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双证书其职业包括哪些
就好比你学会计学,拿到了学位证书,同时又考到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各职业的技能证明
律师有律师资格证
教师有教师证等等等等
2. 双证制有哪些学校高考有分数要求吗
职业院校实行双证制教育,高考时满足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即可。
双证回制教育是指答职业院校按照标准和岗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经学校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考试鉴定,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以后,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双证制教育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所有高职高专都实行双证制,实行双证书制度是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实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双证制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大学教育为支持、以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
3. 通过GCT考试,只能获得工程类的硕士学位吗怎样能获得双证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通过GCT考试一般获得只有学位证的工程硕士,而不是工程类硕士,注意这两者是不同的。
为什么说一般呢?因为GCT考试也有很多类,其中最大的一类是GCT-ME的考试,即上述。而其中的M是Master,E是Engerneer,翻译成中文即成了工程硕士
目前我们这有项目管理专业,通过1月份的入学考试毕业后获得双证书,在职读,比较受学生欢迎。
4. 毕业生就业取得双证书必要性
为什么要没有?有双证是基础,全有不是优势(绝大部分都有),但是没有肯定是严重劣势,证都拿不到,可见大学是的表现如何…哪个公司企业会信任。而且难度很大么?只要学费都交齐了,课程都过了,就没有问题,其它有些处分什么的也好解决,毕竟学校也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学生。双证是必须的,这要是都没有,大学等于白读!
5. 如何看待高职院校推行的双证书制度
作为老师,笔者对此问题很是“纠结”。因为“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下达的一个“规定动作”,我们已将之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果同意学生不考,“双证书”率达不到要求,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可能就会影响学生毕业。如果要求学生必须去考,说句良心话,我自己也清楚,这个“证书”确实就是一个“证书”而已,没有多大实际用处,企业也不认可。
6. 孩子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上学,说毕业后能拿到‘双证书’,什么是‘双证书’呢
双证书’是指学生毕业考试合格后能拿到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制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享受相应的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待遇。
7.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找骗子进行招生学费4700为什么实缴14200有双证书学生证和借书证吗
双证书面向高技生,不是大专部的,是拟补没读上大专的学生继续深造学历的途径。
对于想继续想参加自考本科或者想考入单位、公务员行业提供基本条件。
8. 什么是双证毕业
双证毕业:是指高等院校推行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新的学习形式。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几年来国家在许多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上这些,都是实行双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实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8)学生双证书扩展阅读:
学历证书是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9. 双证教育是什么意思,要详细一点。谢谢
“双证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大学教育为支持、以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
“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
就业准入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能的必备标准。
“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根据教育部、人事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
2、从用人单位看,他们只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不想把自己的单位变成免费的培训部、练兵场,刚毕业的学生虽有书本知识,但缺少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这样一来,便产生一个突出的人才供求矛盾;大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对毕业生来说,与其满街找工作,不如先参加培训,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为上岗就业和今后的发展作准备。
3、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每年都有上千万大、中专毕业生要就业,再加上下岗待业的工人,就业方面的竞争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就要求我们要一专多能,才能拓宽我们的就业门路。如果同时具备有多个资格证书,你的机会会更多,这条路不通可走另一条,那你的就业道路就相应的拓宽了,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但你可先找到一个立交脚点,再慢慢地跳槽,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找到工作总比在家待业好。
10. 如何加强技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得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作者: 施荣 田政峰
摘 要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围绕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土建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系统的探究。
关键词 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土建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18-02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1]。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笔者根据市场对土建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逐步探索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一条主线、两种途径、四个阶段、五个结合”(简称“1245”)的实践教学模式。
1 贯穿能力培养主线,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始终坚持以能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为标杆,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市场岗位需求与人才质量相匹配为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职业技能训练,重视职业资格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种途径提高学生职
业技能
2.1 以校内实习实训奠定学生职业技能基础
落实好校内实训是激发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是彰显高职工科类专业办学特色的关键和核心[2]。校内实训主要以课程单项认知实训、参观实习、集中实训、毕业设计答辩为主。校内实训项目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递进式开发实训项目,进阶式实施实训内容,合理化运行实训管理,过程化评价实训成绩。课程单项认知实训培养学生初步职业技能,集中实训培养学生单项职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奠定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职业技能基础。
2.2 以校外实习实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重要平台。校外实习实训主要以参观实习、顶岗实习为主。校外顶岗实习是校内顶岗实习的延伸和综合,通过顶岗实习,学生零距离进行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对接,全真式接受企业管理和运行模式,使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在学习中培养综合素养,在学习中提高职业技能。
3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四阶段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3.1 以校内外参观见习认知职业技能应用要求
参观见习主要面向新生在第一学期进行,作为新生入校教育和了解专业方向、专业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参观和了解,使学生认知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范围和职业技能要求;通过校外参观见习,使学生初步认知专业发展方向、知识应用领域、真实工作环境及人才培养规格。
3.2 以单项实训夯实学生职业技能基础
单项实训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领域中。根据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构筑学习情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单项任务实训等形式,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边学边做,学做合一,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3.3 以校内综合实训巩固学生职业技能基础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主导作用,通过第四学期前7周各专业学生的集中实训,将课程单项实训进行整合或重新设计,结合工程实践开发综训项目,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周期设计实训任务,通过实训基地功能分区实施实训内容。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学生通过接受任务、施工准备、项目组织、工种操作、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保障、竣工验收、资料收集等完整施工过程的学习,实现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是项目的开发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项目运行的执行者、参与者和管理者。
3.4 以校外顶岗实习适应职业技能应用要求
校外顶岗实习设置在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充分体现了各专业“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第四学期实训是对前三学期知识的检验与应用,第六学期实训是对三年学习的综合与提高,第二次顶岗实习又是第一次的完善和补充。
4 坚持5个结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高
4.1 坚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土建类专业每年坚持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指导书的修订与完善。4月份集中实训结束,及时征求指导教师、实训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下一级学生的实训任务书和实训手册,提高使用性,增强操作性。7月份修订下一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学实际,加大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力度,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特色。
4.2 坚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改革课堂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3]。工学结合就是要求人才培养的过程要学做合一,学以致用。近几年,在建筑施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工程测量、CAD制图、工程算量等课程中探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级体系,学生、教师反响强烈,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4.3 坚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
根据重点专业建设内容和土建类专业应用特点,在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重点专业中,构筑工程CAD、工程测量、工程算量三大技能训练平台。一方面成立学生专业社团,聘请专业指导教师,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加强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每学年定期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或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再者,利用集中实训、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强化训练之际,进行“五大员”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证,保证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职业技能和实操水平。
4.4 坚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指导学生就业相结合
高职教育即就业教育[4]。一方面,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与人才质量匹配,岗位需要与职业技能匹配,努力培养职业岗位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职业规范为培养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出发,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及鉴定程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育,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4.5 坚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加强和提高实践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学生职业技能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一是通过加大措施引进和聘用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学团队;二是通过进修培训、脱岗实训、下企业锻炼、基地集中培训、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等途径,加大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迅速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
通过“1245”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幅度提高,校企合作的范围及领域不断深入,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凤林.论民办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五个结合”[J].社科纵横,2009(10):205.
[2]王云艳,王东明.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170.
[3]王明达.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0(25):4-6.
[4]刘良科.深化课程改革 办出高职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