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哪些成果
一是政策和规划对接不断强化。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去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共形成了279项成果清单,目前已经有255项转为常态化工作,有24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包括大家知道的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达了欧洲14个国家和42个城市。
三是贸易与产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我们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了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四是金融服务领域合作得到加强。丝路基金已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各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
五是人文交流逐步扩大。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倡议,同6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一带一路”框架下,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超过了2500万人次。
(1)一带一路的成果特色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㈡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有: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五年来,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
中缅原油管道投用,实现了原油通过管道从印度洋进入中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经超过9000列,班列到达了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二、经贸投资合作成效显著。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高于中国整体外贸增速5.9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
其中,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7742.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4.1%;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中国总进口额的39.0%,近五年来进口额增速首次超过出口。
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3.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尤其是,在中企海外并购项目整体锐减五成、交易总额整体下降逾10%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投资额逆势增长32.5%。
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等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中国—老挝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园区也在加快建设。
三、金融合作深入发展。
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稳定的融资环境,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价值链创造,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目前,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国际接受度不断提升。
五年来,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指引下,“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
(2)一带一路的成果特色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效益:
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3—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9756.23亿美元,增速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中亚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与卡塔尔、黑山、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经贸往来表现出强劲增长动力。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境外经济合作区增加到82个,对外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累计上缴东道国税费20.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
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蒙古国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与20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截至2018年10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1000列,运行线路65条,通达15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
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箱率明显提升,运送货物由电脑、手机扩展到服装、鞋帽、粮食、葡萄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目前已批准贷款项目34个,共计70亿美元,正助力数以亿计的人们改善生活。
各类“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陆续搭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应合作需求而生,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而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的合作框架。一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挥总牵引作用,扮演着合作机制内核和指挥棒角色。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广泛共识和强大动力,达成279项合作成果,目前各项成果正在积极落实中,并且许多已成为常态性工作。二是中国与合作伙伴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㈢ 结合实际论述一下中国一带一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一带一路”涵盖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统一,有助于推动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眼点,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宏观政策协调。
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次搭中国经济发展“快车”“便车”,实现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有力推动的南南合作的广泛展开,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南北对话,促进南北合作的深度发展。
㈣ 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一带一路”的作用(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㈤ 一带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一带一路项目成果:
1、蒙内铁路
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唯一的支点,是新丝路建设中获得中国资金援助最多的国家。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期间,中肯签署了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规划全长2700公里,预计总造价250亿美元。
中国企业也携手通用电气开拓EPC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比如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在其承建的肯尼亚基佩托风电项目中采用60台通用1.7-103风机。
2、中匈协议
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的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
3、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5、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
2015年12月22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与巴基斯坦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签署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152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公司本次签约承建的苏库尔-木尔坦段,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全长392公里,建设工期36个月。合同金额2,943亿卢比,约折合人民币184.6亿元,约占公司201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31%。公司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取得重大实质性成果。
6、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7、中巴经济走廊
2015年12月31日,“中巴经济走廊-2016中国产能合作友好访问团”新闻发布会暨大型纪录片《巴铁》启动仪式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举行。
8、中亚天然气管线项目
2009年,该项目由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团承建,GE为该项目提供了四个压缩机站的十二台压缩机和航改型燃机。除技术、资金支持外,GE还调动沿线国家的本土团队,协助进行项目沟通,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通过中亚管道接入西气东输管道,覆盖国内25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用户,造福5亿多人。
9、印尼雅万高铁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万高铁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这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首条高铁。
10、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㈥ 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具有什么特色的
纵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这是一个宏大战略和系统工程,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包容性外交的具体体现。包容性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大特点。
倡议目的突出包容性。建设“一带一路”旨在实现包容性发展,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既让国内沿线民众共享公平参与的机会,又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发展成果。中方欢迎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主张共享机遇,共享繁荣,实现合作共赢。互联互通有助于防止某一个国家在发展中“掉队”。
总体思路彰显包容性。首先,推进“一带一路”,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规划的相互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并非要单方面把中国的战略和国力辐射和投送出去,强行让其他国家和地区适应中国的发展需要,而是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与其发展愿望契合。其次,推进“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
实施方案强调包容性。其一,合作机制上,注重与现有双边和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而不是要挑战或替代现有双边和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中方主张,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其二,合作重点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本身就体现了包容性。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需要依靠强化包容性来释放。其三,合作方式上,看重多样化,没有规定严格统一的参与规则,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确定具体合作项目时注意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强调各方认可,条件成熟一个抓紧启动实施一个。
参与主体体现包容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冷战思维”,不搞国家亲疏远近的“圈子文化”。不同制度、宗教、文明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 “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符合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体现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战略,是中国提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实践。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特别是欧亚大陆历来被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难免会有一些质疑声音。但中国坚持合作共赢战略和包容性外交的态度是真诚的,不寻求排他性利益和势力范围,不会主动挑起冲突。
“一带一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中方不会因噎废食。假以时日,“一带一路”战略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包容性外交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外交,包容性将使“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可持续战略。
㈦ “一带一路”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带一路”为加强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间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与误解、增强尊重互信、共创人类文明繁荣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任何民族、宗教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保护、传承好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其他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和优秀成果,“一带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通过经贸合作带动人文交流,必将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对外交往总是充满征服和奴役、刀剑和鲜血不同,我国的文化传统始终坚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礼相待”等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原则,因而平等友好、互惠互利是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活动的主旋律,“一带一路”的构建必将使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大范围地走向世界,使之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成为增强各国尊重互信、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原则标准。
㈧ 一带一路的10大亮点都是哪十大亮点
第一,在政策沟通方面,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沿线国家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
第二,在设施联通方面,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推进港口合作建设,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推进跨境电力和输电管道建设。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第三,在贸易畅通方面,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拓展相互投资领域。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在投资贸易中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
第四,在资金融通方面,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强金融监管合作。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加强科技合作,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㈨ 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哪些成果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