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流程
科学技术进步奖,按其所奖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小,分为国家级和省(部委)级。
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下列三等:
奖励等级荣誉奖奖金
一等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奖章 1万5千元
二等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奖章 1万元
三等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奖章 5千元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特殊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以授予特等奖,其奖金数额高于一等奖。设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1.申报条件
(1)凡申报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稳定可靠,并经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出具证明;其中凡属装备和工艺流程的项目,必须完成工业性试验;凡能形成商品的必须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并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凡属软科学的项目,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并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
(2)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是获得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优秀项目。
(3)凡在申报前有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之前,有关单位或个人均不得申报科技进步奖。
(4)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申报奖励时,应包括参加该项目的子项。若某子项成果确因水平很高,技术难度很大,不仅适用于本项目,还可应用于其它生产方面,并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时,在扣除该子项目后不从根本上影响总项目获奖的前提下,须征得总项目主持者同意后,方可单独申报奖励。但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申报奖励时,应写明其中的某子项己于何年何月申报并获得何种等级奖励;对重大项目评审时,应剔除单独获奖的子项后,加以综合评定。已单独获奖的子项亦不再分享总项目的荣誉和奖金。如总项目中某子项成果,虽然水平很高、技术难度很大,但仅适用于本项目,则不可单独申报奖励。
(5)正在研究中的项目,原则上应待其完成后,整体申报奖励。
(6)某一重大项目,虽然取得成功,但其局部技术或装备仍必须从国外引进,则该项目申报奖励时,其奖励等级不宜过高,并应在申报书中写明引进的有关技术内容。
2.申报、审批手续
(1)负责项目申报和负责组织初审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或国务院主管部门的科技司(局)统称为“申报部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审批程序是:先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主管部门设立的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初审,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有关行业评审组审走,再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批,特等奖须报国务院批准。
(2)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申报程序原则上应按任务来源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任何一项科技进步项目根据其具体情况可按下列渠道之一申报:
①某一完成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其任务来源是由一个部门下达的,则应向该任务下达部门申报。若完成单位与任务下达部门无行政隶属关系,则应同时报告该单位的行政隶属部门。②某一完成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其任务来源是由两个以上部门下达的,则下达任务的部门均应作为申报部门,具体应由项目完成单位的行政隶属部门组织申报,同时抄送其他任务下达部门;若该完成单位与任务下达部门均无行政隶属关系,则由投资额大的任务下达部门负责组织申报。
③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则应由项目主持单位与其它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联合申报。
④自选项目按其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
⑤如有其他特殊情况,须由项目完成单位协商确定申报部门。
(3)科技进步成果的完成单位或完成人也可向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职工技术协会提出申报,由3-5名高级技术职务同行专家评议、推荐,经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职工技术协会审核认吉,由他们向申报部门推荐,经初审后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有关行业评审组。
(4)同样内容的项目分别由不同单位各自独立研制成功又分别报奖时,应择优奖励。
(5)华侨、外籍人员和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规定条件,均可申报国家级或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6)我国的留学生或学者在国外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如产权属于我国,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规定条件,可由报国家级或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7)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下设的各行业评审组应按下列手续审走、推荐申报项目。
①由行业评审组办公室完成下列预审工作:
<1>审查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及本行业的评审范围,审查申报项目是否已获得过其他国家级科技奖励。
<2>对申报项目做如下形式审查:是否按申报书的规定填写并报齐应有的附件;是否为获得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对申报项目的实质性内容有疑问时,须与申报部门磋商,必要时应对其中重大项目组织实地考察或采取其他形式调查研究。
各行业评审组办公室应就上述预审结果写出书面意见,分别不同情况,或提交本行业组审查;或转交其他行业评审组审查;或回复项目的申报部门。
②行业评审组审走、推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
<1>各行业评审组应对每个申报项目确定三名以上的主要审查人员(简称主审员),在评审会前熟悉有关申报项目的材料,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
<2>评审前先由项目的主审员介绍项目有关情况,而后由评审委员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依照标准把关。
凡评审委员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在讨论和表决该项目时,应回避参加(该委员不计入应到人数)。
<3>必要时,要求申报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行业评审组会上介绍(可采取录像、幻灯等形式)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措施,并对评审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4> 对评审项目采取无记名投票时,一、二、三等奖项目须经评审组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生效;特等奖项目须经评审组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推荐。
<5>行业评审组在申报书中填写早定或推荐意见时,应说明审定或推荐意见的理由和奖
励等级的理由。
(8)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按下列手续评审、批准、推荐申报项目。
①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办公室完成下列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1>对各行业评审组审定的项目逐项进行形式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受理。
<2>审核各行业评审组审定的项目,并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报告审核意见。
<3>对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申报项目的实质内容有疑问时,须与行业评审组磋商,必要时应对其中重大项目组织实地考察,或采取其它形式调查研究。
<4>为召开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会议做其它准备工作。
②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核准、审批、推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
<1>确走每个申报项目三名以上的主审员,评审会前应对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的材料进行审阅,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
<2>由各行业评审组分别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报告本行业组项目评审情况(公安、安全评审组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内设立的保密小组汇报)。
<3>由被推荐的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评委会会议上扼要介绍(可采取录像、幻灯等形式)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措施,并对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4>评审委员对项目进行评审,依照标准把关。
凡评审委员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在讨论和表决该项目时应回避参加(该委员不计入应到人数)。
<5>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时,一等奖项目须经廉政委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以为获奖项目;特等奖项目须经评委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向国务院推荐。
如评审委员(包括行业评审组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应提前报告并以书面形式委托相应水平的全权代表出席会议,但须经评审委员会主任(或行业组长)批准后方可生效。若连续三次地不能亲自出席会议者,则视为自动取消委员资格。
<6>由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在申报书中填写评委会的审批意见。
<7>经批准的获奖项目统一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发布,三个月内无异议者即行授奖。
(9)国防专用项目手续
国防专用项目是指在国防科研、生产、应用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产生的、并在当前只用于国防目的的科技进步项目。
①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分别设立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审委员会。
②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委会负责评审、批准国防专用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项目,推荐特等奖项目,并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报告评审情况。一、二、三等奖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核准授奖,特等奖经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授奖。
由属军民通用和已由军用转民用的申报项目,一律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有关行业评审组。
③国防专用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办法及有关规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另行制定,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定备案。
3.项目争议的处理手续
(1)对已公布的获奖项目如有争议,自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可向有关方面提出,超出三个月提出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2)凡涉及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或名次排列的争议问题,由申报部门负责处理,并将结果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核备案。
(3)凡涉及项目实质性问题(指获奖项目是否达到奖励条件和奖励等级,或是否有弊端等)的争议,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由其申报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相应的行业评审组复议,并将行业评审组处理意见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最后裁决;二、三等奖项目由其申报部门提出意处理意见,报相应的行业评审组裁决,并将结果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备案。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对所有项目的争议处理意见或结果有最终审核、裁决的权利。
(4)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可向有关的申报部门提出,由申报部门负责调查核实,若证据确凿,报送相应的行业评审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员会批准,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及一切荣誉奖品,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5)对获奖项目提出争议或揭发弊端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指出项目名称、获奖等级、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还必须写清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等,否则不予受理(如须保密,请注明)。对有争议或揭发弊端部门需如实地提出申诉理由,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有附件,要列出目录并将原件与书面材料一起交上(如证明材料、图页、照片等)。如发现诬告他人者,经调查核实,证据确凿,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6)为及时解决争议问题,有关部门接到争议函件后,应及时将争议意见通知对方,限期一个月内提出申诉。任何一方均需按照处理争议单位的需求,及时如实地提供有关争议的补充材料和旁证文件,如在上述规走的时间内不作答复,即为弃权。
(7)涉及争议问题有关的任何一方,对争议处理应持积极态度,不得延误,自公布之日起的五个月内争议仍未处理完毕,则取消该项目获奖资格,待争议处理完毕后,可按新项目重新申报。
㈡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各个地区及公司奖励办法不同 以中国三冶集团为例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表彰和奖励在推动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发展集团公司的技术优势,依据《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按奖励类别不同,分为技术进步奖、工法奖、技术标准奖、优秀论文奖、QC成果奖、专利技术奖。
科技成果奖每年评审一次。三季度申报,四季度评审,次年召开科技成果奖励表彰会。
第三条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严格规范申报、评审和授奖程序。科技成果评审做到好中取优,宁缺勿滥,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集团公司成立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称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工作需要,评审委员会可下设专业评审组。各专业评审组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的科技成果奖的初评工作,并将初评结果报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进行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的最终评审工作。
第五条 科技成果实行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两级管理。分(子)公司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本公司的科技成果,择优统一向集团公司技术管理部上报;技术管理部负责集团公司各类科技成
果的申报受理、登记、评审、奖励及推荐上报等组织工作和相关事宜的日常归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科技成果奖励类别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六条 科技成果奖励类别范围
一技术进步奖
⑴在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技术改造、重大装备研制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⑵自行开发的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
⑶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科学技术成果,并在转化、推广应用中有所创新,经实践证明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的技术成果;
⑷为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而提出和研究企业发展有关的科学决策、企业技术标准、专著、专题调研等,并经实践证明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二工法奖
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工法分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级。
⑴国家级工法,其关键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
⑵省(部)级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省(部)级先进水平,技术难度
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较好的;
⑶企业级工法,其关键技术是本企业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或者在公司内首次开发成功的新技术、新工艺,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技术标准奖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应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工艺操作方法科学、先进、合理,能够很好地体现施工方法与产品的技术特点与经济效益,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应用将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使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现场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具有在企业内部推广的价值。
四优秀论文奖
以技术研究性撰写论文(也可以是对某项技术或某个工程的总结)和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为主。反映技术研究成果,介绍新产品的研制,施工技术经验交流,基础理论探讨,实用技术应用,标准的宣贯讨论。要紧密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同时撰写的论文应遵循正确性、客观性、开发性、先进性、可读性和指导性原则。
五 QC成果奖
围绕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质量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的问题,针对提高工程(产品)质量、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约消耗、改善管理、为用户服务或接受上级下达的课题而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且成效显著。
六专利技术奖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集团公司专利数量的增长和专利质量的提高,提升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凡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可以
㈢ 怎样获得科技成果奖
首先必须有成果,这就需要先有科研项目,然后这个项目要已经完成并经过评价(科技成果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之后到省厅成果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很多省可以网上办理),拿到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就可以等通知了。一般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登记都是常年受理的,你可以在年中办理。到每年3-4月左右,省开始会发通知申报科技进步奖。然后就组织材料申报就可以了。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科技成果鉴定时你要尽可能排名靠前(很多排10名以后评奖时是不算的),报奖时的排名一般会跟成果鉴定证书一致。到时评职称,会看是几等奖,如果是二等,排前五都有用(评职称),但如果是三等,可能要求排前三了(不过每个地区具体应该不一样,但排名靠前比较好);
2、一般企业都是应用成果评奖的居多,这里要求成果必须推广2年以上(国家的好象是3年),所以今年做的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一般2年内再报效益等比较符合条件,较容易得奖。
3、一般先报市科技奖,再由市向省里推荐比较好。科技奖通常需要推荐单位/推荐人,推荐单位市市科技局,推荐人是这方面专家,通常程序是先市评奖,市二等以上再推荐省的。当然,若你的项目特别好,跟行业专家又熟,可以找人推荐。
4、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一般比只是单纯验收的得奖更容易,获奖层次更高(此纯属个人观点)
㈣ 到那个部门申请领取科技成果的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赢在中国,赢在哪里
㈤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报奖流程和产生程序是怎样的
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推选流程
具体步骤
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产生大致分为7个具体步骤。首先由省级政府、国务院等有关部门推荐或者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产生候选人。第二步,20多位院士、专家要对候选人进行咨询打分,投票选出5名候选人进入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的第三步,接受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表中,共设计了科学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贡献、社会科技界威望和专家系数四大项,8个评价指标来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们进行评价。在接受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的过程中,5位候选人还要经过两关考验,第一关与评审委员面对面,介绍个人的情况和主要成就。第二关评审委员们要到候选者工作的研究室、试验基地进行了实地的考察。经过两关后,评审委员们再次投票选出了两位获奖者。由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对两位获奖者进行审定后,经科技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最终由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推荐资格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奖励设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做科研经费,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属。
㈥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什么意思
科技成果奖抄是一个统称,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国家部委授予的科技奖项,比如某某省科学技术奖就属于省部级科技奖,参照国家科技奖有一些分类,但每个省情况不同,基本分类是最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奖等,不同的地级市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数目是不一样的,要和科技实力挂钩。
地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论水平,学术意义和作用划分奖励等级,地质报告,主要按理论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划分奖励等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分为四等。
(6)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扩展阅读: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以下四类成果:
1、属于国内首创,本行业先进和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2、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㈦ 中国国家五大科技奖项是什么还有四大类专利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1414/node1432/
一、五大国家级奖项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数额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
http://gb.cri.cn/18824/2008/01/04/[email protected]
除了公众瞩目的50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还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四大奖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被称为国家科技奖的三大奖。自然科学奖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例如数理化、天文、地质等学科;用来表彰在自然现象、特征、规律的探究中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技术发明奖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系统等几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在三大奖中,科学技术进步奖则是门类广泛的一项,包括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多个领域。用以表彰在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工程、计划方面,或者在推广先进科技成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五大奖项中的最后一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那些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知名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就曾经得到此奖。
专利有三大类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tjxx/有每年受理各类专利的数据
㈧ 新华联科技奖
2013年,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获得者,其中丁悌平、裴荣富、张荣华、廖椿庭、卢耀如等5人获得杰出成就奖,每人奖金10万元;吴珍汉、金小赤、刘成林、聂凤军、张岳桥、王贵玲、王学求、雷明堂、王晓红等9人获得突出贡献奖,每人奖金5万元。
国土资源部姜大明部长和汪民副部长为第二届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获奖者颁奖并合影
1.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
丁悌平研究员在同位素测试实验工作
丁悌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改进硫、硅同位素测试技术,创建硅同位素地球化学体系,修订硫原子量等方面取得国际公认的突出成果。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1996年被授予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裴荣富院士在办公室
裴荣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和成矿学研究,在国内外主持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作,首次在国内开展30余个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为指导地质勘查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科学论证。近20年专攻超大型矿床成矿学研究,首次完成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及其全球成矿体系。曾多次获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
张荣华研究员在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用自主研制的获奖设备进行高温高压实验
张荣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开创地球化学动力学新领域,自主发明仪器,创建我国第一个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和高温高压流体实验室。在高温高压流体和流动反应原位探测装置、方法和整合技术,临界区水性质影响矿物与水反应速率,高压高温原位观测和实验模拟金属分带、来源迁移堆积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以排名第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
汶川地震后廖椿庭研究员在映秀灾区工作
廖椿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地质力学研究工作,是我国地应力测量与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为地质力学在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1985年获地质矿产部劳动模范和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992年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卢耀如院士在云南石林进行地质考察
卢耀如: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岩溶及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被誉为“喀斯特卢”。参加并指导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研究,为岩溶地区的开发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二等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福建省“6·18”突出贡献奖。
2.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吴珍汉研究员考察夏威夷现代活火山
吴珍汉: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大陆动力学及应用研究,在西藏当雄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勘测与工程稳定性评价、羌塘盆地油气地质构造保存条件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隆升过程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创新成果,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和显著社会效益。
金小赤研究员在野外工作
金小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生物地层学、沉积和古地理学研究。对冈瓦纳相沉积和生物在中国的分布、冈瓦纳裂解地块在中国西南部的分布和拼贴过程以及特提斯的发展和演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对青藏高原以及天山在新生代的隆升和环境变化以及相应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也有一定的研究。
刘成林研究员考察勐野井钾盐矿
刘成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钾盐成矿规律、第四纪盐湖演化及大陆表生成矿等科研与调查。合作发现我国第二个超大型钾盐矿床-罗北凹地钾矿,揭示了江陵凹陷深层高产富钾卤水矿;合作提出“深盆迁移成钾”和“裂谷小盆地成钾”等理论认识,建立盆地找钾模型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
聂凤军研究员(右一)在内蒙古毕力赫矿区对学生进行野外指导
聂凤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在中蒙边境及邻区铜、金和银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评价预测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地壳再造与成矿作用模型,并且将其成功引入找矿勘查评价;主持境外巨型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计划提供支撑,为制定全球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岳桥研究员在浙江野外开展前寒武纪基底构造研究工作
张岳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盆地构造和区域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在青藏高原东缘地貌边界带新构造演化、华北地区新生代构造、鄂尔多斯盆地周缘中生代构造、郯庐断裂和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华南地区中生代大地构造、中国东部侏罗纪陆内变形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王贵玲研究员(中)野外工作
王贵玲: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积极组织科研地调工作,不断探索地下水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主持各项科研地调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部。首次编制地下水系统划分技术导则,对我国北方地下水系统进行整体划分和特征详细论述,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我国北方地下水系统对比研究。
王学求研究员室内工作
王学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员。一直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在金矿勘查地球化学、深穿透地球化学、纳米地球化学、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性成果,为国家紧缺矿产资源发现提供了重要找矿靶区。担任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委员会主席,领导了地球化学界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为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雷明堂研究员野外工作
雷明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在岩溶塌陷形成演化机理与发育判据实验测试技术、基于岩溶管道裂隙系统水(气)压力实时监测的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岩溶塌陷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和突破。
王晓红研究员展示3D打印的硅蛋白模型
王晓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新技术研究及其标准物质研制。近几年,与德国美茵茨大学Mueller教授合作,启动了我国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和在生物医学领域仿生应用研究新领域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建立了德中“生物—矿化—材料”实验室,以多学科交叉实现了地球科学的延伸,为地球科学造福于人类开辟了新途径。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40多篇,其中国际SCI论文60多篇;主译出版专著1部。
㈨ 国家科技奖几年颁发一次
每年评审一次。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8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
2020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9)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扩展阅读:
评奖标准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1、 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2、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奖金800万元。
3、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4、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5、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
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㈩ 国家科技奖归人社部授予权利吗
当然不是,应该由国务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