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版等级等基本信息,
为土地登记提供权依据资料。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
明析产权的实质性调查,
其成果资料是保
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
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同时,
通过地籍调查
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
数量、
分布和利用状况,
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
间、
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
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
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
1
)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
2
)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
3
)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
4
)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❷ 简述地籍调查的内容,地籍调查该提交哪些成果
一、地籍调查的内容是:
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1、土地权属调查指通过对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2、地籍测量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又分为: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地籍图、宗地面积量算、绘制宗地图。
二、地籍调查该提交的成果有:
1、检核权属调查结果。主要检核权属调查确认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与土地登记申请书l上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认定界址的法律手续是否完整、规范;界址点的实地位置是否设立了固定标志,界址边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点有无遗漏。
2、检查过录表格。主要检查过录的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检查宗地草图。主要检查宗地形及宗地与邻户关系是否与实地相似;勘丈数I据是否齐全;注记位置是否清晰准确;勘丈数据有无检核条件结果是否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宗地的坐落、门牌号、宗地号、界址点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及作业日期等,记录有无错漏。
4、检查地籍测量的成果。控制测量检查;细部测量检查;地籍原图检查。
❸ 地籍调查表中为什么有批准用途和实际使用用途
地籍调查表是土地使用权四至界限和四至情况等的现场调查记录,它反映了宗地的位置、长宽尺寸、界址点位置、四邻指界情况和丈量过程等;宅基地证,就是土地使用证,是通过地籍调查和其他资料审核批准后,向用地单位或个人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❹ 地籍测绘成果内容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过的地形图、控制点成果以及测量完成的控制点、界址点、面积、地籍图等和相应的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验收书、协议书等都应归入地籍测绘成果,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
(一)控制点及界址点
用于布设和加密地籍控制网的起始控制点、完成的地籍控制网的各等级控制点(包括图根点)、各类界址点以及绘制的相应点的点之记均应归入地籍测绘成果。
(二)地籍图及宗地图
完成的各类图件,包括基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在测绘过程中使用和形成的中间成果(如地形图、宗地草图、地籍草图、界址点分布图、控制网布设图等)均属于测绘成果,归入地籍图册。
(三)地籍簿册
地籍簿册是按地块进行土地基本信息综合反映汇总的表册,主要包含了用表册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文字描述,如地籍调查表、各种相关文件等。地籍簿册要适时修编,以保证现势与正确性。
(四)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地籍数据库包含了所有的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册、房地产评价数据等。
将地籍测量的各种数据,如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地面附着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相关的地形要素,通过输入设备输入计算机,成为在地籍管理中可以使用的数据源。这是地籍数据库建立的第一步:数据采集。第二步:将数字化了的地籍测绘成果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有序的排列、分类、赋予属性,成为便于查询和检索的数据库。
❺ 地籍调查工作完成后,应提交哪些调查成果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4)地籍测量(细部测量)原始记录;
(5)界址点成果表;
(6)地籍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土地证附图);
(7)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和街道、街坊示意图;
(8)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
(9)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10)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11)检查验收报告;
(12)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
❻ 广东省如何检查验收地籍调查成果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作了明确规定,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可参照执行。
(1)检查验收制度。地籍调查测量成果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即作业员的自检、作业队(组)的全检、作业单位的专检和省级验收。检查、验收过程应有记录,专检和验收结束后应编写检查(验收)报告。
“三检”工作由作业单位实施,接受上一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上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对辖区内调查测量成果进行抽检。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成果的验收工作。“三检”工作结束后,由调查测量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验收申请,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或委托验收。
检查验收经费由调查测量组织实施单位承担。
(2)检查验收程序。见检查验收如下程序图:

(3)检查验收内容和比例。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文字资料、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和地籍原图五部分。
检查验收的比例:自检比例为100%;全检的内业为100%,外业可根据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但实际操作检查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不低于70%;专检的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不低于20%,巡视检查不低于70%;验收时内业随机抽检30%~5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比例视内业情况决定,但不得低于5%。
(4)质量评定标准。成果的质量评定由五部分组成。专检或验收中根据所查具体内容的质量情况,对每部分中的各个单项分别进行评分,累加后得到该部分的得分,五部分得分的总和即为成果质量的总分。成果评定质量等级的标准如下:
①总分高于95分(含95分)为优;
②总分高于85分(含85分)、低于95分为良;
③总分高于80分(含80分)、低于85分为合格;
④总分低于80分为不合格。
❼ 地籍调查的成果主要资料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4、地籍勘丈原始记录;
5、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6、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土地证附图);
7、地籍图分幅接合表;
8、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
9、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
10、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11、检查验收报告;
12、技术报告。
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❽ 地籍测量最后成果为哪几种形式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