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CD成果

CD成果

发布时间:2021-09-04 05:17:08

『壹』 日语 cd 怎么说

你说的是CD光盘吗?
到那也叫CD~
你说的太笼统,你看下你要说的是哪个:
1、什么是EP?音响论坛

EP:Extended Play,慢速唱片。EP是CD的一种,播放设备亦与普通CD一样,没什么特殊要求。EP与CD又略有区别,每张EP所含曲目量较CD少,一般有1-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5首歌,价位比一般CD低。

2、什么是AVCD?
西湖,Spendor,盟主,JBL,马克,KEF,麦景图,Classe,天朗,美国精神,Krell,音乐传真,Pass,柏林之声,MBL,贵丰,乐林,Marantz,雅骏,怀念,世霸,雨后初晴,ARC,高文,文豪,PMC,银彩,FM,金嗓子,TORENS,汇点,SONY,超时空,B&W,菲利浦,PS,天龙,AVM,剑桥,Naim,超奥,TEAC,前卫,君子,THETA,艺雅,Audiolab,米格,Cello,声韵,BRYSTON,金驰!i{9ye
x|2rB8M
AVCD的标志是排在第一首的是电脑文件,不能播放。AVCD是VCD的一种。发烧音响资料库:q0h ]a(G.u,Ep6ki
音响论坛8TT!B Iv(v1mR
AVCD,简单地说就是既有声音(Audio),又有图像(Video)的碟。AVCD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光盘,它以数字音乐为主,添加了VCD的内容,而图像部分常常是与音乐主题有关的MTV。

3、什么是HDCD?发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数码)的缩写,1993年由美国REFENENC RECORDS公司推出。它采用一种新的录音技术,在将母带上的模拟音频信号送入HDCD编码器的时候,以超过传统CD制式44.1KMz,16比特的高解析力编成数码信号,此时产生的信号将多于普通CD所能容纳的信号。在播放HDCD唱片的时候唱机需要有HDCD音频解码器,否则只是普通唱片的效果。

4、什么是DTS?

DTS的全称(Digital Theater Systems)意为“数码影院系统”“DIGITAL SURROUND”意为“数码环绕立体声”。

5、什么是LC?发烧音

LC是发烧CD的一种,制作成本比较高,音质效果比较好。

6、什么是XRCD?
库uB0?gei
顶级发烧唱片的典范,目前细分为XRCD、XRCD2、XRCD24等小类。

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意为超解析力CD。1997年日本JVC公司推出,XRCD技术的发明开创了录音硬件、理论的新境界,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独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CD的制作精度及高保真度。XRCD可以说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专门的硬件解码设备,任何一部CD机都可使用。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延伸、低频的潜力、立体感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力与震憾力,自然是顶级享受,在发烧音响中的效果更是无与伦比。由于制作成本高昂,通常每张XRCD的售价达到人民币200多元,目前只有少数的知名艺术家的知名作品被制成XRCD,因而XRCD的品种不算多。是音乐发烧友的最爱。

7、什么是SACD?发烧音

发烧唱片的一种。发烧试音碟、发烧示范碟经常采用的形式。SACD全称叫Super Audio CD,是超级音频光盘系统,它是由索尼和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SACD采用DSD数字录音技术,它的频率范围和动态范围均优于CD。即使使用普通CD机,音乐的效果在音场、清澈度、乐器和人声的细致层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同XRCD一样,由于制作成本不低,有资格制作成SACD的艺术家的作品不多,品种上稍比XRCD丰富。价格也达到200多元,SACD唱片播放时有的需使用SACD专用的播放设备,否则也是普通唱片的效果。目前大部分的SACD可在普通CD机与SACD上同时使用。通常这种CD上会贴有标识,长方形灰色的标识就是适合所有CD播放设备的,SACD的唱片封面里一般都有此项文字说明。

8、什么是DSD?

发烧CD的一种,价位上跟普通CD差不多。目前DSD录音技术传至中国,国内原版有一些质素高的低成本DSD作品。例如柏菲唱片及广州某些唱片公司出品的部分唱片。DSD CD 系列采用了DSD制式及SBM-DIRECT去将DSD处理过的信息还原至16BIT,DSD CD在声音的自然度,语气的细极度,乐器的质感度与及音场背景之宽深度都有大大的改善,务求令广大乐迷可以享受更靓声的音乐。DSD CD可在所有CD机上播放。

9、什么是24K金碟?

24K金碟 是在制造CD的物料上电镀一层24K金膜,由于金属特性使然,分子分布非常平均,电镀层平滑如镜,使镭射光束得以百分之百完全反射,音效亦特佳,是为现今科技下音效最标致的CD物料。

10、什么是24 BIT?

24Bit 指每一秒声音的点数为24点,对于音质上能更细腻,特别是在于最大声、最小声的处理上,能将音乐细节描述得更为清楚,而这种超高解析度的处理,将让音乐的色彩更鲜明、层次分明。能达到24BIT的唱片通常都能达到96K频率,“24K金碟,24BIT”经常同时使用在CD制作当中,大部分制成金碟的都是经典作品。

11、什么是AAD?

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

12、什么是DDD?发烧音响资

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

13、Hi-Fi是什么意思?

Hi-Fi :High fidelity的缩写,高保真的意思,一般用来表达硬件音响设备的优质功能,Hi-Fi唱片指的是录音质素优良的唱片。

14、LD是什么?

LD :LASER DISC 激光影碟。(面积相当于一张黑胶唱片大小)

15、LP是什么?

LP :早在留声机时代就出现,是密纹慢放唱片,现在一般指老的黑胶唱片。现在有很多发烧友都时光倒流,爱上从前的LP,因为现今没有一款唱片能有LP的那种温暖、厚润、甜美的音色;丰富的堂音和空气感。

16、DOLBY是什么意思?发烧

DOLBY Digital:杜比数码,DOLBY是音效的技术标准之一,产生于美国DOLBY杜比实验室,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电影立体声喇叭,经过多声道、降噪、数码解析等技术处理,使得音效产生立体逼真的现场感。此技术后被广泛应用在影音业当中,并形成标准制式。如:Dolby AC-3/DTS 等等。直到现在DOLBY实验室依然在不停的研究此技术,版本不断提升和更新。采用DOLBY制式制作的硬、软件产品(如DVD)一般都会在包装醒目的位置上标有DOLBY字样和图标,代表着影音产品的品质。

17.什么是4D录音?
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回放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贰』 sacd和cd音质上的区别

一、音质编码方式不同

1、sacd:采用了名为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数字流编码)的新编码方式,信息储存量为普通CD的6倍。

2、cd:CD音质必须使用无损(或无损压缩)格式,例如WAV(不压缩)、WMA-Lossless(高压缩)、FLAC(低压缩)、APE(较高压缩)等等。

二、音质输出方式不同

1、sacd:当还原为模拟音频信号重播时,所还原的波型与原先音乐的模拟波型几乎毫无二致。

2、cd:先建立一个缓冲区,读取一部分CD音轨将其转换后播放,在播放的同时再读取一部分转换。


三、音频不同

1、sacd:以高达2.8224MHz的采样频率(为CD44.1Khz的64倍)把原始的模拟音频信号量化为1bit的数字音频信号,

2、cd:数字信号在极高的频率下,也并不是不存在直接仿真模拟信号驱动功放或音箱的可能性。

『叁』 CD是什么时候出现并成为主流音乐载体的

香港的银圈版CD:
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

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

改良型普通CD:
1994年,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112DB。然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1995年,美国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1996年,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

HDCD: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DDDD:
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SACD:
SACD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采样频率的整整64倍,SACD采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数字音频技术,从头到尾都是1Bit形态,不需任何转换。SAC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SACD。除了使用专用的播放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种播放器材都不兼容。SACD还有一种复合盘的制作方式。在唱片的下层是SACD,在唱片的上层是普通CD。属于典型的单面双层式结构。复合盘的SACD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ACD的记录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双声道格式,另一种是多声道(6声道)格式。
SACD的音乐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连复合后的普通CD,其播放效果也相当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片的价格很高,专用的播放器材也很贵;对高格式CD的普及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XRCD:
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欢迎。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压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肆』 (三)主要成果和认识

1.第四纪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区域气候环境、流域物源特征和红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恢复有重要意义

(1)红土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具一定的分带性

第四纪红土是湿热气候环境下风化壳进一步红土化的产物,它的物质组成与其地球化学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洞庭湖区第四纪红土与中国红壤在化学成分上相似,与北方黄土相比则为低碱性高酸性元素,总体以富Si、Al、Fe、Ti,低Ca、Mg、Na、K、Mn、P、N、C为特征。但在不同区域的红土中,成分上有差异,湘江流域红土脱Si,富Al、Fe 程度高,Ge、S、Sn、Zn,Cu、F、B、Se、I、As、Cd、Hg、Pb、Sb、Tl、U、Bi、Br、Ce、Cl、Ga、La、Li、Rb、Se、Th、W、Zr等显著偏高;而沅江流域红土富Si、Mo、Se、Ag、Li、Nb、Se、Sr、Ti、Y、Zr;澧水流域红土富Fe、Mg、Ti、Co、F、I、V、Cu、Zn、Be、Cr、Ni、U,其常量组分与母质中砂砾石含量、红土化强度有关,微量元素则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关系更密切。不同流域红土元素组合不同,湘江流域红土以 Cd、Ag、Bi、Zn、Pb、TOC、TC、Hg、Au、W、N、Cu、As、磁化率、Sn、F、Mn、Ni的组合为主,是有色金属矿成矿带所致;次为Ga、Sc、Ge、V、Ti、Cr、Fe、Ni、Al及与其负相关的Si、pH的组合,系红土化作用所致。沅水流域红土的主要组合为Rb、Th、Nb、Ga、B、Sc、Al、Sr、Ti、Zr、K、Tl、Ge、N、Sn、F、Y、Ba、Mg、W、La、Ni、Li、Bi和与之负相关的Ag、Si,为富铝红土化的粘土吸附作用所致,体现了表生作用中脱硅富铝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次为富铁红土化作用的Cu、Fe、Be、U、P、As、磁化率、Sb、–Si、V、Mo、Zn、Cd、Br、Se、Cr组合;此外,尚有Hg、Pb、Se、Mo和V的组合,与流域内著名的汞矿带有关联。

(2)红土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具一定的阶段性

不同母质发育成的红土在剖面上的元素组成变化趋势说明湿热的气候环境对各类型母质母岩的改造作用使得形成的红土具有趋同性,以Zr为参照,协变分析不同母质母岩风化、红土化等体积过程的元素迁移累积结果表明母质母岩常量元素在红土化过程中更多的是活性元素迁移,稳定元素富集;紫红色碎屑岩变化不大。但不同类型不同红土化程度红土以及不同时代红土的元素含量及组合亦不同,并有一定规律性变化的趋势。

在不同类型红土中,或随红土化作用增强,红土化作用由富铁红土化向铁铝分离的富铝红土化方向演化,有机吸附作用减弱,大多数微量元素淋失,元素组合有由复杂变为简单的趋势。富铁红土化的特征元素组合为Fe、Cu、U、Be、P、Mo、V、As、Se、Zn、Cr等;富铝红土化的组合为为Rb、Li、K、F、Tl、Nb、Ti、Ni、Mg、Ga、Sc、B、Th、Ge、Al、Ba、Y,以大离子亲石元素为主。网纹红土贫碱(土)金属,脱Si富Al、Fe的红土化程度最强,为典型的红土,相对于均质红土或褐黄土,除Cr等少量难风化迁移的元素外,易溶元素多为贫乏。均质红土是生物作用参与下对网纹红土的后期改造的结果。在表层红土或全新统红土中,Mn、P、N、TC和TOC含量最高,Cd、As、Hg、U等富集,与生物及人类活动作用强有关。

不同时代红土亦表现出元素分布的阶段性特征:

更新世早期的汨罗组(Qp1m)易溶的碱(土)金属与铝等酸性难溶的残余富集的元素共存,表明元素复杂且分异不明显,可能与有机质吸附有关。

更新世中期早时的新开铺组(Qp2x)时期,环境可能变得较稳定,植被繁茂,有机碳富集,地层中保存有一些易溶的盐类组分Cl、B等,在随后的风化、红土化过程中,随脱硅富铝铁作用的进行,V、Cr、Se、As、Br、Ge、Hg、Bi、I、Ga、Sc、Ti、P、Nb、Na、Sb、U与Al和Fe共残余富集,La与Si等淋失,而大部分元素因有机物及粘土矿物的吸附而形成最重要的特征元素组合。

更新世中期中时的白沙井组(Qp2b)有两种同等重要的元素组合:一种 F、Rb、Be、K、Ba、Ca、Ni、Zn、Mg、Tl、Li、Nb等,另一为Br、I、TOC、Na、TC、Mn、磁化率、N、Co等及负相关的Al;红土化作用表现富铁铝和富铁两种。

更新世中期晚时的马王堆组(Qp2mw)也有强的红土化,脱硅富铁铝过程中伴随强烈的元素贫化富集作用比前面各期强烈,显著富集的元素有 Sn、Cl、Bi、Mo、W、Th、Se、As、S、Br、Sc、Ga、Rb,多为易被粘土吸附的元素;显著贫化的元素为 Sr、Y、Co、Mn、Ag、Be、Mg、Ba、Na、B、Nb、Zn、Li、Ca、Cd、N及pH值。

更新世晚期白水江组(Qp3bs)主要的元素组合为沉积物形成时的Sc、Mg、Cu、F、N、Cr、Ni、V、Sb、Al、Se、Zn、I组合,后期红土化作用不强,表征信息度的方差贡献率为19.91%;有较弱的富铁红土化(方差贡献率仅为14.65%),元素组合为As、Ce、Nb、Fe、Th、P、La、W、Sn、U、Mn等的富集与 Si、Zr、Mo 的贫化;值得关注的是 Cd、Hg、Au、Bi、TOC、TC、Cl、Ag、Pb、W、Sb、Zn等,重金属与有机碳共生,说明其富集与生物作用有关。

全新世(Qh)有61%的信息表现为脱硅富铝作用,并且与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正相关,说明风化淋溶成壤作用占主导,人类及生物活动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有影响。

(3)红土的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是地层对比、古气候恢复、环境变化研究的有效指标

红土的元素含量及其相对含量或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结果,如硅-铁-铝三组分图可作为红土地球化学分类的指标;随着红土化作用的增强,Ca/Sr、Ca/Mg、Sr/Ba、K/Rb、B/Ga、Co/V、Mn/Cr、Ca/Cd等比值逐步减小,Fe/Mn、Rb/Sr、Cl/Br、K/Na、V/Ti、Zn/Cu、Zn/Cd、Ce/Y、Cr/Th、Ti/Nb、Zr/Nb、Al/Zr等比值增大,其变化反映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过程,可以将红土的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地层对比、古气候恢复和环境变化研究,红土可作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研究的有效介质。

2.平原区沉积层元素含量等的规律变化是对物源及沉积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综合反映

(1)地球化学与孢粉指标的综合可较好表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洞庭湖平原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各种冷暖干湿类孢粉间的相关性显著,如孢粉总量与TOC、Ca/Sr正相关,水生植物类与Br/I负相关,指示干旱环境的蒿/藜比值与Al/Zr、Rb/Sr等正相关,说明本区气候条件或植物(孢粉)类型等与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关系密切,据其不仅可帮助查明元素及其比值组合的气候环境意义,而且其各种组合可相互补充和印证,可综合表征地球化学环境和气候环境,为本区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分区及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2)沉积物的磁化率是对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综合反映

洞庭湖区沉积物的磁化率在空间上大致有从盆地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的趋势,与物质来源、搬运、沉积过程及人类活动有关,湘江源沉积物磁化率值较低,反映物质来源于南华地槽年轻的沉积岩——酸性岩类;西北部澧水、长江源沉积物磁化率较高,与来源于扬子地台较古老的变质岩——偏基性岩类有关。时间上,地层时代变老,磁化率有渐降的趋势。磁化率与常量组分Ca、Mg、Na、Fe,及TOC、pH值、粘粒、常绿与落叶植物孢粉比值等呈显著正相关,与Si呈显著负相关,其与 Cr、V、Ti、Ni、Sr、Sc、Nb、F、Cu、Co、La、Y、Ce、Zn、Zr、Ba、Li、Ga、N、Br、P、Mn、U等铁族、亲碎屑微量元素等的组合(方差贡献为40 %)是铁磁性颗粒富集所表征的特征微量元素组合;其与Ga、Th、Cl的负相关是铁磁性颗粒贫化、顺磁性和抗磁性物质富集的元素组合。可见沉积物的磁化率记录可作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可靠的综合性因子。

(3)不同流域、不同时代沉积物元素组成规律变化反映了物源及沉积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变化

从沉积物元素分布得知其含量变化受沉积时物源及气候环境的影响明显,后期的改造使元素丰度发生改变不是很显著。

不同时代沉积物中Si由老到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全新世晚期为最低;Al含量变化不明显;Fe从中更新世以后为相对高值;K总的变化不大;Na、Ca、Mg、N、C均显示从老到新由低到高的变化,与气候环境变化关系密切。在各时期SiO2/Al2O3-K2O/Na2O-CaO/MgO三角图上不同流域样品聚集一起且表现出演化性趋势,说明该3组组分的相对含量可作为成因分析和地层对比的指标。

不同区沉积物的元素含量及其组合的规律变化反映了地质背景区、物源区、沉积区的气候环境、水动力环境、物理化学环境的不同。如长江物质分流进入洞庭湖沉积引起地球化学组分发生较大的变化,可由其在钻孔中出现的部位确定其进入洞庭湖的时间,不同区沉积物的元素组合可以作为区分主导作用、地质背景及物源的标志。从全孔样品的元素组合来看,长江物源区为Hg、Se、Sb,湘江尾闾区为Au、Sn、W,澧水下游区为Cu、Co、Sb、W、Sn、Zn、Hg,东洞庭湖湖区为Au、W、Co。从同一时段不同区域的元素组合来看,如从全新世晚期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可知,四水物源微量元素最丰富,长江物源次之,湖区微量元素较贫乏;湖区及长江物源的Ca/Cd、Cr/Th、C/N比值普遍高,四水物源比值则较低,可以其作为区分物源的标志。

3.文化层赋存了古代自然和人文环境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是解读人地关系的钥匙

(1)文化层常量元素更多反映了自然环境状况,新石器中期以后的文化层微量元素则多反映人类活动特征

澧阳平原农耕文化区不同文化层常量元素由老至新的变化与丘岗区红土由老至新脱硅富铝化减弱的规律一致,说明文化层亦受表生地质作用控制;但文化层比其下生土层略富硅及碱(土)金属,较贫铝铁,亦别于表土层,说明文化层是在古风化壳上堆积而成的,其元素组合特征可表征文化堆积形成时的环境状况。

澧阳平原农耕文化区不同时期文化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控制因素差异明显:

旧石器不同时期的微量元素组合既有继承性(相似),又有演化性(相异),亲石元素较富,亲硫(或说亲生物)元素较缺,且愈老(往旧石器早期)愈明显,亦反映气候由温暖到干凉的转换。

新石器早期气候相对寒冷至中期逐渐变为暖湿,汤家岗至石家河时期微量元素丰度普遍较高,特别是大溪和石家河两时均出现峰值,元素多以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重金属为主,说明人类制陶、烧土等活动对金属元素的富集有影响。

历史时期以来微量元素的丰度变化与铜、铁器冶炼等金属利用有更大的关系。春秋以Au、Hg和Mo等及TOC为特征,重金属Cd等普遍较低。战国文化及其以后重金属元素有增加的趋势,如Cd在唐代文化层出现高峰。

(2)农耕与城市不同文化属性文化层的元素组合不同

澧阳平原农耕文化层有多种元素组合,主要组合为Cr、V、Ga、Bi、Fe、Al等富集及Si的缺乏,代表了文化层的自然成土作用;次为P、Ca等“磷灰石型”的元素组合特征,可作为人文景观的指标;再次为TOC、TC、N、Cu、Hg等,与植物和有机物丰富、气候湿润有关,代表气候温润宜农宜人;第4组合为Mg、K及负相关的Ti、Si、Nb,反映了文化层堆积中的粘土类矿物特点,表明当时的气候相对较干热,雨水较少,掩埋古人生活器物的泥沙为较细的物质。

城市文化层元素主要反映人类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功能进化,与气候关系不是很明显。长沙城市文化层的亲铁、亲硫元素、磁化率等、及负相关的易溶的碱(土)金属组合主要在唐代文化层为高值,说明铁族等与亚铁磁性矿物有关的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Au、Pb、Sn、Ag、Hg、Mo、As、Cu、Se、Sb、Zn、F的组合可能系人类“冶炼”等活动的元素组合,主要在北宋时为高,清文化层较高,说明冶炼等人类活动在此两阶段为最;Cl、I、Br、U、Ca、Ce、Sc、N、TC、TOC、Se、Sr、P的组合,以表生条件下易溶、易氧化分解的元素为主,主要在明清过渡的含煤堆积层和西周文化第三层高,前者系含煤堆积层,故该组合可作为含煤层或有机污染的标志元素;而既有表生条件下易溶,又有相对难溶的元素组合则代表了一种未经强烈表生作用改造、人为混杂堆积的元素组合特征,其在明代“废渣”状文化层高;以S、N、TOC、TC、Ce、V等亲生物元素为主的组合反映了人类城市生活排污特征,主要在汉代古井、次在明清文化层为高;Cd、P、Mn、Zn、CaO、Tl、Ni、Br的组合,可与澧阳平原农耕文化区的“磷灰石型”元素组合类比,主要在西周文化层第三层高,次在唐代文化层高,可能反映的是一种人类生活垃圾如动物骨骼的堆积;Al、Ga、F、Sc的组合,为表生条件下趋向残余富集的元素,代表了自然地质背景作用明显,主要在西周文化层之下的生土层为高。

对文化层的“少人类影响”和“人类影响”两类样品元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Au、Ag、Pb、Sn、Cd、Hg、Zn、Cu、TOC、P等“人为源”元素,及La、Ge、Th、Tl、Sc、Co、Sr、Ni、Ga、V、Cr、Al、F、Ca、Mg、B、K、Fe、Br、I等“自然源”元素在两类文化层中均有显著差异。“自然源”元素的差异是物源区地质背景不同造成的。在少人类影响的文化层样品组中,散点图上的“人为源”元素与“自然源”元素可拟合出一呈显著相关的回归线;时间序列图上Cr/Ti、Ni/Ti比值同步呈周期性变化;Cd、Hg、Zn等元素与Cu组合;Cd和P同步变化,等等,证明大溪文化以前,人类活动较弱时期,文化层样品中影响这些“人为源”与“自然源”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过程主要为自然过程,元素含量变化受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控制,各元素的相对含量比例比较稳定,元素间的相关性明显。而将人类影响明显的(大溪文化以后)文化层样品投影到上述散点图上,则多不服从回归方程,并且镉锌与铜汞、镉与磷的分离,证明这些“人为源”元素的含量受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影响。以La、Ni、Ge、V、Sc、Sr、Co、Tl等元素为参比元素,可以扣除自然作用的影响,估算“人为分量”的大小。计算结果表明“人为源”元素含量的人为分量在春秋以前是非常低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活动影响份额越来越大。据“人为源”元素的“人为分量”可将区域文化演化划分为狩猎文化、农耕文化和原始的“工业”(城市)文化3个历史阶段。在生产力低下的狩猎及初始农耕文化阶段以人类活动特征元素的“人为分量”低,Cd和P含量同步变化,Cd、Hg、Zn等与Cu组合在一起为特征;原始工业(城市)文化阶段的冶炼、铸造等人类活动造成文化层金属元素含量增高,原始的自然地球化学平衡被打破,以Ag、Au、Pb、Sn、Cd、Cu、Hg、P、TOC等元素含量高,Cd和P分离为特征。

(3)文化层的地球化学分类可实现对文化和环境的同一性认识

文化层地球化学指标的最优分割及因子分析所划分的“文化大层”(或类型)能将不同文化之间隐含的相同的自然环境信息及人类活动留在文化遗存中的踪迹紧密聚合在一起,揭示了文化发展(人类文明演化)与环境演化的阶段性、统一性本质。

(4)重金属富集是与人类原始工业活动同生的另一“文化遗产”

将长沙各文化层的元素含量与生土层比较,说明长沙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重金属富集问题,“秦汉古城”在给长沙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人类影响环境的痕迹。农耕与城市文化区文化层相比,元素Ag、Au、Cd、Cu、Hg、N、P、Sn、Zn、TOC等含量及磁化率在城市文化区文化层中显著高于农耕区文化层;Hg/Sr、P/Co、Ag/La、Au/Ni、Cd/V、TOC/La、Sn/Ge、Cu/Ge等比值亦在城市高于农耕区,且在城市文化区中明显有随时代前进而增加的趋势,这些比值可作为区分古代城市与农耕区人类活动的有效指标。

4.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指标在空间上的数值及涵义分异,沉积区地球化学环境指标的时间序列模型揭示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演变规律

(1)同一地球化学指标在风化剥蚀区与沉积区可能有不同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在综合考虑风化剥蚀区的基岩类型、元素分布、气候环境、地形条件,以及洞庭湖沉积区的岩相古地理、气候环境、构造运动、湖泊开放封闭条件及时间因素等的基础上,参考孢粉分析结果,通过地球化学原理分析,认为反映本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30 余对元素对比值指标有两大类:

一是剥蚀区与沉积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涵义相同者:TOC/N、Zn/Cu、Ti/Si、C值、Fe/Mn及磁化率等,其高值代表湿热(或热、或湿)气候;Ca/Cd、U/Th、F/Cl、Zn/Pb、Sa值、Saf值等,其高值代表干冷(或干、或冷)气候。

另一为剥蚀区与沉积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涵义相异者:Ce/La、Ti/Nb、Al/Zr、K/Ca、K/Na、Rb/Sr、Zn/Cd、Ce/Y、Zr/Nb,其在剥蚀区高值代表湿热(或热、或湿)气候环境,而在沉积区相反,代表干冷(或干、或冷)气候环境;B/Ga、Ca/Mg、Ca/Sr、K/Rb、Sr/Ba、Li/Si、Br/I、TC/N、Cl/Br,与上相反,其在剥蚀区值高代表干冷,在沉积区代表湿热气候环境。

虽然这些地球化学参数指示古气候的特征主要是在与本区较成熟的古气候指示剂——孢粉标志的相关关系规律之上建立的,它们仅为具有区域局部意义的参数,是否具有普遍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从文章的初步分析中可见古气候对这些参数的影响,不失为今后该区或其他区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2)沉积区18个地球化学环境指标的时间序列模型综合揭示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演变规律

对沉积区全部钻孔样品按年龄排序(元素含量用Al标定),将4种重金属元素、4个环境参数(TFe2O3、TOC、磁化率和 C 值)、5 对元素比值(Rb/Sr、TOC/N、Al/Zr、Cd/Ca 和 Zn/Cd)、5 个因子(分别代表湿热、干凉、热、湿热和湿热气候环境的 F1、F2、F3、F4和“综合”)共18个指标建立的ARIMA模型结果表明,从整个第四纪2.6 Ma来看,可划分为21个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演化旋回,重金属含量在0.12 Ma以来变化较小,而TOC和磁化率随时间演变而显著增高;地球化学“综合”因子的预测值显示气候环境将向湿热方向转变,约过30 a左右,有一转折点,与许多学者预测的公元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0.5~2.5℃的结论吻合。对未来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趋势的预测说明本区环境的变化总体上受非局部性因素控制,这对于正确把握环境趋势、指导资源合理利用意义重大。

5.洞庭湖区第四纪环境地球化学变化是对区域地质环境演化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

(1)本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

将本区红土剖面与安徽宣城的红土剖面进行对比,发现本区红土剖面与宣城剖面反映的气候环境的变迁旋回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元素及其比值、磁化率、全氧化铁、有机质谷峰的振荡,证明了本区与我国南方红土地区从更新世早期晚时以来,发生了多次冷暖气候变化的旋回,与宣城的古土壤与古风化壳所反映的气候变迁的规律相近。证明本区红土与我国南方红土一样,存在着大量反映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可为全球变化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将本区沉积层与北方黄土的灵台剖面比较,说明本区钻孔沉积物0.7 Ma以来Rb/Sr等地球化学指标亦可相应划分5个以上旋回,年龄相当,两者具有明显的可比性。说明本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变化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紧密相联的。

将本区沉积层的TFe2O3、TOC、磁化率、Rb/Sr、Al/Zr及上述5 个因子等环境地球化学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进行对比,表明在过去的0.8 Ma期间,与全球气候波动划分出的20个同位素阶段对应,本区沉积物的TFe2O3及“综合因子”等环境地球化学指标亦呈大致相似的趋势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奇数阶段对应,指示温度升高,表明是暖期;而Rb/Sr、Al/Zr等与偶数的阶段对应,指示温度降低,是冷期。

由于纬度不同,尤其秦岭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分隔,本区与北方黄土区及第四纪以来的海洋区域相比属于迥然不同的气候带,沉积物类型的重大差异就是证据,但它们又同时对全球性变化有所响应,关键是要确定这种反映全球变化标志的独特因素和参数。仔细分析深海沉积、黄土、冰盖和记录全球变化的共同标志或参数,发现主要为氧、碳同位素及Rb/Sr等少数几种比值。本书采用的多参数不仅突出了本气候带中物质成分的差异,而且其综合表达的趋势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具某种相似性,说明经Al标定的参数明显是从区域或局部环境记录中抽取了的全球变化信息,是可以确定局部区域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的。

(2)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区域地质环境演化的关系

根据更新世早期沉积与第四纪以前老地层的接触关系,全区主要钻孔及阶地区所见剖面分析,早期盆地形成是区域地壳构造沉降差异形成湖泊的雏形,第四纪早期沉积物砂砾石以快速搬运沉积至湖盆地中心,形成较厚的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以硬质岩石为主,砾度变化较大,圆度较差,多以次棱角状到次圆状为主,与基底岩层有显著的地球化学差异。

更新世早、中期沉积物之间为典型的不整合界面,周边阶地区地层剖面显示明显,如长沙、赤山等地就是以中期沉积物砂、砂砾石不整合覆盖于早期沉积的砂及砂砾石沉积表部,界面线上下凸凹不平,层理显示有一定的角度差,同时更新世中期沉积底部出现底砾层砾石大小混杂的结构。上下层沉积物ESR年龄差可达0.2 Ma。在地球化学成分上反映上下层也有较大的差异。钻孔剖面中磁极性倒转变化,其下早期为松山正极性世,其上中期为布容正极性世。显示其为全球地壳运动在本地区的反应。

全新世中期距今5000 a左右,长江南移江水向洞庭湖区分流明显增强。在本区北东部几个钻孔中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分发生显著的变化,代表长江物源的物质大量进入洞庭湖区,洞庭湖成为典型的过水型湖泊,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显示长江物源有更多的碱(土)元素,SiO2降低,Al2O3、Fe2O3增高,同时Cd、As、Hg、Sb、Pb、S、Se、Ge 等的降低均形成一个突变的界面,说明了长江之水大量进入洞庭湖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

『伍』 魔兽世界各大版本成就龙各需要几个cd

从头说起吧,奥杜尔的1CD ,ICC的至少2CD,因为女王那个需要被咬和不被咬
东风龙团队强力的话H模式做成就1CD就可以完成,因为没有积累性的成就,同理火源成就鹰也是1CD
DS如果你老八成就之前没有积累的话最少4CD,因为老八成就是你分别从四个台子开始击败死亡之翼
MOP团队荣耀现在一般是打H模式成就,然后第二周切PT去做PT成就,积累性的就是永春老一,分别在最后击败三个BOSS,但是现在MOP本25和10人不共CD,你一周可以10和25各击杀一次永春老一,这样两周就可以做完永春一号的成就,其他PT成就都是一周做完,不过顺带提醒下,跳刀成就还是有点坑的,得10个人组满,得找靠谱的人做
雷电成就龙如果你雷神没有积累的话也需要4CD,分别四个导管,黑暗意志面前有个击杀所有种类祭师的成就出本无限重置就可以,但是接蛋成就需要一个高手才能做得出来
奥格成就龙1CD可以打出来,因为英杰那里可以无限打,但是脑残吼那个 全数击倒 成就新版貌似不大好做,5.4的时候基本上第一次打NCH就给,现在貌似难度挺大 就这些了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陆』 CD唱片中的DDD,HDSD,DSD都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AVCD?

AVCD的标志是排在第一首的是电脑文件,不能播放。AVCD是VCD的一种。正版CDVCD最新
AVCD,简单地说就是既有声音(Audio),又有图像(Video)的碟。AVCD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光盘,它以数字音乐为主,添加了VCD的内容,而图像部分常常是与音乐主题有关的MTV。原版CD最新订购

什么是HDCD?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数码)的缩写,1993年由美国REFENENC RECORDS公司推出。它采用一种新的录音技术,在将母带上的模拟音频信号送入HDCD编码器的时候,以超过传统CD制式44.1KHz,16BIT的高解析力编成数码信号,此时产生的信号将多于普通CD所能容纳的信号。正版CDVCD欧美

什么是DTS?

DTS的全称(Digital Theater Systems)意为“数码影院系统”“DIGITAL SURROUND”意为“数码环绕立体声”。M58.NET日韩预售

什么是LC?

LC是发烧CD的一种,制作成本比较高,音质效果比较好.LD音乐吧港台

什么是XRCD?

顶级发烧唱片的典范,目前细分为XRCD、XRCD2、XRCD24等小类。 VCDLD订购
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意为超解析力CD。1997年日本JVC公司推出,XRCD技术的发明开创了录音硬件、理论的新境界,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独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CD的制作精度及高保真度。正版CD预售最新
XRCD可以说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专门的硬件解码设备,任何一部CD机都可使用。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圆滑延伸、立体感与珠圆一滑的质感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力与震憾力,自然是顶级享受,在发烧音响中的效果更是无与伦比。由于制作成本高昂,目前只有少数的知名艺术家的知名作品被制成XRCD,因而XRCD的品种不算多。是音乐发烧友的最爱。港台DVDVCD

什么是SACD?

发烧唱片的一种。发烧试音碟、发烧示范碟经常采用的形式。SACD全称叫Super Audio CD,是超级音频光盘系统,它是由索尼和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SACD采用DSD数字录音技术,它的频率范围和动态范围均优于CD。即使使用普通CD机,音乐的效果在音场、清澈度、乐器和人声的细致层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同XRCD一样,由于制作成本不低,有资格制作成SACD的艺术家的作品不多,品种上稍比XRCD丰富。原版CD正版CDVCD
SACD播放时有的需使用SACD专用的播放设备,目前大部分的SACD可在普通CD机与SACD上同时使用。通常这种CD上会贴有标识,长方形灰色的标识就是适合所有CD播放设备的,音乐吧上SACD的说明一般都有此项文字说明。DVDLD原版CD
图片典型范例:http://www.m58.net/ProctDetail.asp?Proct_Id=421067097 原版CDM58.NETVCD

什么是DSD?

发烧CD的一种,价位上跟普通CD差不多。目前DSD录音技术传至中国,国内原版有一些质素高的低成本DSD作品。例如柏菲唱片及广州某些唱片公司出的的部分作品。欧美XRCD销售
DSD CD 系列采用了DSD制式及SBM-DIRECT去将DSD处理过的信息还原至16BIT,DSD CD无信纸在声音的自然度,语气的细极度,乐器的质感度与及音场背景之宽深度都有大大的改善,务求令广大乐迷可以享受更靓声的音乐。DSD CD可在所有CD机上播放。DVDVCD正版CD

什么是24K金碟?

24K金碟 是在制造CD的物料上电镀一层24K金膜,由于金属特性使然,分子分布非常平均,电镀层平滑如镜,使镭射光束得以百分之百完全反射,音效亦特佳,是为现今科技下音效最标致的CD物料.预购正版CD原版CD

1什么是24BIT?

24Bit 指每一秒声音的点数为24点,对于音质上能更细腻,特别是在于最大声、最小声的处理上,能将音乐细节描述得更为清楚,而这种超高解析度的处理,将让音乐的色彩更鲜明、层次分明。“24K金碟,24BIT”经常同时使用在CD制作当中,这种CD在M58.NET上也有不少,大部分制成金碟的都是经典作品,请点看这里查看全部金碟。DVD日韩VCD

什么是AAD?

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预售CD购买

什么是DDD?

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XRCD购买销售

Hi-Fi是什么意思?

Hi-Fi :High fidelity的缩写,高保真的意思,一般用来表达硬件音响设备的优质功能,Hi-Fi唱片指的是录音质素优良的唱片。最新欧美音乐吧

LD是什么?

LD :LASER DISC 激光影碟预购港台最新

LP是什么?

LP :密纹慢放唱片,现在一般指老的黑胶唱片。CDCD日韩

『柒』 成就一个cd怎么完成

魔兽世界的成就龙比较简单的有:
1、净化斯坦索姆:英雄难度25分钟到达倒数第2个BOSS并击杀掉,会奖励一个青铜幼龙。
2、黑曜石神殿10人/25人难度,打3+1模式,即直接击杀最后BOSS可获得成就,10人和25人模式各奖励一个成就龙,颜色不同。
3、奥杜尔的成就龙可以一个CD做完,但是要求难度比较高,有的
BOSS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达到相应成就。
其他的成就龙都需要最少2个CD才可以完成。

『捌』 唱片与CD的区别

一、定义:

1.唱片:

唱片是一种音乐传播的介质概括。唱片的物质形态可以分为早期的钢丝唱片、胶木78转唱片、黑胶唱片及今时今日的CD光盘等等。

2.CD:

CD代表小型镭射盘,是一个用于所有CD媒体格式的一般术语。现在市场上有的CD格式包括声频CD,CD-ROM,CD-ROM XA,照片CD,CD-I和视频CD等等。

二、用途:

1.唱片:

用于储存和录入音频,通过唱片机进行播放。

2.CD:

适于储存大数量的数据,包括任何形式或组合的计算机文件、声频信号数据、照片映像文件,软件应用程序和视频数据。

(8)CD成果扩展阅读

一个空白金质光盘可用作可记录媒体,可以使用一个CD记录器写数据和音乐信号到金质光盘,而一个银质光盘不能作为一个可记录的媒体使用,因为数据已经被压缩进聚碳酸酯。

银质光盘的寿命大约是25年而金质光盘的寿命是70-100年。这个事实指出它们的不同用途:银质光盘是适用于数据传递和大量商用复制,而金质光盘对于数据存档来说是理想的。

CD的出现除了为唱片商提供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外,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宣告了概念专辑的死刑。因为选曲的方便,听众完全可以不必被迫听完一整面音乐了。这一点在因特网流行起来以后更是越来越明显。

『玖』 魔兽世界,为什么雷电王座成就要4CD,哪些成就要多CD才能完成的

熊猫人之谜版本,雷电王座需要四个CD是因为莫格瑞拉,那个多头的家伙,每个头需要杀一次才行,5.1三本现在要3周,因为H的一周,PT的成就一周,永春台1号三种BOSS每种BOSS留在最后杀一次,三周
大地的裂变版本,巨龙之魂成就4个CD,原因是最后一个BOSS需要四色龙每色先攻击一次才行,需要4周
巫妖王之怒版本的冰冠堡垒需要2周,10人的和25人的2条龙一共4周,因为女王的成就,一次需要变成吸血鬼杀掉女王,一次不需要变成吸血鬼杀掉女王,10人一条龙,2个CD,25人一条龙,2个CD,10人和25人是一个CD。
其他的都是一周就可以完成了。

『拾』 魔兽世界副本CD可以做成就吗

fb成就只能在fb里面完成啊。。。英雄的5人本一天做一次。。团队本一周做一次。。其他的一个小时可以做5次

阅读全文

与CD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