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9-13 06:58:55

❶ 杨丽君的主要成果

主持、参与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等项目、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完成《公安干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与对高危人群管理能力建设》等中德、中英、中澳、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合作项目13项,主持完成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升建设》,主持或参与完成云南省“八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云南毒品问题历史、现状和趋势研究》、云南“九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禁毒立法和执法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研究》等省级课题5项,正在主持2010年云南省政府系统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进一步提升云南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对策研究》和2007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云南毒情评估与对策研究》等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部课题《构建禁毒立法执法的基本模式和保障体系研究》项目1项。著有专著、编著3本,出版主编、参编禁毒教材及其他书籍10余本,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约计50万字;其中代表性学术专著和论文有:《公安民警预防艾滋病与青少年生活技能教育》,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学校毒品教育》,主编,群众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师资培训资料》,主编,贵州音像教材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中国当代吸毒问题成因与治理》,独立专著,群众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毒品检验实验指导》,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Reported Reasons for Initiating drug use among drug- dependent adolescents and Youths in Yunnan, China ”,第一作者,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35:445-453,2009。“论禁毒学学科体系构建”,第一作者,《公安教育》2009年第7期。“Societal Perception and Support for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a Chinese Province with High HIV”,第一作者,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34:5-16,200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佐匹克隆”,第一作者,《色谱》2002年第三期;“血清中43种滥用药物的固相萃取法研究”,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五期,等等。
主要获奖
论文“Societal Perception and Support for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a Chinese Province with High HIV”(对中国云南省不同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可接受性的调查),第一作者,获云南省第十三次(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编著《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主编,获云南省第十一次(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专著《中国当代吸毒问题成因与治理》,独立专著,获云南省第八届(2003年)社科优秀专著成果奖三等奖。论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第一作者,获云南省2008年政法委社会综合治理优秀论文二等奖。《撒贝宁哥哥对你说毒品预防教育卡通读本》,主编,获2006年云南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面向21世纪禁毒专业课程设置构想”,第一作者,《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获云南省高等教育第六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❷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有在职教职员工432人,专任教师34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01人,其中博士10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1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97人;有“双师型”教师159人;有来自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165人。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工作室4个,云南省教育功勋奖获得者1人。
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段平华、张波、杨丽萍、何守伦
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立项时间1旅游管理教学团队朱桂香2013年2旅游英语教学团队杨丽萍2012年3导游教学团队何守伦2010年资料来源: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云南省级示范专业1个、云南省级重点专业4个、云南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级精品课程7门,云南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云南省教学改革项目3项。
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
序号立项时间专业1 2005年 导游 资料来源: 云南省级重点专业:
序号立项时间专业1 2010年 旅游英语 2 2007年 英语教育 3 2007年 语文教育 4 2006年 导游 资料来源: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
序号立项时间专业1 2011年 生物教育 2 2008年 导游 资料来源: 精品课程: 级别课程级别课程国家级英立克英语口语省级植物学省级英立克英语口语现场模拟导游学前教育市场营销公共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法资料来源: 云南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序号立项时间名称1 2014年 英力克英语专业群实训教学基地 2 2013年 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3 2012年 生物专业群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中心 4 2010年 丽江王府饭店 5 2008年 东巴谷生态文化民族村 资料来源: 云南省教学改革项目: 云南省教学改革项目序号立项时间名称1 2013年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下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 2012年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 2010年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资料来源: 截至2010年2月,学校承担国家、省、市(厅)科研立项课题8项,有校级研究课题20项,学校教师出版专著、教材和其他著作近8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作品100多篇,有99篇论文、作品入选文集,97件成果获奖。
2015年,学校杨琦博士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研究》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木春燕教授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丽江城郊少数民族妇女》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2014年,学校杨琦博士的《农业产业化中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学术期刊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丽江民族研究》是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年刊,主要刊载研究丽江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区域内民族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的学术论文,是一本以书代刊并公开发行的出版物。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10月信息显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8万册,生均图书83册,年度新增图书4万册,开通试用15个数据库。

❸ 茶洪旺的获奖信息

(一)科研成果奖
1.《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著作),2010年10月荣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著作),2009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3. 2007年3月《非公有制经济状况与发展研究》,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优秀论文二等奖
4.《试论我国古代与民国时期的西部开发》,独撰,荣获2005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5.荣获2005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成果三等奖:《云南“十一五” 新型工业化研究》,2006年1月
6.《现代农业的发展呼唤户籍制度改革》,荣获2002年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
7.《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论文),2001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一等奖
8.《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1996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二等奖(集体成果)
9.《走出贫困的选择》,荣获云南省教委1993~1995年度优秀著作三等奖(二人合作成果)
10.《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山区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路》199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城市经济期刊优秀文章二等奖(个人成果)
11.《云南农业发展战略研究》1994年11月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研究现实问题优秀理论文章(著作)一等奖(集体成果)
12.《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机制问题的探讨》荣获1990~1992年度云南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成果)
13.《社会主义条件下绝对地租之我见》,1986年12月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研究现实问题优秀理论文章(论文)三等奖(个人成果)
14.《云南民族经济》1986年12月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研究现实问题优秀理论文章(著作)三等奖(集体成果);11.01—11.06
(二)教学及管理工作实绩奖
1.2011年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2004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
3.2002年获云南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1999—2000年荣获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奖学金
5.1994年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6. 201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❹ 刘稚的所获荣誉

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5年参与撰写的两部丛书均获中国图书奖、一篇论文获云南省“五个一”论文提名奖;省级奖有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1990~1992年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1993~1995年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奖、2001年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以及云南省1997年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二等奖。1995年当选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材,1998年入选中国百千万人材工程。《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香港《大公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加坡、泰国、缅甸的有关报刊都曾对其研究成果作过评论和报道。曾赴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老挝作学术访问和考察。
一、著作1、专著:(1)《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研究》,个人专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个人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3)《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一作者。(4)《当代越南经济》,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5)《当代越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本人为副主编。(6)《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纵览两岸今昔》,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个人独立完成。(7)《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系列丛书》中的《走进柬埔寨》,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版,个人独立完成。(8)《歌海中的女性》,该书系《云南女性文化丛书》之一,个人独立完成,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9)《宗教与民俗》,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10)《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与申旭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副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12)《发展开放的空间——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理论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参与编著:(1)《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系列丛书》中的《走进越南》,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版,副主编。(2)《云南跨境民族研究》,赵廷光主编,本人为主要作者之一,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3)《云南境外毒源研究》,马树洪主编,多人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4)《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李红杰主编,多人合著,民族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5)《跨境民族与禁毒替代发展研究》,孙渭主编,多人合著,本人承担论文和研究报告3篇,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6)《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发展》,何耀华、苗启明主编,多人合著,本人承担《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对外开放》中的第二、第三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7)《滇桂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二、论文1、本学科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1)《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述略》,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2002年第4期。(2)《中国-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5年第3期。(3)《泛亚铁路建设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2年第11期。(4)《金三角毒品形势的变化与国际禁毒合作》,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1年第9期。(5)《越南毒品问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1年第1期。
(6)《缅甸民族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1997年第2期。(7)《东南亚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1996年第4期。(8)《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地理》转载。(9)《世界地区文化史研究的新突破》,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1996年第5期。(10)《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整合》,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历史》转载。(11)《香港回归对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7年第6期。(12)《新加坡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2000年第4期。(13)《90年代的中越经贸关系》,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8年第9期。(14)《越南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转载。(15)《制约大东盟形成的因素》,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6年第6期。(16)《90年代东盟国家防备战略的调整变化》,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5年第2期。(17)《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199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转载。
2、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1)《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2)《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3)《滇越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4)《昆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定位与功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5)《云南国际大通道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探索》2003年第9期。(6)《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学术探索》2004年第12期。(7)《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民族文化区位优势》,《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转载。(8)《走向跨世纪跨国界的共同繁荣—中国云南与缅老越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9)《越南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0)《滇越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前景》,《云南学术探索》1994年第5期。(11)《大东盟的形成与云南对东南亚开放》,《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4期。(12)《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转载。(13)《中南半岛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东南亚纵横》1998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1998年6月转载。(14)《云南与周边国家民族与民族问题的相互关系》,《民族工作》1997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1998年2月转载。(15)《缅甸的边境民族地区开发计划》,《民族工作》1997年第6期。(16)《云南周边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论略》,《民族工作》1996年12期。(17)《东南亚文化圈与云南民族文化》,《民族工作》1999年第5期。3、在国外发表的论文:(1)《80年代至90年代越南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94年访问学者论文集。(2)《中越两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TRENDS》1994年11月号。(3)《中越边境贸易的回顾与展望》(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TRENDS》1995年2月号。(4)《中越边境贸易日趋活跃》(英文),新加坡《COMMENT/ANALYSIS》1995年2月。(5)《东南亚泰佬族系民族源流初探》,泰国《星暹日报》文化学术栏《泰土文物》1993年2--4月连载。(6)《泰国考古材料所见百越文化考》,泰国《星暹日报》文化学术栏《泰土文物》1993年4月。4、在省级以上重要内参、要报上刊登的研究报告:(1)《我国应积极参与越南、缅甸、泰国油气资源开发》,《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3年第25期。(2)《以中泰实施早期收获为契机,促进滇泰经贸合作》,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3年第49期。(3)《参与周边国家油气开发,推进能源来源多元化》,《云南社科要报》2003年第3期。(4)《新形势下加快河口口岸建设的建议与思考》,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2年第63期。(5)《跨境替代罂粟种植的成效和问题》,《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0年第21期。(6)《中越边境毒情新动向》,《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0年第2期。(7)《云南省跨境替代种植、替代产业急需国家支持》,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代中国边疆问题调研》2000年第23期。(8)《缅老北部民族武装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调研》2000年第15期。(9)《缅老北部民族武装对我国边境地区稳定形势的影响》,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调研》2000年第16期。(10)《缅甸老挝北部民族武装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1年第12期。(11)《关于根除境外毒源的对策建议》,云南社科要报》2000年第18期。(12)《云南省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发展前景》,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68期。(13)《关于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的政策与措施》,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69期。(14)《建立替代种植、替代产业国际合作机制》,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76期。(15)《90年代缅北毒情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1999年第77期。(16)《越南经济近况和中越边境贸易》,国务院特区办《国际经济调研》第171期,1992年。(17)《越南加速利用外资》,国务院特区办《国际经济调研》第149期,1991年。
5、其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种植的前景》,《东南亚》2001年第1期。(2)《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1999年第1期。(3)《越南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8年第4期。(4)《缅甸的民族情况与民族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9年第1期,第2期连载。(5)《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云南外经贸的影响与对策思考》,《东南亚》1998年第3期。(6)《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开发的国际背景与国际关系》,《东南亚》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地理》转载。(7)《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台海局势的影响及台海形势走向》,《亚洲探索》2001年复刊。(8)《越南毒品问题及发展趋势》,《亚洲探索》1998年合刊。(9)《关于进一步扩大云南沿边开放的思考与建议》,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2000年第4期。(10)《论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合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献礼论文集》,1999年。(11)《发展替代产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南亚研究》1999年第4期。(12)《越南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与法制建设》,《国际问题》1997年1-2期。(13)《滇沪合作促进次区域毒源地替代发展》,《滇沪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李义敢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14)《东南亚十国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影响》,《亚洲探索》1995年第4期。(15)《云南沿边开放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国际问题》1995年第2期。(16)《越南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际问题》1995年第4期。(17)《泰国的山民问题与山民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7年第2期。(18)《云南周边国家的民族问题》,国家民委《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1995年第4期。(19)《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跨境民族问题研究》(论文集),1999年7月。(20)《转折期的印支三国》,《亚洲探索》1994年第1期。(21)《试论越南封建村社制度》,《东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22)《试论改革以来的越南经济》,《东南亚》1990年第4期。(23)《苏联东欧局势对印度支那的影响》,《国际问题资料》1991年第12期。(24)《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友联《学术交流》1992年第29期。(25)《越南引进外资的几个问题》,《东南亚》1991年第4期。(26)《试论东南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亚洲探索》1992年第3期。(27)《越南对外开放情况概述》,《亚洲探索》1990年1-2期。(28)《老挝的民族及民族问题》,《国际问题》1993年第4期。(29)《东南亚共同体的形成与中国西南沿边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东南亚》1995年第4期。(30)《越南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问题》,《东南亚》1993年第1期。(31)《越南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论略》,《亚洲探索》1994年第2期。(32)《越南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亚洲探索》1993年第3期。(33)《缅甸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亚洲探索》1993年第4期。(34)《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前景与思路》,《东南亚》2004年第1期。(35)《妖冶的罂粟花——“金三角”毒品扩散现状》,《世界知识》2004年第22期。(36)《我眼中的“金三角”》,《世界知识》2004年第22期。(37)《半岛屋脊的太阳—老挝纪行》,《今日民族》2004年第2期。(38)《沿滇越铁路漫游越南》《今日民族》2004年第7期。(39)《云南省东南亚研究述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40)《云南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载《东南亚》2003年第3期。(41)《追寻泰族——泰国古都考察记》,《今日民族》2005年第3-4期。
6、参与主创大型电视系列片一部:16集系列片《红河》系省社科院与云南影视新闻中心合作项目,本人为越南部分(共6集)的撰稿。该剧1997年在云南电视台播出,1998年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引起较大反响,并获1997年云南省广播电视社教优秀节目二等奖。
三、主持和参与课题:1、主持完成课题:(1)1991年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政策研究”。(2)1994年福特基金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越南市场经济模式研究》。(3)1997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个人独立完成,2002年结项。(4)《金三角毒品形势走向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2000年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6)《中国(云南)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油气开发合作研究》,200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2001年云南省社科院院级项目《云南与东南亚禁毒合作研究》。(8)2003年中石化集团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委托项目《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五国能源开发情况研究》。2、参与完成课题:(1)《云南境外地区铲除毒品实施替代发展国际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21世纪初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3)云南省“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滚动课题)《云南跨境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对比研究》。(4)《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段改造方案研究》,云南省200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研究》,2001年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6)《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四、获奖情况1、获国家级奖情况:(1)论文《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994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2)参与撰写的《当代东南亚系列》(本人为其中《当代越南》一书副主编)1996年12月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颁奖部门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3)参与撰写的《云南民族女性文化丛书》(全套26本,本人为其中《歌海中的女性》一书作者)1996年12月获中国图书奖,颁奖部门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省部级奖情况:(1)《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中国国家安全》,论文,获云南省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专著,获云南省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人合著,本人为副主编。(3)《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获2002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人合作,本人为项目主持人。(4)《云南境外地区铲除毒品实施替代发展国际合作研究》获2003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人合作。(5)《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段改造方案研究》获200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人合作。(6)个人专著《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1997年8月获云南省1993-1995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人民政府。(7)专著《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两人合著,总字数37万字,本人承担19万字)1991年2月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人民政府。(8)论文《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1994年获1990-1992年度云南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 。(9)论文《走向跨世纪跨国界的共同繁荣--中国云南与缅老越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研究》1995年获云南省“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提名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10)参与主创的大型电视系列片《红河》1998年6月社授予1997云南广播电视奖二等奖,授奖部门为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11)参与撰写的《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发展》2001年1月获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授奖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3、其它奖情况:(1)文章《建立出口加工区,促进云南对外经贸的发展》1992年获《云南日报》“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理论研讨”三等奖,颁奖部门云南日报理论部、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2)论文《越南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1994年4月获云南省社科院1989-1993年科研成果三等奖,颁奖部门省社科院。(3)著作《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1996年获云南省社科院1994-1995年科研成果二等奖,颁奖部门省社科院。(4)《我国应积极参与越南、缅甸、泰国油气资源合作开发》(载2003年《人民日报内参》第20期)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云电”一等奖。

❺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发表论文

2005年以来,学院科研工作在立项、成果、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包括杨光远教授主持2008年度“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编年史《阿洪姆兰基》翻译及诠注”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两部、教材三部、学术论文45篇,其中《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法律研究丛书》是获得云南省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惟一的特等奖项目,我院教师承担了其中的《泰国经济贸易法律选编》和《泰国经济贸易续编》两部书的编译任务。2007年,我院与北京大学合作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中云南省的东南亚语言人才问题”获得立项。(云南省教育厅省院省校合作办公室发【云合教办2007-5号】)。杨光远教授在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语言选用问题研究》、《新平傣语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2008年度省社科基金《傣语中的汉语新词术语研究》,其著作《十三世纪傣泰语言的语音系统研究》被纳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边疆史地创新基地文库,陆生副教授主持的教育厅科研项目《泰、缅、越非专业等级考试》于2007年通过验收,他主编教材《泰语视听说》于2008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❻ 红河州社科联是的职能是什么

联邦社会科学云南省(简称在云南省社科联省协会)是在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会的学术人的组织,人民政府的云南省,全省社会科学,协会,研究会的领导下和每个市社科联联合举办,是省委,省政府的社会科学家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云南省社科联的主要职责是:社会,指导和协调其各自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将由协会,省社会科学学术机构,负责为新的申报资格;联系市社科联的业务工作的指导,组织和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和进行学术交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活动,宣传,推广,屡获殊荣成就;准备全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组织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以进行了社会科学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促进社会科学学术团体之间,和理论工作部门和在实际工作部门,社会科学的社会和在自然的科学联系与合作,协调的良好社会科学社会的知识分子和建议的杰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社会科学的学术领导和后备人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党和政府反映社会科学界的意见和要求,关心和维护职工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社会科学家和他们的群体。

在1962年,中共云南省委批准,召开了“云南省第一个社会科学家,国会成立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的前身),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下属的哲学,经济,历史,法律,教育,心理和民族语言,民族文学,民族的历史,共有300多名成员。被迫停止活动期间, “文革”后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社会科学组已恢复和发展。在1980年1月,省委决定恢复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云南省第二,社会科学家大会“召开于1987年7月,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正式恢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2003年7月举行,这是我省在新世纪开始以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云南社会科学事件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会议。 2011年8月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联合国宪章”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委员会和领导班子选举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省协会现在是一个基础学科齐全,结构更合理,更出色的优势学科,科研实力雄厚的学术组织。

省社科联有5个师级功能的办公,学习,研究,科学,联络还有一个副处级机构,即“学术探索”杂志上。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权威,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社会科学卓越研究奖系的房间。办公室和云南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设在省科协。
红河哈萨克斯坦彝族自治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业务:领导和协调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产品。企业的领导和协调社会科学家的企业,我们始终坚持以诚信,以帮助客户坚持其服务的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❼ 武友德的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发达区域经济成长机制及区域经济类型划分研究——以云南为例”、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研究”等。出版《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2000)、《区域经济学导论》(2004)、《可持续发展原理》(2005)、《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问题研究》(2010)等著作6部;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与可持续发展”、“适度非均衡—差异协调—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战略研究”、“我国西部不发达区域自然资源要素转换的若干思考”、“试论中国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基本经济特征”、“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云南省为例”等论文60余篇。这些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研究成果在区域宏观决策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专著获得云南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围绕国家及重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及其现代化进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对策研究”、云南省政府人口发展战略重点课题“云南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研究”、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普查重点课题“云南省分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等;出版《景颇民族人口》(2005)、《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研究》(2009)等著作4部,在《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探索》、《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协调性分析及对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边疆民族省份区域系统协调时空格局及发展机制”等学术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分别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❽ 张国庆的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主要论文:《校中有五——杜十娘内心世界简析》,载《文史知识》1985年第6期;《论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4期;《论中和之美》,载《及艺研究》1988年第3期;《论意境说的源流》,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3辑,1989年9月上海出版3{论创作方法的层次结构》,载《文学评论》1991年第5期;〈中和之美的几种常见形式》,载《文艺研究〉1992年第4期;《论儒家诗教的思想性质》,载《思想战线》1992年第5期;《近体诗声律结构体现的美学文化精神》,载《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6期;《再论中和之美》,载《文艺研究》1999年第6期。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I项,云南省教委颁发的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委宣传部等联合颁发的教书育人论文奖二等奖1项。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张国庆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国编译出版社出版)入选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以下简称《文库》)。张国庆教授是我省社科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9月2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三批优秀著作出版座谈会,张国庆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云南大学副校长肖宪教授、科研处处长杨毅也被专门邀请参加了会议。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一部经典诗歌美学著作,理论蕴涵丰厚,言极简而意极深,对后世诗歌理论有很大影响。2002年张国庆教授以同名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的资助(课题组成员有:冯良方、蒋永文、孙兴义)后,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其最终研究成果《<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43万字)成为我国第一部从诗歌美学角度深入研究《诗品》的专著。
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是《诗品》研究带有总结性的一部理论性专著”,“研究基础扎实,学术价值厚重,创新性明显,极大地推动了《诗品》理论研究”。与会专家认为,《〈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体现了张国庆教授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和打造学术精品的不懈努力,以及勇攀学术高峰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说明,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力戒浮躁,甘于坐“冷板凳”,耐得寂寞,才有可能取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术精品。

❾ 李东红的获奖成果

2014年 获第17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年 被评为云南省优秀社科专家;
2009年 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 获得云南省多媒体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1.《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族》多媒体光盘,获云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族》多媒体光盘,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 获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奖助,出版《白族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研究》一书;
1996年 有关佛教研究的系列论文,获得首届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5年 有关白族本主崇拜研究的系列论文,获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1年《大理地区男性观音造像的演变:兼论佛教密宗的白族化过程》获1990-1992年度云南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阅读全文

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