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年级上册政治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问题
所谓共享发展理念,其实解决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
② 共享发展成果时应注意些什么
共享发展成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其实说实话,像现在很多都是共享,肯定要看清楚啊,这个共享能不能在社会上生存?
③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这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由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要求。
④ 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修路,尤其是铁路,飞机。都是人民群众支援的,也有人民群众共享。如果没有大众,也就办不成大事。北斗,武器装备,都是保护人民的。
⑤ 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政府应该怎么做
维稳。社会安宁是百姓之福。
⑥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分别是什么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他们分别是共同富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无论他的方法如何。但结果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⑦ 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应该怎样做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⑧ 如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表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专性改革提供新属力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渠道,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新途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迫切需要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农民特别是小农户合理分享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宗锦耀表示,要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以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来源:人民网
⑨ 十八大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指什么
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建构和完善对实现共享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部署,是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蕴涵了一系列关涉共享发展的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巩固,以及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
一、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形态层面的制度因素不仅是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和前景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左右能否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性条件。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对印度侵略所造成的后果时指出,印度人之所以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新世界,使得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如果离开经济基础谈共享发展问题,是不可能获得彻底正确的答案的。
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广大劳动者才能够不仅获得创造财富的权利,更获得平等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真正成为他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主人。中国道路的探索尤其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以来中国只有在彻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最终选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逐渐走上独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逐渐走上共享发展的现实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水平,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当前存在的社会贫富分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不平等现象,虽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必须正视经济基础这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因素。私人资本的大规模存在以及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中出现的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偏离现象,是分析这一问题起因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在实践中体现共享发展的取向:
一方面,必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坚决拒绝大规模私有化的主张,切实防止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沦为私有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必须在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对国有经济做出一系列战略调整,不断提升国有经济之于社会主义的意义与价值。
二、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持续增强,随着劳资、干群等一些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出现,公平正义的问题已经上升为中国道路探索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推进共享发展的过程,则必然是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扩大和提升的过程。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判断,也许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对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解决,因为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的未来。维护和实现公正的制度化安排必须成为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要在建立和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阶层利益表达机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
加快完善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基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筑起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实践标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完善制度要遵循差异性原则,着力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理论界在共享发展的实践取向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应该看到,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于对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机会平等还远远没有充分兑现,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于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安排,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在共享发展的旗帜下,通过构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好根基铺好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