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优秀调研成果

优秀调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09-03 04:57:04

㈠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名单的通知的介绍

根据2009年度调研工作有关要求,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工作。经评选,共评出一等奖24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49篇,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㈡ 杨建成的代表性成果

1.专著《行政诉讼导论》,1989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合编;
2.专著《告诉申诉的理论与实务》,1992年重庆出版社,合编,该书获四川省第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专著《强制执行的理论与实务》,1993年重庆出版社,合编,该书获重庆市第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专著《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2000年4月广东科技出版社,副主编;
5.《知识产权工作实务指南》,2008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合著。
6.论文《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几个问题研究》,《法院工作研究》1997年第4期,该论文在全国《民法通则》实施十周年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7.论文《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人民司法》1997年第9期,合写;
8.论文《论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上海审判实践》1997年第8期;
9.论文《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独占许可的被许可人诉讼地位分析》,《市场与法》1997年第6期,合写;
10.论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审判中确定侵权损失赔偿额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法院工作研究》1997年第13期,合写;
11.论文《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研究》,《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获人民司法“金华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广州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2.论文《专利权不稳定对专利侵权案件审判的影响及解决对策》,《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合写;
13.论文《论共同侵犯专利权》,《法院工作研究》1999年第13期,合写;
14.论文《商标专用权与其它知识产权的冲突及解决》,《法院工作研究》1998年第4期,合写;
15.论文《从一则案例看商品包装装潢权利的性质》,《审判研究》1999年第3期,合写;
16.论文《加入WTO与知识产权审判》,《广州审判》2001年第7期,合写;
17.论文《知识产权审判中专家鉴定问题研究》2001年中国方正出版社《知识产权办案参考》,2002年7月(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与运用》,此文曾在曾在2001年6月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和2001年第四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宣读,被评为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首届知识产权优秀成果;
18.论文《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广州审判》2003年第2期,合写。
19.论文《论对外国法院裁判的承认与执行》,2004年6月法律出版社《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热点问题探讨》;
20.论文《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的突出问题及其法律适用》获2004年全市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
21.综述《把脉中国知识产权---2004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2005年1月19日《中国知识产权报》,合写;
22.论文《内地与香港区际平行诉讼问题研究》,2005年5月内地与港澳法律问题研讨会交流论文,《人民司法》2005年第9期,合写;
23.论文《知识产权民事审判调解问题研究》,在2005年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宣读。《人民司法》2005年11期,合写。
24.论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既判力问题》,《社会科学》2006年11期,合写。
25.论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人民司法》2007年5期,合写。
26.论文《美国专利诉讼中的陪审团》,《法律适用》2007年7期,合写。
27.论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理论探析》,《人民司法》2007年21期,合写。

㈢ 何建华的调研成果

1、《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时限制度若干问题探讨》本科毕业论文2004年第期《浙江审判》和2006年第4期《杭州法学》。
2、《乘人不备以假换真如何定性》2004年7月30日《北方出行导报》法律版。
3、《本案将黄某作为人质的行为是非法拘禁罪还是绑架罪》2004年8月3日,《中国法院网》。
4、《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个问题》,2004年6月30日,《中国法院网》。
5、《从该案看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重大经济损失的认定》2004年8月6日,《中国法院网》。
6、《花季少年勿陷犯罪深渊》(合作)2004年11月12日,《今日桐庐》。
7、《同样撞死一人为何判刑不一样》2004年9月1日《浙江工人日报》)。
8、《浅谈主持法庭辩论的三个问题》2005年3月31日,《中国法院网》。
9、《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2005年《中国法院网》。
10、《审理被告人袁土林故意伤害案的法律思考》2005年,《北大法律信息网》。
11、《对以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裁判文书的日期为结案时间的质疑》2005年4月15日,《中国法院网》。
12、《初探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个问题》2005年第3期《甘肃社会科学》)。
13、《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8年第7、8合辑。
14、《审理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案件应如何定性》2006年第1-2期《法律适用》。
15、《入户抢劫后放弃财物行为的犯罪形态认定》2006年第2期《杭州审判》。
16、《从一则案例看滥伐林木罪主观方面的认定》2004年《中国法院网》。
17、《擅自砍伐杉木幼林应定滥伐林木罪》2004年5月9日,《中国法院网》。
18、《用刑法手段解决执行难》2004年《中国法院网》。
19、《入室抢劫放弃财物行为犯罪形态研究》2007年11月《浙工大法律评论》第三卷。
20、《入户抢劫放弃财物行为犯罪形态研究》《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8年第3辑。
21、《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2006年第7期《浙江社会科学》。
22、《法官如何主持法庭辩论》2006年第4期《杭州审判》。
23、《民政局能否代为不明身份死亡者主张权利?》 2007年第3期《中国审判》,2007年3期《广州律师》转载。
24、《浙江桐庐-全国首例判决支持民政局为无名尸维权案》2007年人民法院网。
25、《桐庐:民政局为无名尸维权,主体适格》2007年第3期下半月《人民司法案例》。
26、《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属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例)2007年第4期下半月《人民司法案例》。
27、《拾得他人借记卡及秘码支取现金行为的定性》,2007年增刊总第165期《法学杂志》。
28、《无名尸民事权利及其司法保护的途径》获杭州市法院系统第七届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23日提名奖,
29、《论和谐社会下无名尸民事权利及其司法保护的途径》收录2007年10月浙江省法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推进城市化建设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30、《无名尸民事权利司法保护问题研究》2008年11期《中国律师和法学家》。
31、《以租车为名连环骗租汽车后采取质押的方法变现行为的定性》(案例分析)2007年4期《浙江审判》。
32、《以租车为名连环骗租汽车后采取质押方法变现行为如何定性》2007年2期《杭州法学》。
33、《买卖伪造的临时行驶车号牌应定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2007年4期总第14期《杭州法学》。
34、《买卖伪造的临时行驶车号牌应定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2007年第12期《人民司法案例》。
35、《被告人通过亲友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应认定立功》2007年第3期《杭州审判》。
36、《通过亲友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应认定立功》2007年20期《人民司法案例》。
37、《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异地管辖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7年第6辑。
38、《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异地管辖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杭州审判》。被评为2008年度杭州市政法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
39、《司法权威的进路探索: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异地管辖》获杭州市法院系统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浙江省法院第十八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全国法院第二十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40、《明知盗窃而接受雇佣实施接送行为的认定》《人民法院报》2008年4月9日。
41、《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司法认定》《浙江消防》2008年第3期。
42、《通过他人签订协议收受干股的司法认定》《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18期。
43、《通过他人签订协议收受干股的司法认定》《人民法院报》,主题为“刑事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暨刑事法前沿问题探讨”,由人民法院报和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河南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协办的2008-2009年“金博大杯”刑事审判有奖征文三等奖。
44、《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造成权利人经济损失的司法认定》《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9年第1、2合辑。
45、《绑架罪情节较轻的司法认定》《浙江省高院案例指导》2009年3期,总第11期。
46、《法庭辩论中的庭审驾驭能力探析》《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9年第6辑。
47、《审理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案件应如何定性》(修改稿),2010年《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0年第8辑。
48、《我的八小时以外》入选(2011年)浙江省法院学术研讨20周年《我与法院学术研讨》纪念文集。
49、《激情与动力》2009年4月1日在杭州市法院调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稿(桐庐县人民法院2009年第一期法院工作简报转发)。
50、《是犯罪既遂、未遂,还是中止?》《北大法律信息网》2010年。
51、《盗窃游戏虚拟货币应如何认定》《杭州法学》2011年第1期。
52、《“北大”使我走上学术研究之路》2011年1月4日,《北大法律信息网》。
53、《盗窃游戏虚拟货币行为的认定》《杭州审判》2011年第1期。
54、《盗窃游戏虚拟货币应定盗窃罪》《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1年第6辑。
55、《徐兴华盗窃案》《浙江省高院案例指导》2012年1期,总第23期。
56、《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2012年5月30日,桐庐县人民法院《调查与研究专刊之一》。
57、《兰燕红贩卖毒品案》----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2年第11辑,总第89辑。
58、《审理刑事疑案方式研究》(与刘刚合作)获杭州市法院系统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2013年度优秀奖。
59、《刑事疑案审理方式略论》2013年第3期《杭州审判》。
60、《徐兴华盗窃案》2014年1月14日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十大优秀案例。
61、《以非法拘禁的方式逼迫他人加入传销组织行为的分析》,《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4年第8辑,总第110辑。

㈣ 在哪里可以找到比较多的优秀的调研提纲

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㈤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优秀调研成果奖算什么级别

为什么斗地主

㈥ 调研报告应该都具备哪些要素

一般来说,一份调研报告要具备三要素:
1、基本情况描述。具体来说,就是对你进行的这次整体调研结果进行一个总体且可具体的描述,让看报告的人可以通过这份描述领略到这是一次什么样的调查。
2、分析与结论。具体来说,就是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和分析,并基于数据得出调查的结论。
3、措施与建议。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问题的现状,并依据调查可信的结果提出相对应的看法和建议。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阅读全文

与优秀调研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