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冷战科技成果

冷战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9-07 06:15:09

A. 冷战时期的科技发展

冷战期间科技发展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成就在军事与航天。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火箭,率先实现载人航天等,一度曾经领先,但是后劲不足,又被西方赶超。
西方则率先制出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率先建造核潜艇与核航母,而航天一度落后,但后来率先登月,又造出航天飞机,实现赶超。同步通讯卫星与GPS卫星定位等商业应用也比东方早而且普遍。
电子技术应用方面,西方率先发明了半导体三极晶体管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之后又首先研发了集成电路并且发展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还有彩色电视,目前世界通行的三大彩电体制全都是西方研发的。而东方的苏联中国在电子技术方面始终处于落后追赶的地位。
苏联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研究仅注重军事用途,西方对于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发展比较全面。西方的个人计算机普及化也早于东方。
另外一个重大发展是激光技术。也是西方首先发明并且广泛应用。
非军事科技的最大成就是生命科学,遗传密码的破解,也是西方取得的。在转基因技术上西方一直保持领先。而东方死守米丘林李森科的错误理论,远远落后于西方。但是中国首先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是一个突破性成果
医学方面,大概是中国首先实现断手/断臂再植成功,而西方首先实现异体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血管支架手术也都是西方发明的。
大爆炸宇宙学也是西方首先提出,现在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
够多了吗?容我再想一想,饭后再补充。

B. 世界第二次大战苏美“冷战”的开始标志,及对世界人民的影响

您好
冷战的序幕: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
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1947年)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其影响是:
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希望帮到您 望选为满意回答 谢谢

C. 冷战时期是人类科技发展最快的时期吗

‍‍‍‍这并不是人类科技发展最快的时代,而是仅限于军工领域罢了,客观的讲,冷战时期不一定就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快时期,但尖端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科技成果的更新更是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使知识和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促进了精英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步和发展。‍‍‍‍

D. 美苏冷战时有什么新科技诞生

电脑是美苏冷战的时候发明的。还有人造卫星、登月计划都是在美苏冷战竞争的时候出现的。

航天飞机,核能的和平利用,人类空间站

E.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到底谁的太空技术更先进

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还是苏联的太空技术是更先进的,苏联是最先进入太空的,美国无法与之比较。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人造卫星,1961年4月12日把加加林送上太空,1971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美国做这三件事分别是1958年初、1962年5月、1973年。论美国载人登月的科学价值,不如苏联的空间站。最后在1988年,苏联的航天飞机暴风雪从这里上天,在技术上远比美国航天飞机先进,这确定了苏联在整个冷战的成果优于美国的事实。

F. 二战和冷战,哪个时期对人类科技发展的促

二战和冷战这两个时期对人类科技发展的促进都很大,二战是在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中谋求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以军事为主要发展对象;而冷战其实是二战的延续,是相对和平但又存在敌对竞争环境下的较量(美苏争霸格局),主要是航天科技、核武器发展的迸发时期。冷战结束后又进入了开放活跃的全球化融合阶段,跃上了打破封闭、垄断和屏蔽的快速发展的新高度,以经济、军事为核心延展到各个领域,在科技上迈入了以网络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科技全面爆发的新时代。

G. 求 世界一战二战冷战 的详细内容

高手为你解答!

一战:
原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起因:19世纪末20实际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很不平衡。按照国家生产总值算,英国是第一,法国是第二。但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越居世界第一,德国第二,英国第三,法国第四。后起的德国认为世界殖民地瓜分不平衡,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并与英法等展开了军备竞赛。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为庆祝塞尔维亚国庆日一同乘车前往,途中忽然遭到一名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枪击,当场身亡。致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作为和奥匈帝国签署的三国同盟协定,对英法开战,俄国作为塞尔维亚的协约国,也宣布对奥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时间:1914年-1918年

结果:同盟国战败,协约国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损失其海外全部殖民地,并被迫同意凡尔赛条约。

二战:
原因:凡尔赛条约埋下的祸根,以及重整的德国、日本需要对外扩张。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在华盛顿召开凡尔赛和会,名曰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不过是变相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所以的国家都是打着各自的算盘,想的是如何在战胜国中分得多一点的利益。首先,关于对战败国的惩治达到了极点,规定德国陆军不能超过十万人,不能拥有海军、不能拥有空军、不能建立军校。也不能拥有坦克、重炮等进攻性武器。
在此之后,各国之间对限制海军军备上一直争议很大,经过一系列谈判后,规定美国、英、日
法、意大利五国的军舰吨位比是五比五比3比1.75比1.75.日本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吨位要达到5,和美英平起平坐,美英当然不会同意。此外,各国在对潜艇的限制上始终打不成协议,最后只有不了了之。

德国虽然战败,国家经济一败涂地,当这个工业大国不会甘心沉沦。不仅这个国家和人民不会甘心,还有一个人也不会甘心。这个人就是一战时期获得铁十字勋章的奥地利人阿道夫·希特勒。1919年,怀着战败后屈辱、不平心情的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德国的小政党——德国工人党。这个党并不起眼,当时甚至经费只有7马克。但希特勒听了这个政党的演说后,认为这个党的思想和自己非常相似。因此决定加入这个党。然后,希特勒凭借自己超长的演说天赋,很快就成了这个党的宣传部长,并且几年之后攫取了这个党的首要位置。甚至建立了这个党的打手部队——冲锋队。然后他把这个党更名为德意志社会主义民主工人党,把德文的“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词融合为一个,英译为“Nazi”,即纳粹党。

1929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的经济惨遭打击,失业人口达六百万。近乎崩溃,这个时候,希特勒的纳粹党开始担任起救世主的身份,当工业凋零的时候,纳粹党却在街边建起了施粥站。平民自然十分感动,认为纳粹党太好了。很快凭着希特勒的宣传工作,这个党的人数一直呈几何形上升,到了1933年前夕,这个党的人数已经高达五百万人。1933年1月30日,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处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最后总统兴登堡不得不宣布让位给希特勒,希特勒就这样成为了国家总理,德意志第三帝国成立。上台后,希特勒第一件事就是把凡尔赛条约的条条框框砸了个稀烂,国家军事飞速发展,陆海空军猛增,钢铁产量增加百分之三百。

导火索: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人让几个化装成波兰的囚犯冒充波兰人占领了德国的电台,于是德国称“遭到了波兰的突然袭击”。九月一日清晨,德国空军忽然攻击波兰各个城市、交通枢纽,陆军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阶段“
第一阶段:一九三九年九月——一九四一年六月
德国闪击波兰,击败英法,并开辟北非战场
第二阶段:一九四一年六月——一九四二年九月
苏德战争和太平战争爆发,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一九四二年九月——一九四三年七月
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反法西斯国家转入战略反攻。
第四阶段:一九四三年七月——一九四五年九月
在反法西斯国家的进攻下,德日投降,大战结束。

结果:以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彻底战败,同盟国获胜
新式武器的研发:导弹、原子弹出现,并引发冷战

冷战:

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制约苏联这个大国,开始实行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使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美国和苏联同时为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主导世界的霸权,美苏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对立。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
即便是冷战,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展开竞争。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双方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实施着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太空竞赛的唯一积极后果是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苏联人首次在太空航行,而美国人则抢得了登月的先机。为了完成人类航天这一伟大的事业,双方都不断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应用。战争改变了军事联盟的格局。美国人与西欧国家组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而作为对抗,苏联人则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共同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共同防御性实体。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遭受攻击,则视为对整个组织的挑衅,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将立刻针对挑战国,发动最严厉的反击。尽管美苏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从未爆发,但有数次战争已弓在弦上,一触即发。这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人发现苏联人正在古巴地区——距美国本土仅90英里处建造核导弹基地,更糟的是,更多的核弹正通过舰船向此运输。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以果断的行动与苏联人达成了一项外交默契,促使苏联人从古巴地区撤出导弹基地,导弹危机得以解除。
最终,美国战胜了苏联。共产主义在苏联遭到彻底失败——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前,不少前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已纷纷相继抛弃它们的信仰。昔日的华约早已无处寻觅,而北约则一直活跃至今,并吸纳了不少前苏联阵营的成员国加入其中。
结束:苏联解体,两德统一(1991年)

H. 为什么现在全球科技发展速度比冷战时期落后如此之大

因为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互相竞赛,争先恐后的将大量资金和资源用于军事科技,其频率和投入量不是现在可比,而军事科技成果一旦用于民用对整个社会科技的发展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如今没有冷战的竞争氛围,投入没有那么大,速度自然不比从前

I. 冷战时期中国科技成果。最好有论文和数据。谢谢。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1 14:46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27.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8520.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1 14:46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71.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签订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中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上。

J. 二战和冷战,哪个时期对人类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果断冷战,二战破坏力太大了,英法苏德日几大科技强国都打残了,就剩一个美国活得滋润。

阅读全文

与冷战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