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某欲将自己的一幅古画以20万元卖给赵某,二人签订买卖合同
根据你的陈述抄,回答如袭下:
1,本案中两个买卖行为都是有效的,但是标的物只有一个,二个买卖合同实际上只履行完毕了张某与孙某的合同;
2,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所有自张某将古画交付给孙某起,孙某就合法取得该古画的所有权;而赵某因为张某的一物二卖产生了损失,可向张某主张违约赔偿责任。
B. 因财产转让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财产原值是指:①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人时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②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③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④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⑤其他财产,参照以上方法确定。
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
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
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
转让债权,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其应予减除的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即以纳税人购进的同一种类债券买人价和买进过程中缴纳的税费总和,除以纳税人购进的该种类债券数量之和,乘以纳税人卖出的该种类债券数量,再加上卖出的该种类债券过程中缴纳的税费。用公式表示为:
一次卖出某一种类债券允许扣除的买入价和费用=(纳税人购进的该种类债券买入价和买进过程中交纳的税费总和/纳税人购进的该种类债券总数量)×一次卖出的该种类债券的数量+卖出该种类债券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股权成功转让后,转让方个人因受让方个人未按规定期限支付价款而取得的违约金收入,属于因财产转让而产生的收入。转让方个人取得的该违约金应并入财产转让收入,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取得所得的转让方个人向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缴纳。
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2007年3月,李先生以2
000元的价格取得一幅古画。2009年10月,以10
000元的价格卖出,其中缴纳相关税费500元(不包括个人所得税)。请计算事先生应当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解答:首先,确定该所得的性质,属于财产转让所得。其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为:10
000
-2
000
-
500一7
500(元)。最后,计算应纳税额:7
500×20%—1500(元)。李先生应当缴纳1
500元个人所得税,由购买者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购买者没有代扣代缴,则由李先生到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
C. 收藏明朝的古画可以转卖吗
正常合法渠道收藏的,可以转让,拍卖,交易,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D. 米芾生平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 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E. 金银、珠宝、钻石、玉器、首饰、古画、邮票、艺术品、稀有金属等珍贵财物在保险法财产的特殊保管条件
财产保险综合险条款
保险标的范围
第一条 下列财产可在保险标的范围以内:
(一)属于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
(二)由被保险人经营管理或替他人保管的财产;
(三)其他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害关系的财产。
第二条 下列财产非经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特别约定,并在保险单上载明,不在保险标的范围以内:
(一)金银、珠宝、钻石、玉器、首饰、古币、古玩、古书、古画、邮票、艺术品、稀有金属等珍贵财物;
(二)堤堰、水闸、铁路、道路、涵洞、桥梁、码头;
(三)矿井、矿坑内的设备和物资。
第三条 下列财产不在保险标的范围以内:
(一)土地、矿藏、矿井、矿坑、森林、水产资源以及未经收割或收割后尚未入库的农作物;
(二)货币、票证、有价证券、文件、帐册、图表、技术资料、电脑资料、枪支弹药以及无法鉴定价值的财产;
(三)违章建筑、危险建筑、非法占用的财产;
(四)在运输过程中的物资;
(五)领取执照并正常运行的机动车;
(六)牲畜、禽类和其他饲养动物。
保险责任
第四条 由于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人依照本条款约定负责赔偿:
(一)火灾、爆炸;
(二)雷击、暴雨、洪水、台风、暴风、龙卷风、雪灾、雹灾、冰凌、泥石流、崖崩、突发性滑坡、地面下陷下沉;
(三)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第五条 保险标的的下列损失,保险人也负责赔偿:
(一)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遭受损坏,引起停电、停水、停气以致造成保险标的的直接损失;
(二)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为抢救保险标的或防止灾害蔓延,采取合理的必要的措施而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
第六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
责任免除
第七条 由于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战争、敌对行为、军事行动、武装冲突、罢工、暴动;
(二)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或纵容所致;
(三)核反应、核子幅射和放射性污染。
第八条 保险人对下列损失也不负责赔偿:
(一)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引起的各种间接损失;
(二)地震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三)保险标的本身缺陷、保管不善导致的损毁,保险标的的变质、霉烂、受潮、虫咬、自然磨损、自然损耗、自燃、烘焙所造成的损失;
(四)堆放在露天或罩棚下的保险标的以及罩棚,由于暴风、暴雨造成的损失;
(五)由于行政行为或执法行为所致的损失。
第九条 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
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保险金额由被保险人按照帐面原值或原值加成数确定,也可按照当时重置价值或其他方式确定。
固定资产的保险价值是出险时重置价值。
第十一条 流动资产(存货)的保险金额由被保险人按最近12个月任意月份的帐面余额确定或由被保险人自行确定。
流动资产的保险价值是出险时帐面余额。
第十二条 帐外财产和代保管财产可以由被保险人自行估价或按重置价值确定。
帐外财产和代保管财产的保险价值是出险时重置价值或帐面余额。
赔偿处理
第十三条 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金额:
(一)全部损失
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保险价值时,其赔偿金额以不超过保险价值为限;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时,按保险金额赔偿。
(二)部分损失
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保险价值时,其赔偿金额按实行损失计算;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时,其赔偿金额按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比例计算。
(三)若本保险单所载财产不止一项时,应分项按照本条款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所支付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的赔偿金额在保险标的损失以外另外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若受损保险标的按比例赔偿时,则该项费用也按与财产损失赔款相同的比例赔偿。
第十五条 保险标的遭受损失后的残余部分,经双方商定后进行处理,如折归被保险人的,由双方协商确定其价值,从赔款中扣除。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申请赔偿时,应当提供保险单、财产损失清单、技术鉴定证明、事故报告书、救护费用发票以及必要的帐簿、单据和有关部门的证明,各项单证、证明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有任何欺诈。被保险人欺诈行为给保险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收到单证后应当迅速审定、核实。
第十七条 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第十八条 保险标的遭受部分损失经保险人赔偿后,其保险金额应相应减少,被保险人需恢复保险金额时,应补交保险费,由保险人出具批单批注。保险当事人均可依法终止合同。
第十九条 若本保险单所保财产存在重复保险时,本保险人仅负按照比例分摊损失的责任。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二十条 投保人应当在保险合同生效前按约定交付保险费。投保人未按约定缴付保险费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并可在约定期限后的十五天内解除本合同。
第二十一条 投保人应当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回答保险人被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的询问。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或自书面通知起解除保险合同。
第二十二条 被保险人应当遵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保护财产安全的各项规定,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各种灾害事故隐患,在接到安全主管部门或保险人提出的整改通知书后,必须认真付诸实施。被保险人未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管理应尽的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本保险合同。
第二十三条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如有被保险人名称变更、保险标的占用性质改变、保险标的地址变动、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保险标的的权利转让等情况,被保险人应当事前书面通知保险人,并根据保险人的有关规定办理批改手续。被保险人未履行本通知义务,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被保险人应当积极抢救,使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保护现场,并立即通知保险人,协助查勘。否则,对因此而扩大的损失或未及时通知导致保险人无法对事故原因、经过、损失程度进行合理查勘的,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
其他事项
第二十五条 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明确载明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保险单未载明仲裁机构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六条 凡涉及本保险的约定均采用书面形式。
平安“轻松保”家庭财产保险费率表
单位:份
项目: 保额(元) 保险费(元)
家庭财产保险 房屋装修: 50000 50
家用电器、家具: 20000 20
床上用品、服装、文化娱乐用品: 20000 20
盗抢险 家用电器、家具、床上用品,
服装、文化娱乐用品、现金: 10000 10
附注:
1 不论购买多少份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的每次事故免赔额均为300元。
2 不论购买多少份保险,盗抢险项下对于现金的赔偿最高为1000元。
F. 判断: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规范确认、调整和保障,具有民事权利的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不仅包括形式上的民法或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规和其他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2)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3)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拘束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关系。民法正是通过民事法律关系实现其对社会关系调整的职能的。
4)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公民和法人等。实践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组织体或非法人组织被视为民事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5)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6)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事物。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不行为)、智力成果和特定的精神利益。
7)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只有为法律规定或承认的并能产生民事后果的那些事实,才能成为法律事实;只有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才能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法律关系或者使原来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法律事实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8) 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客观现象,即这些事实的出现与否,是当事人无法预见或控制的。依据我国民法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事件有:1、自然人死亡的事实;2、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事实;3、时间经过的法律事实。
9) 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与人们意志有关的那些法律事实。行为分为合法的行为和与违法的行为。凡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为国家法律所认可的行为是合法行为,这种行为在民法上主要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
10) 法律事实的结合: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时,那么只有这些法律事实的结合,该项民事法律关系才能发生、变更或消灭。例如,依照《专利法》的规定,转让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法律关系的发生,必须依法经主管机关批准,当事人双方订立书面转让合同,向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11) 绝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故绝对权又称对世权。绝对权的主体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各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
12) 相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相对权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当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券就是一种相对权。
13) 请求权: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形成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如合同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损失等。
14) 形成权: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的行为便可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追认权、选择权、解除权、继承抛弃权等都属于形成权。
15) 主权利:从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上,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民事权利。例如,抵押权的存在,是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债权是主权利,抵押权是从权利。
16) 从权利:从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上,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从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民事权利中,必须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前提的民事权利。从权利随主权利的存在或消灭而存在或消灭。例如,抵押权的存在,是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债权是主权利,抵押权是从权利。
17) 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权利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者,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某项具体民事权利或承担某项具体民事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主体资格的集中表现。《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8)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公民的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公民对其违法行为应承担责任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
19)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0)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但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不得不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完全行为能力。《民法通则》规定:10守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1) 宣告失踪: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要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对公民失踪的事实加以确认和宣告的制度。《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22) 宣告死亡: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条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对失踪公民推定死亡的制度。《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失踪人死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23) 监护: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保护人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4) 住所:是公民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基地或中心场所。《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经常居住地”应当理解为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并有长期居住目的的。
25) 个体工商户: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26) 农村承包经营户: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27) 合伙企业:是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28) 法人:是与公民对称的另一类主体。《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9) 法人机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民法术语,即专指产生法人意志及执行法人意志、进行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如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等。
30)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主要负责人。
31) 法人的变更:是指法人在性质、组织机构、经营范围、财产状况以及名称、住所等方面的重大变更。
32) 法人的终止:是指法人丧失了法律上的人格。法人如有下列原因之一时,就会发生终止的法律后果:1、依法被撤消;2、解散;3、依法宣告破产;4、其他原因。
33) 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法律形式。分为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
34)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之一。法律上所说的物,是指民事权利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财产。可以说,除人们个人身体以外的、凡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并且有可能为人们所支配或控制的一切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物,均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5) 流通物:亦称融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转让的物。它和限制流通物是以物在流通过程中是否受限制或者受限制的程度来划分的。
36)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于其转让给予一定的限制或者禁止私相转让的物。它与流通物是以物在流通过程中是否受限制或者受限制的程度来划分的。限制流通物有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军用武器、弹药等等。
37)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与不动产相对。
38)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移动即会损害其经济效用和经济价值的物,如土地及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筑物、桥梁、树木等。与动产相对。
39) 特定物:是指具有自身单独的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代替的物。如一幅古画或一件古物等。
40) 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用品种、数量、质量规格,即通过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种类物经过选择、购买、给付也可以特定化而成为特定物。
41) 可分物:是指把物分割之后,不影响其经济用途或不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如布匹、粮食、石油等。
42) 不可分物:是指经分割后便会影响其经济用途或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如一件衣服、一只动物或一台机器等。
43) 主物(从物):凡能独立存在,但需共同使用,并能从中可以看出主从关系的二物或数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物,起从属作用的是从物,从物补助主物的效用。例如,拖拉机与拖犁便是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44) 孳息:是从原物产生出来的收益的物质形态。产生孳息的物称为原物。孳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45) 有价证券:是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凭证。
46) 票据:是代表一定货币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有价证券。可分为本票、汇票和支票。
47)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鼓动用以证明其所入股份及所持有的股权,并据以定期取得股息、红利的一种资本性有价证券。股票是股份公司筹集资本的法律形式,凡购买股票者便成为该公司的股东。股票就是股东出资的凭证,并使其所入股金证券化而成为有价证券。
48) 债券:是国家、金融机构或企业向他人借款的一种法律形式。它属于资本性有价证券。目前我国发行的债权基本上有三种形式:1、公债券;2、金融债券;3、企业债券。
49) 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50) 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即这种法律行为仅凭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无需得到对方同意的意思表示,便可成立的法律行为。设立遗嘱的行为便是单方法律行为。
51) 双方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该项法律行为的成立不仅需要双方当事人进行意思表示,而且双方的意思表示还必须一致。双方法律行为是合同行为,如买卖合同等。双方法律行为的适用最为普遍,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2) 双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双方都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当事人一方的义务就是他方的权利,因此双务法律行为也可说是双方当事人均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行为等。
53) 单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当事人一方负有义务,而当事人另一方仅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如增与、使用借贷以及消费借贷等合同行为。
54) 有偿法律行为:是指根据法律行为享有某项权利而必须偿付一定代价的法律行为。例如买卖、租赁等法律行为均为有偿法律行为。
55) 无偿法律行为:是根据法律行为享有权利而无需给付任何代价的法律行为。增与合同、使用借贷合同等法律行为就是以无偿地取得一定的权利为其特征的。
56) 诺成性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由要约和承诺所建立。买卖、租赁、承揽等合同行为均属诺成性法律行为。除法律规定或双方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外,双方意思表示达成协议即发生法律行为的效力。
57) 实践性法律行为: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始成立的法律行为,故又称要物法律行为或实践法律行为。例如,增与、借贷等法律行为就是属于实践性法律行为。
58) 要式法律行为:如法律规定某中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某种形式,这种法律行为就称为要式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必须遵照法律要求的形式,其法律行为方能成立。凡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的民事行为便是无效的。
59) 不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没有要求特定形式的法律行为。这类法律行为的形式可由双方当事人自由议定。
60)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条件,把条件的成就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也就是说,该种法律行为的生效或失效,决定于将来的一定客观事实的是否发生。
61)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根据。由于这种法律行为的生效或失效决定于一定期限的到来,故称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62)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自始当然确定地绝对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63)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享有撤销权或变更权的那些民事行为。如经撤销其行为无效,如不撤销、不变更,其行为仍然有效,故属于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64)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其是否有效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尚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65) 代理: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关系的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相对人。
66) 委托代理:从产生代理权的不同根据,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而发生的代理关系。被代理人以委托的意思表示将代理权授予代理人。故委托代理又称为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被代理人授予代理权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仅凭其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发生法律效力。
67) 法定代理:从产生代理权的不同根据,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即代理人的代理权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代理人的方式。《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68) 指定代理:从产生代理权的不同根据,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指定代理是根据人民法院和有关单位依法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即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上述单位的指定,故称指定代理。
69) 一般代理:依代理权限范围的大小,代理可分为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一般代理是指代理权范围及于代理事项的全部,故又称总括代理。在实践中,如未指明为特别代理时则为总括代理。
70) 特别代理:依代理权限范围的大小,代理可分为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限被限定在一定范围或一定事项的某些方面的代理,故又称部分代理。在实践中,如未指明为特别代理时则为一般代理。
71) 单独代理:依代理权授予一人或数人为标准,代理可分为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单独代理是指代理权仅授予一人的代理。又称独立代理。
72) 共同代理:依代理权授予一人或数人为标准,代理可分为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共同代理是指代理权授予二人以上的代理。在多数代理人的情况下,各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应在授权时明确规定,指明各代理人的代理事项及权限。
73) 本代理:依选任代理人的不同,代理可分为本代理与再代理。本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选任代理人而发生的代理关系。
74) 再代理:依选任代理人的不同,代理可分为本代理与再代理。再代理是指基于代理人为本人选用代理人而发生的代理关系,即代理人为行使代理权,以自己的名义为本人选任代理人而发生的代理关系,故又称转委托或复代理。复代理人仍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不是原代理人的代理人。其权限亦不得超过原代理人。
75) 代理证书:是指明代理资格的法律文书。在书面委托代理中,代理证书是一人发给另一人使其在第三人面前代理他的书面授权。代理证书又称委托证明、授权委托书。在指定代理的情况下,指定单位对代理人指定的书面裁定或裁决,是代理证书的另一种形式。户籍簿和户籍机关有关身份的证明,亦可起到法定代理证书的作用。
76) 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它包括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77)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法律使该行为发生有权代理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78)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
79) 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了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
80)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81) 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82) 物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物权是同债权相对应的一种财产权。
83) 财产所有权: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是一种最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完全的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84) 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已有的所有权为根据从他人那里取得所有权,而是直接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某种方式或行为取得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劳动生产、收取孳息、没收、无主财产、添附财产。
85) 继受取得:亦称传来取得,是指财产所有人通过某种法律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财产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转移,意味着一方所有权的丧失,另一方所有权的取得,如通过合同关系和继承关系而取得财产所有权,就是继受取得。
86) 恶意占有:是指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财产是非法的,但为了某种私利仍然占有他人财产。
87) 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对财产的占有是非法的。
88) 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分离出来的他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也称限制物权。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主要有:地上权、地役权、典权。
89) 典权:是传统民法中用益物权的一种。是指典权人知府典价,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而取得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也就是不动产所有人将其不动产交与承典人使用和收益,而取得典价的权利、义务关系。
90) 财产使用权:是我国民法中的用益物权的一种。是指使用权人根据法律享有对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和其他财产的使用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91) 担保物权:是他物权的一种。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物权。我国的担保物权有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
92) 抵押权:是为担保债权而设立的担保物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抵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93) 质权:是指债权人因担保债权而占有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以其所占有的标的物的价值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债权的一种担保物权。设定质权的行为,称为质押或者出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用于质押担保的财产为质权标的,占有质权标的的债权人为质权人;提供财产设定质权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又称为质押人。
94) 留置权: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按照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依照法律的规定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占有人的这种权利,即为留置权。
还有:
G.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文物乌龙事件
1、伪造的“希特勒日记
1983年4月25日,联邦德国最大的画刊《明星周刊》突然爆出一条惊人消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希特勒当政期间所写的60多本日记突然面世!《明星周刊》还披露:这些由希特勒亲笔撰写的日记起自1932年6月22日,终于1945年4月中下旬。就在全世界的二战史学者对这60多本希特勒日记唏嘘不已时,5月6日,联邦德国内政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所谓“希特勒日记”纯系伪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60多本“希特勒日记”的真正作者是一位制造赝品的天才康拉德・库肖。而库肖便是那个坑了《明星周刊》约1000万美元的“费舍尔”。库肖早年在海军服役。1963年前后,库肖开始从事伪造行当。最初,他伪造一些午宴的付账单,后来开始伪造梵高、伦勃朗、莫奈等西方艺术大师的油画和纳粹执政时期物品。因为其“作品”每次都能顺利出手,所以,库肖大言不惭地自封为“20世纪最具才华的非原创艺术家”。
2、金缕玉衣事件
2011年,商人谢根荣伪造了“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邀请史姓专家、杨姓专家等五位文博界知名专家,隔着玻璃鉴定一件玉衣,拿了几十万鉴定费,即联名签署一份价值24亿人民币的证书。犯罪分子以此为依据,骗取10亿银行贷款,造成银行近6亿元的损失。
3、汉玉凳鉴定事件
2011年1月9日,一个汉代玉凳在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2012年年初,有不少网民发帖指出该“汉代玉凳”是赝品。所谓周姓专家的鉴定证书显示:“名称:玉梳妆台与椅”“年代:汉”“质地:玉质”“专家鉴评: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工艺精细巧,体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各方的集体质疑把为这套拍品出具鉴定证书的周姓专家推到了风口浪尖。
4、元青花热水瓶事件
热闹一时的元青花热水瓶事件中,文博界专家宁姓专家坚持认为这一元青花热水瓶为真的,并撰文认为,考古学家从春秋时代的墓里挖出了一个“冰柜”,在争论阶段就有不少人断定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结果通过还原历史真相最终确证了它就是春秋时代的冰柜。因此,这种青花热水瓶的器型真出现在明代也不算离谱。
5、性别被鉴别反了
考古学家们在意大利的托斯卡尼(Tuscany)发现1具2600年前镶在岩石中的棺木,认为棺主是古国伊特拉斯坎(Etruscan)的1位亲王和他的妻子。然而,经过骨质分析却发现,两人的性别被弄相反了。
考古学家一开始推测那具握着长茅的遗骸是位男性战士,并且很可能是位伊特拉斯坎的亲王,而珠宝则属于他的妻子,也就是躺在旁边那位。然而骨质分析却显示,握着长茅的那位卒年35岁到40岁,是位女性;另外那副已经被部分火化的遗骸,则是位男性。
6、国宝献汶川鉴定事件
2012年汶川地震之后,成都文物收藏家伍义江老人带着他珍藏10余年的清乾隆年间珐琅彩瓷“花薰冠架”亮相汶川,正式举行了捐赠仪式。曾为这件精品文物作出鉴定的姓专家从北京专程赶来,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朱姓专家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看到“花薰冠架”时相当震撼,“要知道,这样的东西目前连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没有馆藏!”“国宝献汶川”在全国引出轩然大波,许多网友义愤填膺,因为一眼假的东西为什么要以国宝的名义捐赠?
7、宋代汝窑碗引起的被诉事件
北京一位藏家刘先生花387万元,从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鉴定毛姓专家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一只,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然而,此碗却被五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当场指出是假货。买家刘先生一纸诉状上诉到法院,毛姓专家被诉。
8、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之宝大执壶赝品事件
这批文物由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姓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姓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姓专家和扬州朱姓专家四位国内权威专家共同鉴定,才被收入馆中,而杭州市政府以奖励的方式,给予了丁仰振1500万元。后经故宫研究院杨静荣指出这一大执壶为赝品,引起众人关注。
9、真古画鉴定成假画事件
2012年,河南郑州有一对兄弟找刘姓专家鉴定家传的古画——《嵩阳汉柏图》,刘姓专家告诉两兄弟说古画是赝品,并承诺帮忙转让出去,两兄弟就以17万元卖给了专家的朋友,一年后发现这幅古画竟在拍卖行拍出近9000万高价,前后价格相差了500倍。两兄弟一纸诉状告至法院,谁来为这笔损失埋单?
10、赝品博物馆事件
2013年2月7日凌晨,名为“JennyPat傅蕾蕾”的微博发表一篇微博称,目前在香港“荷里活广场”所展的“傅抱石画展”,其中15幅作品为赝品,而她的身份正是傅抱石之外孙女。现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展出的《傅抱石画展》,里面15幅画皆不是出自我外公傅抱石之笔,而是劣质的赝品,请大家明察。”在关于展览的相关消息称:于1月30日至2月17日呈现的“傅抱石妙笔丹青迎新岁“展中的作品来自“拥有10亿宝藏的‘中国十大收藏家’,兼两度荣膺‘世界杰出华人奖’得主赵博士无私借出15张、价值逾千万港元的傅抱石名作。
11、绿松石东汉神兽灯事件
2010年7月31日—8月1日国家级故宫文物鉴定专家叶姓专家、张姓专家,青铜器专家肖姓专家等前来镇江博物馆为8000名民间古玩收藏者鉴宝。下图就是鉴定为真品入围江苏省镇江市青铜器赛宝大会《绿松石东汉神兽灯》,这一乌龙事件一经报出就引起了文博界的热议。

被某专家鉴定为国宝的绿松石东汉神兽灯
H. 我家有一幅古画(仇英画)在上海到那里去鉴定比较权威.谢谢!
你带到上海博物馆吧
I.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乌龙事件
1、伪造的“希特勒日记
1983年4月25日,联邦德国最大的画刊《明星周刊》突然爆出一条惊人消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希特勒当政期间所写的60多本日记突然面世!《明星周刊》还披露:这些由希特勒亲笔撰写的日记起自1932年6月22日,终于1945年4月中下旬。就在全世界的二战史学者对这60多本希特勒日记唏嘘不已时,5月6日,联邦德国内政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所谓“希特勒日记”纯系伪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60多本“希特勒日记”的真正作者是一位制造赝品的天才康拉德・库肖。而库肖便是那个坑了《明星周刊》约1000万美元的“费舍尔”。库肖早年在海军服役。1963年前后,库肖开始从事伪造行当。最初,他伪造一些午宴的付账单,后来开始伪造梵高、伦勃朗、莫奈等西方艺术大师的油画和纳粹执政时期物品。因为其“作品”每次都能顺利出手,所以,库肖大言不惭地自封为“20世纪最具才华的非原创艺术家”。
2、金缕玉衣事件
2011年,商人谢根荣伪造了“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邀请史姓专家、杨姓专家等五位文博界知名专家,隔着玻璃鉴定一件玉衣,拿了几十万鉴定费,即联名签署一份价值24亿人民币的证书。犯罪分子以此为依据,骗取10亿银行贷款,造成银行近6亿元的损失。
3、汉玉凳鉴定事件
2011年1月9日,一个汉代玉凳在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2012年年初,有不少网民发帖指出该“汉代玉凳”是赝品。所谓周姓专家的鉴定证书显示:“名称:玉梳妆台与椅”“年代:汉”“质地:玉质”“专家鉴评: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工艺精细巧,体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各方的集体质疑把为这套拍品出具鉴定证书的周姓专家推到了风口浪尖。
4、元青花热水瓶事件
热闹一时的元青花热水瓶事件中,文博界专家宁姓专家坚持认为这一元青花热水瓶为真的,并撰文认为,考古学家从春秋时代的墓里挖出了一个“冰柜”,在争论阶段就有不少人断定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结果通过还原历史真相最终确证了它就是春秋时代的冰柜。因此,这种青花热水瓶的器型真出现在明代也不算离谱。
5、性别被鉴别反了
考古学家们在意大利的托斯卡尼(Tuscany)发现1具2600年前镶在岩石中的棺木,认为棺主是古国伊特拉斯坎(Etruscan)的1位亲王和他的妻子。然而,经过骨质分析却发现,两人的性别被弄相反了。
考古学家一开始推测那具握着长茅的遗骸是位男性战士,并且很可能是位伊特拉斯坎的亲王,而珠宝则属于他的妻子,也就是躺在旁边那位。然而骨质分析却显示,握着长茅的那位卒年35岁到40岁,是位女性;另外那副已经被部分火化的遗骸,则是位男性。
6、国宝献汶川鉴定事件
2012年汶川地震之后,成都文物收藏家伍义江老人带着他珍藏10余年的清乾隆年间珐琅彩瓷“花薰冠架”亮相汶川,正式举行了捐赠仪式。曾为这件精品文物作出鉴定的姓专家从北京专程赶来,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朱姓专家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看到“花薰冠架”时相当震撼,“要知道,这样的东西目前连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没有馆藏!” “国宝献汶川”在全国引出轩然大波,许多网友义愤填膺,因为一眼假的东西为什么要以国宝的名义捐赠?
7、宋代汝窑碗引起的被诉事件
北京一位藏家刘先生花387万元,从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鉴定毛姓专家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一只,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然而,此碗却被五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当场指出是假货。买家刘先生一纸诉状上诉到法院,毛姓专家被诉。
8、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之宝大执壶赝品事件
这批文物由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姓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姓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姓专家和扬州朱姓专家四位国内权威专家共同鉴定,才被收入馆中,而杭州市政府以奖励的方式,给予了丁仰振1500万元。后经故宫研究院杨静荣指出这一大执壶为赝品,引起众人关注。
9、真古画鉴定成假画事件
2012年,河南郑州有一对兄弟找刘姓专家鉴定家传的古画——《嵩阳汉柏图》,刘姓专家告诉两兄弟说古画是赝品,并承诺帮忙转让出去,两兄弟就以17万元卖给了专家的朋友,一年后发现这幅古画竟在拍卖行拍出近9000万高价,前后价格相差了500倍。两兄弟一纸诉状告至法院,谁来为这笔损失埋单?
10、赝品博物馆事件
2013年2月7日凌晨,名为“JennyPat傅蕾蕾”的微博发表一篇微博称,目前在香港“荷里活广场”所展的“傅抱石画展”,其中15幅作品为赝品,而她的身份正是傅抱石之外孙女。现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展出的《傅抱石画展》,里面15幅画皆不是出自我外公傅抱石之笔,而是劣质的赝品,请大家明察。”在关于展览的相关消息称:于1月30日至2月17日呈现的“傅抱石妙笔丹青迎新岁“展中的作品来自“拥有10亿宝藏的‘中国十大收藏家’,兼两度荣膺‘世界杰出华人奖’得主赵博士无私借出15张、价值逾千万港元的傅抱石名作。
11、绿松石东汉神兽灯事件
2010年7月31日—8月1日国家级故宫文物鉴定专家叶姓专家、张姓专家,青铜器专家肖姓专家等前来镇江博物馆为8000名民间古玩收藏者鉴宝。上图就是鉴定为真品入围江苏省镇江市青铜器赛宝大会《绿松石东汉神兽灯》,这一乌龙事件一经报出就引起了文博界的热议。
认为这些考古文物乌龙事件,绝大多数都是被利益绑架,这也导致了现在很多持有人不相信所谓的专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给严肃的文物考古届吹进了不正之风,历史百家争鸣作为一个有原则的自媒体,对此也很痛心,希望所谓的专家能够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而不是用来敛财的工具。
J. 超大幅古画求鉴定!本人花了300块钱,在街边卖鸡蛋的老头手中购得一幅“蓬莱仙境图”,6米多长,不知真假
半印半画的,印好轮廓,人工填色,就是一半手工,一半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