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招聘工作成效是如何评估
1.
需要厘清谁是来服务成效的源承担者。
2.
要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也就是成效的量度维度。
3.
采用多样化的测量工具,提高服务成效评估的准确度。
4.
服务成效评估应该是对服务整体的评估,而不单单是指对服务成果的评估。
㈡ HR如何撰写招聘分析报告
撰写报告三步走
撰写招聘分析报告一般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是对年度招聘工作结果的数据汇总统计,并分析其中体现的问题与规律,客观呈现招聘工作运行状况;
第二步是通过多角度的调查反馈,与多个相关主体进行沟通,对招聘工作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与反馈,揭示招聘数据结果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影响因素;
第三步是对前两部分的延伸,针对工作结果与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因此,它是前两部分工作的目的与归宿,也是与年度招聘工作计划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
数据统计与分析
招聘数据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五类指标:关键绩效指标、过程管理指标、分类统计指标、入职异动指标、团队管理指标,详细介绍如下:
指标类别
一.关键绩效指标
1.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报到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2.人均招聘成本=总招聘成本/实际报到人数
3.平均招聘周期=总招聘时间/总招聘人数
二.过程管理指标
1.简历初选通过率=人力资源部初选合格简历数/收到的简历总数
2.有效简历率=部门选择合格通知面试的人数/HR初选合格简历数
3.初试通过率=初试通过人数/面试总人数
4.复试通过率=复试通过人数/初试通过人数
5.录用率=实际录用人数/面试总人数
6.报到率=实际报到人数/发出录用通知人数
三.分类统计指标
1.招聘渠道分布=不同招聘渠道录用的人数占录用总人数的比率
2.录用人员分布=不同性别、学历、层级、职类、区域的录用人数占录用总人数的比率
四.入职异动指标
1.招聘转正率=转正人数/入职人数
2.招聘离职率=离职人数/入职人数
五.团队管理指标
1.招聘人员胜任率=胜任工作的招聘人员数/招聘团队总人数
2.招聘服务优良率=服务优良的招聘人员数/招聘团队总人数
3.内部客户满意度=对招聘工作满意的内部客户数/内部客户总人数
招聘分析报告的具体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一、透过日常招聘事务,从本质与内在机理层面把握招聘规律。
招聘已日益成为一场数据化的战争,日复一日的筛选简历、通知面试、若干轮的面试、录取入职、转正与离职等数据的背后,隐藏着若干有用的信息,有必要抽丝剥茧、提炼总结,让招聘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多角度反馈招聘工作的效果,给招聘工作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招聘工作有着多个客户,内部客户有公司领导、用人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比如薪酬部、培训部)、内部员工(需要内部推荐时)等;外部客户有应聘者、潜在求职者等。招聘工作是否给客户提供了应有的价值,只有通过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才能清楚地了解到。
三、为制定年度招聘工作计划书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招聘分析报告系统分析了年度招聘工作的得失,有利于指导来年招聘策略与计划的制定。如果说招聘工作计划是作战地图,招聘分析报告就是敌我双方信息的分析报告,对作战的成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另外,招聘分析报告还给招聘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因此,招聘分析报告与招聘工作计划书是年度招聘工作最为重要的报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如何对招聘数据进行分析
1、过程数据
过程数据分析是对招聘流程进行优化和持续改进,过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直接采用漏斗图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例如招聘团队、公司、部门、岗位、时间等维度。
2、结果数据
结果数据也是招聘KPI,它直接反映人力资源部门或者招聘团队的工作效果,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源部门或招聘团队能否跟上公司的发展节奏。
我们可以根据招聘计划完成率来调整招聘工作或者对其它模块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例如通过分析,我们得出招聘计划完成率最低的5个岗位,我们可以重点建立几个岗位的人才库储备人员、通过一系列措施留人、开展师带徒项目或后备人才项目提前储备人员等。
平均招聘周期决定着人力资源部门或招聘团队能否快速的把人员招聘到位,以便及时开展工作或接替离职人员工作。
3、渠道数据
渠道数据主要是分析各个招聘渠道的优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招聘渠道最有效。渠道数据的分析主要是以招聘渠道维度来分析过程指标以及结果指标,同时可以结合部门、岗位、职级等维度来得到特定情况下最有效的招聘渠道。
例如我们可以来分析各个招聘渠道录用人数点录用总人数的比率,如果结合岗位维度,我们会发现招聘渠道1是招聘某岗位最好的渠道。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个招聘渠道的对比,来分析招聘成本支出情况。
如果再结合人均招聘成本情况,我们会发出使用最多的网络招聘成本最低,而现场招聘、校园招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再结合录用人数和录用率的对比,我们可以通过年度招聘计划来做一个最优招聘渠道组合,在这个基础上安排我们全年的招聘工作。
4、成本数据
招聘工作并不是无休止的投入,如果不计成本的投入,相信招聘工作也就非常好做,所以招聘成本指标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一项指标。
通过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对比,来分析招聘预算做的是否合理、年度招聘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
通过人均招聘成本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性措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果,结合公司、部门、岗位、职级、招聘渠道等维度可以有效的分析出问题。
㈣ 招聘总结和分析怎么写
如下:
今年招聘工作在吸取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在招聘流程及渠道方面做出了改进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上半年招聘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聘工作概况
(一)基本流程
(二)时间安排
2月下旬:汇总科室用人需求。
3月-4月:设计医院招聘启事,与人才市场、网站、院校进行联系,发布招聘启事;参加校园春季招聘会及人才市场招聘会;接待应聘人员、整理应聘资料、录入备用人才信息库,筛选简历。 5月上旬:通知应聘者面试5月中旬:进行面试 5月下旬:进行笔试(复试)。
6月上旬:汇总通过复试人员名单,报业务部门审核,上办公会审批 6月中旬:通知合格人员准备材料及报到时间。
二、招聘数据统计
今年先后有31个科室上报了用人需求,计划招聘人数68人,实际招聘人数48人。
学历比例:
1、1214名应聘人员当中,本科生有827人,占68%;研究生有387人,占32%。
2、106名面试人员中,本科生共80人,占75%,研究生共26人,占25%。
㈤ HR招聘要分析哪些数据,如何分析,有
从持续改进的角度来看,招聘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分析改进的空间,对于招聘的分析重点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招聘结果的分析:
招聘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在要求的到岗时间内完成招聘工作。
2. 招聘周期分析:
分析不同类岗位、不同职务级别的平均招聘周期,可以为未来为招聘活动争取更合理的招聘时间。
3. 招聘成本分析:
a) 分析各个招聘渠道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可以在某一类招聘渠道内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在进行多个招聘渠道的横线比较。比如可以将网络、校招、内部推荐、招聘会等渠道进行分析对比,也可以对同时使用的多个招聘网站,进行分析,看到不同招聘网站投入的招聘费用和产出(到岗人数、有效简历数,甚至于到岗人数)之间的比值,就可以看出哪个招聘渠道效果更好。
b) 分析人均的招聘到岗成本:为制订招聘预算以及降低招聘成本提供依据。
4. 招聘各环节的转化率分析:
a) 即从简历收取到邀约数、到面人数、录用人数之间的比率:这些数据像一个漏斗一样是逐级转化,最终产生合适的录用者。当招聘目标未达成时,可以进一步关注是哪个环节不足。另外,不断缩小比例可以提高录用效率,降低招聘成本。
5. 招聘流程分析:
a) 分析当前招聘流程是否有可优化的空间。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员是否建立了清晰的面试和决策流程,流程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可以优化?
6. 甄选标准的分析:
a) 分析当前甄选标准是否清晰。对于那些招聘进入公司后,因不胜任工作辞退辞职的人员,要着重回顾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甄选标准不清楚,或者是面试活动中随意性太强?
b) 是否采用了合适的面试方式,比如技术人员的面试过程中,通常要包含技术笔试的内容,而有的企业仅凭面试官与应聘者的简单沟通确定其技术能力,当人员录用后则发现能力不足的情况。
7. 对面试官能力的分析:
面试官是否具体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按照特定的用人标准对应聘人员是否满足招聘要求做出判断?
㈥ 招聘数据分析怎么写
招聘分析报告就是阶段性的(一般是半年度或年度,本文以年度为例)对招聘工作的结果与运行状况进行系统的、深度的、客观的分析而形成的报告,其目的在于提升招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招聘工作者的绩效、能力与职业化水平,提升内外部客户对招聘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实现招聘对企业的价值。
撰写招聘分析报告一般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是对年度招聘工作结果的数据汇总统计,并分析其中体现的问题与规律,客观呈现招聘工作运行状况;
第二步是通过多角度的调查反馈,与多个相关主体进行沟通,对招聘工作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与反馈,揭示招聘数据结果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影响因素;
第三步是对前两部分的延伸,针对工作结果与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因此,它是前两部分工作的目的与归宿,也是与年度招聘工作计划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