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会出现股票回购的行为
你好,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用现金或其他方式买回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回购后流通中的股票数量减少,而投放了现金,所以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可能是因为:
1、说明公司的现金流充裕,也表示之前一段时间经营良好,公司没有把股东的钱投资到差的项目中。
2、回购意味着公司的内在价值被低估,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股票回购,把被低估的信息传递到二级市场以此来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属于利好情况。
3、回购可能是为了不被收购,根据公式每股收益=净利润/股数得知,回购后每股收益增加,收购方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并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资本结构,还维护了公司形象。
所以,股票回购不仅维护了公司形象,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务杠杆提高、自由现金流减少。
㈡ 股票回购有什么影响
股票回购对公司有以下六点影响:
(1)股票回购有着与股票发行相反的作用:股票发行被认为是公司股票被高估的信号,如果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的股价被低估,通过股票回购,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息。股票回购的市场反应通常是提升了股价,有利于稳定公司股票价格。如果回购以后股票仍被低估,剩余股东也可以从低价回购中获利。
(2)当公司可支配的现金流明显超过投资项目所需的现金流时,可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股票回购,有助于增加每股盈利水平。股票回购减少了公司自由现金流,起到了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的作用。管理层通过股票回购试图使投资者相信公司的股票是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公司没有把股东的钱浪费在收益不好的投资中。
(3)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公司剩余现金是暂时的或者是不稳定的,没有把握能够长期维持高股利政策时,可以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股利支付率的基础上,通过股票回购发放股利。
(4)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如果公司认为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的比例较高,可以通过股票回购提高负债比率,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有助于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虽然发放现金股利也可以减少股东权益,增加财务杠杆,但两者在收益相同情形下的每股收益不同。
(5)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减少外部流通股的数量,提高了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6)调节所有权结构:公司拥有回购的股票(库藏股),可以用来交换被收购或被兼并公司的股票,也可用来满足认股权证持有人认购公司股票或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转换公司普通股的需要,还可以在执行管理层与员工股票期权时使用,避免发行新股而稀释收益。
(2)股票回购问题国外研究成果扩展阅读:
股票回购有以下方式:
1、场内公开收购:是指上市公司把自己等同于任何潜在的投资者,委托在证券交易所有正式交易席位的证券公司,代自己按照公司股票当前市场价格回购。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这一种方式较为流行。
2、场外协议收购:是指股票发行公司与某一类(如国家股)或某几类(如法人股、B股)投资者直接见面,通过在店头市场协商来回购股票的一种方式。协商的内容包括价格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执行时间等。很显然,这一种方式的缺陷就在于透明度比较低,有违于股市“三公”原则。
3、举债回购:是指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办法来回购本公司股票。如果企业认为其股东权益所占的比例过大,资本结构不合理,就可能对外举债,并用举债获得的资金进行股票回购,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有时候还是一种防御其他公司的敌意兼并与收购的保护措施。
4、现金回购:是指企业利用剩余资金来回购本公司的股票。这种情况可以实现分配企业的超额现金,起到替代现金股利的目的。
5、混合回购:是指企业动用剩余资金,及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来回购本公司股票。
6、出售资产回购:股票是指公司通过出售资产筹集资金回购本公司股票。
7、固定价格要约回购: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发出的以某一高出股票当前市场价格的价格水平,回购既定数量股票的要约。为了在短时间内回购数量相对较多的股票,公司可以宣布固定价格回购要约。它的优点是赋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股票回购
㈢ 简答题 股票回购的意义是什么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股票回购的意义有:
1、对于股东的意义
股票回购后股东得到的资本利得需缴纳资本利得税,发放现金股利后股东则需缴纳股息税。在前者低于后者的情况下,股东将得到纳税上的好处。但另一方面,各种因素很可能因股票回购而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否对股东有利难以预料。也就是说,股票回购对股东利益具有不确定的影响。
2、对于公司的意义
进行股票回购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增加公司的价值。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减少外部流通股的数量,提高了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被收购的风险。股票回购的市场反应通常是提升了股价,有利于稳定公司股票价格。股票回购可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4-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帮忙找下股利政策国外研究现状
论文标题: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Study of New Audit Entrustment Pattern
论文作者 张瑾
论文导师 方萍,论文学位 硕士,论文专业 会计学
论文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点击次数 12,论文页数 81页File Size547k
2005-04-01论文网 http://www.lw23.com/lunwen_516812047/ 股利政策 ; 影响因素;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Dividend Policy ; Affecting Factors ; Listed Company ;Empirical Study
股利政策是公司期末在平衡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的净利润如何进行分配的决策。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自 1956 年 Lintner 的开创性研究揭开了股利理论研究的序幕以来,西方财务学界对股利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结果,“股利之谜”悬而未决,所以股利政策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尚未解决的财务难题之一,这也是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内容的理论原因。股利政策一方面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无论是一般的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期末都要进行收益分配,两者所不同的是如何向投资者分配收益。一般类型的企业主要依据事前的规定或约定向投资者分配收益;而上市公司则不然,在决定向股东分配股利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法律性限制、契约性限制、公司内部管理的有关限制、股东的意愿等,公司是否分配、分配多少、如何分配都将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筹资能力和经营业绩,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管理者难以解决的两难问题,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也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股市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少真正重视股利政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制定股利政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更不要说运用现代股利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指导和操作公司股利分配实务。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已有的实证研究也多集中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研究上,对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2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则以规范性分析为主,实证研究较少。所以,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可能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的因素,建立假设,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即在对是否分配股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配多少以及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层层递进,对制定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研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每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大是小、影响方向是正是负,从而为管理当局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按照实证研究的步骤,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对股利、股利政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理论原因、现实意义以及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情况和研究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逻辑结构进行简介。在第二章,我们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股利政策理论及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简介并分析。对股利政策理论的简介和分析是从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的。传统理论讨论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主要包括“一鸟在手” 理论、MM 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等。现代理论主要是研究股利政策为什么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包括顾客效应理论、信号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等。本文在理论上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股利发放限制因素、公司内部因素、股东的意愿四个方面来研究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股利政策理论及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是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本章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已取得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寻找本文的研究空间。在第三章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该章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然后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股利政策理论及财务学原理,从盈利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公司成长性、股权结构与比例、投资机会、公司规模、营运能力等方面提出十四个研究假设。第四章是实证设计,是对样本选取、变量设计、统计软件和研究方法等实证设计进行说明。3第五章是实证研究及其结果分析,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运用Logistic 回归、列联表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三个问题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的影响因素,公司是否分配股利的影响因素有公司的盈利能力、负债水平、成长性、营运能力和每股净资产;其次分析如果要分配,分配股利的金额与哪些因素相关,股利支付率主要受公司盈利能力和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最后分析股利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从实证分析看,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影响因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现金股利主要受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和本年度每股股票股利的影响,而股票股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公司成长性、营运能力及投资状况。以上这些因素是我们在股利决策中应重点考虑的。在第六章,笔者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局限性。股利政策受到公司内部财务状况、外部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断的变化,对不同的公司影响也不同。因此,无法找到一个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公司都适用的
㈤ 股票回购的问题
证券市场回购的含义是什么?股价会因回购上涨还是无波动?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急切想了解,学姐这就来给大家做个全面介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证券市场中的回购是什么
证券回购,即证券回购交易,意思就是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的同时里就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反向成交。证券回购分为股票回购和债券回购。
1、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应用资金运转等办法,从股票市场上买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不过一般来说,公司会将回购股票作为“库存股”保留,暂且不会介入交易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存股往后可以用为另外的用途,譬如执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者当需要资金时就出售掉它。
2、债券回购:也就是在债券交易的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的同时,以契约方式约定了在未来的某一个日子里使用着约定的价格(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由债券的“卖方”(正回购方)向“买方”(逆回购方)再次购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我们以交易发起人作为视角来看,凡是要抵押出债券的,借入资金的交易就称为进行债券正回购;凡是主动去将资金借出的,关于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进行逆回购。想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二、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实行股权激励计划;②避免恶意收购;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稳定公司股价,提高公司形象。那回购股票的话对于公司来说是利好还是利空?还是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1、回购后注销:若是在股价低估的这类状况下,回购股票,随后注销,这样会导致公司的总的流通股数下降,抬高了每一股的收益,针对这种回购是利好。假如股价没有被低估时就回购股票,蓄意吸引一些不知道实情的民众来哄抬股价,这样就会对股东的权益造成损失,这是一种隐形的利空。
2、回购不注销:要是公司在低位回购股票的情况,将它作为库存股份是没有注销的,然后在股价高位时,派发股份做其他用处。公司有去炒自己股票的嫌疑存在,那么不注销便可以说是利空。事实是,假若以短期的视角来看,回购股票的意思就是大资金买入股票,对股价来说是比较友好的。
三、央行正、逆回购
央行只有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方法,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有正回购,以及逆回购,就是一种货币的政策。央行逆回购的目的主要是在以下两点,不管是资金流动性还是利率都可以调节。一方用抵押融入资金,抵押来源于一定规模的债券,这一过程就是正回购,同时也是会承诺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这种方式也是央行在做公开市场操作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央行利用正回购策略也就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逆回购简单说就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也在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其实是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那么央行回购到底有好处还是没好处呢?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逆回购: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央行)使用资金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所以是向市场投放资金,一旦资金进入了实体企业后,这样的情况是能刺激企业运转的,所以对于股市来说是利好的。然后是市场上的资金增加了之后,那么有多余的资金就会进入股市,这样的话也就随之刺激股市上涨了。
2、正回购:当央行卖出逆回购时就是回笼资金,市面流动资金减少,就没有多余的自己在流入到股市当中,进而产生了悲观的投资情绪,股价因此也就疯狂下跌。所以回购消息需要及时的了解到,【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应答时间:2021-09-01,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㈥ 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回购公司股票,有没有什么著名学者研究过原因 文献什么的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主要目的
反收购措施
股票回购在国外经常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收购措施而被运用。回购将提高本公司的股价,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给收购方造成更大的收购难度;股票回购后,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动股票落入进攻企业手中。
改善资本结构
股票回购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较好途径。利用企业闲置的资金回购一部分股份,虽然降低了公司的实收资本,但是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
稳定公司股价
过低的股价,无疑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股价过低,使人们对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怀疑,削弱公司出售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以支撑公司股价,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投资者又重新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进一步配股融资的可能。因此,在股价过低时回购股票,是维护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径。建立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需要。公司以回购的股票作为奖励优秀经营管理人员、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职工的股票储备。股票回购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当一个公司实行股票回购时,股价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两方面的叠加:首先,股票回购后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将发生变化。在假设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都不变的情况下,股票的净资产值和股价存在一个不变的常数关系,也就是净资产倍数。因此,股价将随着每股净资产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股票回购中净资产值的变化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其次,由于公司回购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者对此的心理预期,将促使市场看好该股而使该股股价上升,这种影响一般总是向上的。假设某公司股本为10 000万股,全部为可流通股,每股净资产值为2.00元,让我们来看看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进行股票回购,会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值。假设股票价格为1.50元,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回购30%即3 000万股流通股,回购后公司净资产值为15 500万元(10000*2.00-3000*1.50),回购后总股本为7 000万股,则每股净资产值上升为2.21元(15500/7000),将引起股价上升。股票价格高于净资产值,但股权融资成本仍高于银行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进行回购仍是有利可图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每股税后利润。假设前面那家公司每年利润为3 000万元,全部派发为红利,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0%,股价为2.50元。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为12%,高于银行利率10%。若公司用银行贷款来回购30%的公司股票,则公司利润变为2 250万元(3000万元-3000万股*2.5*10%,未考虑税收因素),公司股本变为7 000万股,每股利润上升为0.321元(2250/7000),较回购前的0.3元(3000/10000)上升0.021元。其他情况下,在非上述情况下回购股票,无疑将使每股税后利润下降,损害公司股东(指回购后的剩余股东)的利益。因此,这时股票回购只能作为股市大跌时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手段,抑或是反收购战中消耗公司剩余资金的“焦土战术”,这种措施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因为短期内股价也许会上升,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每股税后利润的下降,公司股价的上升只是暂时现象,因此若非为了应付非常状况,一般无须采用股票回购。
国内股票回购规定
发布单位及时间等
《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为适应资本市场发展实践的需要,现对《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发[2005]51号)中有关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行为补充规定如下:
规定征文
一、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应当由董事会依法作出决议,并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应当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就回购股份事宜发表独立意见。
二、上市公司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3日,将董事会公告回购股份决议的前一个交易日及召开股东大会的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前10名股东的名称及持股数量、比例,在证券交易所网站予以公布。
三、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就回购股份作出的决议,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回购股份的价格区间;
(二)拟回购股份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三)拟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以及资金来源;
(四)回购股份的期限;
(五)决议的有效期;
(六)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回购股份事宜的具体授权;
(七)其他相关事项。
四、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对回购股份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五、上市公司应当在股东大会作出回购股份决议后的次一工作日公告该决议,依法通知债权人,并将相关材料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备案,同时公告回购报告书。
六、上市公司应当在下列情形履行报告、公告义务:
(一)上市公司应当在首次回购股份事实发生的次日予以公告; 股票走势图(二)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每增加1%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予以公告;
(三)上市公司在回购期间应当在定期报告中公告回购进展情况,包括已回购股份的数量和比例、购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支付的总金额;
(四)回购期届满或者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的,上市公司应当公告已回购股份总额、购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以及支付的总金额。
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不得为公司股票当日交易涨幅限制的价格。
八、上市公司不得在以下交易时间进行股份回购:
(一)开盘集合竞价;
(二)收盘前半小时内。
九、上市公司在下列期间不得回购股份:
(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
(二)自可能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项发生之日或者在决策过程中,至依法披露后2个交易日内;
(三)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回购期届满或者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的,公司应当停止回购行为,并在2个工作日内公告回购股份情况以及公司股份变动报告。
十、上市公司在公布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至回购股份完成之日后的30日内不得公布或者实施现金分红方案。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期间不得发行股份募集资金。
十一、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 年 月 日起施行。《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发[2005]51号)中有关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规定同时废止。
那么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回购公司股票呢?简单的说两个理由,一是没有回购的冲动。我们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控股,即使个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也没有被收购等等风险;二是回购股票不会给公司或者个人带来现实的好处。我拿出一大笔现金收购一堆市盈率高高在上的股票有什么用。投机盛行的年代有人大手笔买更好。说不定卖给你,我另外搞一个上市更好。所以没有这样的傻公司领导。
㈦ 关于股票回购的问题
股票回购是公司为了股东的利益而买回注销,流通中的股票少了,也就保护了此言股票的股东的利益,如果是同样的股利,则持有股票的股东可以获得更多的分红而不会对公司产生未来的排现压力,再有一点是,公司持有本公司的股票是不能参与分红的。
㈧ 国内外筹资风险与控制的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外筹资风险大致分为两类:(1)资金性筹资风险(或称现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资金流出量超过资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如在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安排了较高的债务,以及在债务的期限安排上不合理而引起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等。这种风险只要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流量即能回避,而对所有者的收益影响不大。(2)收支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在负债规模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最终的收支性筹资风险表现为企业终止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国内外筹资都要综合考虑筹资的规模、资金的时间段要求、筹资的时机信息、筹资方式与渠道、资金效益性、流动性、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并且大多运用财务杠杆,追求最佳企业资产筹资比例。另外,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投资计划,对资金运营情况进行预测,制定短、中、长期资金需求计划,依此确定筹资总体方案,选择合理筹资结构。很多知名企业都在努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以减缓对外筹资压力,化解问题。目前国外的筹资模式主要是间接筹资模式和直接筹资模式两种。从保持距离型筹资模式与关系型筹资模式的内在效率分析,两者都具有经济合理性;从世界筹资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两者有相互融合的趋势;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现阶段企业的筹资模式应采取过渡模式,即间接筹资为主并逐渐减少,直接筹资为辅并大力发展的过渡模式;目标模式应符合世界筹资模式的趋势,是融两种筹资方式于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模式。
㈨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异常查证方法的选择与次级景观条件特征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特点密切相关。国外学者通过各种途径,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
西北欧、前苏联和北美分布有大面积的森林沼泽,森林沼泽区特有的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对元素富集、分散的影响受到了这些地区勘查地球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们在有机质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与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Boyle(1977)较系统地研究了加拿大两个富含铜的沼泽中的元素分布特征,认为铜主要以腐殖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沼泽中。一些学者认为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有机络合物是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R.Ewelett,1978,等)。Gleeson and Coope(1966)、Chowhurg and Bose(1971,1972)、Baker(1973)等一些西方学者对泥炭中元素的全量和有机结合相进行了研究,提出腐殖化程度是影响有机质与重金属元素结合的主要因素。Jackson(1978)通过有机酸与元素结合能力的试验指出,pH值和粘土含量控制着有机质与元素的结合能力。上述研究表明,在森林沼泽区有机质对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这些研究为森林沼泽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和实地观察,许多学者提出:在森林沼泽景观水系发育的地区,宜以水系沉积物为采样介质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他们系统地研究了水系沉积物的采样部位、粒级、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采样密度。Whitney(1974,1980)研究了铁锰氧化物与金属含量间的关系,提出了用盐酸羟胺提取砾石表面铁锰氧化膜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
前苏联在贝阿线的森林沼泽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吴传璧等,1987),提出根据局部景观特征和不同的工作要求,可采集铁质淀积物、土壤、碎石、沼泽中的泥炭、水和植物等介质开展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最近几年,加拿大勘查地球化学家Stewart M.Hamilton等在森林沼泽景观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表生带元素迁移机理研究工作,提出了“还原囱”(reced chimneys)、“森林环”(forest ring)、酸性帽(acidic caps)的概念和元素电化学迁移模型。根据其研究成果,提出森林沼泽景观区土壤测量的采样层位应是A层下部和B层顶部;且应用醋酸铵或MMI(一种保密的专利提取剂)或酶提取,其他的偏提取剂都太强;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应用这种方法在加拿大厚冰碛物覆盖区开展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
综上所述,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方法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
1) 进行景观地 球 化 学 研究 与 景观地 球 化 学 区划 ( Б. Ф. Мицкевич、Ю. Я. Сущик,1981) ,建立勘查地球化学概念模型 ( C. R. M. Butt and R. E. Snilh,1979) ,为不同级次景观区开展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1984) 。
2) 开展表生带元素迁移机制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总结表生环境下元素活动性( Andrews - Jones,1968) ,提出表生作用带的地球化学障 ( A. A. Levinson,1974) 。
3) 研究表生条件下元素的赋存形式,指出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痕量元素存在的主要形式为被吸附的离子态、铁锰氧化物吸附相、原生硫化物相、有机物吸附相、粘土吸附相、次生矿物相等 6 种形式 ( S. Dijkstra et el. ,1984) 。
4) 全面总结了偏提取技术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 T. T. Chao,1984) 和水化学测量 ( И. С. Ломоносов,1988) 、植物地 球 化 学 测 量 ( F. D. Busche,1987; C. E. Dunn,1987,1992; P. J. Rogers,1993 ) 、 元素 活动 态 测 量 ( L. V. Antrpovo,1992; J. R. Clark,1994; Mann,1995) 等非常规化探方法的试验研究成果。上述成果为森林沼泽区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总之,多数人认为: 1∶ 5 万工作阶段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 个别地区配合水化学测量) ,采样介质有淤泥沉积物、砾石间细粒沉积物、泥炭物质、经淘洗的灰砂物质等;1∶ 1 万工作阶段以土壤测量为主,在表面石质风化物发育区采用苔藓 - 地衣生物地球化学测量,石流发育区采用植物测量,沿石流边缘采用潜蚀淤泥测量,沼泽发育区采用水生苔藓测量等方法。同时,在 A 层下部和 B 层顶部采样、醋酸铵或 MMI 或酶提取测试土壤中活动态元素含量可望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㈩ 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背景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急求,多谢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5] 李永宁: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金融与经济.2005(9)。
[6] 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与科学,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