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书法用纸
种类:
宣纸品来类繁多,从配源料来说,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种;从厚薄分,又有单宣、夹宣、二层贡、三层贡等;从加工制作工艺又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矾等加工而成,质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够吸水,但不像生宣那么易于渗化)。
书法用纸还有毛边纸,竹帘纸,白关纸,七都纸,六吉宣纸,虎皮宣纸,腊笺,泥金笺,高丽笺等。
使用要点:
练习写小字用毛边纸,大字用浅黄色七都纸,书写屏联肚宣纸及冷金笺。
初学写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纸,练习日久,遇到纯细光泽之纸,自然格外觉 得易写。
摹帖宜用油光纸,取其纸薄透明,容易钩摹。
临帖宜用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纸,取其易于布置结构。
硬纸用软笔,软纸用硬笔,此即「弱者强之,强者弱之」刚柔相济的中道要诀。
选纸方法:
宣纸选择以吸水性较好,又与笔墨配合为原则。切忌用光滑的纸,即不渗墨,又不驻笔,更写不出力量来。
❷ 书法纸有哪些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
麻纸 麻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
桑皮纸 桑皮纸呈淡褐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呈半透明状,很薄,所属地区为 新疆 · 吐鲁番地区
水纹纸 古代名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藏经纸
❸ 书法作品纸规格
经过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以下几种常见的书法作品格式:
一、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二、横幅:
横幅也叫屏条,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
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条幅:
条幅也叫竖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3)书法成果纸扩展阅读:
书法作品的分类:
1、【中堂】一般用四尺整宣书写,竖式,因其悬挂于堂屋(或客厅)的正中而得名。作品幅面大而方整,其长宽比一般为2:1或3:2,也有用三尺整宣书写的,则称为小中堂。
2、【条幅】一般为整宣竖向对开,竖式,形长面窄,为长条形因而自负盈亏条幅。其长宽比一般为3:1或4:1。
3、【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形式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的两长条形竖式作品。其大小、长宽比例均根据对联的字数而定,无一定限制。对联分为两幅,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下联左右对自负盈亏,天地平齐,字字对正。落款在上下两联的外侧,上款在上右侧,靠上;下款在下联左侧,居中偏上,略低于上款。
4、【横幅】大型方整的横幅也称横中堂,其长宽多为1:2与2:3之间。
5、【镜片】书法小品的一种装裱方式。精裱于厚纸板上,买回去可以直接放在镜框,悬挂在室内欣赏。
❹ 参塞软笔书法作品,纸要48×100的纸能写什么
可以写几个大字,也可以写一些中字,可以写小楷很多字。
❺ 书法用什么纸
毛笔书法用纸:
一、写毛笔字的纸
书法作品一般都写在宣纸上,因为宣纸最善于表现墨色的枯湿浓淡。但宣纸原料为檀树皮,制作工艺复杂。古人有“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说,故宣纸价格昂贵。初学毛笔字一般用元书纸、毛边纸等价格低廉的纸。
现在造纸工业非常发达,但铜版纸、道林纸等既光滑又白净的纸不宜用来练字,因纸面过于光滑,写的纸容易飘浮,练不出笔力来。在机制纸中,旧报纸比较粗糙,吸墨性能也还可以,初学毛笔字者完全可以废物利用。
但在报纸上写字墨迹不易洇出来,笔在纸上停留时间长短都无所谓,再写宣纸就很不适应。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还要经常在元书纸上练字,笔在元书纸上稍一停留,墨即向外洇出,要写好会有一定的难度。宣纸性能比元书纸更敏感,渗透力更强,难度也更大。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拿元书纸来练,待练到一定时候,对元书纸性能已完全掌握时,再练宣纸,就容易多了。
二、宣纸的种类及性能
宣纸因安徽宣城生产书画纸而得名,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现在生产宣纸的地方除了安徽外,还有四川的夹江宣、浙江的富阳宣和温州的皮宣等。宣纸是用檀树皮沤制的皮料和稻草沤制的草料,根据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皮料占40%的宣纸叫绵连,皮料占60%的叫净皮,特净用的皮料更多,占80%,皮料越多,纸质越佳,拉力越大,越能盛得住墨。绵连较薄,不易表现湿墨及枯笔,故较适宜写楷书及小行草书,对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纸质厚的净皮、特净很能反映墨色的变化,枯湿浓淡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能盛墨,故能写大字,写篆、隶、大行的草书。当然厚纸要比绵连难写,但表现力强,书画家都爱用。以上这些能使墨汁沁洇出来的宣纸统称为生宣。
还一种宣纸叫熟宣,水墨在宣纸上洇化不出来,故适宜于写小楷或画工笔画。书法家们因熟宣无法表现湿墨的变化,一般不用熟宣来进行书法创作。
在使用宣纸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纸的性能。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较薄,墨汁中可少兑甚至不兑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笔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纸纸角上点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围,如果洇的快、且范围大,说明纸质薄,墨要浓一些,书写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点洇出速度慢且范围小,说明纸密质厚,墨可适当稀一些,书写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纸纸质较差,墨迹会灰,要用浓墨书写,不然,字会缺乏精神。
另外,宣纸的规格又以尺寸的大小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一丈二……选购时要注意宣纸质量的优劣。好的宣纸表面光洁白匀,无杂质、黑斑和破损,用手摸时感到比较绵柔,对着日光照去,能看到一团团如棉絮般的云团,“云”越多说明檀树皮越多,纸质愈佳。也可在纸角用舌头舔一下,检验其洇化程度,如果一点不吸水,水仍浮在纸面上,说明是熟宣,如果水吸下去,并略有洇开,说明是生宣。
❻ 49岁村妇种地之余勤练书法,最终成果了得,一笔好字有多惊艳
由于汉字的构造很特殊,书法这门能把汉字表现得更具有美感的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时期,最早的时候,写字对于人们来说也还是主要停留在实用的阶段,可是到了魏晋时随着门阀士族的崛起,一群舞弄笔墨的文人骚客就出现了,他们终日沉浸于文学艺术,汉字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具有欣赏价值的书法。秦汉到魏晋,五种基本的书法字体篆、隶、楷、行、草基本形成,古人都用毛笔写字,因此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不少绝世书法佳作。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李艳红写的字最终成果了得,也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名气传出去后,有一些专家特意跑过来和她交流,一些附近的大学生纷纷想拜她为师学习书法,破旧的农村房子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李艳红可能从来没想过会有今天的成就,她的想法很简单,其实就是喜欢,单纯地缘于爱好,有爱好的人很多,可她跟别人不一样,她做到了抛开外界的浮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因为朴素的热爱她获得了真正的安宁,做到了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❼ 写书法一般用的纸叫什么
写书法一般用的纸叫“宣纸”,读音[xuān zhǐ]。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很少被虫蛀,寿命很长,而且不易变色。
宣纸还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在正常的保存条件下,宣纸和其他纸张相比,具有寿命特别长的特点。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使用宣纸来创作书法与绘画,诗词文赋等。中国在近代流传到世界各地的一些书法和绘画作品中的精品,许多都是在宣纸上创作的。
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等一些机构也采用宣纸复制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图延长这些重要文献的留存寿命,这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宣纸实物。
宣纸与砚台、毛笔、墨汁交相辉映,构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国文房四宝,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房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文房文化孕育或强化了中国文化,并为世人所瞩目。
(7)书法成果纸扩展阅读: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制作技艺被誉为世界手工造纸技艺的“活化石”。“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由于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不少人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
1、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
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这是以产地而称的“宣纸”。唐代宣州虽有“纸、笔”之贡,但不能将这种当时的优质纸张与后来的“宣纸”视为等同,因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纸”之名,但其时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产之纸。
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唐代尚未见有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就此产生了。
2、宋元:“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纸张。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皖南山区一带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小岭虽为偏远山区,但盛产优质青檀皮,加上水质、温湿度皆有利于造纸,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促进了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此时,曹氏族人根据社会需求,已开始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其中就包括稻草。
3、明清:“宣纸”是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的高级书画纸张。
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单一原料,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它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写意性不能得到充分展现。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这既是适应写意画逐步成为时代潮流的结果,客观上也缓解了对青檀皮原料的压力。
然而,明宣德之前137年(1289-1426)间宣纸工艺尚不完全成熟,直至“陈清款”“宣纸”——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由皇室监制的“宣纸”加工纸的出现,“宣纸”工艺才炉火纯青,文人墨客对“宣纸”的记载也开始多了起来。
“陈清款”“宣纸”以加工者姓名命名,其加工者不仅加工了生“宣纸”,而且还加工了其他生纸,但都以此款命名。在当时的同类型“宣纸”中,“陈清款”以其技艺高超而拔头魁,其他款“宣纸”只能望其项背。
正因如此,其被皇室重视而列作贡品进而由皇家监制,成为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宣德纸”。为尊者荣,“宣德纸”犹如明时“宣德窑”“宣德炉”一样受到人们尊崇。我们现在俗称的“宣德纸”其实是当时以“宣纸”为原纸的加工纸的统称,其中以“陈清款”为第一。
3、正宗“宣纸”:原产地以传统制作技艺生产的高级艺术纸张。
元明之际起,“宣纸”开始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并一直延续至今,产地也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也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皆因无法满足生产“宣纸”的所有条件,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
我们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并利用当地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流程和独特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生产的,具有润墨性、耐久性、抗腐性兼具的独特性能,主要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纸张。
❽ 书法作品纸怎么写
抄字帖,也可以顺便练下字,我天天都抄的。
❾ 书法专用纸
练字可以用元书纸、毛边纸,写正式作品还是用安徽泾县的宣纸好。
❿ 书法作品纸是什么
宣纸。
品质特性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10)书法成果纸扩展阅读
产地环境
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7℃,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8℃。泾县境内草本植物约计1000余种,适宜宣纸的取材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