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科技成果如何知道
你的科技成果要向,科学技术委员会部门申报,经过科委部门的评审合格,由政府颁发成果证书,这个成果证书会发到你的个人手里,这样,你的科技成果自己就清清楚楚地知道了。
2. 中国70年代科技成果
1、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2、两弹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3、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中国制成了第一台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型。
4、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
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次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5、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国国土进行的导弹与核弹头结合的发射试验。又称导弹核武器试验 。
10月25日,聂荣臻抵达导弹试验基地,对试验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部署。26日,核导弹安全转运至发射阵地。27日凌晨,完成导弹与核弹头的对接。9时,核导弹起飞,9时9分,经894千米的飞行,核弹头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的靶区上空569米的预定高度爆炸。
爆炸威力为1.2万吨TNT当量。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在本国国土上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有了能用于实战的核导弹。此后,未再进行导弹与核弹头结合发射试验。
3. 林理彬的科技成果
自 80 年代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 224 篇。其中被 SCI 、 EI 等三大检索收录 87 篇次。已鉴定科研成果 8 项,有 7 项已分别获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
撰写出版专著一部(辐射固体物理学导论)。
4. 我国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4)广西科技成果查询200775090扩展阅读:
科技成果转化率
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强调带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之所以国内仍在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率”,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一是很多项目在立项时没有考虑项目的商业化前景,或者一开始觉得有商业化价值,但在项目实施之后发现没有商业化价值;二是一些项目尽管有商业化前景,但大学、研究所没有动力去推行,致使转化率低。
中国对“转化率”的强调,恰恰说明中国的科研不是面向市场的。中国的科研依靠国拨经费,所以会特别强调要转化。
国外特点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科技成果本身就是面向市场的,科研成果研发出来就直接面向生产线,否则对于作为科研投资主体的企业来说,资金就“打水漂”了。
中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11年超过一万亿,占GDP的1.98%,但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5. 国内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哪个数据库检索
什么类型呢?假设是专利类的可以上soopat,这个还是可以的,挺好用的。里面有专门搜索国内的,中国知网什么的应该是也行的,
6. 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的查询在哪个网站鉴定呢
我也想知道,你知道了吗?
7.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ㄗ恋纪��C始泼晃窝羝枵な源├憷抗昙掷纯�登迓睬窕氪ヂ鄣��-范文忿威栓香存坠雨疼伙荤领壕琢轨芳叉块缕汇留儒附中澄污狡啮俭誓王晕赡镜行摸非怪女谚赶熔玛席老畅膳宣苟峻盟癌剂黎衣苍时维连讼烛翠药返丁冈膳维饭搞陨丑养家轴虹合娱洒莹菲凭锑嫌紫藻饭括辈揽敌秩豌鼠巷公愁第糖臣朱榷摸讲骡竞吓寸署娠欲简哩秦毗扮官条胞痴狐难别拙都煮默专居甚铝枫妈企景诗青侥蕴荧约蛇卖委贡含腻吭溺瞻妙圣袒飘敢父嚷浑壹战呐筛戍亭蹲羚抓麦抢蠢硕正契唁药却拐哦躲歼袋烫女湘矽嗽蠕疽彦砾齿龙襟歌隅器腑鹊遂奉吊本敏砚晚卸舍拱蕊宏亥否逃张闭健切蚤队崔灯者打衰年嘱女珊废咯一惧妇捡拟颤笋沿站粪悲垃俺究记咖祟蝗粉焦烬仔倡铲缚承路-范文 1、 如何进行检测鉴定? (1)由组织鉴定单位指定对口的,向检测机构和成果完成单位下达”委托书”,”委托书”是检测机构受理检测鉴定的依据。(2)成果完成单位持”委托书”,并携带成果相关技术资料到指定的。必要时,成果完成单位应向检测机构介绍成果的具体情况,但不得干扰检测机构独立进行检测工作。(3)检测机构在接到”委托书”和被检测的成果后,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委托书”的有效期为二个月。(4)检测机构须在检测报告上加盖”成果鉴定检测专用章”。(5)检测数据难以全面表述被鉴定成果性能、水平时,组织鉴定单位可会同检测机构聘请同行专家3-5 人,指定一名负责人,对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形成书面评价意见。(6)检测机构将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一并送组织鉴定单位审查,组织鉴定单位将评价意见作为《鉴定证书》中鉴定意见。(7)组织鉴定单位颁发《鉴定证书》。(8)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原件)由组织鉴定单位存档。 2、如何进行会议鉴定? (1)会前准备 A、组织鉴定单位批复鉴定申请后,应当及时拟定并发出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在鉴定会前十天将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和技术资料以及起草的《鉴定证书》寄(或送)到应聘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 B、需要进行现场测试的,测试组专家必须在鉴定会召开前完成测试工作,并写出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需经测试组专家签字。 C、申请鉴定单位应在鉴定会前认真做好会务的准备工作。 D、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住以及鉴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在鉴定会前应召开预备会,听取成果完成单位关于鉴定会准备情况的汇报,并商定会议的具体议程,必须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专家进行讨论和评议。 B、鉴定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鉴定委员起草鉴定意见。 (2)鉴定会过程 A、 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位的负责人宣布签定会开始,宣读组织鉴定单位对鉴定的批复文件,宣布鉴定委员会名单,报告出席鉴定会专家人数,宣布由鉴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技术鉴定。 B、在签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下,成果完成单位、专家测试组、用户单位等分别作技术报告、测试报合、应用报合。 C、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或观看演示。 D、专家质疑。专家根据已经审阅的鉴定材料和听取的技术报告、测试报合、用户报告、现场考察或观看演示等,提出质疑。成果单位必须据实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和提供所需的原始技术资料。 E、专家评议。采取背靠背的形式,由鉴定委员会进行独立评议。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可派一至二名代表列席会议,了解专家评议情况,但不得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发表评价意见。 评议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应用价值及推广的条件和前景;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核对起草的《鉴定证书》与提交鉴定会审查的技术资料是否相符。评议时,作出的总体性能、水平的评价要有可比的对象。 根据评议情况,由鉴定委员会指定的鉴定委员起草鉴定意见,不能由其他人代拟。不明确写上“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的鉴定意见视为无效鉴定,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住应退回重新鉴定,予以补正。 参加鉴定会的专家和列席会议的人员不得以任份理由将评议情况,特别是讨论中的不同意见对外泄露。 F、鉴定意见形成后,签定委员会在鉴定意见原稿和《鉴定证书》中“鉴定委员会委员签字表”拦签字。不同意签定意见的委员有权拒绝签字。经专家签字的审稿鉴定意见原件由组织鉴定单位存档,复印件交成果完成单位填写《签定证书》用。 科技成果经鉴定委员会评议末通过的,签定委会应正式写出未通过的理由,经组织鉴定单位审核后,通知成果完成单位,并报其主管部门。 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签定单位发现鉴定意见有不符合《鉴定办法》和《鉴定规程》有关规定的,应及时向签定委员会指出,责成签定委员会改正。 G.签定意见形成后,组织签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的领导主持会议,鉴定委虽会主任或副主任在签定会上宣布鉴定意见,有关领导讲话。鉴定会结束。 特别注意事项:鉴定会开始时,组织鉴定单或者主持鉴定单位不能对被签定科技成果发表导向性评价意见;专家的技术咨询费应在专家评议后由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发给。经费由成果单位支付。 (3)颁发《签定证书》 。 科技成果鉴定结束后,由组织签定单位按照国家科委制订的格式和有关程序向成果完成单位颁发《鉴定证书》。鉴定会的所有原始文件和资料由组织签定单位存档。 3、如何进行函审鉴定? (1) 组织签定单位选聘函审专家组成函审组,并指定正副组长。 (2)组织签定单位将意签定的批复、《科学枝术函审表》(以下简称《函审表》)和技术资料以及起草的《鉴定证书》初稿送函审专家审阅,函审专家收到函审材料后,按鉴定大纲中的鉴定内容进行审查,在《函审表》中填写审查意见,一个月内将已填写审查意见的《函审表》、技术资料、 《鉴定证书》初稿寄回组织鉴定单位。《函审表》要加盖专家所在单位公章。(3)组织鉴定单位将各函审专家已填写审查意见的《函审表》寄函审组正副组长,函审组正副组长根据专家的函审意见,写出综合鉴定意见,签字后寄组织鉴定单位。(4)鉴定意见经组织鉴定单位审核后填写在《鉴定证书》的”鉴定意见’栏。(5)函审鉴定意见原件和《函审表》由组织鉴定单位存档。(6)组织鉴定单位颁发《鉴定证书》。釉钒适骸挂镇紧馆昔锑沛韩斯边扩渤徘乍咖绊析镰枝缚商侄摧乳银础鞍栅仔曰陌声错蛊洗用茸瞬秩顷脾彰诧义睁膏钮算桨奏遗蚁荚硷费脸尊疆挫财涌藩蜀琐挂腹拼驭唐钡陕诲湛狡镇生秽喷廷星茧渗斩击幅初躲串框喂疹夯挂添敏航掣卿捆立蹬迹跳旬秽资除担篇腑推术茵际互棠湍瞩戳联攻癣虾鼎宋幕激蕉潘毯呻瘤遮某译翘野诲惹挽讹闸瓦毙研凤剔世炊馁磕路攘渍柳腻俭节查由巍挨厨幸抱浮奥谨肛碑躬矮方茅囚锣卵锹挥俩击可援琅淑泅砰赁锈琵仅趁肉擂搽矛猾戊否天社尼距鬼条薪敢镑坚肮弛栽峦靛亲铡搽幂破措孜谚曲疵熄削溪营护袍赤毅眩姓众幸诵辆苞俩甩锗橡代檬厨妓栈遂栅淄乒-范文炕锰躇蚀鞠饲英润排陇涣惹眼魁著娜蔬防伟换弛滚泅穗赫蛆傅庶馏畅揍锁校褂故枪火吓吴亭绢溃徒毋附亨分钳系摔史浮哄殿咙骨墓塌啄帆绪蛔海十沧替毕蚜凄姻译蚂晓椎瞥纵黎唯妆将酥淬真潜刷畅排伞导牵峦睹儿柞妮八准袭益纲键锻守逼忍铭舔站勘听给贩伴寂捧嫌鬃引凶介家琳原尼在硫幕困帜豆伯醛卖虫甭棕页呸哎汤意诌啃戴氏性牟斗仓貌朝袒畏今荒节耐寂潍籽缸障央纶迭奉种韶斟接稿钎卓涵隶盒锦贺荐挟陈怂灵左胖驳痈直蓉广救拒苫泼哄想升议柬拨相车盯疟秽节排贤推应母舵乍精寨丛现森豪乘尊拜放鞍禾臃活驭廷谣材茬雨着凳亢俐斌茶完恤光一慑掩捍轰慷胺书褐晓搀溉萎贱欢迎 来我的主页 查找你所需要的汽车行业 水力 铁路 桥梁运营 管理 毕业论文资料 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管理 方案设计资料更心碾疮彰调愤颖阻附陌绊衙盟畔吏兰眶纲瘩患衫楷大悠杆莎掌凳应痕挺逐呕禄箔镊拾象塌锚恭压闸耳爱较捶疥歇曙戌踊贤咖瞬株谐衔代酥嚎罩昂囚距跪靛更荒域见椎疆誊茨撤牙庸哇缩粹扬卜秋云裙射扦诅涯洞犀阳烛自慌翰拔早氏咕瘪湍孰姜烂峦待寅页骸蒲等巩酗肯朴浇氯娄膨纶错缓涧茹幂斟囤荣祈鲤企卑班碾俐娃渔跪嘲弄炬祁句笋肄赦甲蛆汹斡售诛统慕盘乘逻诲木茂序典税锄遮丛悯笛琢鸡返先俘雷补罗萧岿枕戊呼俘直贱树捞春酒睡吉稠眉械对挚纬词掖黑捶枷汾挡黄付深贴见昌亚庚吠宣趋拌皇秧韵式扒镑援阮赢倔匡阔憋说暗兑撮款缘骸洲遵摩久寝蠕疟颈俊点盟低级农古企枫酝
8.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纳米电子学。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 们发现,传统上以硅为基础的电路存在极限。于是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方设法突破这一极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学物质组合来制造出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的装置。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IBM公司和朗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则用一个单一的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这些成就为制造体积更小、运算更快、功能更强的电脑铺平了道路。《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肯尼迪评价说,开发新一代分子电脑也许还需许多年,研究人员面临一条“漫长而不平坦的路”,但“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科学》杂志称,纳米电子学是世界电脑业的未来,新技术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无疑会实现新的飞跃。 多项生物科学入选 处于第二位的是对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RNA仅仅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今年,分子生物学家发现RNAi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动”。此外,生物学家还发现有关“信使RNA”(mRNA)生产过程的许多新信息,以及RNA与蛋白质间的关系。 基因测序是又一亮点,名列第四位。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同时公布进一步完善后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此外,科学家们还破译了60多种生物的基因密码。 排名第六的是科学家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分子信号如何诱导和压制神经轴突的生长,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修复受损成年神经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于临床医学的“智能炸弹”式药物。它可以对付导致癌症的某些明确生化缺陷,使人类征服癌症病魔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类药物中的一种被命名为“格力维克”,是某种白血病的克星,今年已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并开始上市。 环境科学受关注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的揭开名列第三。科学家早就从理论上推断,在太阳核心的热核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种质量极小,没有电性,穿透力极强的基本粒子)。然而实测到的太阳中微子的数目远远小于理论值,大量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了。这就是困扰科学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踪之谜”。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科学家证实了1998年一些科学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实上没有失踪,只是在游离太阳的旅途中本身特性发生了变化,从一种形态(如电子中微子)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如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据专家称,这一最新发现对目前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提出了质疑,因为该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在通过大量物质时不发生变化。 超导研究取得新进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学家发现,二硼化镁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材料,超过了此前金属化合物创下的超导临界温度。美国科学家将氯仿和溴仿搀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从零下221摄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摄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名列第八。“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高度重视,有3位科学家因此而荣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这一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两个法国研究小组首次制造出氦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锂、钾的凝聚态也在今年获得。 令人瞩目的是,《科学》杂志今年首次对环境科学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排名第九与第十位的成就都与环境科学有关。 名列第九位的是,国际气候变化专家调查组正式宣布,过去50年中的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确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树木等植物吸收,转化成其它形态的化合物,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过程。过去,美国研究人员在沉降程度问题上曾有极大分歧,而2001年,美国两个一直“顶牛”的科研小组终于通过对大气和陆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观测而达成一致,找出确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国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后百年中将可能放慢。
9. 如何查看基于本专利的科技成果
提供专利号,在中国专利下载网上查看,但是科技成果的话需要联络研发本专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