
凡属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成果均可参加本次评选。
二、参评成果的类型
学术专著(不含教材、辅导教材、工具书、论文集);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三、参评成果的要求
(一)学术专著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学术论文须在公开刊物或《思想教育探索》上发表;研究报告包括向校、市、省、中央有关部门提供的咨询报告、决策报告、调研报告等(须附有采用单位出具的证明)。
(二)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的第一著(作)者或独著者方能申报;每个人只能申报一项成果;凡已获得全国、教育部、省市优秀成果奖的成果,不再申报。
(三)数量要求:报送专著原件2份;论文、研究报告原件1份及复印件2份(A4纸),无专著申报的院校可增加申报1篇论文或研究报告。
四、名额分配
(一)国家重点本科院校、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可申报专著不超过3本,论文及调研报告不超过4篇。
(二)一般本科院校可申报专著不超过2本,论文及调研报告不超过3篇。
(三)国家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可申报专著不超过1本,论文及调研报告不超过2篇。
(四)一般高职高专院校可申报专著不超过1本,论文及调研报告不超过1篇。
㈢ 郭定平的研究成果
(1)《多元政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
(2)《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4)《上海治理与民主》,重庆出版社,2005年。 (1)《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与戴晓芙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世博会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 《关于柏克的政治哲学》,上海《社会科学》1988年第11期。
* 《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国外政治学》1989年第1期。
* 《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价值贫困》,《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 《论东亚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模式》,上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7期。
* 《美国政党体制的衰落与改革》,《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 《我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政治转型》,上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
* 《论战后日本政治多元化》,《日本学刊》1994年第4期。
* 《论中国特色的团体政治》,上海《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3期。
* 《论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系统整合》,上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10期。
* 《论新加坡的政党与政治发展》,北京《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
* 《权威与民主:执政党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上海《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1期。
*《韩国政治转型中金泳三的贡献与局限》,上海《亚太论坛》1997年第3期。
*《论当代政治转型理论的背景与逻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3期。
* Value Changes and Democratic Prospects in China,Journal of Korean Politics,Vol.11,No.1(February,2002),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eoul, Korea.
* 《论战后日本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学刊》2003年第2期。
*「中国の政治発展と民主化――比较政治学の视点から」、『中国研究月报』(东京、中国研究所)665号、2003年7月。
*「上海の社区建设と都市基层社会の管理体制改革」、『アジア経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第44巻第9号、2003年9月。
*《政治过程中的“政官之争”》,包霞琴、臧志军主编《变革中的日本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17-164页。
*《优化治理与渐进民主:上海的探索》,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二十一世纪亚洲发展之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103-122页。
*《论邓小平民主理论中的辩正思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邓小平理论》2004年第11期转载。
*《新世纪东京行政改革的进程与方向》(合作),《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第一辑(城市治理与公共权力:边界、责任与合法性),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6月。
*“Political Science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Political Science in Asia, Vol.1, No.1, Winter 2005.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Mental Foundations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Human Beliefs and Values in Striding Asia, Tokyo: Akashi Shoten, 2006.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Value Changes in China”, in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in Asia, Melbourne: Trans Pacific Press, 2006.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urveys”, Political Science in Asia, Vol.2, No.1, Winter 2006.
*《论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逻辑与轨迹》,《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7年第2期转载。
*《上海政府信息公开与政治文明建设》,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上海改革开放研讨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北东アジアの安全协力と日朝関系」、宇野重昭ほか编『日本・中国からみた朝鲜半岛问题』、东京:国际书院、2007年3月。
*「新世纪における日台関系の発展と転换」、依田憙家ほか编『日中関系の歴史と现在』、东京:白帝社、2007年9月。
*“Chinese Model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21, No.2, Fall/Winter 2007.
*《制度积累与渐进替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机制解析》,《学习与实践》(湖北武汉)2008年第1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2期转载。
*《当代中国政党与国家关系模式的重构:比较的视野》,《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成都)2009年第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5期转载。
㈣ 理论研究成果是什么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和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政治军事法律综合学术期刊。[1][2]据2020年第2期期刊内页显示,《理论研究》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1人。 据2020年7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理论研究》共出版文献量3000篇、总下载次数388056次、总被引次数655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0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159。[1]据2020年7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理论研究》共载文1929篇、基金论文量为4篇、被引量4485次、下载量4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0.65。[3]
中文名
理论研究
外文名
Theoretical Research
语种
中文
类别
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主管单位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学院
更多
办刊历史
1979年,《理论研究》创刊,初期作为内部资料以活页的形式不稳定出版。
1984年,《理论研究》刊期为半月刊。
1986年,随着教育正规化步伐的加快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改为16开本双月刊。[2]
1987年,该刊刊期变更为双月刊。[1]
198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正式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2014年12月,《理论研究》被正式公布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4]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理论研究》设有专论、中西部发展论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科学发展观、党建研究、法治文明、理论探讨等栏目。[3]
读者对象
《理论研究》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和干部教育工作者
㈤ 政研论文
给你点资料:
文明创建实现全省“满堂红”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文明创建经验解析
昨日举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精神文明表彰会透露,全省14个地市分公司、3个直属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和省公司本部,已经100%获得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荣誉,实现了全省“满堂红”的创建目标。
截至今年6月,湖北移动获得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4个、省级最佳文明单位16个、省级文明单位7个、省级文明行业先进单位4个,提前一年完成了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创建任务。
据介绍,自1999年分营以来,湖北移动遵循“责任”和“卓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和谐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成为本地区行业内主导运营商,逐步向世界一流迈进。
湖北移动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公司的业务发展实现不断攀升:发展客户由原来创建之初的一百多万户提高到一千多万户,上交国家税收十多亿元。
“湖北移动文明创建的经验是一本需要认真研读的书。”在湖北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林如是说。
湖北移动实现文明创建“满堂红”的背后推力是什么?公司党组书记张琳的答案是:
一、明确目标定位,处理好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上,不仅要坚持长远目标的正确导向,更要注重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湖北移动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现阶段,要把解决员工最关心、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作为创建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通过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的工作,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推进。
二、澄清思想认识,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改革发展是企业的中心,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心工作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本身就是企业“铸就卓越品质”的重要指标。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事业。当前,我们正在以“做一流通信企业”为己任,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三、注重实效,处理好活动、载体与内容、效果之间的关系
注重实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有一定的活动和载体,更要注重建设的内容和效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精神文明各项活动中来,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员工的内心。
二是树立品牌,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我们目前已经创立了“空中文明”工程、“红色覆盖”工程、“爱在湖北大学生勤工助学工程”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
四、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实现新的突破,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
精神文明为企业生气之所系,充分反映和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面貌和风采。近年来,我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创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们要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不断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新的突破。
文明创建提升企业软实力
湖北公司的文明创建工作是整个中国移动集团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得益于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得益于围绕提升企业软实力开展创建工作。
在去年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会上,王建宙总裁提出,在企业硬实力迅速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加强集团公司软实力建设。湖北公司在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说明提升软实力工作卓有成效。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林奕弘)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林:打造“文明移动”“和谐移动”
湖北移动这条线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走在全省的前列,具有起步早、起点高、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
目前,从省公司到基层,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精神文明创建,出现的典型多,形成了文明花香溢移动的良好氛围。
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湖北移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努力把握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机遇,迎接新的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通过精心规划,打造“文明移动”、“和谐移动”。
湖北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创建内涵,打造品牌,建立健全创建长效机制。要将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做优秀企业公民等,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发挥联动效应,使创建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持续发展。
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移动可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信息化建设上服务于大局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㈥ 张政的科研成果
1. 近代翻译之始—蠡勺居士及其《昕夕闲谈》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第一.
2. 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蠡勺居士翻译中的宗教改写与探析 中国翻译 2010 (2) 第一
3. 简析计算机词汇汉译中的两种状况 中国翻译 1999(6) 独著
4. 文化与改写——蠡勺居士的翻译实践探析 中国外语 2009(1) 第一
5. 机器翻译难点所在 外语研究 2005(5) 独著
6. 由“信息补偿”到“符合习惯”的翻译 外语研究 1998(1) 独著
7. 国外机器翻译理论概述 外语研究 2003(6)独著
8. 形“耶”,意“耶”?-简析翻译中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外语教学2002(3) 独著
9. 独著试析指示代词it的语法结构功能 外语教学 1998(2) 独著
1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蠡勺居士研究 外语教学 2010(2)第二。
11. 反面着墨异曲同工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2) 独著
12. 计算机英语的词汇特征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6) 独著
13. 词无定义译有“定”法 中国科技翻译 2009 (3) 独立
14. 机器翻译刍议 中国科技翻译 2004(1) 独著
15. “机器翻译”、“计算机翻译”还是“电子翻译”?中国科技翻译 2003(2) 独著
16. 蠡勺居士《昕夕闲谈》诗歌翻译策略探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第二
17. 试论信息增补性翻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独著
18. A New Approach to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in MT System (CSIE 2009) 2009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 978-0-7695-3507-4 407-411 第一.(EI收录) 1. 蠡勺居士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的影响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2. 计算机翻译理论研究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02 SK – 011)04 主持
3. 政府公文平行语料库的建制与翻译研究(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㈦ 孙春晨的主要研究成果
1 .《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独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2 .《中国应用伦理学2003—2004 》,执行主编,金城出版社 2004 年版;
3 .《生死论》,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年版;
4 .《伦理新视点》,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5 .《人生幸福论》,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年版。 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的价值基准,《桂海论丛》2013年第1期;
2012“最美现象”:超越道德相对主义,《人民论坛》2013年1月(下);
周秦丧祭礼仪的伦理意蕴:人类学的视角,载《第二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走向伦理文化的广袤田野,《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5期;
消费主义的伦理审视,载《资本、道德与环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耸人听闻的“道德崩溃论”,《人民论坛》2012年1月(下);
面向生活世界的伦理人类学,《哲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现阶段中国社会三大文化思潮批判,载《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2010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困境与出路,载《面向实践的中国经济伦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幸福观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第1期;
文化保守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人民论坛》2011年1月(上);
多元价值与应用伦理学研究,载《中国应用伦理学2009—2010 》,金城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三个理论论争,载《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产权的伦理解读,载《中国应用伦理学2007—2008》,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道德与文明》 2008 年第1 期;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穷人经济伦理问题, 《道德与文明》2007 年第6 期 ;
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学习与探索》2006 年第3 期;
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载《中国哲学年鉴》2006 年卷;
黄禹锡事件折射科研伦理,《科技中国》2006 年第2 期;
诚信与和谐社会,载《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学习出版社2006 年版;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载《伦理学与德育研究》 2005 年卷第一期,新华出版社2005 年版;
经济伦理学:从构建体系走向问题意识,《哲学动态》2005 年第1 期;
性权利及其伦理意蕴,载《中国应用伦理学 2003—2004 》,金城出版社2004 年版;
经济全球化与仁爱伦理,《哲学动态》2004 年第9 期;
市场经济伦理辨析,《道德与文明》2003 年第6 期;
市场伦理发展的自然逻辑与人性基础,《河北学刊》2003 年第3 期。
㈧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 怎么写,有没有范文
http://www..com/s?tn=site&word=%D6%B0%B9%A4%CB%BC%CF%EB%D5%FE%D6%CE%B9%A4%D7%F7%D3%C5%D0%E3%D1%D0%BE%BF%B3%C9%B9%FB
这里有很多
㈨ 邮政思想政治政研论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2003年邮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为推动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提供服务,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围绕全国邮政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2003年工作要点。
2003年邮政政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2003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邮政中心任务,服务邮政工作大局,密切联系邮政改革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配合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邮政企业发展战略,在推进邮政企业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邮政职工全面发展为研究重点,扩大研究课题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各级领导决策做好服务,为推动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做出新贡献。
一、主要研究内容
2003年,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中心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宗旨,把改革发展的难点、职工思想的疑点、行业工作的热点作为政研工作的重点,帮助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方针政策,特别是正确理解国家局党组提出的“2003年中国邮政总体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要求,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为邮政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研究如何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邮政改革发展的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以十六大精神来统领、指导和推动政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如何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邮政部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三)研究如何围绕推进邮政迈向良性循环的工作大局,有效开展邮政形势、任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为邮政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四)研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塑人”的观念,突出邮政职工建设、管理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邮政职工工作热情,维护邮政职工切身利益以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如何在邮政企业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树立邮政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研究如何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进一步扩大邮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成果。
(七)研究如何培育有邮政特色的企业文化,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氛围。
(八)研究如何对先进典型的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努力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九)研究如何针对邮政改革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行作用和导向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的方法和途径。
(十)研究如何使邮政政研工作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不断探索邮政政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结合上述十个方面主要研究内容,从本单位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各自政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细化内容和形式,明确方法和步骤,努力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不断推出新成果的政研工作态势。
二、几项重点工作
2003年,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使邮政政研工作的触角延伸到邮政的各个层面,使邮政政研工作的成果体现到邮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邮政政研工作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邮政部门及邮政政研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协助各级党组织做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组织工作,在学习的内容、形式上提供建议,在贯彻的方法、步骤上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引导邮政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加快邮政发展,服务小康建设”的使命上来,把力量和行动凝聚到推进中国邮政2003年总体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上来等方面发挥参谋、引导作用。要用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政研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研究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入研究总结邮政独立运营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特别要重点研究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邮政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方法,把推动研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作为各级邮政政研会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协调多方力量,加大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加强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邮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邮政政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各级邮政政研会要重点研究如何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职工服务社会、奉献群众;如何以品牌形象为目标指向,加强企业文化的机制建设,以高层次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企业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阵地,保持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鼓励宣传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重视物质利益的能动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联动作用。
2003年上半年,中国邮政政研会将牵头组织多方力量,研究草拟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向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等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完善后,报请国家局党组研究审定。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如何推动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研究如何在全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框架下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点的研究,使两者形成合力服务于邮政发展改革工作。
(三)广泛调查研究,完成《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的编写
要继续探索如何在邮政行业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邮政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邮政诚信服务水准。中国邮政政研会将把邮政职业道德建设作为2003年重点研究课题,拟定《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编写大纲,组织相关人员,尽快完成编写工作。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要加强对本单位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已形成邮政职业道德规范的要不断补充完善,未启动这项工作的要积极进行研究探索。中国邮政政研会将以组织到部分省(区、市)局调研、调阅部分邮政企业职业道德建设资料等形式,研究和了解各地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为《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的编写提供参考。
(四)深入研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注意研究总结先进典型的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把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职工群众作为邮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探索邮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重要源泉。一是注意发现工作成绩突出、能够代表邮政形象、被社会认可的先进典型,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等等,把他们树立成“标杆”、“品牌”。二是深入挖掘提炼先进典型的事例,以新闻媒体、论文文章、巡回演讲等多种手段广泛进行宣传推广,造成一定宣传声势,形成一定舆论氛围。三是注重研究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形式和激励机制,积极向本单位党政领导提出建议意见,从制度上为先进典型的成长创造必要条件,努力形成学赶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
为推动对先进典型培育形式、激励机制等问题的研究,中国邮政政研会在开展年度政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时,继续要求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提交的论文中,研究上述问题的论文要占有一定比重。
(五)注重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研究运用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特点,注重情和理、言和行、点和面、正和反、冷和热、虚和实等运用方法的研究,在功能上突出发挥思想传播和文化整合作用,在运用上突出解决思想问题的实际效果。要根据形势、政策、工作对象思想的变化趋势,探索思想问题预报预警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研究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导向融入到硬性管理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行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在继承过去好作风、好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创新、当前和长远的统一。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研工作水平
(一)巩固大政工管理下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坚持在各级党组(党委)统一领导下,突出政研干部“一岗双责”作用的发挥,继续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不断完善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广大管理干部为基础,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职责明确、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邮政政研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继续推动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政研会的研究活动
在做好日常政研工作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局、直属单位要安排好本单位政研会年会,认真总结交流,研究部署工作,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学区的组长单位要牵头组织好本学区的学组活动,并按照确定的学区活动内容、形式进行,保证本学区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集中交流活动。
(三)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交流活动
2003年中国邮政政研会将选择一些重点研究课题,如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建设等,结合中国邮政政研会换届筹备的工作需要,抽调部分政研干部到相关单位开展深层次的专项或综合调研活动。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政研干部和相关管理干部,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
要发挥好邮政政研会特约研究员以及退休政工干部或管理干部的作用,中国邮政政研会将安排适当的研究课题,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研究活动和调研活动,发挥他们的丰富经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要继续办好政研工作信息和各级政研会会刊,加强政研工作交流的力度。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要在做好本单位政研工作宣传交流的基础上,及时上报工作信息、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等。中国邮政政研会秘书处要及时收集汇总各方面情况,定期下发政研工作信息,做好上下、内外和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服务工作。
(四)继续开展年度政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结合中国邮政政研会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重点研究内容,围绕本单位发展改革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并努力形成一大批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同时,做好内部交流推广和评选推荐工作。
中国邮政政研会秘书处负责组织好政研论文征集评比工作,加大对政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汇编印发推广,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将提交有关领导或部门参阅参考。
(五)努力提高政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前提是培育学习型的人。各级政研干部要力争成为学习型的政研干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研究中得到历炼,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国邮政政研会将于2003年下半年举办第四期政工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拓展政工干部的视野,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一定的研究资料经费、外出考察经费,给予政研干部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
四、积极做好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
按照《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规定,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一届理事会将于年底届满。2003年下半年要认真做好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总结邮政政研会成立四年来邮政政研工作情况,交流推广基层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全国邮政政研工作,审议新修订的《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确认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的组成人员,表彰全国邮政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邮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全国邮政优秀政研会。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按照中国邮政政研会的统一部署,认真总结邮政实现三年扭亏、推进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进程中开展政研工作情况和取得的经验,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研究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提出政研工作的新思路,评选表彰本单位政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上述工作应在2003年10月底前完成,并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
㈩ 政研论文申报表中的成果转化情况怎么填
预期成果形式、去向和效益
就是说让你填课题最后能产生什么成果。
成果一般是发表SCI论文几篇、申报专利几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