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个粮仓引发的血案,不仅成就了瓦岗军,更成就了李密吗
我觉得应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事实上,这个只是一个比较表面的因素,更多的更深层次的因素,应该是当时的整个社会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当时的隋炀帝是事实上犯和秦始皇差不多的错误,所以最后的话,这个情况也是比较相似的,这个也只是一个表面的因素。
⑵ 河南洛阳出土隋唐粮仓,粮仓储粮250吨,粮食保存千年还能发芽吗
《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世纪,我们的粮食产量还远没有如今这么高,因此饥荒是常有的事,很多人甚至吃不上饭。直到袁隆平院士发明出杂交水稻之后,才解决国人吃饭难的问题,不过浪费粮食却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近年国家倡导光盘行动,也就是在倡导我们要节约粮食,我们更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粮食自古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古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与弱,更是与粮食的产量息息相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着富足的粮食则代表了国力的昌盛,也代表着人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战争中,粮食更是支撑士兵打仗的基础。为保存实力,各个朝代也会要求农民们交出一定的储粮,存放在国家的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粮食关系到民生问题,古人储存粮食的方法,更是他们的智慧结晶。如今,我们看到含嘉仓,不禁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
⑶ 唐朝还发现隋朝的粮仓,隋朝储存了多少粮食呢
隋朝是个短命朝代,两代而亡。但为什么后世说到唐总是喜欢扯上隋,隋唐不分家?就是因为隋朝为唐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直接的一项,就是隋朝的千年粮仓。唐太宗就同时指责了隋文帝和隋炀帝,说隋朝粮食够吃50年并非夸赞隋文帝留下的粮食非常多,而是指责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隋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
粮仓充盈也仅仅是隋文帝时期的情况,到隋朝末年时情况急转直下,经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兴土木和关中、河东等地严重饥荒和各地义军抢夺、开仓赈灾(目的是征兵)等消耗,关中地区又因连年干旱出现大范围的饥荒,为了吃饭,杨坚只有率领群臣百姓集体外出讨饭,跑到洛阳去吃粮,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逐粮天子”。
经过隋文帝的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为隋朝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基础,即使经过了隋末的军阀混战,也有剩余。唐朝继承了一部分隋朝的遗产,看到没,李密派遣李世绩开了黎阳仓,让老百姓随便吃,一下子就弄到了二十多万兵。二十多万人随便吃啊,可不是只吃掉一星半点。
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不过这个大兴并非北京的大兴区,而是历代古都——长安,又叫西京,如今西安的西京医院就是由此命名。虽然隋文帝建了一个都城,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⑷ 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发展有哪些巨大成就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破题
与往年把玉米卖给中储粮粮库不同,今年黑龙江农垦的丰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把玉米卖给了广东一家饲料厂。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赵军说,卖给广东的玉米先通过铁路运到锦州港,再通过水路运到广州。
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双重挤压,生态资源亮起“红灯”,补贴政策逼近“黄线”,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叠加而至……回首五年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之复杂不可谓不险。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自去年改革以来,玉米降价、加工回暖、贸易走活、进口减少,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头一年,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了3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多万亩,种植结构得到优化。
今年,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实施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随着玉米、大豆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粮食生产呈现的“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怪象正在改变。
在减少无效供给的同时,我国更注重培育耕地地力,通过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灌溉等方式,让长期紧绷的水土资源这根弦有所放松,给子孙后代更可持续的利用空间。
2017年,全国轮作休耕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轮作重点集中在曾经遍布大豆与高粱的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休耕集中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北湖南重金属污染区和贵州云南等生态严重退化地区。
产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
“今年我养了100多只黑山羊,能出栏50多只,赚6万多块钱。”说起致富经,湖北省罗田县上石源河村贫困户李云启滔滔不绝,“资金、技术、保障,现在咱一样都不缺,干劲儿十足!”
两年前,当地政府出台产业激励机制,为他提供了1万元扶持资金、3万元贴息贷款,同时提供优质种羊、养殖标准、技术指导、肉羊回购等一系列服务。李云启盘算着,还清3万元贷款后,就能如期实现脱贫。
抓住产业这个摆脱“穷帽子”的关键,在向贫困发起最后攻坚战的道路上,一块块底子薄、条件差、难度大的“硬骨头”正被逐一啃下。
2016年5月,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为如何扶真贫制定了路线图。农业部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举措,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务实推进。
几年功夫,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成长壮大,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能力明显增强。据农业部调查,100个样本贫困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覆盖度达49.8%。
今年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0.5%,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扶贫功不可没。
农业更绿色农村更宜居
“前几年,这里的农房还是破旧不堪,街上垃圾遍地。经过环境整治后,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经历了从脏乱到宜居的变化,河南省永城市新农村办主任李世军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村里绿树成荫,庭院干净整洁,老百姓的笑脸也多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推力,是各地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支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五年来,农业发展也更“绿”了。曾几何时,种地就是“大水大肥”“下猛药”。可如今,如果去田间地头转转就会发现,杀虫灯、粘虫板、水肥一体的滴灌系统越来越常见。
在养殖业,用科技手段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或是用来发电、生产沼气,已经是规模化养殖户和企业的通行办法。安徽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后湖村的养猪大户徐永生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一到夏季苍蝇就乱飞。”他说,“如今,应用沼气技术,将粪污全部变成了沼液沼渣,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种养结合、沼液沼渣还田还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几年来,各地通过控量提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已从1998年的0.4提高到0.52。
在化肥、农药使用方面,通过减量替代,推广测土配方技术,2016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通过减量控害,加强绿色防控,全国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
⑸ 娄源功的主要成就
娄源功的学术研究领域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物流管理。1998年为国家粮食局主持完成《当前我国粮食形势分析报告》;1999年主持完成《中国华粮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上报国家计划委员会;2000年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主持完成《中国储备粮意外灾害保险问题研究报告》;2001年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储备粮库建设与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被国家科技部鉴定为“国内首创,填补空白”,此项成果已被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用于国家储备粮布局的辅助决策;2002年主编国家“十五”重点图书《WTO与河南粮食》,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2003年主持的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粮食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研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2004年为国家粮食局主持完成《中国储备粮物流“十一五”发展规划》;另外,还主持承担国家软科学项目一项。
主持的商业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富含油油料直接浸出工艺与设备》研究项目,其鉴定结论为“国内首创”;《植物油特种加工成套机组的研究》项目,被鉴定为“国内领先”,并获河南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2003年主持的21世纪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承担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河南省粮食流通利益均衡机制研究》,获“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软科学项目《WTO框架下河南粮食产业研究》,获“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正主持进行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粮食安全及物流管理系列图书》的研究与撰写工作。现仍为河南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第一带头人、河南省人文社科基地河南工业大学物流中心主任,并主持日常学术研究工作。
娄源功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担任高校管理工作,治学态度严谨,科研业绩丰硕,工作思路清晰,富有开拓精神,具有复合型的学术研究功底和多岗位锻炼的工作经历,有战略思维,有创新意识,有国际化视野,是一位领导型专家和学者型校长。担任黄淮学院院长期间,在院党委领导下,带领学院行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奠基性工作,首倡了“只有逗号、没有句号,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院精神,卓有远见地提出了“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内涵建设发展思路,探索出了经济后发地区高校快速发展的新路子,积极推进科学管理,引领学校迅速迈入快速发展轨道。在日常工作中,他为人豁达,做事缜密,以人为本,关爱师生,作风朴实,平易近人,注重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很高的学术魅力、人格魅力和领导魅力,深受师生拥戴。
⑹ 河南省天下粮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河南省天下粮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依托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创建的专注于智慧农业和农业物联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研究与推广工作,业务涉及智慧农业、空间信息服务、农业园区信息化工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影视创作、农业大数据等领域。公司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与人才资源,集聚优秀的产业技术研发和经营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从事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的创新团队。公司现有员工29名,设有综合部、软件研发部、硬件工程部、网络声像部和产品运营部。公司继承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科研团队十余年的科研成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采集终端3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6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6项。目前,已形成系统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物联网系统,温室大棚物联网系统,养殖场物联网系统、食用菌物联网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等。
法定代表人:胡峰
成立时间:2007-07-24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00100004583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号
⑺ 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成果汇报怎么写谁有范文
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招 标 项目采购编号:漯采公开采购-2017-117 采 购 人:
代理机构:河南省有限公司
日 期:二零一七年月 2
第二章 供应商须知 2
第三章 项目具体技术参数 16
第四章 评标原则和评标办法 16
第五章 投标文件格式 28
第六章 合同文本 46第一章 漯河市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招标公告
一、招标条件:
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地方资金。目前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河南省有限公司受委托,对本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欢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2、编号:;
3、采购预算:
2.4、:(详见招标文件)
一标段漯河市军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和漯河乐良粮食有限责任公司(孟庙库区)
二标段临颍县台陈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临颍县城关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漯河市天宇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舞阳县马北粮库和舞阳县舞泉第二粮库清单中所有内容;、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项目工期:按豫粮文〔2016〕146号文件中要求:第二类智能化粮库项目工期不得超过3个月;第三类智能化粮库项目工期不得超过2个月;
、质量要求:确保投标所选用的设备、材料、软件与技术之间的兼容性,而且应具有方便的可扩充性,应确保设备性能符合河南省粮食局河南省财政厅下达的《关于印发河南省“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暨行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豫粮文【2016】146号、《河南省粮库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等3个试行标准的通知》豫粮文【2016】152号文件以及其它相关文件中的技术标准要求,并按照省局要求实现与河南省粮食局“粮安工程”智能化管理平台无缝对接。三、供应商资格要求:
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条件: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⑻ 有“中亚粮仓”之称的是那个国家
“我们每人一年有4吨以上的石油和1吨以上的粮食”是哈萨克斯坦人最引以自豪的一句话。其中的含义就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富得“流油”,坐在“中亚粮仓”上欣赏上帝赐予的美丽大自然。每逢秋收时节,哈国大小城市郊外的路旁和低矮的山丘上都是麦浪滚滚,庞大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将农牧民一年的劳作成果尽收“囊中”,去丰富他们的餐桌,撑鼓他们的腰包。今年,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预计在1800万吨,而哈国内市场只需要900万吨,其他都将用于出口。
⑼ 榆树靠什么成就“天下第一粮仓”
榆树市,隶属长春市辖区,为长春市的外飞地,地处吉林省中北部,位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围成的“品”字形经济区域中心,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都从榆林市穿过,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钙土质赋予了它“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
榆树农业资源富足,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粮豆之乡”、“松辽平原第一仓”的美誉。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亿斤,被评为全国十大产粮标兵县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生猪发展到310万头、黄牛103万头、禽3600万只、奶牛2万头。粮食产量长期处于前列,自2004年起,连续四年粮食产量全国县市第一,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282万吨,榆树市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200,吉林省的1/10,长春市的1/3,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