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医学成果2014

医学成果2014

发布时间:2020-12-21 09:01:04

❶ 2014诺贝尔医学奖提名有哪些谢谢!

2014年诺贝尔医学奖提名的有以下9人:

1、有理查德·罗伯茨(Rich Roberts)

2、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

3、杰克版·绍斯塔克(Jack Szostak)

4、罗权伯特·C·默顿(Robert Merton)

5、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

6、刘新垣

7、史蒂夫·卡伊

8、张伯礼

9、曹雪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左下角有签名“E.LINDBERG 1902”,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❷ 2014医学考试网成绩等的急死人了!

❸ 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

一、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该平台为创建“海上大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国内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

三、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研发了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系列,开创了化学工程技术在超深井超稠油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先例,为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乃至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四、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2个医疗领域的重大专项共有11项成果获奖。这两个专项围绕人口健康和产业发展,几年来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研制出一大批新药品种,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举国体制集成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依托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针对防控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全国多学科集成大协作攻关研究,为全球防控流感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升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❹ 2014年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有哪些大的进展

2014年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时科学家们又取得了哪些专有意义有价属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呢?下面由生物谷小编为您盘点2014年里转化医学领域的三十项重大研究进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重大的有意义的研究突破。
[1] Biomaterials:科学家成功开发出用于再生造血干细胞的人工骨髓
[2] Cell:改变肠道菌群和肠道间的共生关系或可延长机体寿命
[3] Cell Stem Cell:科学家成功将皮肤细胞重编程为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
[4] Nat Commun:新技术有望实现3D打印组织

[5] Nat Med:新干细胞技术让小鼠“返老还童”

……

❺ 2014年到2016年中国取得科学技术新成就有哪些

一、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将投入使用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个“大窝凼”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高分卫星是“天眼”观地,射电望远镜是“巨眼”观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对科学家们来说,FAST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它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二、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2016年5月13日,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

这艘船以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试验中,该船成功起吊了高于最大吊重能力110%的船舶,显示其“实力强劲”。

该船的成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振华重工在巨型起重船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打捞救助事业向深海延伸提供了装备支撑。

三、天河二号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四次获得冠军。

2015年5月,“天河二号”上成功进行了3万亿粒子数中微子和暗物质的宇宙学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同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粒子数最多的N体数值模拟。

11月16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公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连续第六度称雄。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达拉斯发布,中国超算“天河二号”位列第四名。

四、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五、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当选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位居榜首。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杂志撰文评论:“该实验实现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该成果已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物理学重大突破”。

❻ 2014年的医学检验成绩能查到吗

现在中国卫生人才网可以查的

❼ 最近两界诺贝尔医学取得成果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 罗斯曼和兰迪- W. 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 C. 苏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膜融合;基于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祖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地释放出内部物质。
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细胞内的运输系统。所谓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荷尔蒙、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例如,对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正是借由囊泡进行精确传递并最终释放在血液中。
若囊泡运输系统发生病变,细胞运输机制随即不能正常运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以及免疫紊乱等严重后果。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组织,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
2014年10月6日17点30分:约翰·欧基夫(John O‘Keefe) 和迈-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以及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I. Moser)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构建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GPS细胞。它使得我们能在空间中定位自己身在何处,这表明这种高级认知功能也有细胞级别的基础。
1971年,约翰·奥基夫发现了这个定位系统的第一个成分。他发现,大脑海马体里有一种神经细胞,每当大鼠身处屋子的某个特定地点的时候,这种细胞总是会被激活。其它神经细胞则在大鼠身处其它地方的时候被激活。奥基夫的结论是,这些“位置细胞”(place cells)组成了屋子的地图。三十多年后,迈-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成分。他们发现了另一种神经细胞,命名为“网格细胞”(grid cells),它们组成了一个坐标系,允许生物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寻路。他们的后续研究表明,地点细胞和网格细胞一起使得定位和导航成为可能。

❽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名单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今天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研究

❾ 2014影响全球的十大医学发明

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BAT)
美国奥泰罗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开始测试一种新型飘浮式风力发电机(Buoyant Airborne Turbine,BAT)。这种发电系统能在约300米空中发电,不但环保,而且价格低廉,易于安装维护。
该公司执行官本?格拉斯(Ben Glass)表示,几十年来,一般风电塔的叶片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但通常这个高度的风力都较低且不稳定。该公司采取一个大的充气环将空中风力发电机升至风力更强劲的高空,让其充分获取风力资源,通过电线将电力输往地面,产生的能量足够供给十几个家庭使用。该发电机非常容易安装维护且成本很低。
BAT原型机被部署在离地面约300米,可避免对鸟类野生动物产生影响。该公司的工程师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在遭遇时速160公里的大风和强降雨时,BAT能够自主停靠其地面站,等待暴雨结束后继续产生电源。
BAT的外壳由不透气的耐用面料制成,里面充满氦气。借助新面料技术,BAT实现了低气体泄漏率。该公司网站指出,通过集装箱运输,该装置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第二大成本,即高达90%的安装和运输成本。此外,该设备可在高达600米之上运行,产生的能量是类似等级塔上安装风力涡轮机的两倍。
该项目已在阿拉斯加州展开为期18个月的测试。这是第一个商业化示范计划,或标志下一代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2. 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
美国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 Glyph 是一款虚拟现实的三维眼镜,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别,是通过把影像的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该公司将这技术称为“虚拟视网膜屏幕”(VRD)。
该公司称,使用VRD技术,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线,因而该设备的视觉体验与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会非常真实。用户不容易感到眼部疲劳,也不会有屏幕贴近眼前的压迫感,会觉得更舒适。目前 Glyph 的原型产品能达到1280×768的分辨率。
埃夫根特公司开发团队在2014消费电子产品(CES)大展上推出了Glyph,并于今年初在Kickstarter上启动了众筹项目。预计Glyph的售价在500美元左右,但目前其电池寿命仅有3小时。
3. Pono高保真音乐播放器
2013年加拿大知名歌手尼尔?杨(Neil Young)作客清谈节目时,曾透露将推出高保真音乐播放器,希望能够为其提供原生态音乐,让音乐聆听者摆脱低音质的MP3。Pono音乐播放器不仅可播放高音质音乐,还可直接从网上下载高音质音乐。
今年3月15日,Pono音乐播放器已经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 上推出。 128GB 版价格为399美元。如果在Kickstarter 上投资这个项目,则可以获得折扣价。尼尔?杨称Pono播放器使用爱尔声学公司(Ayre Acoustics)的自然数码过滤器、ES9018 数字模拟转换器和对大多数耳机的完美频率响应。上市之时,PonoMusic 还会推出在线商店出售高音质音乐。
4. 谷歌可完全定制的积木式手机(Project Ara)
现在手机更新换代极快,用户“喜新厌旧”的速度自然也快。Project Ara 的本意是让消费者通过更换零件,延长手机的寿命,但给予用户更多配置、颜色、质感方面的选择,提供高度定制化和个人化的手机。其零件例如传感器、相机、电池等全部模块化,由谷歌或第三方生产商提供,用户可以通过 Project Ara 网站订购。
今年4月,谷歌举办了首届 Project Ara 开发者大会。该项目负责人艾利门科(Paul Eremenko)透露,首批Ara手机将会在 2015 年 1 月发售,基本配置手机50 美元就可以买到。其体积最小,功能也最少,只包括荧幕、处理器和 Wi-Fi等模块。用户要想打电话或拍照的话,还需要额外购买通信、相机模块。
艾利门科说,首批发售的产品只有灰色,首先推出的产品将包含 3 种型号,模块通过磁力吸附在主框架上。Project Ara 已经发布了开发工具包。
Project Ara全面支持谷歌的安卓系统。目前的问题是手机外观不够精巧,体积偏大且重,电池续航能力不高。谷歌打算在今年晚些时候解决这些问题。
5. 智能遥控指环Ring
如果有人告诉你,发短信、邮件、打电话、付账单、开关电视等动作,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你会相信吗?其实这样的技术已经成为现实:日本Logbar inc推出的智能遥控指环“Ring”,可以让你轻松实现这个梦想。
Ring 看起来有如一般戒指,只是稍嫌臃肿。Ring以蓝牙 4.0技术同手机或其它智能装置相连。使用者戴上Ring后按一下戒指上的感应器,就可以开始随心所欲做出各种手势,操纵周围的智能设备。比如,如果佩戴者在空中画出音符图样,就能启动音乐应用、拍照以及写字、发送短讯。用户还可以自行定义手势,新增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Ring 还可以用 GPS或 iBeacon来确定用户的所处方位。如果餐厅、商店提供这些服务,佩戴者可以直接用Ring付款。不用拿钱包,甚至拿手机都省了。Ring目前支持 iOS 7 与 Android 4.4,Windows 手机版本正在开发中。
6、SCiO手持扫瞄仪
一款名为“SCiO”的手持扫瞄仪,可扫瞄各种材料的分子信息,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分析,可用于检测食品与药物中成份。
SCiO内置有一个光谱传感器,利用LED光源扫瞄物体,促进其分子振动,通过波长反应数据进行检测。此外,数据反馈也非常方便,SCiO创建了一个云数据库,可对上传数据进行比对,最终数据将通过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比如扫瞄一块奶酪,手机端应用程序检测出了奶酪包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热量等物质。
该传感器只能检测先前上传到它的数据库对像材料。但它是一个智能设备:扫瞄的物体越多,它越会识别这些物体及其成份。
今年春天,SCiO在众筹集资平台Kickstarter上引起轰动。在那里SCiO的发明者希望筹得20万美元,仅在24小时内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他们最终筹得超过270万美元资金,并承诺在今年年底交付首批Scio产品,每个售价为149美元。
业界人士认为,该设备仍然有一些缺陷。还不能有效地确定过敏原,麸质或乳糖。而当它需要扫瞄玻璃,塑料或其它包装材料里的物体时,传感器精确度较差。
7、Skully安全帽
一家安全帽公司 Skully打造了一顶全新的智慧型Skully安全帽,使得边骑车边用手机,不再危险。
Skully采取了全罩式安全帽设计,在安全帽的后方有安装一个视讯镜头是其最大的特色。使用者可以从面罩上的荧幕直接看到后方来车的状况。而行车时有来电的话也可以直接在安全帽内接听,若需要方向导航时,相关讯息资料也会直接显现在面罩上的荧幕里面,非常便利。
Skully还设有互联网连接和蓝牙智能电话连接。也有声音指示功能。本身的荧幕是采取充电使用,约可持续九小时左右。
8、维珍银河的太空船2号
太空船2号(Space Ship Two)是一部亚轨道飞机,以携带太空游客。这飞机由斯卡尔德复合材料公司和英国维珍集团旗下的维珍银河公司合作研发。太空船二号是在“太空船一号”基础上设计的,是“太空船一号”的升级版。
今年1月10日,维珍银河航天公司的亚轨道飞行器“太空船二号”在美国西部完成了第三次超音速飞行测试,并攀升至21.6公里的新高度,这是3次超音速飞行测试中飞行的最高高度。“太空船二号”计划在2014年年内发射至距地面约100公里的高处,让乘客体验太空失重状态,欣赏太空美景。
9、“泰坦之臂(TITAN ARM)”
“泰坦之臂(Titan Arm)”,是一款高效且轻便的外骨骼,拥有功能惊人的机械手臂。其驱动器或者说电子肌肉能在治疗性运动中提供阻力,而且能增加使用者的臂力,使用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轻易举起近40磅(18公斤)重的物体。
为了确保“泰坦之臂”的外部框架比其他机械外骨骼更纤细,以及更容易为病人所用,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研究团队将其驱动器置于背包内而不是手臂上。他们也用铝来制造负重的零件,从而使该机械外骨骼更加轻便并减少能耗。从外观上来看,这款“泰坦之臂”就像一款可穿戴式设备,背上驱动器并套在手臂上,瞬间就可以“变身”为大力水手。
大部份零件都由可回收的3D打印塑料构成,构造上也很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而且还防水。造价2000美元。
研究人员表示,这款机械手臂对建筑业的帮助会很大,建筑工人可以很省力地举起重物。而其在健康保健领域则更有意义。这款机械臂不仅能帮助手臂和背部受伤或中风的病人恢复肌肉功能,也能增加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的病人,该机械臂也能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10、注射器注入海绵 枪伤15秒止血
美国奥勒冈州一家新创公司研发出一种新的枪伤止血法,利用注射器,将特制海绵注入枪伤伤口中,能比传统塞纱布、或盖在伤口上加压止血更快、更有效。

❿ 跪求!!!!!!1950~2014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获奖名单及内容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
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决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问题——人类大脑究竟是如何构建一个所处空间的地图,以及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大脑如何导航并寻找路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b8d8b0101ddzz.html

阅读全文

与医学成果2014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