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教学成果奖
教学成果奖包含有很多的种类,有国家高等教育成果奖、省高等教育成果奖、省内基础教育容教学成果奖、市区县教育教学成果奖还有各级的赛课奖。
教学成果指自己独自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县教科所或市、省级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实验成果评比中获奖,发给教学成果证书。或是,从教科所申请教研课题,经自己的实践实验上报材料后被上级选上,发给教学成果奖证书的。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拓展资料:
申报材料:
1.反映成果的总结
2.教学成果鉴定书
3.视频
支撑材料:
1.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情况统计表
2.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情况
3.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
4.校际共享合作协议
5.承办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研讨会一览表
6.示范中心面向校际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训一览表
7.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批准文件
8.学生获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资质证书
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0.公开发表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11.出版及自编的实验教材
⑵ 房绍坤的学术成果
教学研究论文
1.《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载《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0期
2.《如何顺利地通过律师自学考试》,载《中国当代教育》2003年第7期
3.《当代法律家培养的困境及出路》,载《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WTO与中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载《山东省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21世纪法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及其改革》,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高教研究专辑
6.《21世纪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路》,载《烟台大学学报》2004年高教专辑
7.《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水平稳步提高》,载《传承历史呼唤未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表彰/奖励
1.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年(证书)
2.《民法》(教材),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位),2006年(证书)
3.《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特色与成效》,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2005年
4.《法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构想》,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2002年
5.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年
6.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
学术研究课题
1.《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年,负责人
2.《中国未来民法典·继承权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年,第二位
3.《特许物权研究》,司法部科研课题,2003—2005年,负责人
4.《矿业权法律制度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2006—2009年,负责人
5.《山东省水权及其市场化理论研究》,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06—2009年,负责人
学术论文
1.《公司IT化的若干法律问题》(首位),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公司瑕疵设立的法人格规制》(首位),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3.《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独立),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4.《构建预告登记制度的几个问题》(首位),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
5.《民事习惯的动态法典化》(首位),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
⑶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介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前6次分别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评选。2013年已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相应的证书和奖金。本次是2013年4月评选,经过3个月公示期,然后,一等奖和二等奖由教育部批准,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
⑷ 什么叫教学成果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每4年评审一次,获奖项目需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相应的证书和奖金。
(4)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扩展阅读:
相关事件
1993年国家教委第二次奖励了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在高等学校中,形成了由国家法规所确定的,与科技“三项奖”所并行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1987年开始,国家教委每四年进行一次高等学校国家级教材奖励。原定于1996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级教材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轨”。1997年国家教委成果奖中有438项教材参加了评审,117项教材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13项教材获得了一等奖。
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奖励额度,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学校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将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套奖励。
⑸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加人多少名有效
国家没有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参与人数有规定,只要是开设了这个奖,就内可以容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教学成果,委员会成员就会对提交上来的成果进行评比,最终开设出来,一,二,三等奖各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前6次分别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评选。2013年已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相应的证书和奖金。本次是2013年4月评选,经过3个月公示期,然后,一等奖和二等奖由教育部批准,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
⑹ 国家教学成果奖不经过省里,学校能直接报吗
你问的问题,
应该是不可能的 ,
教学成果奖必须是一级级申报,
不然你的成果应用在哪里?
在哪里取得的成果?
除非是省厅一级领导的研究成果,
估计才有可能。
⑺ 谭建荣的代表性成果
1、2004年,谭建荣等研究完成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面向国产重要装备设计,解决当前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与生产中普遍存在用户需求个性化与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传统的产品配置设计难以实现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内最早提出大批量定制技术体系与理论方法,实现了大批量定制环境下的产品配置设计、产品变型设计、产品递归化设计与产品可视化设计,开发了面向定单配置的单元化自组织集成设计系统,客户广义需求分类体系的形式化建模系统,大批量定制的产品递归设计系统,基于知识的产品装配设计系统等。该成果已在汽轮机、电梯与自动扶梯、制氧空分设备、数控机床、机车车辆等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得到应用。已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
2、2005年,谭建荣等完成的“工程图学特色平台的探索实践与教学基地辐射” 项目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将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中心点、教学改革的试验点、教学水平的示范点、教学科研的结合点和教学成果的辐射源。提出并构建了工程图学教学基地“五个平台”,即基于高新技术与经典内容相结合的图学素质公共平台、面向多层次多类型的工程图学教学基地立体化教材平台、参与式交互式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实验平台、自主式研究型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学习平台和以人为本的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平台。全面推动了全国工程图学教学改革,并从教学改革思想、立体化教材与课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培训三个方面,对机械基础和其他工程基地建设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参考。
3、2011年,谭建荣等研究完成的“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设计中非标结构设计周期长、设计更改关联多、不同工况性能难以预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项目提出并实现了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开发了复杂装备系列产品,成果对推动企业实现复杂装备自主设计开发、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机械工程学科和行业技术进步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目提出并实现了复杂装备单元调节和参数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调节技术、复杂装备设计变更的响应技术、复杂装备工艺工装结构变异设计技术、关键部机疲劳失效机理及多部机寿命预测与排序方法、复杂装备工艺参数与工装成型性能的工艺协调分析技术、复杂装备精度与工艺工装精度的容差协调分析技术等。在复杂装备多需求映射非标转化技术、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结构变异与性能强化设计、复杂装备多尺度质量预测与寿命均衡、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设计与协调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与突破,提出并实现的技术经专家鉴定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平台,提出的理论方法与支持技术在大型注塑装备与模具成套工装、大型空分成套装备、高档数控装备、大型电除尘成套装备、海军X 装备等设计中得到应用, 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软件著作权17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制订了国家与行业标准 5 项,形成设计规范15 项,有效地提高了复杂装备的设计效率与质量,实现了由提供装备向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装备的转变、由提供装备向提供装备与工艺工装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1、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谭建荣、祁国宁、张树有、顾新建、韩永生、刘晓冰、毛绍融、钱 江、黄哲人、吴 捷,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
2、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魏小鹏、谭建荣、兆文忠、张强、刘振宇、张建明、程锦、米小珍、蒙秋男、赵婷婷,大连大学、浙江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3、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谭建荣、张树有、王米成、叶盛、王珏、刘振宇、冯毅雄、伊国栋、裘乐淼、徐敬华,浙江大学、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4、基于ASP/SaaS的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平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孙林夫、王淑营、韩敏、唐慧佳、赵慧娟、廖伟智、陈春阳、谭建荣、田凌、李瑞川,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成都国龙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宁波在线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新体系创建与应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谭建荣、陆国栋、张树有、施岳定、周广仁,浙江大学。
2、工程图学特色平台的探索实践与教学基地辐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谭建荣、陆国栋、张树有、施岳定、盛奎川,浙江大学。
3、工程图学教学资源库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谭建荣、张树有、焦永和、陈锦昌、肖银玲、施岳定、雷建兰、马晨华、陆国栋,浙江大学。
⑻ 如何认识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育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条例》中所称的教学成果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以下教育。从时间上看,中等以下教育的教学成果可以从1994年《条例》颁布以后进行,但国家级奖励仅限于高等教育。
2000年5月25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通知》继续沿用了《条例》中规定的教学成果定义,外延有所变动。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转变教育思想,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综合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学风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与各种合作办学,开展评估,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从上述历程可以看出,教学成果的概念来之不易,是不断求索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涵已为大家所公认,但外延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征,与当前的工作,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连,基本上涵盖了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在同一内涵之下,可以有多种外延。中等以下教育的成果外延应当根据中等以下教育内容作出相关界定。
02
从几个侧面认识教学成果
1. 教学成果的三要素
一项教学成果,需要具备三
⑼ 张伟刚的科研成果
承担的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2002AA313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飞秒激光蚀刻微腔的光子晶体光纤流体传感研究”(10974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流体微量成份高灵敏度在线检测的光CRDS传感系统研究(106740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结构光纤多维传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60577018)”
天津市重点基金:“光纤微腔流体传感系统研究及其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及其器件的研制”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光纤光栅的温度补偿式振动传感研究”(2005-06)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微结构光纤光栅的写制及传感机理研究”(2006-05)
科研成果:
光纤光栅传感系列器件的设计、研制及其应用。
AFSN-1型光纤光栅传感网络解调系统。
光纤扭转、浓度及折射率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特种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设计、研制及其应用。
微结构光纤及其光栅传感器件的设计与实现
获得奖励:
1997年9月,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1998年5月,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5月,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6月,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6月,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2005年6月,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9年5月,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7月,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5月,主持的《科研方法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2011年5月,获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
获国家专利:
“双向扭转光纤传感器”:
“轮辐式温度补偿型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
“温度补偿型光纤光栅带宽传感器”:
“温度自动补偿的光纤光栅压强传感器”:
“高速光纤光栅传感复用解调装置”:
“光纤光栅微振动传感测试仪”:
“栅网式光纤微弯传感器”:
⑽ 杨利慧的获奖情况
国家级
1、 2001年9月,专著《女娲的神话与信仰》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一等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
2、 2001年12月,与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得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4)。 1、1998年12月,《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专著)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0年2月,专著《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00年6月,获得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简称“优秀教师奖”);
4、 2001年9月,与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4)。 1、 1998年11月,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一等奖;
2、 2000年12月,与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人排名:4);
3、 2003年3月,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奖”二等奖。 1、1995年4月,于台湾省台北市参加“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发表论文《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史上的合理主义》(与钟敬文教授合著并为主要执笔人);
2、1995年11月,于海南省海口市,参加“海南省首届国际妇女研讨会”,会议发表论文《女娲信仰对于妇女的特殊功能》;
3、1997年6月,于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国际研讨会”,会议发表论文《街子乡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
4、2000年10月,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参加“美国民俗学年会”;
5、2001年3月,应邀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主讲了“女娲之神——当代中国的神话与民间信仰”(The Cult of Nüwa: Myths and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China)专题讲座;
6、2001年5月,应邀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系主讲了“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The Art of Chinese Folk Paper-cutting)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