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5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是由哪个单位颁发的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
B. 国土资源部科技奖励情况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C.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主要完成人:王安建、王瑞江、李厚民、王高尚、王勇毅、高 兰、赵汀、李建武、陈其慎、于汶加、孟刚、李瑞萍、高辉、张照志、闫强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2007年部署的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程。经全国31个省区市3万人5年艰苦努力,耗资22.5亿元,完成油气、铀、铁、铜、铝土矿、煤炭、稀土等28个矿种全部25753个矿区资源储量及其利用现状的核查,摸清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开发利用及其空间分布现状,发掘出大量新增资源量,挤掉了资源储量水分,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建立了全国矿产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储量动态管理支持系统,实现了资源储量管理从一维属性数据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的飞跃,为实施“一张图管矿”、提升管理水平搭建了科技平台。项目形成矿区核查报告21540套,省级汇总报告550套,全国单矿种调查报告28套,图集300余册。
中国铁矿矿产资源分布图
全国铁矿吨位—品位模型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
主要完成人:李廷栋、袁学诚、肖庆辉、黄宗理、叶天竺、耿树方、范本贤、高 锐、肖序常、朱介寿、邓晋福、姚伯初、张兴洲、杨文采、路凤香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成果简介:中国大陆和海域岩石圈三维结构多项特征,取得了12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1)提出大致以东经105°(南北地震带)为界,我国东、西部的岩石圈和软流圈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层状”结构明显、岩石圈厚、软流圈薄;而东部岩石圈薄、软流圈厚,可达到200~300千米,导致了软流圈物质上涌。
(2)指出中国东部和边缘海地区的莫霍面和岩石圈底界面凹凸不平和不连续,构成了软流圈与岩石圈之间壳—幔物质交换的“过渡层”。
(3)对华北岩石圈减薄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确认:太平洋板块俯冲动力对华北岩石圈200千米以上没有影响,在200千米深度之下影响的横向范围局限在大陆边缘200~300千米之内。
信阳—黄骅地震层析剖面图(“过渡层”)
(4)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提出了“东亚型造山作用”的新认识——其成因是深部软流圈物质上涌;其造山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造山幕、主造山幕、晚期造山幕。
(5)揭示出中国东部岩石圈“下新上老”的年龄结构,即前寒武纪基底的岩石圈被中生代岩石圈(小于200Ma)置换或熔融交代。
(6)初步划分和建立了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模型,总结和划分出了5种岩石圈类型:克拉通型、造山带型、裂谷型、岛弧型和边缘海洋壳型。
(7)提出了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把中国大陆及海区划分为2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
(8)揭示了青藏高原存在巨型南北向构造带。航空磁测显示出青藏高原存在巨型南北向构造带,直至深度60~180千米仍很明显,表明其深部结构与表层结构具有不统一的特征。
(9)层析成像研究揭示出印度岩石圈从恒河平原向北俯冲跨过斑公—怒江,在北纬33°附近向深部下插、拆沉,在北纬34°地区形成羌塘地块深部的低速熔融体,在西昆仑山深部呈现出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直接碰撞,说明了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原因。
(10)详细分析研究了深部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提出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伴随的成矿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是主导因素。
(11)揭示了深部地幔流由西向东流动的3条“通道”轨迹,从而导致了中国东部形成巨厚的软流圈层。
(12)揭示出太平洋板块俯冲只对中国东部吉林省珲春地区的深源地震(540千米)起了制约作用。而东部大陆区的浅源地震的动力来源很可能是软流圈物质的高热能量转化为强动力作用的结果。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分区图
沿AB剖面的印度岩石圈地幔俯冲到西昆仑山的图像
中国东部及周边地区天然地震震中分布图(吉林省珲春地区的深源地震)
D.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级奖项吗
不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授予人数每年不超过2名。
E.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
F. 怎样获得科技成果奖
首先必须有成果,这就需要先有科研项目,然后这个项目要已经完成并经过评价(科技成果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之后到省厅成果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很多省可以网上办理),拿到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就可以等通知了。一般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登记都是常年受理的,你可以在年中办理。到每年3-4月左右,省开始会发通知申报科技进步奖。然后就组织材料申报就可以了。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科技成果鉴定时你要尽可能排名靠前(很多排10名以后评奖时是不算的),报奖时的排名一般会跟成果鉴定证书一致。到时评职称,会看是几等奖,如果是二等,排前五都有用(评职称),但如果是三等,可能要求排前三了(不过每个地区具体应该不一样,但排名靠前比较好);
2、一般企业都是应用成果评奖的居多,这里要求成果必须推广2年以上(国家的好象是3年),所以今年做的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一般2年内再报效益等比较符合条件,较容易得奖。
3、一般先报市科技奖,再由市向省里推荐比较好。科技奖通常需要推荐单位/推荐人,推荐单位市市科技局,推荐人是这方面专家,通常程序是先市评奖,市二等以上再推荐省的。当然,若你的项目特别好,跟行业专家又熟,可以找人推荐。
4、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一般比只是单纯验收的得奖更容易,获奖层次更高(此纯属个人观点)
G.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康玉柱、王宗秀、周新桂、康志宏、文志刚、李 涛、李会军、杨欣德、徐耀辉、鄢犀利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1)系统划分了中国西北地区发育的主要构造体系(纬向系、西域系、河西系、歹字型、山字型、经向系),详细论述了各构造体系组成、形态、分布范围、规模、发展演化史及其六种基本特征(阶段性、继承性、迁移性、差异性、转换性、复杂性),进一步总结了构造体系复合、联合的六种关系(斜接、反接、截接、重叠、包容、改造);(2)首次恢复了古构造体系控制下的盆地原型,探讨了西北地区主要盆地构造应力场特点,论述了构造体系控盆、控油气源区、控含油气体系、控油气聚集带规律,建立了六种低序次扭动构造控油气田模式(帚状、旋扭、雁列、反S型、入字型、叠瓦构造);(3)查证中国西北地区古生界未发生区域变质,首次报道了柴达木盆地发现石炭系液体油苗,结合对其他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西北地区目前勘探程度较低的石炭系-二叠系油气潜力巨大;(4)以构造体系控油为主线,进行了西北地区主要盆地油气资源前景评价,指出了油气聚集有利区。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德令哈旺尕秀煤矿剖面石炭系油苗
亚洲地下水系列图
主要完成人:张发旺、程彦培、董华、黄志兴、田廷山、倪增石、高昀、唐宏才、刘坤、张健康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成果简介:“亚洲地下水系列图”属于地质调查项目“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的成果,项目周期是2008~2010年。该成果创新性地开展了亚洲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揭示了亚洲地下水循环规律;创建了跨界含水层和谐度定量评价数学模型;拓展了多模式时空综合认知的地下水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系统,实现了洲际地下水编图与研究技术方法的创新。该成果填补了洲际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件亚洲地区的空白,建立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信息平台,为亚洲各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广泛适用性。这一重大国际性成果对亚洲乃至世界水资源研究将起到重要作用,对解决国际资源环境矛盾的战略需求具有深远的科学与政治意义。
亚洲地下水系列图
亚洲水文地质图
亚洲地下水资源图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方法研究
主要完成人:郝美英、赵军伟、鞠建华、郭 敏、何凯涛、崔丽琼、李 亮、顾洪枢、王文利、袁俊宏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矿业联合会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所属工作项目(2006~2010年)。“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报告”成果已应用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也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和“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及说明(手册)”为全面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形成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并由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10〕146号”文发布,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依据,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完成“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并形成了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土资发〔2011〕137号)。编辑出版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汇编》和《实施节约能源资源应鼓励地质勘查新技术及应用》论文专集,为从事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测试手段,获得高质量的准确数据,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出版专著
微区和非传统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李延河、侯可军、秦燕、刘锋、万德芳、范昌福、段超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成果简介:瞄准国际前沿,研发我国第一个硝酸盐和硫酸盐三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第一个LA-MC-ICPMS微区原位原地B同位素分析方法,建立LA-MC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方法,建立Fe、Cu、Zn等非传统同位素分析方法,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首次在新疆吐哈内陆盆地硝酸盐矿床中发现氧同位素非质量效应,证明硝酸盐为大气成因,揭示了硝酸盐迁移演化轨迹,建立大气成因硝酸盐矿床成矿模型。根据Fe、Si、O同位素和S同位素非质量效应提出,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是由海底热液喷气作用形成的,一套韵律层代表一次海底热液活动,阿尔戈马型和苏必利尔型铁矿为同期异相关系,两者可互为过渡,建立BI F成矿模型和硅铁韵律层形成新机制。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H. 如果我想知道重庆市科委前几年的科技进步奖得主,怎么才可以知道啊全国的呢
那我也不知道了。
可以直接去市科委查询!
哦,这是市科委的网站,你去找一找,看有没有!
http://www.ctin.ac.cn/
I. 科技成果奖怎么申报需要什么材料
科技成抄果鉴定及进步奖申报评袭审程序
(一)材料准备阶段
由申请鉴定(验收)单位准备以下材料:
(1)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2)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审批表;
(3)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实施方案;
(4)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按科技局提供的提纲);
(5)成果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鉴定申请阶段
(1) 申报单位将按照要求组织好的材料报送县科技局;
(2) 由科技局对申请鉴定(验收)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查,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的,返回申报单位对材料进行补正;
(3) 材料审查合格后准备进行鉴定(验收)。
(三)鉴定阶段
(1) 由科技局聘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验收)委员会(小组),并提前15天将全套材料送交鉴定(验收)成员审查;
(2) 召开鉴定(验收)会议,对申请鉴定(验收)项目进行鉴定(验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鉴定(验收)意见;
(四)公告、授奖阶段
通过评审的获奖项目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由政府发出公告,公告时间为30天。
公告期满后对获奖项目予以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