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经济革命成果

经济革命成果

发布时间:2021-09-12 05:51:24

Ⅰ 分别列举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蒸汽机,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有线电报,电话。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计算机。

Ⅱ 简述商业革命的成就

商业革命:
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革命的表现:
1、世界市场扩大。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世界市场的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地再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
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像玉米这一美洲的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非洲和东南欧。马铃薯(土豆)、烟草、可可等也从美洲传到亚、欧、非各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据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了。15世纪初期以前,欧洲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得不多。新航路开辟以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改变了。由于船队的远航和探测,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摸清了。在某些地区,欧洲人也开始了解那里的内陆部分,如随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侵略,欧洲人对这些地区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

Ⅲ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2、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

3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4、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5、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等

(3)经济革命成果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Ⅳ 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870 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 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 1866 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 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 90 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1885 年,德国人卡尔 . 本茨成功地制造了 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 飞机 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20 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 1870 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 80 万吨石油,到 1900 年已猛增到 2000 万吨。

早期的汽车

早期的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 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 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90 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1903 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手段
40 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美国

70 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90 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

工业
1867 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 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Ⅳ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什么

1、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

2、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3、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4、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5)经济革命成果扩展阅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Ⅵ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

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进入了社回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国家政权巩答固奠定了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殖民统治

Ⅶ 三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成果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的影响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1,前提:
2,条件: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获得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殖民地遍及世界,市场需求极大
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生产技术
资本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必要条件)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1,前提:
2,条件:
(二)进程
1,机器的发明和动力的革新
飞梭
织布速度加快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水力纺纱机
结实,较粗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又细又结实,要求提高织布效率
"万能蒸汽机"
瓦特
技术变革
碎石路
约翰·麦克亚当
交通运输
蒸汽抽水机
安全灯
托马斯·纽可门
汉弗莱·戴维
采 矿
焦煤炼铁法
达比父子
冶 金
飞梭
约翰·凯伊
棉 纺
发明
发明家
行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车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进程
1,机器的发明和动力的革新
2,工业城市的兴起
3,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陆上交通
海上交通
——铁路时代
——汽轮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火车
早期英国的火车
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4,扩展
英国(18C中期)
欧美(18C末)
(三)影响
1,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3,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C下半叶),标志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资金等)
3,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三)进程
(二)条件
英国 贝塞麦炼钢法,
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钢铁
德国 西门-马丁炼钢法
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塑料
雷佩
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
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李比希
化学
柴油内燃机
狄塞尔
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
交通
发明
发明家
行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英国 贝塞麦炼钢法,
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钢铁
德国 西门-马丁炼钢法
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塑料
雷佩
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
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李比希
化学
柴油内燃机
狄塞尔
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
交通
发明
发明家
行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突出
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
电气时代
有线电话
想一想今天
的电讯事业
哪些新的发展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C下半叶),标志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资金等)
3,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三)进程
(四)影响:
(二)条件
(见全解)
经济思想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进行基础
重工业
轻工业
起始部门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发生时空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科技含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工匠
发明者
电力
蒸汽
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一) 工厂制度的建立
1,建立
2,特点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特点比较
瓦特的蒸汽机工厂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不分离
中小企业占多数
工业时代早期
代表企业
与政府的关系
信奉的理念
所有权与经营权
企业
规模
时期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概念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
2,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到一定程度
产生垄断
垄断组织的形成
垄断组织形成过程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特点比较
摩根,洛克菲勒,三井,西门子等
合作
联合
分离,高级专业人才管理
大企业时代到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瓦特的蒸汽机工厂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不分离
中小企业占多数
工业时代早期
代表企业
与政府的关系
信奉的理念
所有权与经营权
企业
规模
时期
经济组织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
工厂
垄断组织
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一系列大企业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___ 洛克菲勒(1839-1937),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1863年,洛克菲勒建立第一个炼油厂,1870年与人合办"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到1880年,洛克菲勒几乎垄断了美国整个石油业,并形成了美国第一个大托拉斯垄断组织.1892年,"美孚石油"一度控制了美国炼油业90%的生产量,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年利润达几十亿美元.1985年,美国评选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10位企业家,洛克菲勒名列第二.
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盛行
经济思想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
变化,垄断组织产生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
变革,工厂取代工场
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进行基础
重工业
轻工业
起始部门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发生时空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科技含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工匠
发明者
电力
蒸汽
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采取财政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 19C末20C初
2,方式
1)国际贸易的发展
2)人口的流动
4)武力威逼
3)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或对外投资)
3,过程
1)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过程
4,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 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 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 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 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 现

Ⅷ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是什么

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国家政权巩固奠定了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殖民统治

Ⅸ 急急急!!!辛亥革命的经济成果

一,酝酿和爆发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1)《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5)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 (6)一系列武装起义. (7)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
*材料:
20世纪初,清朝为维护统治,先后推出了"新政"与"宪政",其力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其措施归纳如下: 政治:裁冗官衙及军机处,设内阁,资政院咨议局,初行三权分立 ,地方自治. 法律: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例,刑分主刑从刑,刑民分开. 经济:1902清上谕,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设立商部,出台保商措施. 教育:1904通过《癸卯学制》,分学前,小,中,大,职等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开端. 军警:编练新军,仿照西方设立警察制度.

——作用: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一,酝酿和爆发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1)《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5)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 (6)一系列武装起义. (7)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
*材料:
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
凡是要想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毛泽东

——材料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武昌
刘静庵
日知会
1906年
上海
蔡元培
光复会
1904年
长沙
黄兴,宋教仁
华兴会
190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兴中会
1894年
成立地点
领导人
名称
成立时间
孙中山
材料: 成 立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成立
1905年;日本东京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2,同盟会政治纲领("16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孙中山把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武昌起义:
(1)时间:(1911-10-10)(农历:辛亥年) 史称--辛亥革命.
(2)革命影响:
1.全国几十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五色旗
12-11=1 ,即民国一年
38+11=49,即公元1949年
例如:
1912年
民国三十八年

民国纪年和公元的换算方法:
-11
公元 民国
(某年后二位数) +11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主要内容:
权利方面——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 民族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政体方面——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责任内阁——实行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其他法令和措施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
社会生活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a.袁世凯执掌清政府政权.
过程:
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原因:
1.列强的支持.
2.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3.辛亥革命的功绩
(1),性质
(2),功绩
政治成果
思想成果
经济成果
国际成果
(3),结局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阅读全文

与经济革命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