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国军的主要业绩
在国际国内有论文、散文、短诗短文、文学作品、书法等作品获奖和发表。《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渗透素质教育》载当代南方教育论坛,《汉字读音历史阐释》载全国校园作家精品先,《论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载中华教育科研与实践,《人文精神的颂歌》载语文报905期二版,《大自然中有SARS病毒之源吗?》与《择校生》载第二届太白杯征文集,《神贪》和诜黄山行征文集,《学习方式应与当前社会现实相适应》入选当代中国科教论文集,《发展推进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入选发展与创新论文荟萃,《闪光》载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得两赋》载北京得雨活文化短诗短文集,《试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载中国教育二十年综合卷,《发展是硬道理》被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评为优秀奖,并通知到人民大会堂颁奖,文章被当代专家论文精选收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入编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事迹理论卷,《八·一三风暴》获国际优秀作品(论文)评选特别优秀奖,《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管理的民主化与基础教育的统一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课标的共性要求》分别进入“中华名人文论大全”和“精神文明论文卷,《筑造新世纪的现化教育》收入纪念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海内外杰出人物风采录》论文篇,该书被联合国收藏。书法“抗日精神永放光辉”被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收入《中华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翰墨典藏》,《为之一新的“展示型考试”》被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收入《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并被评为国际金奖,《新课程理论中的课堂行为》获诚信杯二等奖后收入《中国新思想新学术获奖成果精粹》,《山鬼》获燕杯二等奖,《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观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收入优秀领导理论文选,《从分粥引出的机制与方略》入选中华功勋人物论坛,《新课程结构及其价值取向》进入“华夏名人风采论文集”。
同时陈国军还被中国校园文化艺术界名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教育二十年、当代创新人才,新时代先锋,实践三个代表,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名人大典,精神文明大典,华夏杰出专家大典,翰墨宝典,海内外杰出人物风采录,华夏风云人物,神州强国人才大典,中华名流兴业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共和国创新专家名典,中流砥柱,中华英才大典,中华功勋人物大典,中国网络知名专家学者辞典。
2. 张启建的发表文章一览
序号 文章题目 报刊名称或出版社 时间或期号
1、约数≠因数 《少年科学报》 89.6.8
2、学习雷锋精神 强化德育教育 《南通社会科学》 90.6
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想 《中国小学数学教育》 91.4
4、浅谈少先队暗示教育 《少年儿童研究》 92.3
5、少先队暗示教育浅议 《南通教育报》 92.5.10
6、家务承包 《少先队活动》 92.8
7、建校外教育阵地好处多 《江苏少先队》 92.1
8、巧用三角板画角 《小学生数学报》 92.5.5
9、请你动手画一画 《小学生数学报》 92.6.25
10、开展“知我中华,爱我中华”主题活动《江苏少先队》 92.2
11、科技新苗在这里成长 《小学生报》 92.6.19
12、抓住矛盾求解 《小学生报》 92.6.19
13、开展“学科学、爱劳动、兴中华”活动《少年科学报》 92.5.8
14、开展“我为老干部送温暖,我听老干部讲历史”活动《少年科学报》92.5.28
15、“娱乐增智”夏令营 《小学生报》 92.8.14
16、森林音乐会 《小学生报》 92.8.21
17、科技新苗在这里成长 《农村孩子报》 92.9.19
18、运用“除法分配律”速算 《少年科学报》 92.10.18
19、展示少先队员的风采 《小学生报》 92.11.20
20、何为家长何为师 《光明日报》 93.2.11
21、拾废献宝 《少先队活动》 93.1
22、与科学家见面 《班主任》 93.1
23、加强劳动实践教育 全面提高队员素质《小学德育》 93.1
24、角色理论与少先队教育 《少先队研究》 93.4
25、在低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江苏教育》 94.10
26、小金飞身患重病 众师生争献爱心 《如东日报》 94.11.11
27、小金飞身患重病 众师生争献爱心 《南通日报》 94.11.14
28、学校荣获市“智能杯”一等奖 《如东报》 94.11
29、“让孩子自己走”的背后 《南通教育报》 94.12.28
30、《在集体生活中要守纪律》教案 《小学德育》 95.3
31、实施“两类课程”沟通,强化 “他人第一”教育 《如东教育》 95.4
32、以培养自理能力为突破口 提高队员全面素质 《江苏教育》 95.6
33、加强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 95.7
34、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方法探析 《南通教育》特刊 95.7
35、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探微 《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集》 95.7
36、学生评优现状及思考 《小学德育》 95.7
37、科技活动课程管理的实践 《现代教育艺术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 95.12
38、学生评优现状及思考 《南通教育》 95.2
39、苗苗小报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95.3
40、给特级教师评课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1、法卡山带回来的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2、海滩拾贝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3、4 2个校外辅导员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4、学校科技节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5、学校艺术节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6、4 0里拉练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7、校长的心事 《走上科学管理之路》 95.3
48、“构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 《研究通讯》 95.10
49、巧用三角板画角 《学习辅导》江苏教育出版社 95.10
50、实施“两类课程”沟通 强化“他人第一”教育
《现代教育研讨文选》 96.1
51、实施“五1 0”工程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德育》 96.1
52、学生评优现状及思考 《班主任之友》 96.1─2
53、王遐方两看小金飞 《如东报》 96.4.5
54、为了一名农村孩子的生命 《农村孩子报》 96.5
55、《真正的朋友》教学谈 《江苏教育》 96.6
56、对学生中小群体的正确认识与引导 《继续教育》 96.6
57、《关心父母》教案 《小学德育》 96.7
58~70、《小学活动课程》教材三、四、六册共12篇 江苏教育出版社 96.9
71、环境对德育的影响及其作用的 研究实验报告 《南通教育》特刊 96.11
72、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方法探析
《中小学德育工艺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 96.11
73、“五子”登科─培养青年教师的策略 《如东报》 96.9
74、“构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 《课程、教材、教法》 97.3
75、确立大德育观 强化德育效果 《南通教育》 97.3
76、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江苏教育研究》 97.4
7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谈 《江苏教育》 97.7
78、环境育人的途径及其功能浅析 《学校管理》 97.3
79、思品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教与学》 97.9
80、“构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
《小学各科教学》人大复印资料 97.4
81、优化社区环境 强化育人功能 《江苏教育》 98.2
82、科研型教师群体的特点及其培养模式 《中国教育学刊》 98.3
8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想 《小学德育》 98.5
84、《为家乡建设出份力》教学设计
第七册《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98.7
85、课外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东教育》(98.7) 《如东报》 98.10
86、改革思品课教学,落实素质教育 《如东教育》 98.9
87、科研型教师群体的特点及其培养模式 《南通教育》 98.4
88、在低年级思品教学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海探航征文精选本》 98.10
89、雏鹰争章活动的心理学思考
《科研兴队─江苏省少先队教育科研成果精粹》 98.11
90、省编《小学活动?班队活动》教材的实施原则 《江苏教育》 99.5
91、“科学?艺术?交往综合教育”实验 研究圆满结题 《如东日报》 99.5
92、班集体:学生主体性成长的沃土 《江苏共青团工作?少先队专刊》 99.1
93、着力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综合课程体系 《南通教育研究》 99.7
94、《知我香港》教学设计 《南通教育研究》 99.7
95、农村小学科研型教师群体培养的研究 《科海扬帆》中国林业出版社 99.10
96~121、《小学活动》教材1.3.5.7.9.11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99.8
122、 着力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综合课程体系 《江苏教育研究》 2000.1
123、主体性──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北京教育》 2000.2
124、江苏省实验小学专业委员会召开99年会 《江苏教育研究》 2000.2
125、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江苏教育研究》 2000.3
126~154、《小学活动》教材2.4.6.8.10.12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1
155、揭疑?启思?悟理?导行 《小学教学设计》 2000.5
156、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德育》 2000.5
157、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析 《中小学教材教法》 2000.7
158、活动课程建设:问题与策略 《南通教育研究》 2000.2
159、坚持教研科研一体化 努力深化素质教育 《沿海教育》 2000.1
160、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析 《沿海教育》 2000.2
161、“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能力实验研究”通过专家鉴定
《沿海教育》 2000.5
162、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实验研究报告
《南通教育研究》 2000.8
163、“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思品教学审美化”研究报告
《南通教育研究》 2000.8
164、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思品教学审美化 《江苏教育研究》 2000.10
165、主体性: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成才导报》 2000.8
166、谈思品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江苏教育》 2000.8~9
167、确立“大德育观”提高德育实效 《德育天地》 2000.4~5
168、走教研科研一体化之路 《新教育周刊》 2000.10
169、“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研究报告
《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0.10
170、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香港现代教学论坛》 2000.10
171、改革思品课教学 落实素质教育 《新教育周刊》 2000.12.4
172、主体性: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创新:我有话要说》哈尔滨出版社 2000.12
173、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材教法》 2001.3
174、归纳: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如东日报》 2001.4
175、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 《小学德育》 2001.5
176、“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思品教学审美化”研究报告 《中小学美育》 2001.5
177、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教育实验通讯》2001.7
178、我理想中的教育 《教育参考》 2001.7-8
179、我理想中的教育 《教研与进修》 2001.2
180、我理想中的教育 《沿海教育》 2001.8
181、“构建少先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报告 《探索之路》 2002.5
18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实验通讯》 2002.4
183、《争当文明小乘客》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教学设计》 2002.8
184、省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策略 《沿海教育》 2002.11
185、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班主任之友》 2003.1
186、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 《新课改导刊》 2003.6
187、构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 《活动课程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8
188、面对新课程 念好“六字经” 《小学校长》 2003.10
189、农村集镇少儿生存能力现状及思考 《赤橙黄绿谱华章》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03.11
190、辨证地看待“新课堂教学模式” 《沿海教育》 2004.1
191、创业预备队在行动 《小学德育》 2004.5
192、如何实现“从走教案到互动生成”的转变? 《沿海教育》 2004.6
193、真重视与真科研是科研兴师的保障 《沿海教育》 2004.7
194、走进儿童生活 增强情感体验 《小学德育》 2004.8
195、“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成果集》 2004.8
196、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成果集》 2004.8
197、《争当文明小乘客》教学实录 《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成果集》 2004.8
198、走进儿童生活 增强情感体验 《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成果集》 2004.8
199、分享生活 感悟关怀 《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研究成果集》 2004.8
200、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教育实验通讯》 2004.10
201、把握教育契机 《江苏教育》 2004.11
202、《讲节约 不攀比》活动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 2004.11
203、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12
204、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沿海教育》 2004.12
205、尊重源于尊重 《中国德育》 2004.12
206、“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德育》 2005.1
207、真 趣 活——品德课程教学策略例析 《小学德育》 2005.2
208、学校管理者的“八种角色” 《校长阅刊》 2005.2
209、阶段性 层次性 系列性 整体性 《沿海教育》 2005.2
210、论现代学校管理者的“八种角色” 《教育论坛》 2005.4
211、学校课改管理的思考与策略 《江苏教育研究》 2005.5
212、憧憬 师徒 成长 《沿海教育》 2005.5
(概述图片 )
3. 侬智高的纪念碑碑记
作者: 侬芸青、侬兵、侬国权、侬正章
上联:傥犹州智高顶天立地反抗压迫御外侵勋盖当代名声远
下联:大历国侬帝兴稷安民争来通商赢办学惠及后人恩泽长
侬智高是我国古代壮族领袖、民族英雄。傥犹州所辖之安德州乃侬智高出生地。侬智高在安德州出生,在傥犹州长大成材。此处靖西县坡州侬智高洞,系侬智高据傥犹州称帝建大历国及抗击外敌入侵的主要据点遗址。侬全福任傥犹州知州时与武勒州知州侬当道胞姊阿侬结婚,公元1015年生侬智高。侬氏累世威武显荣,侬智高祖父、广源州大首领侬民富,受北宋诰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官职,并荣膺左江最高首领称号。侬智高出世不久,侬民富辞世,其长子侬全福继任父职,侬智高全家随之移居广源州。全福之弟全禄仍知万涯州。其时,交趾反动势力暴侵日频,广源州首当其害,侬全福屡据理上奏,宋廷置若罔闻,智高父子只得孤军御敌。继交趾兵掳去邕、钦、廉三州人口、寇太平寨杀寨主李绪和寇凭祥杀登碗镇将之后,1039年交趾王掳杀侬全福及其五子智聪,并攻占广源州。侬智高时年廿四,遂与母复据傥犹,1041年称帝建大历国,抗敌安民。随后,傥犹州沦于交趾,侬智高移居安德州,1045年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侬智高秉承祖训,文武全才,勇而善用兵,经数年厉兵秣马,终于在1048年击溃外寇,收复广源、傥犹二州,继续统制左右江,声威大振。但宋廷昏庸,丧权辱国,仍视侬智高为异己,一再拒附。不许朝贡,严禁互市,同时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左右江各溪峒首领如黄守陵、韦老宏等均与侬智高结盟,救亡图存。侬智高顺应民心,于1052年农历四月初六在安德州举旗起义,以战逼附。义军五千,浩浩荡荡,破横山寨,开仓济民。五月初一攻占邕州,严惩宋赃官知州陈珙,建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继而乘胜东进,两旬内连破横、贵、浔、龚、藤、梧、封、康、端等九个州郡,夺三水,一路人心归附,队伍猛增至四万余人。攻广州五十七日不克,遂调兵回邕,沿途击败宋军,陷清远,破杨畋部八千士卒于英州,杀张忠、蒋偕两员大将于贺州,歼桂、宜、柳三州兵马于龙岫峒,重创杨文广兄妹所部于桂北,消灭陈曙部八千精兵于金城驿,大将陈曙毙命,桂州知州余靖龟缩避战,邕州知州宋克隆弃城逃遁。侬智高逐鹿千里,战果辉煌,威震华夏。
侬智高在节节胜利之际又第七次向宋廷上疏求附,内向之心可鉴。然宋仁宗偏信馋言,陷害忠良,令狄青率几十万官兵征剿,侬军同几十倍于已之敌鏖战于昆仑关,1053年元宵节,侬军防守失利,狄青偷越险关得逞,导致归仁铺仗败,智高之二弟、侬军大将智忠以及谋主黄师宓等文武要员五十七人罹难,损失惨重。侬智高四弟智会和大将许然、伍赫利、次子宗旦和大将卢貌、黎顺等同心协力,转战于左右江流域,侬智高亲自率余部入滇,1054年在特磨道与追敌交战,相继击退宋军石鉴、杨文广等部的屡次进犯,随即将兵五百直驱大理,以图重整旗鼓。奈因叛徒出卖,致使留守特磨道的母亲阿侬、三弟智光、长子继封等人被捕,1055年春在汴京午门英勇就义。侬智高闻讯,椎心泣血,率众遥祭于大理之野。此后,对侬智高的去向有多种传说,一说被害,一说病逝,一说不知所终。
侬智高领导的民族起义,是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战争。义军仗败南撤,狄军五十万入城掳掠烧杀,尸积不下十万。狄青退兵时,掠去白银三百余万两,足见宋军平南,实为一场对壮族人民大屠杀、大掠夺、大镇压的不义战争,侬姓族人受害尤为惨重,宋廷下令剿灭侬族,滥杀无辜,侬氏族人被迫改为农氏,部分改为赵氏或其他姓氏,此桩冤案史书无载,但有壮族人民祖传口碑为证。
侬智高正义之师,有侬、韦、黄、周、白、伍、许、卢、黎等姓氏,既有百越优秀儿女,也有汉族仁人志士。起义失败后,侬族子弟及侬军将士散居于桂西、滇南、安南一带,据说相当多人迁居暹罗、老挝等地。起义虽遭失败,但客观上,却迫使宋廷接纳边地内附,为壮族人民争得了设市通商和设校办学等权利。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边防,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侬智高起义为壮族人民谱写了一部惩腐恶、抗外侮、争自由、求生存的英雄史诗。侬智高有功当代,遗泽后世,历来受人崇敬。
侬智高之事迹流传甚广,其遗迹遍布边寨壮乡,此处侬智高洞仅是其中之一。洞内水源不竭,底层还出土了石器、古代的稻谷、木炭、夹沙陶、螺壳、钙化石粟壳饰物和北宋钱帛、器皿等遗物,岩壁上人像逼真;洞外清泉涓涓,场地广阔,练兵场、阅兵台、山口寨门等营盘遗址历历在目,护城墙基依稀可辨,当年风雷犹萦耳际,此壮族先民生息之地,诚为侬智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所,侬智高洞之得名并非虚传。由于历史被扭曲,如此胜地文物却无碑文标志,实为大憾。值此盛世,铭文纪念,让侬智高之业绩彪炳千古,其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后人,实为爱我中华之义举也。
侬智高永垂青史!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年冬立碑
备注:本“碑记文”已载入1、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优秀论文集》。2、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改革创新发展——国际优秀新思想新学术论坛”评为国际金奖。3、人民日报社主办的《跨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并荣获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特等奖。4、《创新、实践、发展优秀论文集》特等奖。5、《优秀论文集》并荣获特等奖。6、《中华优秀论文(作品)集》特等奖(2004年)。 7、《精选论文集》特等奖。8、《中国现代理论创新与实践优秀论文精选》获特等奖。9、“新世纪优秀论文奖”获特等奖并载入《当代理论创新成果文集》。 10、《理论·创新·发展》特等奖。11、《中国科学发展战略文库》特等奖。12、《中国管理科学理论从书》并获特等奖。13、《前进的中国——中国理论发展研究与实践特辑》并获特等奖。14、《中国当代优秀论文精选》特等奖。15、《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特等奖。16、《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精选》并获壹等奖。17、《中华优秀论文(作品)集》并荣获一等奖(2003年)。 18、“市场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中国新思想新学术获奖成果精粹》并荣一等奖。2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模·文论卷》并荣获一等奖。21、《中国改革创新发展成果报告》一等奖。获“中国改革之星”荣誉金奖。22、《中国现代管理成果汇编》一等奖。23、《中国改革与发展精典论著》一等奖。24、《中国基层优秀人才科研成果精选》壹等奖,授“中国基层十大文化领袖人才”特别提名奖。25、获“当代世界功勋名人优秀成果”壹等奖并获“当代世界功勋名人”荣誉金奖。(2005年)26、《当代学术前沿精典文丛》壹等奖。27、中国英模研究院,中国英模文化学习促进会评《侬智高出生地纪念碑碑记》一文为“共和国创新英模优秀创新成果”壹等奖并授予“共和国十大杰出创新英模”荣誉称号。28、首届“全国文化创新理论成果”壹等奖并授予“全国十佳优秀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29、获“首届国家创新论坛优秀理论成果”壹等奖并授予“全国十佳先进创新工作者”荣誉称号。30、《中华全国理论创新》贰等奖。31、《广西南古今》。32、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中国人十年优秀文选》。33、《走向辉煌》特授予“中华精英”荣誉金奖。 34、《华夏名人论坛》。35、《中华名人文论大全》。36、《盛世中华·理论动态篇》。37、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理论与发展优秀论坛精典》。3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成果汇编》。39、《全国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理伦探索篇论文卷)。40、中共中央党校《党旗飘场》。41、《当代中国科教文集》。42、《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43、《国际学术交流杂志》和《中国新时期学术论文经典》。44、《中国当代优秀领导理论文选》。
4. 陈志岁的活动
重要会议
2002年6月9日至11日,出席“中国天目山年诗词吟唱会”,期间,游览了西天目山大树王国,并为天目山留下题咏。
2009年5月23日,出席在江西南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
2009年11月,参加在广西鹿寨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联律通则》高级研讨班。
2010年1月24日,应邀在温州市图书馆主讲由同晖学社和温州市图书馆共同举办的“金冬银春”系列活动之一《楹联创作与鉴赏》讲座,并在下午4时,应邀参加同在温州市图书馆举行的“金冬银春”系列活动“墨飘万家-书法名家现场赠对联公益活动”,为市民撰书庚寅春联。
2010年5月,应邀参加“2010浙江诗联家走进临海”活动,作《尤溪行》长诗、《东湖半勾亭》联等。
2011年1月8日至22日,参加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关于增选祁茗田为学会副会长的函信会议(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关于提议祁茗田同志为本会副会长以通讯形式征取全体理事意见函》20112年1月8日),同意祁茗田任学会副会长。
2011年2月21日至3月5日,参加中国楹联学会关于“调整学会个别领导职务”主题函信会议(中国楹联学会《关于调整学会个别领导职务致各位理事的信》2011年2月21日),同意孟繁锦会长不再兼任秘书长,胡春奎任秘书长,叶子彤任副会长。
2011年6月7至10日,应邀参加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共同主办的“浙江诗联家走进宁波”活动,创作《天一阁》、《宁波帮》、《雪窦山》、《妙高台》等诗。
2012年5月8日,出席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同日出席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六届一次理事会议。
2012年11月15日开始至其后若干日,参加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举行的以“提议蔡云超同志任本会副会长”为议题的函信会议(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提议蔡云超同志任本会副会长的函》),同意蔡云超为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
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参加在浙江丽水举行的百名诗联家进畲乡暨维康诗书画笔会。
2014年
2月22日,出席温州四海楹联艺术院成立会,受聘为该院艺术总监。
3月29日,参加温州四海楹联艺术院挂牌开院仪式。
4月9日至11日,出席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2014年理事扩大会暨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
5月11日 出席“瑞安市城乡少年共唱家风共传孝德活动”开幕式并作指导讲话。
8月,应邀赴瑞安市湖岭镇先后为建设中的木鹿社区彭埠文化礼堂和永安社区呈店文化礼堂撰联,并为后者题写门匾。
9月30日,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上午,在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参加该市举行的向烈士敬献花篮活动。陈一新、陈金彪、陈笑华、包哲东、马晓辉等温州市党政军领导、社会各界代表以及烈士家属近七百人参加该活动。据《浙江省革命烈士英名录》载,目前,温州市共有(革命烽火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烈士4018名,其中193名烈士长眠于翠微山烈士陵园。 2015年
1月,应温州市瓯海区有关单位之请,为温州牛山公园东门与探谷亭撰写楹联。
2月1日,应邀在温州市图书馆老年分馆主讲由温州市图书馆、同晖学社、温州四海楹联艺术院联合主办的“迎新春 话春联”讲座。
2月6日,参加由温州晚报工会与温州四海楹联艺术院、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迎接新年到,免费送春联”活动的春联书写。
10月17日,组织由同晖学社、温州四海楹联艺术院、平阳县顺溪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顺溪首届古屋旅游文化节‘家风家训’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为当地民众及文化礼堂赠送家风家训对联。 平生谛世体民,中怛寡释,寄事于文,三余恒劬于览作。文学上提出“为民众立言”宗旨,主张文学作品“情真辞美,有为而作”和“鉴古发今,明理利事,以讽以诫,以劝以导。”
1973年开始写第一首诗《再也不是青梅树下的迷藏》(原名《融了的儿时的雪娃娃》),在《温州青工》发表。至1986年3月《拾瓶媪》发表(《诗人》月刊,1986年第3期),其创作方法由浪漫主义为主转向现实主义为主。1987年12月3日受推举在温州主持创建(中国)同晖学社,继而创办并主编《同晖》学刊。在《同晖》上开辟《体式探求》专栏,倡导新诗体探索并进行创作(尝试)实践。其用类似传统诗词的语句结构,糅合外式诗(白话诗)和民歌民谣的自由章句形式而进行创作的《雨离天》、《锦屏山留赠单公志坪》、《除夕》等诗,广为时人仿作,在诗界产生积极影响,为当代改革型著名诗人。有关作品多次获全国、国际及世界文学活动不同等级(类型)奖。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四度授予“中国对联创作奖”,中华民族艺术家协会授予“2007-2008年度中国民族艺术创新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5月,聚焦世博全国艺术名家题贺活动组委会颁予《特约证书》,特别邀请为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题贺。同时授予“世博中国题贺艺术名家”荣誉称号。2010年10月,获“山水情怀·全国诗书画邀请赛暨首届中国山水艺术创作论坛”活动“中国山水艺术金质奖”提名。大量文章及诗词楹联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中国韵文学刊》、《中华诗词》、《中国楹联》、《当代诗词》等国内外众多报刊,入选《吟范英华》、《类编中华诗词大系》、《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诗部》、《中华当代诗词联大观》、《中华当代词海》、《四海诗声》(美国)、《全球当代诗词选集》(美国)、《大中华千家诗》(莫非主编,中华诗词出版社,2011年11月)、《当代温州诗词——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温州卷(全二册)》(刘周晰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12月)、《新中国楹联大观》、《当代楹联家大观》(中国楹联学会编辑) 、《中国楹联家大辞典》(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主编)、《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楹联年鉴》、《百家联稿》丛书、《古今实用挽联集成》、《古今行业楹联》等。诗入选国家出版社学生课本,诗句入录《千古绝唱——中华当代诗词名家名句选集》。其诗直源风骚,风格甄涵切慎,隽永郁苍,且多警策之作,《桃》、《咏荷》、《乞丐与皇帝》、《网上》等,皆为人传诵。众多联墨作品为雁荡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国家风景区、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州大唐贡茶院等多方名胜、堂楼院馆、商肆及新农村文化建筑等处镌挂或被文化机构收藏。有论文《试谈变成平声的入声字在今人近体诗中的平仄处理问题》、《中华诗体沿革归述及其发展趋势浅见》等,部分收入《中华诗词联年鉴》、《盛世中华·理论动态篇》、《中国领导干部大视野·理论成果精粹》等书。其中《中华诗体沿革归述及其发展趋势浅见》一文录入《世界华人重大学术科研成果公报》,并荣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科研成果”特等奖(成果存档号:ZGB0880265)。有文学评论待辑。兼事文史研究,有著作初稿多种。书法作品,2010年获中国书画研究院“榜样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展暨‘榜样中国’人物评选”大型艺术活动“书法组特等奖”,并被授予“榜样中国·中国知名艺术家”称号。2010年12月,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辛亥百年·百位中国艺术大家”称号。事迹及楹联代表作被选制中国邮政“2010中国联坛百家”个性明信片发行。主要编著有《民说》(哲学)、《江南靖士诗稿》、《江南靖士联稿》、《载敬堂诗话》、《载敬堂联话》、《载敬堂随笔》、《风俗事物记》、《陈氏茶棚闻录》、《慈堂林吴莲九秩寿庆集》、《南雁荡山古今诗抄》、《农诗广搜》(世界首部古今涉农诗作专集,填补文学史空白)等。
5.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我只找到个这个,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你可以实地去看看,问问啊)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体安排,我厅决定启动实施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现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实施目的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立项原则
1. 注重过程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2. 注重实践创新。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 注重切实可行。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三、资助对象
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
四、选题范围
1. 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
2. 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
3. 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
4. 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
5. 社会调查项目;
6. 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五、立项数量
建设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省级项目从校级项目中遴选产生,国家项目从省级项目中择优推荐。
从2007年至2010年,每年组织一次遴选。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实训,共资助5000个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其中本科3000项,高职高专2000项。
六、申报基本条件
1. 申请人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2. 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鼓励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3. 学校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所需的实验实训场地和仪器设备,支持学生完成训练项目。
4. 学校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匹配经费到位,配套扶持政策完善,能够为学生实施训练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
5. 优先考虑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
6. 同一学生五年内不能重复申报同一题目的项目。
七、组织管理
1.项目申报:以学校为单位,从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立项资助项目。
2.评审立项:省教育厅在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监督的基础上,正式确立省立项项目,同时从中择优遴选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3.过程管理:训练项目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周期为1~2年,个别综合性团队项目建设周期可适当延长1年。省教育厅建立“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网上交流平台”,适时监督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4.验收考核:训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择优汇总,推广宣传。
附件2:
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08年大学生实践创新
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
苏教高〔2008〕7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7〕5号)精神,今年我厅继续在全省高等学校中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工作。现就2008年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数量
2008年遴选确立训练计划立项项目1000项(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其中本科600项,高职高专400项。
二、资助对象
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项目。
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训练项目请勿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重复。选题范围与立项要求详见苏教高〔2007〕5号的附件《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三、组织管理
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旨在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校要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运行管理等各项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明确专人负责,保证训练计划实施成效。
训练计划的申报与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负责。省教育厅每年对学校组织管理工作成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依据。
四、申报要求
1.推荐名额
参照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数分配推荐名额。学校具体推荐名额见附件一。
2.申报材料
(1)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一式一份);
(2)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学校组织管理情况汇报表(一式一份);
(3)学校联系人信息表(一式一份);
(4)学校推荐项目一览表(一式一份)。
以上材料请同时报送Word格式电子文本。
3.申报时间与方式
请学校于4月23日至30日将申报材料报至我厅高等教育处。报送地点:江苏教育大厦15楼1519房间。联系人:张晓宁;联系电话:025-83335555;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八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3: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
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
一级专业门 项目所属
二级专业类
项目类型 () 个人项目 () 团队项目
项目实施时间 起始时间: 年 月 完成时间: 年 月
申请人或申请团队 姓名 年级 学校 所在院系、专业 联系电话 E-mail
主持人
成 员
导 师 姓名 年龄
单位 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
主要成果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
二、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的训练目标、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环节、教师指导、项目结题等)
三、学校提供条件(包括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验实训情况、配套经费、相关扶持政策等)
四、预期成果
五、经费预算
六、导师推荐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院系推荐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名: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八、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负责人签名: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注:表格栏高不够可增加。
附件4: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学院推荐项目一览表
学院名称 推荐
排序 推荐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主持人* 项目所属一级专业门 项目所属二级专业类 导师
姓名 项目起始时间 项目完成时间
姓名 专业
注:1. 项目主持人为两人时,请按顺序填写主持人姓名和专业。
2. 项目所属专业门类请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本科和高职专业目录填写。
6. 如何填写择优推广计划中的应用性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体安排,我厅决定启动实施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现制定如下实施办法:一、实施目的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二、立项原则1. 注重过程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2. 注重实践创新。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3. 注重切实可行。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三、资助对象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四、选题范围1. 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2. 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3. 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4. 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5. 社会调查项目;6. 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五、立项数量建设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省级项目从校级项目中遴选产生,国家项目从省级项目中择优推荐。从2007年至2010年,每年组织一次遴选。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实训,共资助5000个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其中本科3000项,高职高专2000项。六、申报基本条件1. 申请人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2. 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鼓励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3. 学校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所需的实验实训场地和仪器设备,支持学生完成训练项目。4. 学校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匹配经费到位,配套扶持政策完善,能够为学生实施训练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5. 优先考虑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6. 同一学生五年内不能重复申报同一题目的项目。七、组织管理1.项目申报:以学校为单位,从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立项资助项目。2.评审立项:省教育厅在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监督的基础上,正式确立省立项项目,同时从中择优遴选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过程管理:训练项目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周期为1~2年,个别综合性团队项目建设周期可适当延长1年。省教育厅建立“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网上交流平台”,适时监督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4.验收考核:训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择优汇总,推广宣传。
7.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什么意思啊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体安排,我厅决定启动实施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现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实施目的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立项原则
1. 注重过程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2. 注重实践创新。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 注重切实可行。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三、资助对象
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
四、选题范围
1. 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
2. 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
3. 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
4. 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
5. 社会调查项目;
6. 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五、立项数量
建设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省级项目从校级项目中遴选产生,国家项目从省级项目中择优推荐。
从2007年至2010年,每年组织一次遴选。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实训,共资助5000个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其中本科3000项,高职高专2000项。
六、申报基本条件
1. 申请人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2. 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鼓励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3. 学校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所需的实验实训场地和仪器设备,支持学生完成训练项目。
4. 学校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匹配经费到位,配套扶持政策完善,能够为学生实施训练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
5. 优先考虑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
6. 同一学生五年内不能重复申报同一题目的项目。
七、组织管理
1.项目申报:以学校为单位,从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立项资助项目。
2.评审立项:省教育厅在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监督的基础上,正式确立省立项项目,同时从中择优遴选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3.过程管理:训练项目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周期为1~2年,个别综合性团队项目建设周期可适当延长1年。省教育厅建立“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网上交流平台”,适时监督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4.验收考核:训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择优汇总,推广宣传。
8. 机械的学生做科技立项或者创新性实验,什么课题比较好
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 学校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一. 社会调查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5。四。3,自主选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共资助5000个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跨专业、实施目的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并将验收结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支持学生完成训练项目、选题范围1. 注重过程参与、实施实验实训,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学校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所需的实验实训场地和仪器设备。以项目管理的形式. 开放实验室、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组织管理1。6,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实训。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 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同时从中择优遴选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善于独立思考,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立项数量建设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2、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 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三,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其中本科3000项:省教育厅在学校申报:以学校为单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设计等制作项目、申报基本条件1. 注重切实可行;6,项目建设周期为1~2年,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国家项目从省级项目中择优推荐,配套扶持政策完善、自主设计实验实训。2。省教育厅将择优汇总.评审立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4。七,每年组织一次遴选、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高专2000项.验收考核、跨院系、资助对象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设计性.项目申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省教育厅建立“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网上交流平台”:训练项目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管理. 注重实践创新;2、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研究。二,在探索,省级项目从校级项目中遴选产生. 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五,能够为学生实施训练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立项原则1,我厅决定启动实施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正式确立省立项项目、组建实验实训设备;3。从2007年至2010年。5。3、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适时监督项目实施情况. 优先考虑跨学校。鼓励行业。3、公示监督的基础上,从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立项资助项目。六、创作.过程管理、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现制定如下实施办法,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专家评审,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4,匹配经费到位:训练项目结束后、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 同一学生五年内不能重复申报同一题目的项目,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体安排. 申请人品学兼优,推广宣传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 发明。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个别综合性团队项目建设周期可适当延长1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