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南京下关滨水区复兴成果

南京下关滨水区复兴成果

发布时间:2021-09-08 16:11:18

❶ 中国文化复兴的成果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百年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继续,也是21世纪新时代的文化巅峰;自宋明理学以来,重新为中国文化史注入了丰厚的灵魂,在世界思想学术界树立起了中国作为“世界学术文化中心”的新旗帜;为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谱写了最为惊心动魄的黑夜与星空并存的经典;经历93年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95年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2010年它上升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与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现历史的成功合流。
2011年,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政府历史性的发出了文化自觉、文化强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动员。 历经诸多有识之士群体坚韧顽强的探索,由刘浩锋主席领衔的大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2012年终于实现对中国文化核心智慧“天道”宇宙科学法则的现代化与全球化系统工程的复兴重建,完成《宇宙和学——中华文化复兴宇宙科学》,六卷,100万字;由北京逻辑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数理辩证逻辑第一人赵总宽教授亲自作序——《一部让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分的当代杰出学术著作》。
该书以发明《中华天道数学逻辑学原理》为基础,创建《心力伦理学原理》、《政治科学原理》、 《经济科学原理》、 《美学科学原理》、《宇宙生命科学原理》等“宇宙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复兴“中华天道”宇宙科学法则, 率先推动了中国逻辑学与数学从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的转向,指出西方文化自性危机逻辑缺陷以及周期政治、经济、艺术危机所在,用“共富共和数学原理”,重建了实现整体与局部利益互补均衡的利益最大化的科学政治经济艺术模式,颠覆重建了西方主流学术,为构建全球文化一体化新秩序打开了大门,吹响世界文艺复兴的号角! 2012年6月19日,由世界和谐科学院、世界文艺复兴协会、中华文化复兴世界金融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老子同道会、世界佛教协会慈善事业基金管理委员会等联办,中华老子文化促进会、世界佛陀同道会(新加坡)大力支持,北京和谐大公文化公司承办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和谐社会暨中华文化复兴512工程”在北京香山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由世界和谐科学院荣誉主席孙式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北京逻辑学会前会长数理辩证逻辑泰斗赵总宽教授、湖南社科院院长朱有志等任学术总顾问;中国文联出版社副社长朱辉军、武警总部直工委原副部长徐友金、湖南广播电视报原副社长梁志涛、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安卫华、世界佛教协会慈善事业基金管委会主任儒释宗大和尚、中华文化强国行活动组委会副主任郭闻奇等出任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兼评委;由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中南工业大学罗会均教授、中央党校客座教授吴宗熿、中国文联出版社著名书法家曾正国、陕西省委党校曹飞教授、世界和谐科学院重彩研究所所长韩雪璜教授、香港卫视《亚洲新闻周刊》总编辑王璞、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周翔 、烟台鲁东大学教授于海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京张星水等担任评委,世界和谐科学院院长刘浩锋出任世界圣贤和谐奖、世界文艺复兴奖组委会主任;世界和谐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者高连奎任副主任。此外特邀世界和谐基金会秘书长杨烨、天津警备司令部原上校李廷聚等贵宾。
“文化复兴512工程”就是一个科学院、一个协会、一个金融委员会、一个报社、一个出版社五大机构,与一个节日论坛、两个奖的简称。包括老子世界院士节、“科学生存新时代论坛暨中华文化复兴精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圣贤和谐奖、世界文艺复兴奖。
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建中国为人类精神之都,创五洲为天下大同之家;举世界文艺复兴新旗帜,领和谐社会主义大潮流”。 《天道辩证逻辑的数学基础与中华文化复兴》/《天道是宇宙科学的数学逻辑学以及自然物理证明》皆多次入选全国逻辑学会议,引起学界高度赞誉,率先推动了中国乃及世界科学界由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为发展主流的转向《圣贤为首的民主集中制是现代禅让制乃人类最优政治制度的数理逻辑证明——兼论实现和谐社会的数理哲学》一文有利于化解对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误解,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义理基础;
运用数学“均值不等式”推理“圆桶原理”、“等周定理”,破解了西方周期经济危机,科学论证了建立在“利人利己、均衡之道”“道德经济人”理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资源配置最大收益的科学制度。并且从数学原理证明了佛家发圆满菩提心乃宇宙科学,用数学几何解密了中华核心智慧心学“天人合一”,论证出了心灵定律——“心能守恒与心极必反”;以及解密“天人同构”,破解了霍金“黑洞悖论”,建立宇能守恒定律,将科学与宗教修行贯通合一,在爱因斯坦未完成的大统一理论上,运用“心力”统一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完成“宇宙统一场”原理,科学论证了上帝心力创建宇宙时空引力场,震撼世界学术界!
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主办的学术讲座上,被学术界赞誉为:完成儒释道基督伊斯兰世界五大文化合流与科学的圆融统一,是继宋明“理学”时代与东方文艺复兴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宇宙和谐科学哲学”(和学)时代与世界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历史跨越。见证了21世纪中华文化复兴领导人类文化更新与文明转型提升,在世界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❷ 谁能给我来点南京市下关区热河路地块的资料~还有那个地块以前规划的一些情况~最好有以前的一些照片

经过 热河路 的线路: 游4路 12路 16路 18路 39路 149路 172路 803路 816路 818路
http://nanjing.8684.cn/z_f9ad3730

热河路:隶属南京市下关区
以下为南京市下关区资料
基本概况
下关区地处南京市城区西北部,濒江依城,是南京建设“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的窗口性区域,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29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沿江岸线近10公里。
全区辖有热河南路、阅江楼、建宁路、宝塔桥、小市和幕府山等6个街道,辖有清江花苑、盐大街、金川花苑、宝塔桥东街、河路道、五塘新村二段等62个社区。
下关区是南京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自古水陆交通发达,路网系统较为完善,商业兴盛,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近年来,以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为龙头的南京“第三商圈”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区正常运营的各类市场有71个,其中国家级大市场4个,全国百强农副产品市场1个,市场总营业面积达95.5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420亿元。下关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区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4个,著名的渡江胜利纪念碑和纪念馆、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江南水师学堂,以及国家4A级景区阅江楼等均坐落在下关。下关区业余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羽毛球协会羽毛球单项学校”,被誉为“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
自然地理
下关区地处南京市城区西北部,濒江依城,是南京建设“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的窗口性区域,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29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沿江岸线近10公里。其境内的护城河,秦淮河,三汊河等纵横交错。地貌形态为残丘和岗地,地形坡度较陡。残丘岩性主要为白云后灰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层厚1~5m不等,松散。岗地主要由下蜀土构成,厚度一般在5~10之间,局部地带在10m以上。
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灾害性气候:
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
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南京市的春季大致始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束,平均历时60-70天。春季是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过渡季节,在大气环流方面,春季仍处于冬季型的大气环流控制下,即受近地面系统的冷空气和高空的西风环流影响为主,但环流强度比冬季已大为减弱。春季的天气特色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比冬季明显增加;天气过程多变。

南京市的夏季大致从6月上、中旬到9月中旬,历时100天左右,明显可分为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 初夏的梅雨天气 全市每年初夏(6-7月),往往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即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雨量也较多。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天气的特点是:降水量特别丰富,相对湿度大,气压偏低,云量多,日照少,地面风力较弱,时有暴雨发生。 盛夏的伏旱天气 南京市每年7-8月间,在梅雨期结束后,便进入盛夏天气。若这时南京市处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直接控制下,便出现晴热高温少雨的时期。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南京市秋季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由于我国冬季风爆发南下时,首先从地面置换夏季风,故迅速而干净。往往通过1-2次较强的冷空气爆发南下,在15-20天的时期内即可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但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南撤相对地较缓慢,所以秋季的9-10月间,常常形成低层冷高压的上面叠加着副热带高压, 使长江流域出现持久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成为天气最好、最舒适而有利于秋收的黄金季节。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台风暴雨的天气,有时还会出现早霜、冰雹等天气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

南京市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为冬季。冬季气候的特色是受冷空气控制,寒冷而干燥。南京市冬季的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过程,平均每隔7-10天就有一次,每次冷空气南下时,南京市大都出现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过程,尔后天气转晴,出现霜冻,并逐渐转暖,形成明显的寒、暖交替现象。冬季的主要天气特点是冷而干。降温和大风是主要的天气现象。
人口民族
下关素称南京的“北大门”,滨江而居,沿江10公里岸线,为南京长江的主航道岸线。2004年下关区总人口29万。
下关区共有户籍居民 103638户,293895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8.1%,来自回、藏、蒙、水、布依、哈萨克、维吾尔、高山族等20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1.9%。
经济概况
下关素称南京的“北大门”,滨江而居,沿江10公里岸线,为南京长江的主航道岸线,大江南北的主动脉——南京长江大桥和京沪铁路从这里通过,沿岸汇聚了富有古都文化特色的明城墙风貌区、展示现代城市文明的滨江风光带和别具自然山川灵秀的幕燕风景区,是景色最为秀美、经济最为繁荣、交通最为便捷的地段,更是居江观城、居城观江最为理想的区域,是南京乃至江苏沿江最为重要的窗口之一,也是沿江开发的重点地区。
丰富的旧城资源使下关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滨江高尚居住区。下关区旧城总面积约占南京旧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今年房地产开工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加上基础设施、综合环境整治等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约35亿元。宝善新区的规划建设已经成为我区乃至全市旧城改造的样板和亮点工程。宝善新区将通过激发沿江滨水活力,建成为南京最适合居住、最具活力的滨江高尚居住区。未来5年我区旧城改造面积将高达300万平方米,随着沿江开发的深入推进,该区必将成为南京最具开发潜力的滨江高尚居住区。
下关区域内集中了南京汽轮电机集团、下关发电厂、长江油运公司、紫金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如金陵船厂年造船能力达10万综合吨,出口创汇名列南京市和中国航运集团之冠,拥有可停泊5艘20000吨级船舶的舾装码头;南京汽轮电机厂电站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一百万千瓦,发电机与汽机配套生产, 市场覆盖面已达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东南亚市场。再则,随着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下关区将有大批资源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寻求合作。
近年来,下关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重点实施沿江开发、富民强区、开放立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五大战略,突出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突出城市功能的培育和完善,突出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服务,加快建设市场繁荣、物流集聚的商贸强区,富有古城风韵、滨江特色的旅游名区,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大区,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滨江新区。全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9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6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口径财政收入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
市场建设成绩显著。着力打造建宁路市场一条街和南京市第三商圈品牌,先后建成了易初莲花建宁店、家乐福超市、玉桥市场等一批市场,全区现有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性市场24家,其中营业额亿元以上的市场17家、大型超市3家,各类市场总经营面积达90万平方米。2004年,新建扩建玉桥市场二期、大方国际家居广场一期、白云亭副食品商城二期等8个市场项目,其中7个市场相继开业,新增营业面积16.4万平方米。全区市场成交额420亿元,同比增长23%。建宁路市场一条街已初具规模,南京“第三商圈”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组建了区招商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千方百计吸引外商到区内投资兴业。1998至2004年,共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其中,2004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合同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同比增长45.8%;实际利用外资5107万美元,同比增长51.4%。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制定并落实了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私营个体经济贷款担保基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运作范围不断扩大。组建了区私营个体经济咨询投诉中心,着力解决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生产经营限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快了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2004年,新发展私营个体企业1100家,个体工商户3528户,新增注册资本9.5亿元。
工业经济增长加快。工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200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5.7%。
楼宇经济起步较好。初步制定了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形成了一批经济型楼宇。2004年,全区经济型楼宇(园区)增加到23个,新增楼宇面积8.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12家,注册资本3.6亿元。
行政区划
下关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62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9.08平方千米,人口29.53万人。
热河南路街道 办事处驻热河南路92号。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48097人。辖12个社区:中山北路、姜家园、热河南路、姜家圩、晏公庙、白云亭、二板桥、大街、新河村、新河一村、清江花苑、河西。
阅江楼街道 办事处驻建宁路263号。面积3.73平方千米,人口68947人。辖12个社区:唐山路、南通路、水上新村、宝善街、热河路、商埠街、大马路、静海寺、东炮台、多伦路、盐大街、新民门。
建宁路街道 办事处驻新民路142号。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46256人。辖8个社区:新民村、城河村、五所村、工农新村、四平路、安乐村、滨江花园、金川花苑。
宝塔桥街道 办事处驻金陵新九村13号。面积7.67平方千米,人口71793人。辖10个社区:方家营、宝塔桥东街、水关桥、燕江路、燕江园、象山、金陵二村、金陵新四村、金陵新六村、幕府西路。
小市街道 办事处驻东门街33号。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51274人。辖12个社区:小市街、东门街、黄家圩、东井亭、线路新村、河路道、安怀村、安怀新村、小市新村、小市村、和燕园、东井新村。
幕府山街道 办事处驻幕府东路3号。面积5.37平方千米,人口18913人。辖8个社区:五塘村、白云石矿、张王庙、五百村、白云新寓、五塘新村一段、五塘新村二段、盛世花园。
* 此处区划地名、面积、人口资料根据“南京市地名网”(估计为2004年资料) *
历史沿革
1995年,将雨花台区江东镇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归下关区管辖。
2000年,下关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365433人,各街道人口: 中山桥街道 42405 热河南路街道 61877 车站街道 38024 建宁路街道 50369 宝塔桥街道 72761 小市街道 9999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底,下关区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中山桥街道、车站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驻地中山桥街道。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阅江楼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东炮台、静海寺、多伦路、盐大街、新民门、热河路、大马路、商埠街、唐山路、宝善街、南通路、水上新村)。
热河南路街道:辖社区居委会(热南、清江花苑、河西、新河一村、新河村、白云亭、二板桥、晏公庙、姜圩路、中山北路、姜家园、大街);居委会(白云亭)。
幕府山街道:辖社区居委会(白云石矿、张王庙、五塘村、白云新寓、五塘新村一段、五塘新村二段、五佰村、盛世花园);村委会(五塘)。
建宁路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五所村、滨江花园、四平路、新民路、金川花苑、安乐村、工农新村、城河村)。
宝塔桥街道:辖社区居委会(宝塔桥西街、方家营、大桥新村、宝塔桥东街、燕江路、金陵一村、金陵二村、燕江园、金陵新二村、金陵新四村、金陵新六村、水关桥、象山、幕府西路、金陵新八村)。
小市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东门街、东井新村、小市村、黄家圩、东井亭、线路新村、小市街、安怀村、安怀新村、和燕园、小市新村、河路道)。
2004年,下关区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阅江楼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

❸ 为什么说绿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但是,“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随后,Ahern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并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 。该定义强调了5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 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 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二、社会学方面: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绿道特征

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绿道的发展

第1阶段
(1867~1900年):早期的绿道规划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25 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kin ,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第2阶段
(1900~1945年):景观设计师的绿道规划这一阶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们从事了一些绿道的规划。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兰的纪念Lewis和Clark的广场规划完成了64km的环,后来被规划师扩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开放空间规划。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rn Town)的绿色空间和绿道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rkway)的规划实践,如蓝桥公园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阶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规划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环保运动蓬勃开展,并形成了3个绿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学者。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制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两侧,并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规划(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领导的大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METLAND)研究小组更加注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阶段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绿道运动的命名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有上千个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大多数仅限于项目总结。
第5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这一阶段,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干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召集了不少绿道的学术会议,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有关绿道的互联网也铺天盖地。

绿道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下列5种类型:(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这种绿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2)游憩型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为主,但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3)自然生态型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风景名胜型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往往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5)综合型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时候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他国绿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仍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日本对国内的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新加坡 促进社会和谐
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为多民族社会的和谐融合创造了物质基础,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城市在花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美国 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该绿道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德国 推动旧城更新
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鲁尔区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

绿道在我国国内的发展

广东省走在了全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前列。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有关绿道的探索,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深圳市规划在盐田区打造一条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到大梅沙滨水海岸线、长达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景、海景、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元素有机串联,沿路设计了自行车驿站和租赁点,提供停放、零售和简易餐饮服务等,沿途的房地产商业项目也因此得到价值提升。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2010年将全面启动绿道主线建设。根据规划,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同时,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联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2012年后引导珠三角绿道网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区域绿道主线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项目 主线长度 特 色 途 经

绿道一号 长约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 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区,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绿道二号 长约470公里 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 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湾休闲度假区,经50多个发展节点。绿道三号 长约360公里 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 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惠州,东至惠州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经60多个节点。绿道四号 长约220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向南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经20多个发展节点。绿道五号 长约120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经20多个节点。绿道六号 长约200多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 北起肇庆贞山,向南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经16个发展节点。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
我国的自然保护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地是属于“散点状”的,也就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岛屿,孤立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岛屿式”的保护只适合于那些以美学价值为主的地质地貌保护区,或者只适合面积巨大的保护区。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栖息地破碎化和数量的剧减已经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巨大的威胁,而在东部地区尤其激烈。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台湾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西海岸的湿地绿道系统以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绿道途径对于建构我国的自然保护网络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东部地区,构建绿道网络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在南京都市圈绿色空间规划中,在城市尺度范围内,规划了3条绿道并且交叉成网络,包括沿城墙环形绿道、林荫道绿道、内秦淮河绿道。在社区尺度上,则主要是将绿道通过多种手段延伸至社区尺度 。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点上的文物保护到面上的历史城镇、街区的保护到线性廊道的保护。而目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大多只侧重于单个遗产或某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将绿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形成遗产廊道、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线性的概念,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虽在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就评定了“剑门蜀道”这种线性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对遗产廊道或线性遗产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但许多学者已经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遗产廊道等线性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 。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与绿道相关的线性遗产有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项)、国家历史道(nationalhistoric trail)(14项)、国家风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项)、公园道(parkway)(6项)、河流区(river area)(14项)、海岸线/湖岸线(seashore/lakeshore)(14项),占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遗产总数的14% 。
对旅游休闲规划的启示
在区域旅游规划或景区、景点的规划当中,可借鉴绿道思想,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 ,可以改善整个旅游区的品质,提高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❹ 请问下绿道是什么

绿道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英译“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
绿道内涵 绿道特征 绿道的发展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第4阶段 第5阶段 绿道类型 他国绿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新加坡 促进社会和谐 美国 刺激经济增长 德国 推动旧城更新 绿道在我国国内的发展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对旅游休闲规划的启示 展开 绿道内涵 绿道特征 绿道的发展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第4阶段 第5阶段 绿道类型 他国绿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新加坡 促进社会和谐 美国 刺激经济增长 德国 推动旧城更新 绿道在我国国内的发展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对旅游休闲规划的启示 展开 编辑本段绿道内涵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 资料图
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但是,“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1] 随后,Ahern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并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 。该定义强调了5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 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 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2] 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 一、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 二、社会学方面: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编辑本段绿道特征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 资料图
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3] 编辑本段绿道的发展第1阶段(1867~1900年):早期的绿道规划 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25 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kin ,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第2阶段(1900~1945年):景观设计师的绿道规划 这一阶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们从事了一些绿道的规划。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兰的纪念Lewis和Clark的广场规划完成了64km的环,后来被规划师扩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开放空间规划。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rn Town)的绿色空间和绿道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rkway)的规划实践,如蓝桥公园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规划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环保运动蓬勃开展,并形成了3个绿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学者。 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制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两侧,并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规划(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领导的大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METLAND)研究小组更加注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绿道运动的命名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有上千个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大多数仅限于项目总结。 第5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 这一阶段,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召集了不少绿道的学术会议,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有关绿道的互联网也铺天盖地。[2] 编辑本段绿道类型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下列5种类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 这种绿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 (2)游憩型 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为主,但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态型 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风景名胜型 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往往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5)综合型 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时候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1] 编辑本段他国绿道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仍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日本对国内的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新加坡 促进社会和谐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为多民族社会的和谐融合创造了物质基础,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城市在花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美国 刺激经济增长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该绿道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德国 推动旧城更新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鲁尔区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4] 编辑本段绿道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广东省走在了全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前列。 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有关绿道的探索,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深圳市规划在盐田区打造一条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到大梅沙滨水海岸线、长达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景、海景、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元素有机串联,沿路设计了自行车驿站和租赁点,提供停放、零售和简易餐饮服务等,沿途的房地产商业项目也因此得到价值提升。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2010年将全面启动绿道主线建设。根据规划,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同时,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联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2012年后引导珠三角绿道网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区域绿道主线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项目 主线长度 特 色 途 经 广东六条区域主干绿道走向图
[5]绿道一号 长约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 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区,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绿道二号 长约470公里 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 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湾休闲度假区,经50多个发展节点。 绿道三号 长约360公里 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 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惠州,东至惠州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经60多个节点。 绿道四号 长约220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向南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经20多个发展节点。 绿道五号 长约120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经20多个节点。 绿道六号 长约200多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 北起肇庆贞山,向南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经16个发展节点。 2012年1月,继珠三角绿道网建成之后,广东规划再建绿道5800公里,辐射粤东粤北粤西地区,全省绿道网预计连接广东21个地级市,串联500多个旅游景点。 2012年1月9日闭幕的武汉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2012年启动武汉首条城市绿道——全长51公里的东沙绿道建设。 武汉今年将建成首条城市绿道示意图
编辑本段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对自然保护的启示我国的自然保护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地是属于“散点状”的,也就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岛屿,孤立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岛屿式”的保护只适合于那些以美学价值为主的地质地貌保护区,或者只适合面积巨大的保护区。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栖息地破碎化和数量的剧减已经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巨大的威胁,而在东部地区尤其激烈。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台湾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西海岸的湿地绿道系统以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绿道途径对于建构我国的自然保护网络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东部地区,构建绿道网络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在南京都市圈绿色空间规划中,在城市尺度范围内,规划了3条绿道并且交叉成网络,包括沿城墙环形绿道、林荫道绿道、内秦淮河绿道。在社区尺度上,则主要是将绿道通过多种手段延伸至社区尺度 。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点上的文物保护到面上的历史城镇、街区的保护到线性廊道的保护。而目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大多只侧重于单个遗产或某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将绿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形成遗产廊道、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线性的概念,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虽在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就评定了“剑门蜀道”这种线性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对遗产廊道或线性遗产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但许多学者已经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遗产廊道等线性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 。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与绿道相关的线性遗产有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项)、国家历史道(nationalhistoric trail)(14项)、国家风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项)、公园道(parkway)(6项)、河流区(river area)(14项)、海岸线/湖岸线(seashore/lakeshore)(14项),占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遗产总数的14% 。[6] 对旅游休闲规划的启示在区域旅游规划或景区、景点的规划当中,可借鉴绿道思想,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 ,可以改善整个旅游区的品质,提高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❺ 复兴岛的开发前奏

①开发起步
2010年10月23日,杨浦区对征集的“杨浦滨江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进行评审,并公布了最终获奖方案。在沉寂了二三十年之后,备受关注的复兴岛也将启动新一轮开发。一张崭新的“后世博”杨浦滨江蓝图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杨浦滨江将定位为“智慧滨江”。尽管公布了“杨浦滨江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的获奖方案,但杨浦方面表示,最终的杨浦滨江开发规划方案并不仅仅根据获奖方案,而将综合各家方案的优点,并结合杨浦滨江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定。杨浦有关方面透露,杨浦滨江的总体定位已经确定,定为“智慧滨江”。其核心功能为,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科技研发、国际商务和文化创意。
据杨浦区规划局介绍,整个杨浦滨江区域将划分为三个部分:北段为共青森林公园段,以科技研发为中心,集研发、展示和交易为一体;中段为复兴岛段,以复兴岛为中心,建设知识岛,成为科技文化交流和论坛的智慧之岛;南段为杨树浦路段,建设创意湾,成为国际商务、创意文化交流、时尚发布的体验休闲场所。
杨浦区有15.5公里的滨江岸线。复兴岛位于杨浦区东南部黄浦江内,呈月牙形,西为复兴岛运河,东、南、北三面皆为黄浦江,面积约1.44平方公里。小岛原是黄浦江由东向北转折处的一块滩地,1927年,原上海浚浦局将其填筑为岛。此前,杨浦区规划部门一直表示,复兴岛开发不会轻易起步,要“想明白了”再动手。不过,4家参与设计方案征集的设计单位对复兴岛的规划比较类似,大多提出将小岛建成以举办高层次会议和会展为主要功能,兼具休闲、旅游功能,面向社会开放的“生态岛、论坛岛、休闲岛”。
②开发暂缓
在“十二五”期间,复兴岛的开发不会轻易启动,主要是进行控制性规划和保护工作,以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杨浦区政协常委会议上,区委书记陈寅回应委员们关注的滨江开发问题。他的回应得到与会常委广泛赞同。复兴岛面积1.133平方公里,是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
吴福生委员建议,未来的复兴岛开发建设要立足高起点、高水准、高品质。项目定位要和虹桥枢纽、上海迪士尼相同等级,或争取纳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作为陆家嘴的一个全新拓展区,吸引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的各类优势资源。唐子来委员则为复兴岛暂不开发提供佐证和借鉴:“伦敦道克兰码头区、汉堡港口新城等滨水地区开发,从提出动议到实施规划,再到具体建设,都历经多年,保证了重要建设项目成为经典之作。 ”
邱宜正委员关注滨江开发已久,近两年来,他多方了解情况,查阅了很多滨江地区开发的资料,积累了许多素材,经过多次整理和修改,最终完成并递交了《关于打造杨浦特色滨江空间的几点建议》提案,全文达6500字。这份提案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发改委、建交委、浦江办、规土局和文化局5个部门先后答复。 如今的杨树浦路相对比较狭窄,两侧受沿街建筑影响,再拓宽比较困难,并且本身在地理位置上也不够理想,不适合承担滨江主干道的任务。
因此,他建议可以考虑利用临江大片现成的待拆迁和置换用地,整体开辟一条新的临江快速干道,北与军工路相接,以便连通森林公园甚至到达吴淞邮轮港,南下与东大名路(或与杨树浦路江浦路段)相接,接通北外滩地下隧道。通过这条新建道路,可打通从森林公园、杨浦滨江空间、虹口国际航运中心、直至外滩隧道和外滩观光区的上海北部滨江通道。
邱宜正建议,在滨江沿岸的建设中,在原有的地面层之上,还可以构筑一个第二层的大面积平台,主要发展休闲观光广场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平行空间的下层空间,主要采取封闭隧道的方式,提供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功能。此外,在新的滨江商业中心或城市活动中心的设计中,还要重视构筑立体网络的消费步行环境,使人群可以在不同的层面来回流通。同时,他还提出,杨浦可以择地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滨江公园,改变东南部园林绿化的薄弱面貌。尽管复兴岛开发还有待时日,但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轨交12号线复兴岛站早已开始施工,将于2013年建成通车。

❻ 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小道子什么时候拆啊

具体时间还无法确定,
但有一条明确,
就是,中环内要消灭平房,
改善板楼,按天津和红桥规划的目标落实。
因此,
时间不会很长的。
个人观点。

祝你顺利!

❼ 学规划必须看的书籍。

书名 《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
内容简介
作者 [美]贝利着,顾朝林等译 《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数(万) 25
定价(元) 18
2 书名《 城市意象 》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凯文·林奇着 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
字数(万) 16
定价(元) 26
3 书名 《城市设计》(修订版)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培根 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
字数(万) 62.7
定价(元) 73
4 书名 《拼贴城市》
内容简介
作者 [美]柯林·罗等编 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着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选为必读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以此来谈论现代建筑与城市。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9-1
字数(万) 20
定价(元) 40
5 书名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
内容简介
作者 (丹麦)盖尔编 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一定会从气扬·盖尔先生的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本书中文第四版是根据2001年的最新英文版翻译出版。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1
字数(万) 30
定价(元) 27
6 书名 《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 闵学勤着 本书以公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和符号意象为视角,以近50个国内国际都市为蓝本,详尽阐述了城市理念与形象建构的路径。本书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运动性以及个体性对城市多元的感知与意象,最终引导并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全书兼具理论和务实的特征,适合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设计者以及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
字数(万) 23
定价(元) 32
7 书名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
内容简介
作者 (美)特兰西克着 本书介绍了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当前的议题。第一章引入了失落城市空间的问题及其形成因素;第二章全面论述了功能主义理念的哲学、演变及其反响,并讨论了蚕食城市空间传统形式的其他因素;第三章介绍了城市空间重要的历史范例和现代的一些做法,对“硬质空间”和“柔质空间”的适宜性进行了描述;第四章将针对现代城市危机主要理论和批评观点归纳为图一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并阐述其各自的优缺点,说明只有三者整合才有益于城市空间设计;第五章通过对美国波士顿市和华盛顿特区、瑞典哥德堡市及英国纽卡斯尔的拜克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实例研究阐述了空间结构的不同形态、相互联系及其环境背景;最后总结了实现整合设计目标的原则。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
字数(万) 32.7
定价(元) 50
8 书名《 街道的美学》
内容简介
作者 (日)芦原义信着 文章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我以为这乃是此书的最大特点。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1
字数(万) 30
定价(元) 20
9 书名 《城市策划实战案例》
内容简介
作者 赵卓文着 本书是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近三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策划实战案例的精选专集,全书共分九章节,完整再现了每个案例策划过程,并附有策划师的实战策划后记,将引发每一位关注城市发展的人士思考。
九个主题包括:都市RBD(城市商业游憩区)、城市CBD(中央商务区)、城市传统商业区、城市工业区与CSD服务区、休闲经济与城市策划、卫星城(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区)、大盘与城市片区、城市TOD主导下的城市区域等发展研究以及少见的城市道路命名策划。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数(万) 22
定价(元) 68
10 书名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刘易斯·芒福德编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着作之一,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本书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本书可供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管理等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2-1
字数(万) 70
定价(元) 98
11 书名 《城市设计新理论》
内容简介
作者 [美]亚历山大等着 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民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随后作者对这些法则进行了试验,并与许多研究生一起,对旧金山高密集区进行模拟城市再设计。启动了一项涉及大约90种不同的设计问题的项目,包括仓库、饭店、渔用码头、音乐厅和公共广场。《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为城市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理论框架,极大地弥补了今天的城市所存在的缺陷。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5-1
字数(万) 18
定价(元) 38
12 书名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内容简介
作者 (加)雅各布斯 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本书对于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极具借鉴意义。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1
字数(万) 35.5
定价(元) 29.5
13 书名 《城记 》
内容简介
作者 王军 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作者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作者试图廓清北京城半个多世纪的空间演进,还有为人熟知的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悲欢启承。历史见证者的陈述使逝去的记忆复活,尘封已久的文献、三百余帧图片让岁月不再是传说。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 …建筑师多舛的人生,演绎着一出不落幕的戏剧;这一切的缘起,只是因为北京,这个“在地球一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拥有一段抹不去的传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3-10-1
字数(万) 36
定价(元) 58
14 书名 《采访本上的城市》
内容简介
作者 王军 《采访本上的城市》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6-1
字数(万) 42.6
定价(元) 69.5
15 书名 《城市与人——一部社会与建筑的历史》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吉罗德着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城市,重点在描述这些城市的建造者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去做,在哪里做及何时去做。本书着手研究的是一些功能,是它们吸引了人类走向城市,并从它们延展至满足其要求的空间及建筑。这本书也随着我多年来在全世界城市里日日夜夜的漫长步履而成熟起来。在某一阶段,我发现在未知所以然之中品味城市或从视觉上欣赏它们都是不够的。我想挖掘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缔造者和时间,更是城市的成因。传统的城市指南,甚至是许多标准的城市历史,也常常只回答了前两个问题,而忽略了第三个。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字数(万) 61.6
定价(元) 129
16 书名 《城市色彩——一个国际化视角》
内容简介
作者 (美)斯文诺芙 本书是第一部介绍城市色彩设计的专业研究论着,书中收录了世界各地城市对色彩的运用实例,通过300多幅全彩图片,阐释了色彩对城市特色与外观的作用,作者从自己提出的三维色彩假设的角度,探讨了一种文化特色与其色彩选择之间的联系,并描绘了色彩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和,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城市的城市元素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还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专业人员以及政府规划人员,城市研究人员等参考资料。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
字数(万) 27.2
定价(元) 128
17 书名 《无边的城市——论战城市蔓延》
内容简介
作者(美)吉勒姆 本书针对城市日益扩张的现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发展的过程,以及当前应采取的对策,使城市的发展走向未来。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相信本书会给我们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意义。本书适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人员,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
字数(万) 41.6
定价(元) 56
18 书名 《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
内容简介
作者 顾朝林 等主编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从1997年的29.9%发展到2005年的42.99%。与此时同时,中国已经有若干个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都市的急剧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国内的都市圈规划才刚刚开始,但发展较快。本书分理论篇和规划实例篇。理论方法篇主要介绍都市圈概念及其特征、现代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规划理论、都市圈规划编制、都市圈规划实施。规划实施重点介绍国外都市圈规划实例,例如美国大都市区规划、日本都市圈规划、法国巴黎大区规划、英国大伦敦战略规划、德国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地区规划等,国内重点介绍哈尔滨都市圈规划实例。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
字数(万) 49
定价(元) 35
19 书名《 区域城市——终结蔓延的规划》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卡尔索普,富尔顿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并且有权威的结论:老社区和新郊区有相同的区域特性。住房、贫困、年龄结构老化、交通和教育,都是每个区域内应该好好对待的问题,这关系至多们的城市是否能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兴旺的问题。作者给我们从规划蔓延到宜居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用实例向我们说明了为什么每一个美国大城市都应该采取一定形式的、关系到交通、住房、税收共享、更平等教育的机会的区域统辖。本书作者非常巧妙地、有洞悉力地并清楚地解码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用有说服力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个有序和谐的区域制度、设计、规划框架怎样才能自下而上内部运做。本书是我们生活环境集合的重新塑造,它标志着长达一个世纪的非人性化规划的结束。这是一本基础的书,却透露着经验与智慧,同样反映了农业、社会平等及环境运动的精神。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1
字数(万) 40
定价(元) 75
20 书名《 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 》
内容简介
作者 (西)鲁亚诺 迄今为止,生态城市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本书以简洁的方式对当前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大量图表对60个精心挑选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这些方案都是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作品。
本书为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设计师或者广义上任何从事城市设计和规划领域的人员提供了基本参考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
字数(万) 28.5
定价(元) 88
21 书名《 共享空间——关于邻里与区域设计》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凯尔博 我们正处于一个区域社会发展的分界线上,《共享空间》一书为各个层次的规划提供了有用的工具。理论部分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走到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中的。其中反城市蔓延的案例说明了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城市蔓延已是刻不容缓。 本书是关于如何开发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空间环境来应对无序的、快速增长的城市。本书为改造和恢复我们的邻里和城市提供策略,并主张规划应该从整体上对社区的利益和要求进行深刻的讨论,提供了及格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规划案例为研究对象。本书还阐述了创造共享景观或社区更美好未来的设计与想像力的未来。这时一本权威而易读的图书,它能激发起市民们对社区美好未来的向往。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
字数(万) 50
定价(元) 66
22 书名 《都市滨水区规划》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城市土地研究学会 第一章:都市滨水区发展的介绍;第二章:室都市滨水区的发展;第三章:滨水景观的设计;第四章:滨水区开发的环境问题;第五章:都市滨水区再开发的实施;第六章:案例分析。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字数(万) 25
定价(元) 128
23 书名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
内容简介
作者 [美]迈克尔·索斯沃斯 城市、郊区、街道、马路,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城市里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密切相关。被视为阻碍适宜居住街道形成的这道标准的屏障,面临着怎样转换职能或如何被拆卸的难题。本书作者迈克尔?索斯沃斯和伊万?本-约瑟夫两位教授,针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经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析,提出他们中肯的建议。这本《街道与城镇的形成》对美国城市的街道规划与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学术领域,而是掀起一场由着作说服美国政府对现有街道设计标准进行改革的积极行动。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
字数(万) 30
定价(元) 39
24 书名 《城市规划概论》
内容简介
作者 陈锦富 着 本书为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建筑、环境艺术、环境工程、公共管理等专业及相近、相关专业的一门通用教材其内容分5章22节阐述,设计城市形式与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制定与实施管理及术语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字数(万) 15
定价(元) 22

❽ 从南京下关区的金海市场出发,怎么达到南京市雨花区花神大道

93 SMG店

南京市庐山路128号110室
南京市秦淮区大石坝街第28 -3
南京南京秦淮区红花村25号
鱼街道,南京,江苏省,南京市新乐路303#-2门面房
56-4号,56-5,木马公寓的门面房
南京永宁路第92号
云溪路9号,南京,江苏
南京六合区南京龙池群集路59-61六合区的南京,南京大厂工业开发区沿长江团结路20 BR /> >
起重机街67号,南京秦淮区南京黄家注册30日
江苏南京秦淮区大Mingxiluhong家春天南京市秦淮区南京箍桶号26弄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吉祥佳园
5月10日,南京市玄武区,江苏南京铁匠营6室6
南京市玄武区,南京的樱桃驼花园,中山别墅16大厦一楼
南京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97 -9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40-21号,南京,南京苏果便利南京玄武区
第98号,南京市玄武区,南京红山
,南京,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盐仓桥,24日
下关区,南京,南京环北东箭路17号
南京关区江东北路418号,-31
雨花区,南京,南京,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南京梅山的沂南元门 BR />西善桥127号52北
南京市雨花区,南京雨花南路51-14
南京雨花台滨江路,铁心桥的54-4,
南京雨花台区郁金香路27号01室雨花台体育中心乙
南京市溧水县望京街,9号-4

溧水县,江苏南京珍珠北路288号,南京,南京栖霞区马群街35-20#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星盛花园103室,02
南京市栖霞区Yaohuamen佳瑶路33号-6
南京市栖霞区,江苏佳瑶
1-2南京市栖霞区和燕路252
栖霞区,南京和燕路305#-6
合作南京市栖霞区南京浦口区块第八届天润城道路的城市景观店,42号铺,106个村91-39

东部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北引桥室
的海德北岸市的商业街105-106号南京浦口浦东花园店B区B06
南京市浦口区金滨水区珠江镇花园5-11门面房101 /南京市浦口区金城摄政1#
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珠泉10日景名苑缔约方103室,17
南京中山南路号254
南京白下区瑞阳街30号,白下区升州路242,南京门面房
南京白下区石鼓路193
,白下区香格里拉花园102,202室
休闲美思源号楼002室
南京南京市白下区五老村1-4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白下区太平南路325号(太平巷35号)
南京白下区秣陵路99号(王府大街口)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延龄巷5号南京,南京,</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Muxuyuan东街
145号108室,南京,南京市白下区中山东路全民健身中心一楼??
南京,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富丽山庄南门32室104,江苏南京人,南京白下区中国道
白下区八宝街东3号107室,1

,南京市白下区海福巷,南京,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区光华东街,第6

南京市白下区解放南路,南京,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第21

,133-8,高淳圳镇,宝塔路,南京,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镇固城湖南路1号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马台街将军庙34
南京市鼓楼区,江苏南京凉爽门大街辰龙绿色花园285

鼓楼区,南京,上海,南京,南京市鼓楼区江苏路85号的南京雨花石71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童家巷27-1 /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云南路15号-3
南京鼓楼区的南京中山北路247-2
江苏,南京,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龙和玫瑰园163 -12门面房
南京市鼓楼区黑龙江路,南京2号房间的8
南京鼓楼区,南京,江苏,黑龙江路
南京鼓楼区海棠10-4 BR />
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市汉中路158号南京鼓楼区的南京胡菊路181号太古别墅35号
4,5号楼131室, 81,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南京138
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江苏,第382
南京,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
天西路168号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应
建邺区,南京,南京文体路18号,南湖,南湖新天地大厦A座3层单元
南京南京市建邺区长虹路297-4
南京市建邺区区,南京集庆门大街157号
泰路,南京江宁区胜19-8(广东鸿和侧面)
南京东新北路,南京江宁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无1
黄金海岸证券公司隔壁
金箔路,中国女人街107室e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齐路号4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京,莫愁湖东路16号,-5
湖北路,敦镇固城,江苏省南京市,55号
第16号光华路,南京,江苏东城雅筑 -
>门面房旁边的第三个门面
南京市鼓楼区傅后冈第1
南京建邺区南湖广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双龙路1136
>南京康美里9-10号

阅读全文

与南京下关滨水区复兴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