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结合改革开放,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用心领会。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短短29年里,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村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9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细细想来,人们都能从自己身边的工作和生活中,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在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总体走出了困境,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改革开放中,亿万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并推动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新经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事实证明,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起步与发展。
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现代化航船能够破浪前行,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理论创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走过的路程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改革开放也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广泛渗入国防、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科研、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与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近20年来,电子工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看下面的几组数据:
--电子工业总产值:1979年81.3亿元,1998年预计实现电子工业总产值4800亿元,19年增长了58倍,平均年递增23.9%;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978年的1.4%,上升为6.5%;
电子工业利税总额:1979年3.4亿元,1998年230亿元,19年增长66.6倍,平均年递增24.8%;
--电子产品出口:1980年电子产品出口额只有1000万美元,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预计1998年出口额可达到300亿美元(海关统计),18年增长3000倍, 1996年出口21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4%,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的支柱产品。
--电子产品结构:电子工业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三大类的比重:1980年为17:22 :61;1990年为14 :53 :33;1998年10月变化为38.8 :32.6 :28.6。投资类产品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动力,从以元器件为主,到消费者类为主,再到投资类产品为主,樗着我国电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为四化服务能力大为提高。
--主要电子产品生产与供应:据对当前生产的20种主要电子产品统计分析,1988与1980年相比,有13种是当年不能生产的新增产品,有7种继续生产的产品,年产量也分别增长了几十倍到几百倍(如彩电增长780倍)。当时进入家庭的主要是收音机,单录机、彩电都是稀罕东西,现在从彩电、冰箱到家用电脑,从VCD、高档音响和种类繁多的小家电,已成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用品。程控交换机、高档微机、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高科技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四化建设和信息化提供装备的能力,有了得大提高。
--电子工业在世界的排位:1980年,中国电子工业在规模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第 位,现在已居第 位,成为世界电子工业大国。
--电子工业的建设与技改投资:电子工业的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是从国家的投入看却是很小的,"六五"期间完基建和技改投资87.3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1.1%;"七五"期间完基建和技改投资114.29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0.7%。"八五"期间完成基建和技改投资340.1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0.5%。三个五年计划合计国家对电子工业的基建和技改投资575.69亿元,不及国家对有的产业一年乃至一个项目的投资。
『贰』 三个一以贯之的内容是什么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我们在新时代必须坚定的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九大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并上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我们在新时代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的又一个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再强调把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
(2)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扩展阅读:
在全面深化改革施工高峰期,我们党正在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对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着力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着力巩固拓展改革成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他强调,要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拿下一些硬任务。他还明确宣示,2018年中国改革的领域将更广、举措将更多、力度将更强。
『叁』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向世人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新的认识飞跃和理论突破。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肆』 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全面深化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大福祉。
因此必须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必须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规律出发。改革的目标不是建立某种理论上看似完美的制度模式,更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现成的制度模式,而必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客观规律出发。
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很多体制机制的变化都是通过各级政府发布的政策加以调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实践的积累,各个政策条文的衔接、协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而且对政府行为、市场主体行为的约束引导能力不强。
这既不利于对既有改革成果的巩固,也不利于政府和市场行为的规范。因此,必须坚持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完善法治的关系。划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职能和分工,规范政府与市场行为,必须坚持用好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注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伍』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表面看来是四项不同的战略任务,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
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3、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
4、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5)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扩展阅读:
理解“四个全面”,一定要具有战略思维、站在战略高度。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
立足于“总依据”、“总布局”来看“四个全面”,不难发现,“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一致的,提出“四个全面”就是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并增添新的精彩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文阁: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
(6)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句话”的论述指明了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方向,“两个半程”的论述标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我们清晰、准确地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历史使命。
『柒』 党的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7)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扩展阅读: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中国国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经挫折,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根据中国实际,明确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享受越来越好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的强大基础。
『捌』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应如何全面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国企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在中大咨询看来,如何全面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三供一业”、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收尾工作。
二是适时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巩固改革成果。
三是研究制订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
四是协调推动在京中央企业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稳妥有序组织实施。
『玖』 西安二本大学有哪些
我离高中毕业已经有一阵子了,所以每个学校具体招几分我真的是忘记了。你是云南考生的话,在你高考以后学校会统一发两本书,其中一本上面有各个学校的简介;还有一本有最近两到三年各学校在该省的录取分数(最低分和最高分),但没有该校各专业的具体录取分数线。
———————————————————————————————————
西安的文科大学有(以下为在云南招生分数线,不代表在其他省市的分数线):
西安交大(一本,是综合类大学,但文科专业也很强,分数线很高很高):西安各高校中的头牌,管理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此外优势专业还有ACCA、金融学、经济学、经管类等
西北大学(一本)优势专业:经济学 金融学 经管类(会计学 财务管理等)
陕西师范大学(一本) 优势专业:呃,这个我不是特别清楚
西北政法大学(一本)优势专业:法学类
西安外国语大学(一本)优势专业:语言类(英语,日语,韩语,泰语,印地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本,其实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文科类)优势专业:这个,看名字就知道了……
西安财经学院(二本)优势专业:会计类(会计学 财务管理 审计学等)
其他还有长安大学(貌似分数在一二本徘徊)(综合类貌似理工科专业更强)
其他二本的学校都是理工科;有些二本的文科学校又不在西安。
———————————————————————————————————
西安外国语大学招生有大小年,但可以确定的是每年录取分数中,录取最低分高出一本分数线大约30-60分左右;录取最高分可以高出一本分数线50-100。
作为一个“被调剂”的西外学姐,我想说,如果不想读或者分数读不上语言类,就不要来西外了。每年西外的语言类,尤其是小语种竞争都异常激烈,录取分数往往是全校专业之首。小语种挺吃香的,工资待遇也很好。
但是西外的非语言专业很弱,加上科研能力弱,又不是211,学校穷得叮当响,对非语言专业又不重视,所以如果你被悲惨调剂到学校的“非主流”专业即非语言专业,那实在是非常非常~~杯具。列举一些事实:我校法学专业已经停招、我校新闻专业的人大多以考研为出路等……
总之,如果你报了西外,那请你在填完语言类志愿后壮烈地选择“不调剂”,因为调剂的后果可能会让你在怨念中度过四年。语言类的优先排次:法语、西班牙语>日韩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英语。由于对 对外汉语 这个专业不是很熟悉,所以没有列举。什么工商管理(英语)新闻(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其实都只是普通专业,而不是语言类专业,千万别被迷惑了。
西外的语言类专业:英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泰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
———————————————————————————————————
PS:来西安读自己都不清楚的二本(不过,在西安我认为在西安财经学院读个会计类的专业还是很好的),不如在云南读个好二本。考自己省内的学校总是有优势的。
再PS:专业一定要慎选呀!有些专业太难就业啦!
再再PS:选学校时,211、985优先;教育部直属高校优于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对比两校同一专业时,看是否有博士点、硕士点。例如:对比A和B两个学校,A学校没有会计学硕士点,而B学校有会计学硕士点,那么B校会计学专业较好。
如果还有问题给我发消息。
高考报志愿是大事,务必谨慎、多调查!
『拾』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什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上下功夫,在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上下功夫。
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10)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扩展阅读:
我们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在的上层建筑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中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